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戰700 Q49 V36 祝各位考出理想的分數

作者: littlesnight (夜)   2018-09-29 18:33:34
【前言】
想先跟看了這篇心得文的人說,
我的備考經驗大家看看就好,強烈建議各位按部就班;
照A2所說的課後準備方式,
我補完習一個禮拜內就考了GMAT,
因此考前我並沒有完全按照A2的做法來準備。
但是要強調;即便時間受壓迫,
只要能做的,我都完全按照A2所說的做,
也要求自己超前地進行。
當時因為大三下我課修的多,所以在經過與父母的討論以及跟顧問們(A2、kory、KH)的諮詢後,我決定在培訓班課程結束後的一個禮拜內考GMAT。
因此我時間只夠做PP1的1/2,OG只有把RC的部分寫完,
PP2、GWD完全沒碰,Q沒寫完。
只要上課認真聽,課後不怕問,
A2、Kory、KH都很熱心地幫忙解惑。
搞懂不熟悉的地方,弄清楚考試重點,熟悉時間分配,
考到700+就絕對不是問題。
上課後的隔天我也全心複習上次的內容、預先寫OG以及PP1的內容,
兩個月的上課期間都是如此。
即便時間受壓迫,只要能做的,
我都完全按照A2所說的做,也要求自己超前地進行。
在放年假時,我按照A2說的進行兩次的模擬考。
而在過完年回來上課時,我也先行索取備考影片;
並且開始做PP1的總結。
雖然我無法做完PP的題目,但重質不重量,
每一題都在思考上考場時要怎麼做答才能兼顧效率及效果。
【科目準備心得】SC:
對我而言,SC是無庸置疑的大魔王。
因此也是我花最多時間準備的項目。
A2GMAT課程最大的特色也是針對SC考點做很徹底的系統剖析。
這不意外,因為上考場時有很多SC題是可以幫助節省做答時間。
而準備的方式不外乎將A2五本SC講義做到淋漓盡致。
其實SC、CR、RC都是相輔相成,
但是CR、RC的題幹、文章都是用標準英文來寫。
所以SC是重中之重;
看的懂修辭才有可能去做CR、RC的題目。
A2的五本SC幫助我正確理解標準英文的句子構成,理解限定資訊。
之前我很仰賴使用語感解題,
但是A2SC的教法讓我拋棄語感解題,
而真正用邏輯去判斷一段句子的好壞。CR:CR很有趣,個人認為Kory的OG講解影片幫助非常非常大。
Kory的解說清晰有條理,
當我把CR A、B本的題目做完後改出了很多錯題,
聽完Kory的解說就茅塞頓開,搞懂題目想問什麼。
因為課程十分密集,一開始在上CR時,無法完全理解什麼是論點、題目架構。
但是習慣之後自行練習CR的正確率較一開始有顯著的提升。
RC:
我從大班開始學英文,一直以來很仰賴語感解題。
到更早之前考托福時一直都是如此。
A2的課程讓我頭一次真正認識到標準英文的精隨。
以RC為例,A2帶給我「架構性思考」的概念;
文章的起承轉合以及作者的產生語氣等等,
幫助我確實理解一篇文章的重點。
舉例來說,我以前都會「調皮」,
選出一些如果有用架構性思考就絕對不會選的答案;
像是大眾語氣、不同段的舊觀念或premise。
因為之前準備過托福,已經閱讀過大量的文章,
這次學會了架構性思考讓我在實戰時如魚得水,
用邏輯選出正確的答案。
另外,其實我覺得平常沒事可以多涉獵一點課外讀物,
因為GMAT、TOEFL囊括很多領域的知識,
對這些知識有common sense也能幫助RC的做答。
Q:
KH對Q做了系統性地歸納,上課時很完整地帶過之前國高中的數學定義;
並準備了英文數學單詞的對照表讓我們早點進入狀況。
也很感謝KH在考前對我的信心喊話,
畢竟當時只有一個禮拜備考,壓力不小。
仔細把KH的題目做熟,理解各題型的眉角,
對亞洲學生來說應該就夠了。
Q每錯一題必須用兩題V補回來;
所以我想Q的性價比很高,不能放過。IR:IR我考不理想,原因是我幾乎沒時間準備;
時間壓迫下我做出取捨,把心思放在V、Q上面。
但不諱言,
考試前的三、四天我當然很擔心自己的IR模考成績沒到該有的水準,
這件事確實影響了我分配在V、Q的時間,
致我考試前沒有再碰V、Q。
當初沒有將IR講義做完,只做兩回模擬考就正式上考場;
但是,若要再準備一次IR,
我會好好地把Kory講義題目做完。
雖然不是核心成績的一部份,但是個人建議還是別輕易放掉。AWA:7宗罪是關鍵,在Kory上課、自行練習時,
看到題目就練習針對各個論點做鋪陳、論述, 建立模板,
最後養成考前累積個三篇完整的模擬練習也夠用了。
【結語】我上考場時Q最後一題沒做完,
當下也知道GMAT會給我punishment,
但這不影響我接下來V的做答;
對於GMAT考試我已竭盡所能地準備,輸了也會欣然接受。
老實講正因為這樣的態度,考試時並沒有給自己額外的壓力。
祝福各位都能考出理想成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