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公股銀行身陷3大沉痾

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1-02-28 18:21:39
資料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30172
去年年中,財政部打完公股行庫董總定期績效考評沒多久,政治圈就傳出高層又有意調動
公股人事的消息。2019年行政院才大幅調動公股行庫人事,甚至無預警撤換上任才一年多
的第一金董事長董瑞斌,使得不少董總也惶惶終日。結果7月底,才接任第一金董座的廖
燦昌,因遠航案遭起訴而被迫請辭下台,先前他在合庫金董事長任內,也涉及「慶富」詐
貸案。
政府只持有8大行庫30%左右的股權,為什麼能擅自調動董總人事,甚至干預財務和業務?
答案是,財金體系內一直流傳著一個政府不敢輕易放手的夢魘─上海金圓券風暴。
曾淪為政治禁臠 政客上下其手
二戰後,中國深陷通貨膨脹,國民黨卻大量印製大面額金圓券來取代既有法幣,反而加劇
通膨引發民怨,最後導致丟失了政權。「國民黨政府從此記取了金融不穩定,政權也會不
穩定的教訓,絕不輕易鬆綁對金融體系的掌控。」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解釋,台灣為什麼在
全球掀起自由開放浪潮的當下,公營銀行民營化進程仍相對較晚的特殊原因。
除了歷史的背景外,對政府而言,公營銀行既是政府掌控金融體系的橋梁,又能貢獻財源
,倘若民營化等於自廢武功,當然不會輕易放手。台企銀董事長黃博怡回憶,早在1980年
代,當時的央行總裁梁國樹就主張,應先將公營銀行民營化,讓習於寡占的公營體系適應
開放市場後,再開放新銀行;但當時阻力很大,直到1998年「精省」後,省屬行庫才啟動
民營化。
但在此之前,省議員往往把行庫當作關說放款、安插人事的禁臠。「早期沒有制度,民意
代表要關說、跟省屬行庫借錢,坦白說,誰敢不借?」業內人士直言。
「行庫民營化是好大的工程。」前司法院院長賴英照回顧,他擔任省政府財政廳長期間正
值推動凍省,社會與政治重心移至立法院,由他負責的行庫民營化才得以完成。目前,除
了台灣銀行、土地銀行、輸出入銀行仍為百分百國營之外,其他8家公股行庫的泛政府單
位持股都已降至20到50%之間。
鐵打衙門流水官 人事布局充滿酬庸
從此台灣金融版圖發生了劇烈質變,在開放新銀行前,7家省屬行庫包辦國銀第1名到第7
名的規模,但如今台灣前3大銀行(中信、國泰、富邦)都是民營的。儘管經歷民營化的
改革,公股行庫至今仍有三大沉痾,才是導致金融業「民進國退」的主因。
首先是董總人事任命政治化。如前所述,即使行庫早已民營化,但不管政黨如何輪替,公
股高層仍然政治性優先於專業性,常被批政治酬庸。
其次為效率低落,缺乏長期轉型策略。現有8家公股行庫,總資產雖高但資產報酬率(ROA
)和股東報酬率(ROE)卻都遠不及一線民營銀行;而董總不知何時會被撤換,「五日京
兆」的心態自然對數位轉型、併購投資等中長期發展策略保守以對。
第三,就算是民銀想併公銀,政府也會以擔憂股權被稀釋、國家資產被賤賣而不願放手。
而研議公公併,卻又卡在工會抗拒。「國泰、富邦、中信能做大,都是因為併購,公股行
庫就沒辦法這麼靈活。」許嘉棟提醒,若未鬆綁公營與公股行庫的財務業務,將使其處於
不利地位。
不願被民銀併 公公併也有阻力
若以韓國經驗來看,目前只有5家政策性銀行,分別為產業開發、中小企業、水產、農協
、進出口銀行,專業分工明確,不與民爭利,但更能發揮功能。「事實上,台灣除了輸出
入銀行之外,目前政策性的專業銀行幾乎已消失。」許嘉棟直言。
財政部國庫署對本刊提問則表示公股銀行肩負政策任務,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極重要貢獻
,未來政府將持續善盡法人股東的監督管理責任,金融科技、併購、資產配置及人力效能
等業務則尊重公股銀行自主經營權。
台灣公股行庫曾是支持台灣經濟起飛的中流砥柱,但因欠缺宏觀發展規畫而落後民銀,未
來30年,公股銀行該如何適切地扮演政策金融角色,這是值得執政者深思的問題。
==================================================
今天去書店翻財訊看到這篇 覺得寫得很好 上網找了一下有公開閱覽
這次財訊整理有關金融業的專題報導真的推薦
補充一個我國歷史課本不會說的中華民國黑暗史小知識
當年主持上海金圓券的人叫做蔣經國
作者: poisonB (狗)   2021-02-28 21:30:00
公公併一定好? 看看合作金庫的泥沼
作者: JoanneChung (民營銀行都是雜碎)   2021-02-28 22:55:00
上述三大民營銀行有兩間都有人送一間公股銀行給他們,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難道目前六間泛公股也要一間一間送人?
