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棋訊] 珠鋼盃第一、二輪對陣表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3-12-24 02:22:49
: 推 hokia:瑞士制應該要比輔分而不是比勝局數 12/23 00:57
不是的。
: → hokia:所以不是瑞士制的問題而是賽制的問題 12/23 00:59
: → hokia:不過話又說回來 瑞士制對2~n-1名的排名本來就沒辦法很精確 12/23 01:00
這個對。基本的瑞士制的目的在避免淘汰賽的不公平上﹐盡快決出冠軍。
所以對於平分並列就不是很看重。
當然﹐世界上很多情況依然是要分出平分時的排名高低的﹐
因此就有在瑞士制基礎上附加的“破平分法”。
一般來說﹐破平分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累進分、對手分、勝局分、直勝。
但象國際西洋棋競賽規則的規定﹐破平分法僅能用任一進行﹐不能同時采兩種。
而使用何種破平分法﹐必須在賽前就說明。
(每種破平分法﹐其實都有其爭議的地方﹐因此需要事先說明。)
以下逐一介紹其優缺點。有興趣的可以繼續看﹐沒興趣的可以直接END....
首先是最簡單的直勝法﹐直勝法就是如果平分的雙方在此前對戰過﹐則勝者居前。
舉例來說就是象這次﹐最後香港跟台灣大積分平分(都是三勝兩負積6分)﹐
而之前台灣3-0勝香港﹐那麼台灣排名就要比香港高﹐跟其他小分無關。
但直勝法的問題就是﹐當參賽者很多時﹐很多平分者之前並沒有對戰過﹐
同樣以此次來說﹐台灣跟韓卡、日卡、日種、香港五隊並列﹐
但並沒有跟日本種子隊交手過﹐誰前誰後就會有爭議。
除非比賽的輪次更多﹐或者增加附加賽﹐但這就跟瑞士制的本意不符。
另外﹐瑞士制的本意是減少偶然性﹐如果依然用少數場(僅一場)就來決定排名﹐
那就又會產生淘汰賽的那種弊端﹐強者可能一時大意輸了﹐就變成弱者排名比強者高。
對手分法﹐嚴格來說又分為全分、中間分、小分。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同樣以香港跟台灣為例﹐雖然兩隊同樣積6分﹐但是香港的五個對手分別是﹕
台灣(6分)、德國(4分)、韓卡(6分)、烏克蘭(4分)、捷克(2分)。
而台灣的五個對手分別是﹕
香港(6分)、韓卡(6分)、中種(8分)、日卡(6分)、韓種(10分)。
明顯台灣對上的對手要更強一些。
將各自對手的最後積分累加﹐台灣的五個對手得分是36分﹐
而香港的五個對手得分是22分。因此台灣的對手分遠高於香港。
如果采用對手分作為破平分法﹐那麼此次台灣就會是第四名進入四強。
但這樣也會有爭議﹐譬如香港會說﹐台灣無非就是碰上韓種、中種這些強隊嘛﹐
我也想碰上啊﹐反正碰上了我也是跟台灣一樣輸0-3﹐又不會輸更多﹐
對手分一下子就可以增加很多了。
反正都是輸﹐不如輸給強隊﹐這就是弱隊會有的想法。
因此又有兩個變種中間分跟小分。
中間分是跟奧運體操、跳水的評分一樣﹐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以減少偶然性。
如果采用中間分﹐那麼台灣的對手分就變成20分﹐香港是14分。差距就沒那麼大了。
當然﹐還是台灣會以第四名進入四強。
不過問題依然存在﹐比賽的輪次一多﹐台灣也不是僅僅碰上一個強隊﹐
香港(XD﹐舉例真是抱歉)可能又不服氣﹐說他也想碰多幾個強隊﹐反正也是輸0-3﹐
輸給越多強隊越好嘛。
因此就有對手分制下的小分制﹐就是對手分算贏對手分(+一半平對手分)﹐
