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台世界博物館筆記與心得

作者: taiwanfunner (台灣玩人)   2019-01-29 01:43:40
圖文詳情:
小資玩台灣 Cheap Fun 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cheapfuntaiwan/photos/a.458734204285119/1172153282943204/?type=3&theater
佛有多高?
要順哪個方向繞佛塔?
佛、菩薩、羅漢的辨別?
不同時期佛、菩薩的外貌變化?
中台世界博物館就在南投埔里中台禪寺開車5分鐘處,館藏文物按年代與地區分門別類、精彩豐富,我也是到這裡經深入淺出的導覽解說逛了1個半小時眼花撩亂,初步了解上述問題的答案。
佛是丈六金身,高約5.33米,如同一進去中台世界博物館大廳的2層樓高的佛一樣,由於佛陀是在樹下出身、講法及涅槃,所以樹對佛教來說是智慧的象徵,越高越好,「十方三世」是佛教的時間與空間觀,十方是指上、下、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三世是指現在、過去、未來,所以常常在法會中聽到的這個名詞,原來就是這個意思,佛塔則是用來收藏舍利子的,古印度時期以右為尊,所以要右繞佛塔才有功德,我們人於是要以右肩朝向佛塔,順時針繞佛塔方為正確。
佛、菩薩、羅漢的辨別:
(1)羅漢:踐行自己修身的小乘佛教,修至毫無煩惱便可成為羅漢。
(2)菩薩:成佛之前要先當菩薩來普渡眾生,配有瓔珞、耳環及寶冠等美麗裝飾,而藏式藝術中的菩薩則更為華麗,寬肩細腰身形呈S狀,但其實印度時期的菩薩以袒露半胸的男性為主,至於觀音菩薩因奉阿彌陀佛為師,所以其頭冠上戴有一尊小型的阿彌陀佛,這便是辨別觀音菩薩的好方法。
(3)佛:外貌上不會袒胸,也不會身穿華麗的瓔珞。
不同時期的佛菩薩其實外貌並不相同,而且其細緻差異處頗令人津津樂道,由於文字敘述可能難以理解,而中台世界博物館又無法拍照,於是我找了一陣子,決定以該館網上現有的圖片,插入圖示解說,方便讀者瞭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1)西元1-3世紀犍陀羅地區菩薩像:
以片岩結構為主,由於受到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菩薩有著西方人的臉孔以及波浪的髮型。
(2)西元4-6世紀笈多王朝秣菟羅地區佛像:
以砂岩結構為主,身穿素衣因應印度酷熱氣候,頭髮呈今日我們所看大多佛像的右渦旋狀並泛有頭光,脖子上三條稱為「三無礙紋」紋路,代表佛祖辯才無礙、溝通無礙、說法無礙,其手指間更有類似青蛙蹼構造的薄膜,可在雙手取水時不滲漏,代表著普渡眾生無有遺漏,相當的有意思。
(3)北魏時期佛像:
深受北魏孝武帝崇尚漢文化影響,佛的穿著也變成中國士大夫的樣式。
有人說創意來自細微的觀察,我覺得藝術和文化也是,透過細微的「三無礙紋」、手覆薄膜等探究,打開了千窗萬戶底精奧的大千世界,留給人的思考與意義無限延伸,好比在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的悠遠時空中,發現了文明的累積。
https://imgur.com/UGysxri
作者: iMoai (摩亞)   2019-01-30 18:52:00
無論佛道或民信,不同時代有不同難易程度的象徵與註解之變遷,讓當代人相信自己夠努力追尋就可達到該宗教勾勒之境界願景;今時不同往日,這或許是現代宗教學所謂的教化人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