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上班族考生 四戰750!

作者: eiicc (eiicc)   2023-10-04 16:03:53
終於邁過這條路上一條最煩人的里程碑之一!
為了致敬感謝各種心得分享文,
謝謝這些文章讓自己覺得也可以考到厲害的分數,
同時也期許自己的經驗
也可以成為某些人晚上念書到很累、打開手機時滑到的雞湯,
希望這個心得文可以幫到一些還在居妹海洋裡載浮載沉的好朋友們,
也希望可以有些警世作用,祝福後起之秀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考試成績]
1戰 690 – 2023/5 : V34 Q50 IR6 AWA5
2戰 650 – 2023/6 : V?? Q50 (取消)
3戰 710 – 2023/8 : V35 Q50 IR6 AWA5
4戰 750 – 2023/9 : V41 Q50 IR8 AWA5
[求學背景] NCCU
[準備時間] 在職準備2023/3~9月(含荒廢一個月
[準備教材] OG+PP+GWD+A2培訓班講義+Q八周計畫
[考前英文程度] IELTS 8.0
[前言]
半閉關的考了半年,總算可以把居妹的書全部丟掉(欸
其實越看越多出國相關的東西,
除了越來越焦慮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也不用發現,一堆人都講過)
對已經畢業一段時間,工作經歷5年左右的人來說,
GMAT可能就是你整個申請profile裡面,
最能夠力挽狂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項目。
畢竟我沒有一畢業就進投行MBB、
沒有GPA4.0(也沒機會改變)、也沒有會捐大樓給學校的把拔。
我們這種三無小白,能夠跟所有人對等的站在同一個舞台上競爭的項目,
就只剩居妹跟托福,所以我一直覺得把這兩個考高就是小白翻身的充要條件。
啊想考高,就是去找你身邊所有人都去找的老師=A2就對了,所以here I am。
[考試順序]
我五次都是Q-V-IR-AWA。
我喜歡先拿Q暖手,V認真對待,
IR/AWA就交給兩個小時後已經沒力的小王八蛋來寫。
順序可以從念書過程中摸索看看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開始念書的時候,都是先拿Q八周計畫出來暖身再開始念,
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阿如果我那天連Q都寫得很笨,
就代表該先先去洗澡或睡覺、或是去處理自己未了的心願,
例如沒吃的晚餐或是沒加完的班。
我只要沒辦法靜下心來念書,硬念就是浪費時間,完全沒用。
[一戰]690
去年12月中上完課後就因為12月放假季+年假+228玩耍,
一路荒廢到3月才報名5月的考試,
想說差不多二到三戰在R1之前殺G應該是偏穩。
結果3月突然接了新工作,
直接大加班兩個月大概只有一個月能斷斷續續的念書。
這次主要都在複習講義內容、
把講義裡面之前每個禮拜說要做但從來沒有做的題目寫完;
OG的V寫完,Q的8周計畫因為怠惰只寫了2周,
連PP都來不及寫就直接去考,拿了690回來,開心到不行!
心想自己果然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
A2建議要做完的事情都沒做就能躺分,
下次應該是穩穩破700,讚。
[二戰]650(Cancelled)
因為覺得一戰成績比想像中好,
只要再把剩下的題目都寫一寫就可以快樂殺G,
於是也沒約諮詢、也沒改變準備方式、
也沒練pace、也沒總結,直接腦衝二戰。
用了一個月把PP全部寫完,Q的8周計畫因為怠惰只寫了2周。
但輕敵導致我考V的時候pace跟著心態一起崩掉:
RC全部都看不進去、SC亂看、CR題目看不懂直接亂寫;
剩下18題的時候剩下18分鐘,後面全部亂看,
最後9題幾乎用猜的,CR平均做題時間一分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啥。
[三戰]710
因為考太爛嚇到去諮詢,不意外被抓包SC都沒在看句意,練習量不夠,活該自爆萎靡一個
月,活該二戰所有科目都自由落體。
三戰前PP跟OG總結全部重做,錯題概念重讀講義;
GWD寫了前8回,偷學Dustin的動態止損原則,嚴格控制時間跟做題速度。
Q的8周計畫還是因為怠惰只寫了2周。
題外話,不要小看重讀講義的重要性!
講義的東西看一次跟看200次在實戰上的反應完全不一樣!