不算輸對手分。以台灣為例﹐台灣贏了香港(6分)、韓卡(6分)、日卡(6分)﹐
共18分﹐而香港贏了德國(4分)、烏克蘭(4分)、捷克(2分)﹐共10分。
那這次香港就沒話說了﹐台灣贏的對手﹐確實比香港贏的對手更強﹐
証明台灣的實力比香港強。
當然﹐日本種子隊還是會不滿﹐因為他們第一輪對上最弱的澳門(五輪全敗積0分)﹐
等於第一輪沒有對手分﹐平白比別人少了一輪。(日種﹕澳門你能強點嘛﹗)XD
所以﹐采用對手分主要適合於選手們實力相差不太大﹐象這次強弱這麼懸殊﹐
采用對手分就難免還會跟對戰抽簽情況有點兒運氣。
此次比賽采用的是勝局法﹐勝局法就是在平分時﹐看看平分的各方誰的勝局更多。
畢竟象這次是3局2勝的團體賽﹐不是僅賽1局的個人賽(更適合用對手分)﹐
就象排球比賽﹐3-0勝出跟3-2勝出是實力不同的﹐圍棋也一樣。
如果A、B兩隊都碰到冠亞軍而輸﹐但A隊全部是輸0-3﹐而B隊全部是輸1-2﹐
兩隊又都碰到倒數一、二名而贏﹐A隊全部是贏2-1﹐而B隊全部贏3-0。
那大多數人都會認為﹐B隊的真正實力強於A隊。(輸得少﹐贏得多)
雖然他們的對手分不管算全分、中間分、小分都一樣。
但客觀來講﹐勝局制其實更適合於足球、西洋棋﹐而未必很適合於圍棋、籃球。
這是因為足球、西洋棋中有平局﹐平局一樣有積分。而圍棋絕大多數是分出勝負。
在有平局的情況下﹐會出現某些弱隊全力保平﹐西洋棋一上來就全力兌子互吃﹐
足球一登場就鐵桶陣全力防守﹐失去比賽的精彩。
以前足球比賽﹐就是勝2分、平1分、負0分﹐結果經常弱隊保平反而出線﹐
後來改成勝3分、平1分﹐增加勝方的價值。
西洋棋也一樣﹐在勝局制破平分下﹐一勝一負就要比兩連平排名高﹐
讓選手不至於為了爭平﹐下半天棋都是雙方各自進進退退不廝殺。
勝局法當然也是有弊端﹐讀過我前文的就知道﹐我在前文中分析時已說﹐
這次珠鋼杯團體賽采用勝局制﹐會造成先贏後輸比先輸後贏吃虧。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團體賽中其實更常采用的是“累進分法”。
假設有A、B兩隊﹐A隊先贏三場﹐於是積分很高﹐進入強者組跟強者交戰而後輸兩場。
而B隊先輸兩場﹐於是積分很低﹐進入弱者組跟弱者交戰而後贏三場。
這樣他們都是三勝兩負積6分。
但在具體的五輪過程中﹐每輪結束時的積分情況﹐
先贏後輸的A隊是﹕2、4、6、6、6﹐累進分是2+4+6+6+6=24分。
先輸後贏的B隊是﹕0、0、2、4、6﹐累進分是0+0+2+4+6=12分。
象這次台灣這樣先贏後輸的球隊就會把後幾輪都對戰強隊的不利彌補回來。
當然﹐具體哪一種破平分制﹐都有它的優缺點。
但瑞士制目前依然是全球公認在不進行全部循環情況下﹐最公平的比賽制度。
因而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棋牌類比賽中。
題外話﹕看現場視頻﹐跟日本外卡隊對戰時﹐會不會被他們的氣場壓制啊。
看起來就覺得很有壓力。
看黑嘉嘉跟武宮正樹對戰﹐完全就是乖孫女面對嚴厲老爺爺。XD
作者: liaon98 (liaon98)   2013-02-24 02:24:00
瑞士制其實很常見 台灣業餘比賽幾乎都用這個
作者: pgcgo   2013-02-24 08:48:00
專業推!
作者: paulli (paulli)   2013-02-24 16:36:00
請問您的文章可以轉於 www.yigo.org嗎?
作者: KAOKAOKAO (鬼斗)   2013-02-25 23:41:00
好文 得以一窺瑞士制補充規則之多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