作者: calase (萬難地天紀柳)   2021-02-28 22:58:00
其實公股的員工普遍也討厭民營化...
作者: jennymay (harujapan)   2021-02-28 23:14:00
併購後綜效有好有壞,現在金管會的政策認為金融業除賺錢外,也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所以基本上併購感覺不是金管會目前的政策
作者: joy2105feh (三峽堯神不服來辯)   2021-02-28 23:16:00
彰銀案不解決 真的別想要減少一間公股行庫
作者: alex81524 (alex)   2021-02-28 23:23:00
講中信、玉山就算了,拿國泰富邦舉例是在哈囉?
作者: LineageM (天堂M)   2021-02-28 23:54:00
先把林家踢出華南比較實在 三月虧損都沒法究責明顯官股大股被民股牽著走
作者: Hatewoman (專業仇女宅)   2021-03-01 02:20:00
單比銀行8大公股不輸3大民營吧那3間民營是金控錢才多吧有壽險公司的資產當然多阿
作者: feliz5566 (快樂56)   2021-03-01 03:24:00
單比銀行是要怎麼比 獲利 規模還是專業
作者: Azhou (阿州)   2021-03-01 09:08:00
笑死人 到底是三大金控還是三大銀行?
作者: m6dj942k7 (只要胖胖+眼睛小就是維尼)   2021-03-01 09:48:00
如果彰銀被政府賣掉,台新規模也會暴增吧
作者: INNBUG (最純潔的傑)   2021-03-01 10:05:00
國泰世華去年稅後淨利破200億喔
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1-03-01 12:37:00
其實認真說起來 40年前的公股銀行的家數就多的驚人小小的台灣 卻塞了一堆不同分支的公股行庫銀行家數太多 這問題絕對不是開放新銀行才種下惡因在威權統治時代 行庫的家數就很多了
作者: b2209187   2021-03-01 13:08:00
台土趕快併一併,台灣overbanking太嚴重
作者: JoanneChung (民營銀行都是雜碎)   2021-03-01 13:41:00
應該是民營的先併吧?富邦想併日盛;國票想併安泰,目前都卡在價錢談不攏。這種事應該回歸市場自由機制,每次談整併就要拿公股開刀,合理嗎?
作者: joy2105feh (三峽堯神不服來辯)   2021-03-01 13:48:00
民營的也不一定想被併啊 想買誰不會想...
作者: jennymay (harujapan)   2021-03-01 14:14:00
還有區域型銀行啊 賣給大財團當純股東每年收股利不是很好嗎 例如高雄銀
作者: sazabijiang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021-03-01 17:58:00
台土合併,北北基合併,對台灣其實不是壞事
作者: ianzero (zero)   2021-03-01 19:25:00
全部民營化,誰來買鳳梨?
作者: japan428 (牽著妳走 :D)   2021-03-01 20:48:00
三大就靠壽險撐獲利,壽險抽掉先垮一半,公股是差這塊
作者: Kysol9 (聽說崩崩回來過)   2021-03-01 21:15:00
公公併少了位子酬庸想也知道不可能
作者: Liberl (利貝爾)   2021-03-01 21:58:00
我覺得這和民族性也有關係 亞洲人不喜歡"被"併購"被"併購代表自己經營能力輸給別人 很丟臉 是失敗的生意人但美國比較沒有這種民族性 被併購拿到一大筆現金 繼續創業美國人偏好開公司賣公司 發大財 N次創業亞洲人偏好開公司 然後死守公司 傳子不傳賢 做到公司倒台灣很少成功的併購案 幾乎都是一開始撕破臉互相叫囂攻擊
作者: sluttervagen   2021-03-01 23:23:00
民營自己先去併一併吧,整天想拿公股開刀富邦國泰同家族的自己都不併了新光台新也同家族阿,怎不自己併一併新光金那可悲的管理階層,開銀行幹嘛
作者: weiwei2658 (來自南港的驕傲)   2021-03-02 01:42:00
009卡在那邊誰要併?在卡三百億嘛
作者: Suboy (關於你的歌~)   2021-03-02 14:12:00
兆豐案蔡有材歷歷在目
作者: n123456n (米修)   2021-03-05 09:11:00
富邦國泰應該整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