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Journey to GMAT 720

作者: ananany (哎呀我的天)   2017-07-13 17:31:25
(代 po)
5/31/2017 一戰: V34 Q49 Total 680
6/19/2017 一戰: V37 Q50 Total 720
[教材] Manhattan/Kaplan/OG/考滿分/Donz 實力班教材、機經教材
先感謝 Donz 的幫助,讓我可以順利考取理想成績。
以下為我自身準備心得:
GMAT 是個長期的鍛鍊過程,這篇文章並沒有神奇魔法可以讓大家立刻突破 700 大關,而
是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安排學習計畫與學習方法,再開始讀書與寫題目,不要一
頭莽撞地栽進書海、題海、及論壇討論串。
經過半年的努力,總算拿到滿意的成績 720。GMAT 是大魔王,先打敗大魔王,
TOEFL/IELTS 相對來說是小嘍囉,比較簡單囉~
我高中就讀台南一中語文資優班,大學參加外語榮譽學程,很感謝我都遇到很好的英文老
師,一直維持英文的興趣,過去考過 TOEIC 985/ IELTS 7.5,英文算是有一定底子,我
以為再加上理工背景就足以應付考題,但認清 GMAT 本質後,依然花了半年光陰虛心紮底
、檢討練習。如果擔心本身外語程度不夠、或者科系背景的邏輯訓練不夠,請不要灰心,
把準備過程當作重新學習英文、訓練思考的契機,我自己也是在準備時,發現過去學得不
透澈的句構和邏輯概念,搞清楚、弄懂後,就會囉!
以下先從基本心態談起,再列出具體準備方法。
基本心態
博大精深、輾轉迂迴的 GMAT,不僅僅測試英文理解能力,更著重在「嚴謹的、批判的邏
輯思考」:
- 辨識出論述背後的隱藏假設
-衡量在各種可能條件下,究竟會強化或削弱因果的連結
-根據既有資訊(不誤引入其他假設),導出可靠的推論
-設計新的判別法,來衡量論述的真誤
-審視整體文章的論述及個別段落置於脈絡下的涵義
-建立句構與句意之間的適配性
-釐清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
在GMAT ,會看到很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專有名詞,請不要慌張,不必花太多心思去記誦專
有名詞,甚至可以把專有名詞直接代換成A、B、C item,結構層次會清楚許多,要特別注
意彼此的因果關係,例如名詞間的「動詞」、文句間的「轉折語」。GMAT 包羅萬象,上
自天文,下自地理,難免會厭倦,讀不透陌生領域的文章,這時轉換個想法,維持好奇心
,想成自己在短短作答時間內,竟然有機會去探索原先不會主動發現的世界切片,那世界
切片可能是某位專家一生的研究,說不定以後遇到該相關領域的專家,還可以一起聊聊呢

GMAT 是個“看不見”競爭者的考驗,因為競爭者都藏身於海內外,在自己怠惰時,競爭
者可能默默繼續苦讀;當然,在自己用功時,競爭者也可能在偷懶嬉戲。GMAT 也不像過去
基測、學測大考,有朋友一起讀書,當然還是有家人、朋友來加油打氣,然而考試還是需
要自制、自律、自我負責的事情,必須熬得住自己和書本、自己和電腦之間的長時間對弈
。同時,別忘笑臉迎人和心存善念做好事,不要把考試壓力加諸於身邊人。
在此,我想強調保持興趣的重要,長時間的鍛鍊需要休息,技能的形成也需要時間,玩興
趣讓自己適度放鬆,大腦會自行去組織、內化知識點。
運動、飲食、規律作息培養體力
GMAT 考試時間約四個小時,要選填校系、撰寫作文(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分析圖表(Integrated Reasoning)、計算數字(Problem Solving/Data Sufficiency)、
拆解句構(Sentence Correction)、閱讀長短文(Critical Reasoning、Reading
Comprehension),全部都是很消耗腦力的任務,中間僅有兩個 8分鐘休息,不只考驗智力
,也考驗體力。我一週大概跑三次(每次10圈操場),吃兩次素,臨考前更是天天吃素,
中午睡午覺, 晚上大約12點睡。
攝影培養觀察力
備考過程中,我依然開心地天天拍照 (Photography Project 365)、完成兩件攝影作品展
覽(<現代.線帶>,<潛翼識>)。什麼是攝影?攝影難以定義,有曖昧不明、多元解讀的性質
,不過有一個具操作性的定義:在廣大世界中,透過「攝影眼」,擷取重要的時空切片。
至於如何衡量重要性呢?就看個人的美學涵養與關注主題囉。把攝影眼的思路套進 GMAT
,GMAT 眼就是「嚴謹的、批判的邏輯思考」,我們要學會 GMAT眼,帶著問題意識進行主
動閱讀(Active Reading)
作者: kh25715 (kh25715)   2017-07-13 21:0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