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五戰730 上班族考生,請撐下去

作者: ONEET (ONEET)   2019-04-18 18:12:54
Time Score V Q
1st 2017/9/7 640 26 50
2nd 2017/10/18 670 28 50
3rd 2017/11/28 680 28 51
4th 2018/1/25 660 29 50
5th 2018/5/14 730 36 51
求學背景政大商院,在職考生
準備時間2017 /7 ~ 2018 / 5,共十個月
準備教材OG、OV、CR Bible、PP、GWD、A2培訓班、Dustin SC/RC專班
本篇心得除了希望各位能趁早與GMAT分手外,
特別特別想鼓勵的是艱辛的上班族考生,
留職停薪一天都沒用上的那種艱辛。
接下來心得的脈絡主要會分為三大部分,
相信大家時間寶貴,可依自己所需選擇性來看
1/ 準備GMAT的正確心態
2/ 各科準備方法
3/ 心路歷程,特鼓勵在職考生
1/ 準備GMAT的正確心態
老梗問題,如果經歷五戰後的自己,
能跟剛開始準備GMAT的自己說些話,我會說什麼?
我其實只會說一句話,
就是「絕對不要輕忽這個考試」
講直白一點,當做是大學聯考那種準備程度都不誇張
(實際上也是下一個就學階段的入學考試啦)
由於從小到大,還算是個擅於應付考試的人,
開始準備前爬了些心得文、
也找了不少跟我學歷背景相當的案例作為標準,
卻忽略了念書時數的比較。
以為自己能一蹴可幾解決這個考試的結果,
就是差點要因為一年只能考五次的這個限制而延宕申請,
明眼人應該看得出來我從準備考試開始的5個月內就考了3次,
其實真的是太急就章了。
所以接著要講「絕對不要輕忽這個考試」這個心態
背後需要做的幾個心理建設,
如果想像是大學聯考程度的話,
應該不意外以下三點:
長期抗戰、毫無假日、多次革命
所謂長期抗戰的“長期”,
全職考生應該要3-6個月,
在職考生可能要6-12個月甚至更長
(這邊不討論近乎native speaker或英文天才的案例)
會這樣建議,完全以讀書時數充足作為根據。
忘記在哪裡看到,
連Manhattan都會建議native speaker至少花200個小時準備GMAT,
像我這種台灣土雞又不是全職考生,
則更需要花時間來替語感及閱讀能力打底。
所謂毫無假日,
準備GMAT的過程對於在職考生而言真的是不見天日。
平日上班通勤都在用考滿分練題,
白天都已經夠累、
晚上回家還要把握差不多3小時的念書時間
累到邊睡邊念,
假日也要在加班之餘把握好不容易的長時數至少念10小時,
少數少數的休閒只剩下運動、偶爾跟朋友吃個飯,
時常覺得自己大腦工時是24/7,
所謂多次革命,不是要詛咒大家考很多次,
而是比起以為考一兩次就能順利分手的那種情緒挫敗,
先預設自己需要奮戰多次的心情會比較好受。
2/ 各科準備方法
V-SC:
文法+語意=高分區
時常聽說SC的破解法,分成文法派跟語意派,
但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是錯誤二分,
兩把劍都需擁有才能衝上高分區。
在文法部分,
我的方法是熟透A2培訓班講義加上認真總結,
A2講義裡面的考點整理不僅夠廣也夠深,
而總結則是要檢視自己確實內化了講義中的考點、
並對各考點做層級排序。
尤其針對考點層級排序,
我有痛徹心扉的經驗可分享,
我一戰SC的percentile有83,二戰卻只有5,
在多準備了將近一個月後
居然讓最有把握的SC從高分區掉到“全猜C都比我高分區”,
當時真的是手足無措,
所幸在諮詢時被A2很直接的說
我肯定是看到being就亂刪或看到漂亮考點就亂選,
沒有好好按照文法、語意、好壞三個層級判斷,
因此後來我總結都會特別注意這點。
在語意部分,
我則是透過Dustin的SC專班及Manhattan SC論壇。
我覺得Dustin真的是滿厲害的一個人,
懂得反向思考出題者的思維,講義也整理得非常細膩,
上過SC專班後才發現原來難題可以這樣靠語意輕鬆解。
Manhattan SC論壇我只看Ron的解釋,
通常是遇到自己從文法面總結不出個所以然的題目時才會參考。
最後提一下
為什麼我敢說文法跟語意需要相輔相成才能上高分區。
老實說前四戰在考SC的時候,
緊張與時間壓力下,
我對於自己眼前的SC題目難度毫無掌握度,
但在第五戰的時候,
我明顯感受到前面的SC題目是難度適中、
能靠文法解決的題目,
後面的SC題目則是難度偏高,
5個選項文法全對、好壞各有優劣
(比方A選項用相對清楚的重複名詞來取代代名詞、
在表達因果卻用了相對不清楚的with結構,
B選項用相對清楚的Ving結構表達因果,
