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投顧offer請益

作者: franktku (franktku)   2018-06-14 08:21:39
※ 引述《Iknow (A夢)》之銘言:
: 讓中肯的A夢提供幾個方向參考
小弟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
就個人在需求端的觀察(保險業應該可以算需求端吧),
: 1) 海外研究供給低/需求高、台股研究供給高/需求低
: 資金面先拿勞退基金當標準
: 2007年前海外股票投資部位幾乎是零
: 現在可以佔五成以上
: 就是告訴你大趨勢在海外投資(還有被動投資)
: 壽險/投信這幾年資金也都往這邊去
: 壽險海外部位(65%)現在多到連金管會都準備要列管
: 有資金就有交易/研究需求
: 各家投顧或法人這幾年預算增加最多部份
: 不是ETF、就是海外
: 不然就是海外ETF
海外投資部位還是債券佔大多數,
海外股票佔整個投資部位來說還相對較小,
資金多到金管會要列管,那怎麼繼續往海外跑?
最後只能留在國內
: 2) 海外產業限制低、台股一進去就綁死
: 台股不管sell/buy side基本上都是大飽和
: 現在進去投顧沒經驗直接當分析師的
: 不知道可以分到什麼慘業去?
: 進去是要看台G電/Apple還是去看電機化工?
: 好啦..或許再過幾年也能像MLCC一樣翻身..
: 海外現在每家就那三隻小貓在看
: 橫向隨便你發展
: 又一堆新公司新產業新趨勢
: 看完美股看歐股
: 看完歐股看ASEAN
: 天花板根本不存在
: 紅海跟藍海dochi?
投顧研究員看的產業在精不在廣,
一開始一定是聚焦單一或是一兩個相關產業,
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對於新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適合,
另外台股產業的分佈,半導體、IC設計、電子產品供應鏈、塑化等等應有盡有
: 3) 人的名、樹的影
: 群益美股這個職位由來已久
: 拜某NCCU/UIUC正妹所賜
: 美股報告一篇PTT 20頁起跳
: 雖然我是覺得有點誇張啦..
: 不管怎麼說這邊出來的學長姐夠多
: 品質也有保證算小有名聲
: 雖然小紅鳥薪資bonus不像大樹這麼神勇
: 但新鮮人後面轉職buy side做海外投資不會太困難
: 而台股國內投顧T1就元大/凱基
: 其他家應該說各有所長
: 偶爾會看元富、會看統一、會看國票報告
: 但富邦的話...大家都知道是sales比較出名...
: 當然如果是要去找老婆的話
: 想去大樹或富邦我就沒意見了
: 剩下都是拉哩拉雜的碎碎念
: 講極端一點
: 如果說沒實際拜訪公司就不能做投資分析的話
: 不要說Apple/Intel/Amazon
: 台G店/大立光/紅海大家也都不要買了
: 哩工賀母賀阿
: 資源少也是有資源少的研究方法
: 能自己出國拜訪的來來去去就那幾家
: 不能出國的該看還是得想辦法看
: 再說偶爾出國一次見面就要IR跟你掏心掏肺?
: 全台灣看海外的起跑點都一樣
: 跟看台股後面一堆眉眉角角比
: 海外單純的多了
: 現在sell/buy side看海外就只是想找個相對沒那麼菜的
: 想找個資深的回來培養新人還嫌困難勒
: 帶一個中等資歷的回來再慢慢用手上資源養上去就好
: 偏偏連中等資歷qualify的人都不多
: 做這行已經很累了
: 選路上人少的
: 後面路大條的
: 就夠了
投顧研究員除了要有對產業發展的視野,
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人脈或是消息來源,
本土資金投資到海外的股票來來去去就那幾家公司,
外資報告翻一翻就好,海外中小型的公司本土投顧我想應該也沒辦法追蹤,
台灣供應鏈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
是一個很好做消息確認的管道,
對buyside來說,哪家券商的研究員能給最多最全面的消息,單就下那邊,
沒有看過台股要怎麼建立同業的人脈,甚至與公司IR、管理層的關係?
最後,並不是說海外研究員的職缺不好,
而是對新人來說,國內研究員是比較適合的起點。
若有其他的看法意見歡迎前輩指教。
作者: lee888 (lee)   2018-06-14 08:28:00
推這篇 新鮮人看海外容易沒頭緒
作者: chiz2 (chiz2)   2018-06-14 10:37:00
新人容易沒施力著力點
作者: peter4022 (.....)   2018-06-14 16:36:00
若以能力培養來看,認同這篇f大看法,但台股這市場真的嚴重供過於求啊
作者: findme   2018-06-14 20:48:00
新人什麼都看的結果就很容易變成對每家公司都研究不多...海外這種現象蠻明顯的,聽電話會議會特別有感供過於求我覺得不是什麼問題,看到什麼產業、有沒有能力像上面那篇回文講的,有能力依靠公開資訊建立自己的研究觀點才是真正厲害。不過也的確不是每個產業都可以只憑公開資訊
作者: Iknow (A夢)   2018-06-14 21:58:00
看海外一樣可以在台灣跑供應鍊 不是只能聽法說看報告而已
作者: moonyshadow   2018-06-14 22:00:00
很多家投顧的海外,大部分時間是不能去call國內公司連計程車費都沒有補助XD
作者: findme   2018-06-14 22:00:00
因為會跟國內踩線現在看海外的問題就是...一天到晚配合buy side做電話會議同一個人常常輪動不同的產業跟公司,這樣很難建立產業研究深度
作者: moonyshadow   2018-06-14 22:03:00
完全同意F的View,海外call國內不寫報告=浪費時間海外寫了報告,又會被國內說採線,資源浪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