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主動型基金 與 ETF

作者: pupuliao (pupu)   2022-08-31 23:38:23
首先聲明
我只有購買 台股 ETF 以及在台灣有上市的 基金
那些要透過複委託 或是 海外券商購買的 美股ETF 我沒買過
我說的東西 主要是我的感受與經驗,當然想要拿數據打我臉的我也沒意見
我的投資方式很簡單,買入>感受+研究> 最後決定加碼/退出/持有...
別人說什麼方法啥的不重要,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
當然最適合 不一定是最佳解,但不適合的方法你會過得很痛苦
所以我只是寫一點我的經驗分享
因為我都是實際丟下去錢去感受,所以持有的基金ETF有很多
個人偏好單筆投資,除了好想退之外 沒有其他固定買入的標的
目前持有
3檔 投資級債券ETF
5檔股票型ETF( 國內單一主題/ 跨國單一主題 / 特定國家)
5檔 野村農場(一包五檔)
4檔 股票型基金
1檔 全球債券型基金
2檔 好享退
總計20檔
心得開始
1.那些在平台上出現的推薦基金/熱門基金 看看就好
不管她是不是真的熱門 還是 廣告位,通常都已經在高位了,不要追了
這個論點在台股 募集ETF 時也是類似,會很熱門是因為該標的已經長一段了
除非你對這個標的很有信心,不然你要有抱一段時間的打算XD
對 這是我用金錢買來的教訓,而且總是不斷不小心踩到XD
之後有的是認錯砍掉,也有裝死的
當然也有我因為看好,再跌了20~30%後繼續加碼,最後翻紅到整體+100%的狀況
2.經理費 保管費 總費用率? 那很重要 ,但不是絕對
每一檔基金/ETF的公開說明書都有過去幾年的費用率,可以翻出來看看
我會把費用率當作一個參考依據,但並不會是絕對的
畢竟 一年收益2~3%的基金 1~1.5%的經理費很貴
但一年10~20% 就還好
基本上 類似標的的基金/ETF都會有個大概行情,覺得太貴就刪除
我目前 超過2% 經理費的都直接砍了
3.ETF表現一定比 基金好
美國 市場我不確定,但台灣這種相對不成熟的市場,基金還是很吃香的
這幾年很多熱門飆股,0050 都幾乎沒持有,等持有了都已經到了末段要跌了XD
拿我手上持有的兩檔台股基金跟0050比較
https://i.imgur.com/VheAeng.png
群益馬拉松 大致打平0050
野村優質 基本幹翻0050
至於新手怎麼選....我不知道
我基本上也是用monyDJ 提供的工具,拿三四檔基金去比較
效果有好有壞就是了XD
選錯就認錯退出,選對就加碼這樣
3.債券型基金 與 債券型ETF 這是一個問題
台股的債券型ETF基本上都是特定主題
例如 美國國債/投資級債/特定產業投資級債 等等,也都有短中長期可供選擇
經理費 大多在0.15~0.35之間
對於我這種 沒能力 也不想買海外ETF的人來說是個不錯選擇
不用考慮美金匯率/低消 等等問題
甚至不需要扣證交稅 一張3~4萬就可以持有
不過要投資的人 建議找 交易量較大的ETF,不然你會有不好脫手問題
有些債券ETF 交易量少到只有 中午 官方進場買賣100張XD
接下來說債券型基金的心得
債券型基金 我認為最令大家詬病的問題就是那1.5%左右的經理費了
因為債券型基金的收益沒有股票型高,在單純想要領利息的的思想下
過高的經理費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是得這是我當初的想法
但我剛好 基金 ETF我都有2~3檔,這兩三年來的心得是 不一定
債券價格上漲的時候ETF 會上漲得比較快,但是下跌速度也快很多
基金相對來說穩定許多
我拿我持有的兩檔基金 跟台股比較熱門的幾檔ETF 比較
https://i.imgur.com/aP1labG.png
我是選日還原,應該有把ETF配息的狀況給復原了,因為基金部分我是累積的
過去幾年 我看過債券ETF 一天上漲1~3%,瘋狂時5%也有
當然下跌時也沒再跟你客氣,當然 核心邏輯 年份越長的債券 波動就越大
圖片中可以看到 有些時候基金甚至可以勝過ETF
長時間來看也是贏的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是下跌期的關係
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 主動型基金 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避險,這大概也是上漲也比較慢的
原因
當然這兩者誰好誰壞很很難說,至少這幾年的經驗給我來看 債券型基金 表現並不差
拿來當作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沒有問題
最後我的感想是
