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複委託 & 美券商相關問題

作者: Berkshire (BRK)   2017-07-14 18:25:49
※ 引述《stickley ()》之銘言:
: 已經確認想用國外ETF當作理財投資標的主力,但是因為複委託/美國券商相關問題,
: 資訊越找越多,功課實在作不完,所以目前幾乎都放在定存而沒投入ETF
: 相關討論串跟分析,在網路與這版其實都不少,但是有幾個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問題
: 想請教各位幫忙給個方向答案
: 1. 就我所知,透過美國券商投資,正常狀況是台灣美國兩邊都要繳交遺產税,但美國稅
: 可抵扣台灣遺產稅。而複委託理論上也是要兩邊繳交遺產稅,但實務上美國應不太知道?
: 所以至少目前,是不是看來用複委託與美國券商相比,遺產稅的部分是複委託比較划算?
我不是稅務專家。
但只能說依照allen大的「實證」,複委託「目前」美國課不到遺產稅。
未來會不會有改變不知道。
這裡有篇文章討論美國少收了外國人遺產稅的問題。
如果山姆大叔缺錢,未來或許會想辦法卯起來收吧...
https://goo.gl/J3jDQN
其中有一段確實滿像是在說複委託的狀況:
But the Swiss banker sai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are involved in keeping the IRS from learning
about generational transfers of wealth among their clients.
The tactics include in some cases holding stock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ame, he said, so U.S. brokerages
are not aware of the identities of the ultimate owners
of the equities, even when that ownership is transferred
by the overseas bank to the next generation.
In some cases, sources familiar with overseas tax holdings said,
some foreigners can hold stocks in an "omnibus," or pooled,
account inside a foreign investment bank. The bank can allocate
the stocks held in the account to each foreign customer. That
way, even if the foreign bank uses a U.S. broker to buy U.S.
stocks, the names of the owners of the assets are not transmit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不過以遺產稅來說,就算未來美國大叔要開始收複委託遺產了,相較於
直接在美國券商開戶,複委託還是有一滴滴優勢....
只要人還在世,嚥下最後一口氣前記得趕快登入下單軟體全部市價賣出。
賣股的現金一回到台灣的銀行戶頭內,這就是扎扎實實在台灣的美金資產。
理論上美國大叔對這筆錢一點權利都沒有。
如果是美國券商的話,還要想辦法把現金搬回來才能脫離美國大叔魔掌。
咳咳,如果要講比較「非正規」的方式。
教會家人使用台灣券商軟體賣股的難度,應該遠低於教他們操作美國券商+匯回....
: 2. 有關複委託/美國券商的ETF投入的成本方面,其實問題頗複雜,牽涉投資方式等諸多
: 因素而異,想知道複委託的購入、買出以及持有時,所需的成本詳細明目有哪些呢?
: 甚至有些成本可能是隱含在淨值中而看不出來,或自動扣繳等? 不想自己繳了一堆都不
: 自知....
: ps:就我所知,除了買入時的手續費(應說佣金) & 證券交易稅,似乎還有保管費等
複委託相較於美國券商,主要就是佣金差異。
: 3. 投資標的/方法還沒決定,但是可能會希望股債均衡、美國為主、長期持有並不斷投入
: ,另外不知道若美國券商買入再轉入複委託是否划算或太麻煩?
: 因為目前個人可能可以直接投入上百萬,未來可能也傾向於每半年或一季投入,每年投入
: 可能可到70萬資金,詳細的投入成本上面已經提問,而且成本可能也會因為投資方式/資
: 金大小而不同(甚至可議價)
: ps:看到G大文章提過富邦是0.12%、低消18鎂。這是說佣金嗎?
: https://goo.gl/5388MR
: 但看到下面文章卻似乎高的多? (http://www.caizischool.com/blog/15508)
牌價跟實際上去談的價格差很多。
我個人小小戶啦,也沒有談到0.12%、低消18鎂。
但0.20%~0.25%幾乎是不用談,稍微去Broker 徵一下應該就有。
: 4. 上面的連結若有時間,希望各位可看一下,我覺得寫的很好,但它讓我覺得非常推崇
: 美國券商? 裡面分析的成本等面向似乎頗有道理,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畢竟個人觀點
: 不同很正常,但裡面的分析有無錯誤之處?
