Re: [新聞]蘇聖芳淚訴霸凌細節「一切都毀了」還遭欠薪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湯)   2023-09-04 10:08:34
噓 ztdxqa: 噗 摸背鼓勵可以到十幾秒嗎?09/03 13:43
請問您人剛好有在旁邊計時嗎? 或是您有監視畫面可以提供?
您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想必是沒有其他資訊可以佐證您的說法。
所以我就自己找了一些參考問文獻,也順便讓大家參考看看。
<快時間還是慢時間?不同疾病患者的時間知覺差異> (文/蔡岷哲)
https://case.ntu.edu.tw/blog/?p=34946
當中提到: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學者Giovanna Mioni與其他學者,於2016年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發表的研究中,則是好奇:感知外界時間過得較為緩慢的憂鬱症患
者,與時常處於高度緊張、警覺的焦慮症患者,他們的時間知覺有些甚麼樣的特徵與差異
呢?..."
"...儘管都是測量時間知覺,但其實兩者所牽涉的層面有所不同。時間產出與每個人的內
在時鐘(internal clock)的調節快慢、狀態有關。而由於時間再產出需要參照先前所呈
現的時間刺激並保留這個認知直到反應階段,因此被認為與受試者的注意力和相關認知功
能較有關聯。..."
"...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內在的心理時鐘緩慢是他們對時間知覺的主觀認知背後特徵之
一。"
關於"時間感知"或"時間知覺",網路上很多資料,也有各種其他說法。
在此選了一篇轉載自台大科教中心CASE報科學網站的文章,作者是臨床心理師。
簡單說,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對時間感受的敏銳度是不一樣的,
在同一個場合,有些人覺得時間快,有些人覺得時間慢。
很多人即使沒有精神上的疾病,但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所以,"感覺"或"感知"是很主觀的描述,有時候透過文字語言又能產生放大的效果。
尤其人在在面對大眾的時候,情緒的表現又更有渲染力,甚至或許可能帶點刻意。
很多新聞媒體都有播出當事人哭訴的片段,但在那被剪輯的畫面之前呢?




跟周圍的記者們有說有笑的,看起來笑談自若。
如果當事人能把其他選手的笑聲解讀成嘲笑霸凌,
那麼上面那些和媒體記者間的談笑風生的畫面又該如何解讀呢?
而且有一點,當事人所指控的霸凌和性騷擾都是在去年底之前的事情。
到現在經過了好幾個月,台灣的metoo運動是大約五月開始就已經陸續好幾波了。
為何對於在棋院的事件要拖到八月才出來指控呢?
因為亞運會預定九月開始,是要趁其他選手都在忙於備戰訓練難以分心回應嗎?
如果這是一波經過計算的操作,那麼就不能排除有些片面資訊也經過放大的可能性。
各人有各人的感受,你有你的感受,別人也有別人的感受。
其他選手為了專注於備戰比賽,選擇隱忍不隨放話起舞,難道就代表他們有錯?
所以呢....希望線上的選手就保持專注於比賽,
別管甚麼媒體標題、網友謾罵,就是專心訓練,
無畏媒體網路的片面風向,更能證明自己夠格「職業」兩個字。
大家都加油。
作者: ztdxqa (ztdxqa)   2022-09-03 13:43:00
噗 摸背鼓勵可以到十幾秒嗎?
作者: mijqut (sin)   2023-09-04 10:27:00
啊其他人你要不要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