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站在火山上-阿萊格爾(Allègre)

作者: toiletmei (傲笑年)   2019-03-15 18:00:56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7007385
  海拔1175公尺的波里山(Mont Baury)的山頂矗立著阿萊格爾城堡(Château d'All
ègre),山頸則座落著一座封建小鎮-格哈薩克(Grazac)。
  故事和歷史都顯得沉重且漫長。寥寥無幾的閱覽次數,顯示人們對小鎮過去的漫不經
心。
  索然無味的不是歷史,而是說書人枯躁乏味的敘述方式。我試著盡力呈現,在好奇心
趨使下的挖掘與堆疊。
  不免俗的提醒,文長慎入。
波里山(Mont Baury)
  知識的推進在這一百年內快速成長,人們對於登月見怪不怪,孰不知只是數十年前才
發生的事。如同人們知道波里山(Mont Baury)是座火山一般,也是直到最近的事而已。
  阿萊格爾(Allègre)的樣子,作家的形容一貫:「山頂上有城堡,山腳下有村莊」
,這座山就是波里山,在很久很久以後,當人們知曉它是座不折不扣的火山後,才知道身
在火山上。
  波里山原本的拼法與現代的不大一樣。拉蘭德的夏爾‧曼格(Charles Mangon de
La Lande,1770-1847)在他的散文中首次為這座山命名,但當時的拼法是「Boury」而
非「Baury」。「Boury」的字源是拉丁文「bovaria」,意為「修道院的牛舍」,在韋萊
地區的奧克語轉化下,從拉丁文變成「bouaria」,最後以「Boury」為這片曾經是放牧天
堂的山域命名。
  二十世紀,波里山以「Baury」的拼法出現在地圖上。「Baury」的詞源是「borio」
,指的是以乾壘石修建而成、並帶有屋頂的窩棚(capitelles),是開始飼養動物、種植
穀物的新石器和青銅器時代人類儲存農作及畜養驢子的地方。
  也許就這樣陰錯陽差,讓牛舍變成窩棚。既便在法語上的發音一模一樣,但字源卻天
差地遠。
格哈薩克村(Grazac)
  村名似乎已消亡。
  只有人們提及中世紀的過往,才會喚起回憶。
  「山頂上有城堡,山腳下有村莊」的「村莊」,名叫「格哈薩克(Grazac)」。曼格
(Mangon)、夏杉(Chasaning)和賈克唐(Jacotin)幾個家族世代居住之處,在媚西耶
(Mercier)社區和通往新堡(Châteauneuf)小徑的坡上,波里山的山腳下。
  格哈薩克在中世紀以許多不同的形式被紀錄在地圖或文件上,「Grasacum」(946年
、1164年)、「Graziacum」(1090年)、「Grasac」(1142年)、「Gradac」(1144年
)和「Grazat」(1263年)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當波里山上的城堡逐漸壯大,村莊與城堡合而為山。阿萊格爾的名氣蓋過了格哈薩克
,成為此地唯一的名字。
城堡(Château)
  「山上有城堡」。
  是的,山上曾經有座城堡。
  布里山噴發後並未形成完好無缺的火山口,僅有西側成形,東側的岩漿則順著山坡向
下流,與巴爾山相接。
  狀似馬蹄的火山口有兩個頂峰,北高南低。城堡位於南峰。
  南峰在開發的過程中,在火山頸上出現了一座岬角,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是封建時
期的貴族們築建城堡的寶地。
  阿萊格爾第一代領主在此生根。
  他們的姓氏是「Alegre」。縱使拼法與現代不同,多了一個「l」,「e」上頭多了變
音符號,但我們仍舊看得出,阿萊格爾的字源來自地址首位領主的姓氏。
  「Alegre」的字源為拉丁語的「alacer」,意為活躍的、熱情的、欣喜的,選擇在火
山環繞之地定居的家族,便以此為姓氏。
