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代po) 遠距上課+備考兩個月一戰720

作者: eiicc (eiicc)   2021-07-05 15:44:56
考試成績
一戰 720 Q51 V36 AWA:5 IR:7 2021/07/01
求學背景 台大財金系、自由業
準備時間 2021 / 5月 ~ 2021 / 6月 共兩個月
準備教材 A2培訓班教材、A2網路資源、OG、PP、GWD、SC正確句子匯總
本人首次應考即取得720佳績(自己講),
喜出望外之餘也希望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回饋綿薄之力於社群。
本篇分為四個部分
「求學背景」、「A2GMAT遠距上課期(第1~6週)」
「各科準備流程(第5~8週)」、「其他心路歷程」
歡迎依個人需求斟酌閱讀。
ㄧ、求學背景
在近兩份工作的過程中體認到自己有很多商業知識上的不足,
初步評估各項資源後,立定志向出國攻取MBA學位。
而MBA的第一關自然就是GMAT考試,輾轉透過已取得高分的親戚得知A2GMAT,
上網查詢也發現滿有名的,便直接報名課程了。
因為自己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報名的班別是「五~六月精品培訓班」;
其中SC是由A2老師親授、CR&RC是Kory老師、Q則是KH老師。
因為希望趕上今年Round 1申請,因此想在7月前先拼出一戰的分數,
整體準備週數8週。自身英語能力部分,
高中時期對英文滿有興趣,當時有考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抱歉因為沒考過其他語言檢定...
指考英文90分左右、但出社會後身處純台灣企業造成英語能力日漸鈍化。
二、A2GMAT遠距上課期(第1~6週)
疫情升級的緣故,我這班在五月中全面改為線上上課,
我們是採統一播放影片、老師在語音軟體待命的方式,
且老師們都留超晚給同學問問題,
除了眼睛一直看螢幕比較痠以外我覺得跟實體沒有太大的差別。
負責操控的行政小姐姐處理問題的效率也非常高,
設備和流程上都正常,有其他問題寄信當天都有回覆。
而過去課堂中有舉辦的迷你留學顧問講座,也都在影片中如實呈現。
接下來談談課程的內容。
大家往往認為第一堂課觀念簡單且重要性低,
但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各科的第一堂課。
記得A2在第一堂課完整介紹了GMAT考試本質和未來的課程大綱,
舉凡備戰期的各階段目標(培養閱讀品質、練考點、練速度等等)、
建議時程時間、推薦學習素材等皆有涵蓋,
讓我迅速掌握GMAT考試的基本概念,之後我也是按照這個順序準備。
Kory則仔細分析了由SC、CR、RC所構築的一整套系統,
對於我們未來在商學院生存的重要性。
KH則透過多次實戰經驗強調Q對於GMAT總分的重要性
不必過度擔憂、也絕不能輕忽。
掌握「GMAT考的是未來在商學院的必備能力」這個核心概念後,
我在學習上也能抱持比較正向的態度面對,
例如:在講義的例句時遇到不會的英文生難字時,與
其裝作沒看到跳過、只專注考點,
不如趕快查英英字典連同例句一起存起來一直看一直背,
因為這些字以後可能都會用到;
或是在寫邏輯(CR)題目的時候除了看正解的思考模式,
也要反向思考自己是否有積非成是的邏輯漏洞(我超多)。
當然我在A2學到最最最多的是SC,
A2直接整理一套標準英文寫法(真的前所未聞),
五本講義+線上補充影片完整地從文法基礎
(最基礎那種,但我覺得至少可以解50%的題目)、基本慣用語、
一路延伸到各使用細節、最後再補齊較零碎的考點。
最珍貴的是我們不太需要硬背文法規則的灰色地帶,
因為標準英文其實大多很明確的區分為何某個情況下該用某個指定的寫法,
而這些都是A2透過長時間彙整歸納的結晶。
甚至是大後期有些更細碎的好壞考點(一開始看覺得很怪,但是越看越可愛),
儘管不好消化但抱著能學盡量學的態度,吸收個7成、8成對於考試是綽綽有餘了。
CR的部分我在未上課前OG答題率基本上有7成5,
因此備考時間有限下我還是以自己原本的思考方式為主,
實戰上並無深入鑽研老師教授的方法,而是在檢討題目時將其作為驗證思考的練習。
RC的部分補習班提供我們思考「文章架構的大原則」和「應考當下的小技巧」,
但我認為累積自己的閱讀量還是最重要的,
做閱讀題時我會盡力邊讀邊在腦中畫個大概的關係圖,
但經常會遇到畫不出來的時候,
像是:大量生難字+複雜句子結構+沒看過的字詞搭配(還以為作者寫錯)三合一機車句,
這時就等檢討時再回來慢慢拆解句子、查單字來嘗試理解,
持續多看並累積這種怪句子後,閱讀能力也會越來越好的吧。
像是這次實戰我遇到的四篇閱讀都有我上述提到的這種怪句,
當下內心其實非常慌張也浪費非常多時間思考,
還好最後有退一步回想到上課提到文章整體架構,
搭配特定用字篩選出可能性較高的答案,夠險!