: 5. 美國券商或複委託退稅的部分,也是資訊有點雜亂,若考量進去這部分,更難分析了
: 不知道考慮成本面向,大家分析的原則?
: 最後,雖然我看了不少綠角的文章/甚至買了些書,本來傾向於美國券商,但也覺得可能
: 花多些成本(或許複委託也未必比較高多少? 因投資金額方式等而異)買個"方便"也好,
: 重點是到底長期下來這樣成本差多少? 畢竟買方便也要有個合理的代價
: (想到以前買基金還自己以為賺到錢很厲害,沒想到扣了一堆服務費還覺得沒關係甚至不
: 知道,真是好傻好天真...)
: ps: 美國券商似乎除了遺產稅之外,沒有特別缺點? 另外有些券商似乎可能免費等諸多
: 優惠,尤其是我可以超過100萬投入,不知道各位先進有無指教分析,若以我狀況,大家
: 想如何操作
: 問題有點多,感謝各位看完,若能給點寶貴意見分析,更是感激不盡~~
作者: bel0403 (林小貝)   2017-07-14 19:35:00
實用
作者: cmh317 (Rain Man)   2017-07-14 22:36:00
美國券商,複委託我都有使用,之前美國券商使用比較頻繁都買免費ETF,可以一股一股買,無聊或想到就買,也是一種樂趣但資產累積到一定數目後就會想轉往複委託,主要還是覺得錢在海外拿回仍來有點麻煩
作者: reflow (好想看雪)   2017-07-14 22:45:00
不會啊? IB出帳隔天就到了
作者: cmh317 (Rain Man)   2017-07-14 22:49:00
我是沒開IB啦, 低消對我這種奈米戶不太適合XD券商匯回流程我都知道,主要是最壞情況家人大概無力處理考慮到這點就不想將資產全放海外了但我想表達的是,可以都開來試試(反正開戶幾乎0成本)再依據自身情況動態調整
作者: lantimes (lantimes)   2017-07-15 01:11:00
風險就在於意外死亡 來不急處理,如果可以慢慢死的話,自己知道快差不多了,或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該賣股,慢慢或快快把錢搬回台灣了
作者: sunkenko   2017-07-15 01:59:00
推以上兩位思路!
作者: frostwind (Paul)   2017-07-15 07:33:00
如果幫家人卷商開戶,要掛之前將股票轉到他帳戶,這樣是不是也是解法?
作者: zaibatsu (florence)   2017-07-15 07:50:00
先用國外券商,快掛的時候用DTC轉回國內複委託
作者: badfood (為自己加油)   2017-07-15 08:37:00
我也很想知道我甚麼時候要掛/快掛 那我就可以在我掛之前把我90%的資產爽爽花掉
作者: frostwind (Paul)   2017-07-15 09:22:00
壞食物大,若哪一天知道自己或家人重症,以股票方式贈與其他人應該不受14000/年贈與稅額影響
作者: zaibatsu (florence)   2017-07-15 09:46:00
轉到國內複委託就只需繳國內遺產稅啊,不用美國遺產稅
作者: badfood (為自己加油)   2017-07-15 10:06:00
沒有人知道是明天先來還是死神先來 如果知道就好辦了遺產的問題討論很久了 每個人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就好 阿Q一點想 拿不到遺產是家人的事 XD
作者: rath (高手師傅大師兄救我)   2017-07-15 12:14:00
根本問題應該是說 交易次數多少的問題 少的話複委託就好我個人兩邊都有 金額差不多 常交易的話用國外 不常就放國內
作者: ruve (黑鬍子哥)   2017-07-15 12:41:00
我也是兩個都有,後來只用美國券商....反正三不五時就去銀行領出來也是很愜意,也沒啥不方便每天去把賺的都領出來存台灣銀行,也沒啥稅的問題了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17-07-15 15:45:00
美國人贈與和遺產的免稅額度是整包一起的所以沒有死亡前贈與算在哪的問題 都一樣
作者: lisa108920 (lisa)   2017-07-15 19:02:00
ruve大是嘉信吧,只有TD還是很麻煩領出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