ETF 是一種很方便的工具
只要選對標(指數)的就好,不用擔心經理人的好壞,看你要0050 或是全球型啥的大盤ETF
還是要特定產業/國家的 ETF都可以,至少不會有大錯,但也不太會暴衝
基金則是一個 表現很兩極的工具,表現好的很好,表現差的該死
個人建議規模太小的就別選了,相同標的,請找規模大/表現好的XD
最後
那些美國的超大型 超低內扣的 ETF
我是知道,我也有推薦給在美國讀書的妹妹
因為他中庸,不會輸,真的崩盤會有人來脫底救市
但對我來說 交易成本真的太高
券商複委託那些會都是短時間,而且只有買入
如果有啥更好的方法 麻煩分享
我在綠角網站上看到的好像都是要你開海外券商的戶頭,這我真的不太行
那個電匯成本真的高啊,而且出問題我也沒啥能力處理
最後的最後
ETF 的低持有成本很多人都知道
你要分享給問基金的人也OK
但那只是較低持有成本但不是整體的好壞
真的有興趣
我建議 把好好退休那幾檔基金 跟 那幾檔大型ETF 做個詳細比較
這樣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台灣基金高經理費的問題也有再慢慢改善
有1%以下的,也有好想退 好好退休這種打折的
都有在改善
不要說來說去 都是低費用率好 然後長期持有ETF穩贏這種論調
作者: popolili (joyjoy)   2022-08-31 23:41:00
謝謝分享心得
作者: wwwqaws (我師父的徒兒)   2022-09-01 00:16:00
我也不覺得ETF會穩贏XD 不如說長期持有一口台指期穩贏
作者: tudaer (Albert Hu)   2022-09-01 04:59:00
你0050是含息報酬還是不含息啊看完大大解說,看來就是沒在管數據的投資效率,主要著重在個人感受的投資績效,受教了
作者: torchx (鴻~~)   2022-09-01 10:07:00
台灣50指數也是不含息的
作者: ej03xu3 (Touerin)   2022-09-01 13:14:00
台股要看報酬指數去比較
作者: iswtlch (偏見X傲慢)   2022-09-01 13:35:00
同意這篇,我覺得買自己認為未來績效更好的就好,成本再低,績效上不去也沒用。
作者: GOYOUR (黃另可)   2022-09-01 15:01:00
台股選基金, 國外選etf, 結案
作者: Altair ( )   2022-09-01 16:30:00
複委託的成本已經比以往低多了再來 台股基金有贏大盤的 問題是事前怎麼知道哪支會贏???這些 綠角網站一堆文章+年度追蹤都提n遍了最後我的感想是 喜歡跟著感受與經驗做投資的話 你爽就好
作者: wwwqaws (我師父的徒兒)   2022-09-01 16:49:00
所以有贏指數期貨無限轉倉嗎?同意樓主說的:不是哪個方法效率最高就使用哪個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1 18:06:00
這就是一般人的盲點,複委託要手續費,基金零手續費。結果實際上內扣費用比指數型ETF還要高10倍我也有買台股基金,但是我很確定我就是在賭他能贏市場報酬。也因為是在賭,所以不敢下大注不過有時候也在懷疑,是不是直接乾脆2倍槓桿台指期更穩?報酬更好?初期的好享退0.5%,到現在好好退0.9%,你跟我說費用可以改善我是不相信啦,目前來看就是比當初還要貴更不用說基富通平台的資料看不到好好退系列的投資標的跟基金月報更正一下,剛剛去看前十大成分已經有看到了。可能昨天在更新資料只有用代碼呈現再退一萬步要我推薦基金我也不會推薦去買好好退這種基金包基金跟ETF,一隻牛剝兩層皮的商品。真的要買基金請去拆解好好退裡面的子基金,直接去買子基金不就好了富邦複委託可以做到0.15%無低消啊但是首先要思考到底要交給哪個經理人啊
作者: jkinkin (jkin)   2022-09-01 19:19:00
感謝分享,主動基金跟被動ETF會買的人,想法本來就很兩極,會買基金的就會買,不會買的就是不會買
作者: rainsilver (00)   2022-09-01 19:58:00
主要是到底子基金收多少費用 搞不好其實沒那麼高?有哪邊可以查嗎?
作者: jigfopsda (jigfopsda)   2022-09-01 20:14:00
富邦無交易量散戶可以拿到0.15%無低消,去 broker 版PO 文徵營業員就有https://pttweb.tw/s/5g22qq主動基金好不好 可以查 巴菲特 十年賭局自己的錢自己負責囉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1 21:25:00
子基金也有內扣低的啦,就0050,QQQ,SPY,MCHI這類的不是MCHI,ACWI才對我就想問,是不是經理人也沒把握選到其他基金更厲害的。才會配置這些市值型ETF?