  阿萊格爾家族理所當然阿萊格爾建了一座城堡(Château des d’Alegre),只是位
置也許並不在南峰上,而且不是想像中該有的樣子。與其說是「城堡」,不如說是一座「
堡壘」,一座防禦性大於居住舒適度的軍事建築。
  根據文件記載,阿萊格爾男爵在1122年成為該領地的男爵,最後一位男爵阿爾芒四世
(Armand IV d'Alegre,1345-1361),為厄斯塔什(Eustache d'Alegre)與西比爾(
Sybille de La Roue)之子,於百年戰爭中受到襲擊,於1361年的圍城中喪命。人稱「法
蘭西私生子(Bâtard de France)」的湯馬士(Thomas de La Marche)和「山羊」的塞
甘(Seguin de Badefol,又稱Chopin Badefol)就是讓阿萊格爾家滅絕嗣的元兇。這些
於百年戰爭中崛起路盜者(routiers)不斷侵擾奧弗涅地區,爭權奪財,無所不取。
  為了爭奪繼承權,阿爾芒四世的遺孀夏勒孔的阿利克斯(Alix de Chalencon)對上
她大姑歐丁尼(Odine de Alegre)之子貝納爾(Bernard de Saint-Nectaire),貝納爾
甚至不惜揚言殺害她取得爵位。情急之下,阿利克斯求助法王查理五世之弟-貝里公爵約
翰一世(Jean I de Berry),終在6個月的調停與協商後,阿利克斯保住居住權,由貝里
公爵的大舅子阿馬尼亞克的約翰二世(Jean II d'Armagnac)繼承爵位(Baron d'Allè
gre,1365-1385)。
  乍看之下或許不明不白,為何不是由阿利克斯繼承爵位?其實百年戰爭中,法國贏了
面子卻輸了裡子,奧弗涅地區被蹂躪得一塌糊塗,許多城堡在這期間被英軍攻占,不但法
王約翰二世(Jean II,暱稱「好人約翰」)被俘,他的三子約翰(也就是後來的貝里公
爵)為了父親自願到英國當作人質。後來約翰被釋,他的第一任妻子珍妮(Jeanne
d'Armagnac)要求阿萊格爾城堡的繼承權以作為補償。貝里公爵讓阿利克斯繼續住在城堡
中,卻讓妻舅繼承阿萊格爾的爵位,算是權宜之計。
  不過這座由阿萊格爾家族興建的堡壘,連地基也無影無蹤。
  或許堡壘興建在堅硬的大石上,因此不需挖掘地基,也或許新領主的城堡覆蓋了舊城
堡。
  阿利克斯於1385年去世,阿萊格爾的爵位授予圖爾澤的莫里諾(Morinot de Tourzel
),阿萊格爾城堡進入了第二代領主的世代-圖爾澤城堡(Château des Tourzel)。
  莫里諾於1393年成為阿萊格爾男爵(Baron d'Alegre),同年,開始興建他心目中的
理想的城堡。
  城堡擴建由莫里諾的兒子伊夫一世(Yves I de Tourzel d'Alègre,1395-1442)
接手,藉由城堡復原圖,我們可以看見莫里諾興建的城堡壯麗無比,23座高聳入雲的塔樓
讓它遠近馳名,而獨特的三葉草飾也成為阿格萊爾城堡的象徵。
  很明顯的,這座城堡受到查理五世所興建的巴士底堡壘(Bastille,即眾所皆知的巴
士底監獄,但此字即為「堡壘」之意)莫大影響,四座巨大的半圓形塔樓支撐著高且薄的
牆,並覆有華美的頂飾(couronnement),使得槍手得以在相同高度的馬道上移動,向國
王致敬之意也不在言下。
  1698年,一場大火將城堡的骨架和屋頂燒個精光。
  從凡爾賽搬回阿萊格爾甫三天的伊夫五世(Yves V d'Alègre,1653-1733)並沒有
放棄這座已經斷斷續續居住了三個世紀的祖產,城堡再度拔地而起,他的女兒路易絲-瑪
麗-艾曼紐(Louise Marie Emmanuelle d'Alègre)、邁勒布瓦伯爵夫人,同時也是阿
萊格爾城堡的繼承人卻在城堡南方建造新堡。新堡並未存留至今日,大革命後的1830年,
這座豪宅化為塵土。
  阿萊格爾城堡在1766年隨同它的爵位被出售。
  城堡如同棄婦般無人理睬。
  所有人出售內部值錢的部分,任由它頹圯傾倒。阿萊格爾的居民不再將它當成高貴的