這次Q有點微失控,最後兩三題有點趕沒辦法驗算;
V因為嚴格執行動態止損盲猜了很多刪到剩2選1的題目,
換來的是非常有餘裕的做題時間,
餘裕到我V不小心提早快5分鐘交卷,
爛死了,早知道不要這麼嚴格。
710其實憂喜參半,一方面達到自己設定的700了,
一方面又覺得這次考試沒有反應出真實實力,於是又去諮詢一次,
問了問自己的profile要不要再考,選校大概可以選在哪。
結論簡言之,A2覺得如果沒有750以上就不用了。
[四戰]750
問過朋友家人之後,
決定為了讓未來的自己不要說出「早知道當時再拚看看」之類的話,
決定再考最後一次,是好是壞都坦然接受。
四戰前把剩下的GWD全部總結完,重做PP/GWD所有的錯題;
Q不是因為怠惰,是只剩2周可以寫,把他寫完就去考了。
Q這次穩穩地寫完,覺得難度偏高,心裡竊喜覺得終於可以看到Q51;
帶著這個心情去考V,還是被打擊。
我遇到從來沒看過的超長RC,長到滾輪要滾兩下;
也遇到幾題完全不知道怎麼下手的超短SC,
一個考點都沒想到,憑語感亂選。
IR我特別要分享一下,我遇到了從沒看過的IR Verbal題,
大意是一個壞人買二手車自己調表後,轉賣給不知情的車商,
然後車商把車賣給一般消費者後被發現就被提告,
二手車商於是自己寫信要找壞人算帳;
二手車商的律師看了信覺得這個寫法會被認為車商有參與詐騙,
請問把這信裡面標註的兩段文字分別換成以下哪兩段,
才能讓壞人看起來有罪,並且車商可以強調自己不知情。
我大概看了快5分鐘才看懂在幹嘛…
事後才覺得這可能是新制題目測試。
假如是的話,我由衷感謝我用舊制殺G…
最後出分750,
真的是呆坐在位置上流口水流到被監考人員拍肩問流完了沒。
[各科準備心得分享]
SC:
一直是我最爛的科目,因為擺脫不了用語感解題的習慣。
除了練習A2的標準解題流程之外,
對我最有用的檔案其實是SC正確句子彙總。
培養Gmat語感之外,
用搜尋來找看看有沒有自己覺得正確或錯誤的寫法出現過,
都是超級好用的材料。
最高原則就是一定要看句意,看懂原句作者想要表達的,
才能找到相對最清楚的選項;
所有文法好壞問題,
都只為了「最清楚簡潔且無歧義的表達」這個目的而服務,
一開始就想找考點就是本末倒置,是注定會原地爆炸的。
A2的講義真的把所有你想得到的沒想到的觀念都解釋的清清楚楚,
有一些自己覺得沒看過的考點請相信一定是你自己漏掉!
可能補充影片重看就會找到了之類。
小提醒,考滿分的解答一概不看,
真的必須要參考網路解答的話,請只看Gmat Ninja跟Ron。
RC:
Active reading絕對是最有收穫的一項建議!
Gmat的文章設計都非常嚴謹,每一句話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看不懂請100%相信是自己笨,不是文章爛。
建議養成每讀完一段就聽下來想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段,
讀完整篇就停10秒想一想怎麼用一句話告訴別人這篇在幹嘛。
有一個說法是,你要把gmat的文章想成一個很有智慧的老人,
在跟你分享他的人生體悟,你要做的事情就是閉嘴並且當成真理,
把每一篇的沒看過的單字全部查完,
想清楚這篇到底想幹嘛、到底每一句為何而寫。
RC算是我的相對強項,所以一直都是用硬嗑的方式把整篇讀懂,
沒有時間壓力是還可以,但一慌就會直接讀不完;
active reading是可以把理解速度在短時間內拉高的一個非常實用的觀念。
CR:
Kory的整理的架構其實已經包含了所有CR的出題模式,
但我可能慧根不夠一直沒有真的吃懂。
個人後來開竅是結合了Dustin的建議,讀完題目之後先想通在幹嘛,
並且預先設想幾種可能的答案。
所謂想通,是要有辦法把裡面的題目代換成自己生活中的情景的人事時地物,
甚至連選項都要能夠代換。
我後來檢討PP/GWD CR錯題,都在玩代換,
把題目跟選項都能代換完說服自己才算檢討完畢。
CR能力日常培養的話,
推薦有事沒事去Ettoday的FB下面吵架,紓壓之外邏輯真的會變好。
Q:
手感是最直接影響我解題速度的關鍵,
我覺得對一般台灣學生而言gmat數學都不算難,
但能不能穩定發揮才是重點。
不建議把8周計畫寫成半年計畫,KH對不起!
IR:
請記得你有計算機可以用,不要到第四戰才發現,哭。
AWA:
我每戰都是帶著AWA講義提早半小時到考場旁邊的咖波小七,
把最後的兩篇範文看完就考試。
我覺得層遞概念(一直even though讓步)非常好用,
但就是一直都只有5分,沒變過。
[綜合備考心得]
1.絕對不要拖!
每堂課結束就複習然後把該做的作業做完,
念完該念的書就勇敢去當炮灰,再乖乖拿著破碎的心去諮詢,
趕快在2-3戰內搞定。
Gmat就是一天沒碰功力大減三天沒碰從頭來過,
荒廢三個月再來重念就是跟自己的時間過不去而已。
2.但在第一點「不要拖」的框架下,
建議要花點時間摸索自己最適合的讀書節奏。
我非常佩服一天真的能念滿4小時假日10小時,
並且嚴格執行番茄鐘跟讀書計畫的人,因為我不行;
我是發現自己當天狀況不好就果斷放棄不念,
因為硬念會讓我自己心情變得更差更亂,
花時間也念不進去,還不如去做別的事情。
3.承上,因為閉關我會直接發瘋,
所以我沒有因為要考試就推掉所有跟朋友的約、
也沒有因為這樣就不運動不出門不搞自己有熱忱的side project,
我知道我只要不做這些事情,
我就會變成一個一直在累積壓力的壓力鍋,
然後看到書就想逃避,更不健康。
建議真的要保留生活的彈性,不要在一開始就把自己逼瘋了。
[總結]
在gmat世界裡是沒有捷徑或僥倖存在的,
GMAC老壞蛋們明知道世界各地有一堆人正在瘋狂破解這個考試,
更知道有一股神祕的東方團結力量在使用雞精備考,
但即便如此這頂尖名校們都還是拿這成績當門檻。
考低分不是偶然,考高分更不是用賽的就有可能拿到的,
在居妹的機制裡,努力是絕對會有回報的;
祝福耕耘的人們都能早早拿到收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