三、各科自主準備流程(第5~8週)
V整體排程(做完題目都會檢討):
OG第一遍 > PP1線上模考 > OG第二遍(計時)> PP1線上模考 > PP1題庫+總結
> GWD1(計時)> GWD2(計時)> PP2線上模考 > 錯題重做
Q整體排程(做完題目都會檢討):
上課講義2本 > KH四週讀書計畫(計時)> 錯題重做
SC:
上課到一半我就先做完第一遍OG了,
一開始難題的正確率大概只有60%,
上完課再重做一次正確率就能提升到90%,接著模考一次PP1後開始持續做題,
並把線上補充影片看完+整理筆記、持續閱讀講義A~E本各三遍以上(A本大概超過五次)
每次看的時候標記前一次覺得難的部分,後面會越看越快,後續檢討錯題或總結時,
看到讓我迷茫的觀念也會再回去翻講義、筆記或影片。
前期檢討超級花時間
(不過題目直接Google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過去十年間A2或Dustin累積的解答)
我另外也會開一份歷屆正確句匯總,當想深入研究特定字詞的用法時
(例如so as to或whom)會搜尋這個文件來熟悉大部分情況是怎麼用的。
後面做越多檢討越多,前後很多觀念會開始銜接,耐性很重要!
倒數兩週總結完PP1,最後一週開始GWD練Pace,考前再回到PP2模考給自己一點信心
(因為很多題講義都做過XD)。
CR:
由錯題找到邏輯盲點,檢討時專注在下次如何避免選到這個答案,
例如我有發現自己常常選到需要兩三步以上的推論才有「可能有關」的選項,
之後遇到類似的就會多思考其他答案是不是推理關係更直接更單一。
很多難題Kory過去也都有在網路上提供萬字詳解,很屌。
RC:
如上述,一直讀、看懂架構、累積單字量!
我覺得做題主要只是熟悉考法和訓練歸納推理的邏輯而已。
IR/AWA:
AWA 用A2影片的考試技巧,搭配Kory的抓重點能力,
考前三週上網查資料彙整出一份自己專屬的模板,
考前一週每天睡前打個兩次模板。
IR沒有特別準備(深信閱讀好IR不會太差)。
Q:
上完課做完講義、每天刷1~2天份的KH線上讀書計畫(大概80~120題/天),
詳解直接google都有各種熱心網友提供解法
(像是後期才發現很多不等式題目直接畫數線超快),
多做練手感跟和補足經常遺漏的觀念
(例如我經常把整數想成正整數,於是之後都會特別做記號提醒自己),
考前兩天再把過去的錯題算一遍。
另外補充,我也有買機經:
考前把V的RC中文架構掃一遍、附贈的英文文章讀完+查單字,
Q每題各算一遍想說應該穩,結果實戰當天剛好換題,哭啊!
四、其他心路歷程
1.A2GMAT的FB社團有超多活動:線上座談會、留學顧問分享等等,
準備到累了可以報名聽看看過去學長姐的分享(我大概至少看了十位學長姐分享XD),
激勵自己一定要趕快考好GMAT。
2.我在準備期把社群軟體刪除、電競螢幕收起來,
給自己一個「真的要認真囉」的儀式感。
3.A2講話很好笑(見仁見智)
他舉一堆可愛兔子和Goldman Sachs CEO的例子真的很北爛但很有記憶點,
我偶爾吃飯會把上課錄音檔當Podcast聽(是不是瘋了)。
4.考前幾天難免遇到倦怠期,可以找一個專屬自己的安慰方式,
像我是吃Coldstone的餅乾薄荷人冰淇淋。
5.考試當天不斷自言自語「我很棒、PP很高分一定行、穩到不能再穩」
等話語來提振士氣。
6.就算覺得第一科考壞也不要放棄!
我是先考V再考Q,原本V時間沒控好且許多題刪到剩兩個選項糾結,
不確定感比過去模考時嚴重太多,導致剛考完心情很差...
嘿!結果V成績比想像中好很多,所以慶幸自己沒有放棄下一科Q。
7.「儘管僥倖考了高分進到MBA,缺乏相對應的能力也會過得很慘。」
「成為強者必須習慣痛苦。」這兩段比較中二的句子,
是我每次想偷懶時勉勵自己的話,分享給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