象徵,而是將它一一肢解。
  諷刺的是,阿萊格爾城堡被列入古蹟,阿萊格爾之友(Amis d’Allègre)協會成立
,企圖力挽過往風光。
  那些人們曾經看不起、看不見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珍寶。  
  城堡倖存的部分形如絞刑架(potence),便成了它的暱稱。
聖母禮拜堂(Chapelle Notre-Dame de l'Oratoire)
  一座17世紀,樸實無華的禮拜堂。
  克里斯多福二世(Christophe II d'Alègre)的遺孀弗拉加克的路易絲(Louise
de Flaghac)在他死後的十年為他興建了這座禮拜堂。
紳士之門(Porte de Monsieur)
  阿萊格爾城的北門-哈維勒門(Porte de Ravel)於1822年倒塌,1845年拆除,今日
僅存一座塔樓。
  被稱作「紳士之門」的南門,幸運的被保留下來。
  兩旁的兩座塔樓健在。塔頂本有雉堞(crénelé),今已不復存。
  塔上留有炮彈槍弩的開口,高度不高,射擊位置低。
  象徵阿萊格爾城堡的三葉突廊(mâchicoulis,中世紀城堡下向的堞眼,又稱突堞)
和升降閘門(herse)的槽口(glissière)、鉸鍊(gonds)和門栓都十分完整的被留下
來。
  走進城門,彷若進入中世紀的阿萊格爾。
  縱然物換星移,但「山上有城堡,山下有村莊」的風景,仍是阿萊格爾的最佳寫照。
私人別墅(Hôtels particuliers)
  1435年,在阿萊格爾男爵伊夫一世的首肯下,八位封臣被允許在城內修築宅邸。
  這些別墅有的還在,有的已經消失了。
  進入紳士門後的左側,是莫薩克別墅(Hôtel des Mozac或Hôtel Sailhans-Mozac
),由撒依蘭的安東尼(Antoine de Sailhans)興建,藉由聯姻的方式轉手至莫薩克家
族。別墅的一側連接了紳士之門的塔樓,另一側也有一座塔樓,雖有一門,卻以薄壁封住
,上面繪有代表「Antoine Mozac」的文織字母AM與十字架交纏。
  與莫薩克別墅毗鄰是拉克雷德別墅(Hôtel de la Clède),由拉克雷德的約翰(
Jean de La Clède)興建,同樣因聯姻的方式轉予格黑雷家族(Grellet de la Deyte)
,直到2000為止這座別墅都屬格黑雷家族的財產。格黑雷家族在阿萊格爾有另一座別墅,
就在拉克雷德別墅隔壁,羅伯‧格黑雷(Robert Grellet)當初隨著莫爾澤家族來到此地
,並在此定居下來,格黑雷別墅(Hôtel des Grellet)由他的孫子興建,並在此開枝散
葉。
  阿萊格爾的所有別墅中,最顯眼的不外是巴爾別墅(Hôtel de Bar)。
  巴爾的蘭斯洛(Lancelot de Bar,1373-1442)是阿格萊爾城堡的守衛隊隊長,也
是八位被允許在城內興建豪宅的封臣之一。這座冠上巴爾家族姓氏的別墅仍保存當時的規
格,一座用來庇護在百年戰爭中屋舍被焚燬或劫掠百姓的內庭(cour d'honneur)。
  緊鄰巴爾別墅的是阿塔斯別墅(Hôtel d'Artasse),右側顯露於外頭的樓梯,曾是
一座塔樓。創建人阿塔斯的約翰(Jean d’Artasse),如同巴爾家族和拉克雷德家族一
般,都是「元老級」的封臣,他們從騎士的身分到被封為男爵,一步一步壯大家族勢力,
但隨著十字軍東征或其他征戰而有所興亡。
  每到週三,阿萊格爾的露天市場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除此之外,一年一度的中世
紀慶典更是愈辦愈熱鬧。
  這座位於火山上的村莊完整的保留中世紀的氛圍,縱使千年來許多戰爭曾使它多次頹
廢潦困。
  站在波里山頂上,將阿萊格爾全景納入眼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