卻用these指代前面出現過複數名詞)、
但從語意能先split,至少刪掉部分選項。
所以總結的時候還是乖乖地將文法跟語意考點都一一搞懂吧。
V-CR:
四階段累積CR實力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自己的CR實力挺普通的,
這邊僅簡單分享自己準備CR時設定的四個階段目標。
1) 抓出邏輯鏈:
最基本的也是要一路陪伴整個CR歷程的功法,
我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複習A2上課講義
做題然後再依照A2方式總結。
遇到邏輯鏈較長、或是出現專有名詞提高難度的題目,
我會稍微花點時間做筆記
以及在腦袋裡翻譯成中文讓自己比較好理解。
2) 針對題型對症下藥:
在做題過後,大致知道自己錯誤率較高的題型是哪種,
當時我除了針對該種題型特別認真總結外,
也有求助CR Bible,針對自己較弱的題型深入研讀。
3) 橫縱向總結:
除了橫向總結外,
我自己也有整理一份縱向總結比較容易出現的考題方向筆記,
例如成本相關的考題,除了考量原物料外,
還要將初期投資、維運、機會成本等因素納入考量。
4) 選項判定:
低中難度的CR題目
可以透過刪除方向錯誤、明顯無關選項立刻解決,
但後來做到高難度題目,
時常答案會是我刪的誤以為無關選項,
因此有調整選項策略,
只先刪方向錯誤的選項,
其他選項則判斷相關程度作答。
V-RC:
閱讀能力是后,active reading是王(請勿戰男女)
這裡只是想強調,閱讀實力固然重要,
但與其僅憑閱讀實力,不如有效率地閱讀,
照A2上課時所教的active reading閱讀,
判斷出文章大意、段落大意以及每句所扮演的角色,
才是真正打敗RC的關鍵。
這邊我想再推薦一次Dustin的專班,
課程內容非常精闢,
針對閱讀方法、段落主旨、題型選項都有相應的破題策略,
上完RC專班後
真的是有種自己以前為何沒有好好善待那些閱讀題目的後悔感
以及好險有來上RC專班的慶幸感。
最後,有兩個我覺得能共同應用在Verbal這三科的心法分享給大家:
培養閱讀能力:
Verbal的每科都需要閱讀能力,
雖然程度不同,但是只要閱讀能力好,
就跟汽車自備馬力超強的引擎一樣,
其他人就算小技巧勝出,
也只是像輪胎稍微高級一點的功效而已。
不要盲目刷題:
GMAT是個求精不求多的考試,
畢竟網路上真題也不多,請好好珍惜每一道題目,
抓出每個考點,總結到下次遇到它絕對不會錯、
遇到相同考點也能游刃有餘的程度。
Q-
基本上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
就是憑藉當過高中數學家教的老本。
唯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機經一定要每題都自己算過、
考場上時間充裕的話多加驗算,
另外其實工作一陣子後許多數學觀念也都拋諸腦後了,
因此培訓班中KH將考題分門別類、一一破解的課程,
對我而言也是滿紮實的複習,
讓我得以兩次的51分,都是全對,能稍微提昇了總分。
IR-
雖然是門看似集結Q、V眾考點的科目,
但其實難度又比一般的Q、V簡單不少,
因此我心態上就是把它當做紙老虎,
考前一兩天隨機從Kory整理的50題中挑出兩三題來做,
最後考試大多都8分作結。
AWA-
主要就是熟悉七宗罪、整理出自己的模版,
也有稍微玩遊戲練習一下打字速度
(同時排解念書苦悶),
最後分數就是平均堪用,這邊就不多做分享了。
3/ 心路歷程
說了這麼多,
最後想特別鼓勵想必是眾多準備GMAT考生中,
最辛苦的在職上班族。
雖然在準備考試的期間內,
我有努力控制自己的工時,
但剛好公司組織調整後,
整個team變成1.5個人做5個人的事情,
不但無法湊出時間參加讀書會,
時常平日晚上跟假日都得同時用兩台電腦,
一台公司電腦處理鳥事,
一台私人電腦做考滿分,
每日不多的讀書時數,
相當地拉長了我的戰線及痛苦日子,
懷疑自己不夠聰明
才會一直考差這個智力測驗的念頭也從沒消失過。
但以上其實說再多都沒用,
最後能在這裡分享心得的唯一作法,
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考得到目標分數,
現在考不到、考了很多次還沒考到,
只是因為實力還沒累積到,
但要相信自己一直一點一滴在累積,這樣就好了。
作者: rrrr (尋找遺失的熱血)   2019-04-20 23:00:00
推!
作者: NicolasJaar (Nicolas)   2019-04-21 16:39:00
推上班族 原Po真厲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