作者: girld (男)   2022-09-01 22:57:00
本來就績效為王,但是過去就是參考用。對自己錢錢負責,自己基金自己選
作者: jerry1214 (你說啥)   2022-09-03 08:27:00
原來是投資安心派的朋友,不管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安心最重要另外願意花時間去研究主動基金的績效表現,預測未來的走勢,卻不願意花一點點時間,找低消少、手續費低的複委託,或是外國券商,找這兩者的時間跟心力,明明就遠低於研究主動基金
作者: icelaw (深綠-理性超然-覺醒公民)   2022-09-03 17:16:00
基本教義聖戰士"又”再出征異教徒了糟了是世界奇觀 笑死 CC對我而言這些都只是金融工具而已,對喜歡買個股的人,也可能不會想去買基金 或 etf 也是同理如果要獨尊持有成本 那買個股的持有成本0喔 CC投資美股的etf 雖然種類很多元,但若想投資非美股 或全球的市場,etf 通常都是市值型的,但基金會有很多etf沒有的配置這點在台股基金就很明顯比如說 富達就有專門投資瑞士中小型股的基金 績效也比 投資瑞士市值型的etf好富達也有專門投資北歐基金這種投資在etf就買不太到全球型股市的話 etf基本上是市值型的為主,全球型的基金就很多主題可以選擇但etf的低持有成本這點確實是優勢 這我也不會否認我上面提台股的部分 是指在美股可以買到台股的etf是市值型的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4 22:31:00
樓上搞清楚,是誰先講這是基金版,一開始還不讓ETF說話
作者: pupuliao (pupu)   2022-09-05 01:02:00
我為什麼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那0.5~1%的東西????搞了半天只是想節省成本,而不是更高報酬基金公布持股都是半個月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研究那個幹嘛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5 08:35:00
所以p大找出什麼方法 可以賺10%-50%了嗎?還是還在試誤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你買到賺100%的基金也沒辦法有效再現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5 09:13:00
我只是推薦更好標的,如果覺得有更好可以反駁我,我可沒說什麼東西是垃圾。不要把所有人都歸成同一類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5 11:21:00
所以你自己也不知道你的方法跟你賺的關係 在哪不是嗎當然你覺得這樣開心就好,別人是管不著。只是這方法別人就沒辦法參考啊。0.5%的方法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卻是真正有做就有用的。你無法分辨兩者的差別在哪嗎?「能再現」的意思就是 你下次用同樣的方法能再賺100%不是什麼現在還在賺。從200%跌到100多%代表 今年是「虧損」不是還正在賺。如果有個人按照你的方法買同支基金,但時機比你晚就是虧損而且很可能虧得比整體股市還多。能選到打敗指數的基金很好啊,問題是你的試誤法成功率多少是不是每個人用都有效?你的長期整體資產報酬率是多少?有贏對應的指數嗎?如果過去3-5年贏的基金,買下之後又開始輸 有什麼用。沒有說不能去求超額報酬,但你目前提的方法實在看不出有用只拿其中一支基金績效很好來說 沒太大意義啊。p大你應該研究了好幾年,能有一個證明有效的選基金方法嗎不用100%有效,證明能和未來績效有正相關就好。
作者: aspirev3 (aspire)   2022-09-05 18:14:00
我家都無腦安聯那三檔 去年它們壓一堆abf ip 股真的太風騷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5 19:35:00
大多數主動基金輸指數這點,就代表選ETF可以拿前段班績效這個是很明顯的因果關係吧。但你的選基金方法有沒有效就像我前面問的,你用同樣的方法選了幾檔?加上選失敗的最後總報酬率 有沒有贏指數? 這些是基本檢視一個方法有沒效你現在連「過去」都沒拿出有效證據了,何況未來。然後如果你沒看過投資歷史的書,指數化投資是多少諾貝爾獎得主用多少心力拿多少例子 塑造的理論 才支持它的可靠性綠角文章講的理據也不知有多少,你根本沒看幾篇文章就在噴然後自己幾個沒有完整說明樣本數的例子 倒是當寶。就問你在這邊說綠角沒拿過佐證,請問你看過他幾篇文章?順便提示,他的文章有超過2000篇。基金費用的文章只是一個整理,費用率高傷害的證明不知幾篇再說一次「有主動基金贏」無法否認「大多數主動基金輸」大多主動基金輸的前提下,你除非能有辦法事先選出贏的,不然買ETF勝率比較高,所以才會問你的方法有辦法事先選到贏的嗎?至少選到的機率要夠高讓整體績效 贏指數才行。所以才一直問你整體表現,不是你拿一個成功例子就以為有效你要是真的懂那些主動投資高手,就該知道一個策略要有效,至少要 1過去有效,2了解過去有效的原因。3確認這個原因在未來還會有效4、如果方法公開還是會有效的原因。 就算這四項都符合了,還真的未必未來會成功,但至少合理可相信。現在你的狀況就是連希望你說說1 符不符合都講不出來。連如何妥善評估自己策略的有效性都辦不到了。如果研究基金好幾年的p大都這樣,你覺得一般人能有效選出好基金?(不是運氣好那種狀況)
作者: airforce1101 (我不宅)   2022-09-10 16:49:00
因為複委託放棄美國市場報酬你的投資才是靠感覺吧
作者: akane1234 (akane)   2022-09-29 01:50:00
推f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