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一樓搬到二樓,台灣小銀行發生什麼事?

作者: pkuguy (愛看電影、韓劇的小態)   2017-12-06 21:04:33
從一樓搬到二樓,台灣小銀行發生什麼事?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650
https://cw1.tw/CW/images/article/201712/article-5a26721099bcc.jpg
來源:天下雜誌 盧沛樺 2017-12-05
銀行不再迷戀金店面,分行愈搬愈高,正讓一樓房東陷入噩夢。原來把分行搬上二樓,是
小銀行的求生術。除了搬家,14家小銀行怎麼活?
敦南誠品旁、安和路口的匯豐銀行,是夏日等紅綠燈時的一個風景。每當有客人從路口的
匯豐銀行進出,玻璃門一打開,涼爽的冷氣立刻讓人感到消暑。
但去年初匯豐銀行撤走,至今房客難覓。仁愛路、吉林路口的聯邦銀行仁愛分行,3年前
一樓退租後,分行移到二樓。3年了,招租的牌子還在。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協理丁玟甄說,過去房東都愛把店面租給銀行,因為銀行租期起碼
5年以上、佔地面積大、付租金又很穩定。但銀行遷出後,房東很苦惱,找不到像銀行那
麼好的房客,才空置那麼久。
銀行颳起搬上二樓風,全台店面危機
隨著分行整併潮,另一個趨勢——中小銀行的據點愈搬愈高,格外明顯。
京城銀行台北分行開第一炮,現在一樓是超商7-11。今年遠銀、安泰銀不約而同搬上台北
地標101。
前101董事長、安泰銀行財務長徐世偉的媽媽宋文琪,成為安泰銀行台北101分行的第一位
客戶。「我們有了101分行,能接觸以前接觸不到的客戶,例如這棟樓裡比較好的租戶,
也能深化銀行和員工的關係,以前員工只能用樓下的富邦和澳盛ATM,」徐世偉笑說。
分行往高樓搬,背後其實是對成本斤斤計較。丁玟甄說,同樣在忠孝東路四段,一樓店面
每坪要15,000~16,000元;搬到三樓以上,每坪只剩下2,000元。如果靠近信義區,忠孝
東路五段的一樓店面每坪也要8,000元,但搬進信義區辦公大樓,每坪只要3,000~3,500
元。
餅愈來愈小,只能對成本更斤斤計較。
主計總處統計,過去15年,台灣金融保險業產值佔GDP比重一路下滑,在2010年觸底,僅
6.19%。但銀行分行家數卻在成長(見表)。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說,38家國銀裡有14家
資產佔比不到1%。(延伸閱讀:慶富案後揮大刀 顧立雄:公股行庫,更該做好監管榜樣

儘管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說,銀行自由競爭,小銀行多沒有問題。但真相是「台灣的銀行
在大多案子都是price taker(編按:對商品售價沒有主控權,只能隨波逐流),對大金
控和小銀行而言,除非有特別的競爭利基,利差並不會有太大差別,」惠譽信評金融機構
評等部副總周筱娟指出。
併購出身的徐世偉觀察,跨國銀行林立的亞太區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前三大銀
行,市佔率都超過六成,但小銀行的利潤還比台灣好。
與台灣關係密切,每每看到台灣的微薄利差都覺得不可思議。今年中,日本野村總合研究
院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追問《天下》記者,「你們這麼多銀行,小銀行到底是怎麼活的?

人人沒有訂價權,台灣小銀行比香港辛苦
從走進銀行,變成爬上樓梯。小銀行愈來愈重視坪效。安泰銀今年重新省視分行位置,將
早期併購的台北七信,距離1公里的兩家分行合併。
行動網銀崛起,分行來客數銳減,安泰也學起百貨業,重視起坪效,每家分行要跟房東續
約時,必須證明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坪數。
未來安泰銀擬朝「高層樓財管分行」和「數位分行」發展,兩種分行坪數都比現在小,差
別在業務廣度,財管分行只服務VIP。
因為生意難做,要股東拿錢增資愈來愈難。小銀行也愈來愈重視每一塊錢資本的效益。有
的是調整授信結構,不再借一堆錢給不動產,有的銀行則嚴格要求中小企業客戶,要取得
信保基金保證,才要撥款。
「如果客戶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銀行的風險計提變20%,是以前的1/5,代表銀行資金
運用效率能提高5倍,」從土銀退休、到板信擔任總經理的高明賢解釋。
多位中小銀行高階主管說,節省成本,業務調整的趨勢,未來只會愈演愈烈。因為全球金
融監理對資本和資產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許多過去被允許的增資方式,現在困難度都備
增。
譬如從前小銀行會發債籌資,但法規變嚴格,債不能當資本。要大股東拿錢增資,牽涉股
東願不願意掏錢或有沒有能力出錢,唯一一條路就是「盈餘轉增資」。
「大股東是私募基金,我們要假設他們不會再增資,從一開始,維護資本就是最重要的目
標,」安泰銀行財務長兼發言人徐世偉開宗明義地說。安泰大股東原是宏泰建設。
2007年外資股東隆力入主,股權逾半,讓安泰從全額交割股,振衰起敝。也是目前唯二私
募基金入主,還沒有退場的銀行。其餘,大眾銀和凱基銀都已出售,外資大股東獲利了結
出場。另一家還沒出場的是日盛銀。
徐世偉習慣先讓數字說話。比較安泰銀2001年和2015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從10.3%提升
到11.2%,但財務槓桿降近5個百分點。「財務槓桿愈高,代表資本會往下掉,」徐世偉
解釋。
安泰銀如何做到又降槓桿、又創造報酬率?關鍵在「授信」和「成本」。在授信上,安泰
銀有三大錦囊妙計,包括降低不動產授信、聚焦中型企業、放款重價不重量。
徐世偉說,安泰早期大股東是宏泰建設,不動產授信餘額高達200~300億,剩下只不到從
前的1/3。
安泰、板信:不要股東拿錢
降低不動產放款,目的是增加資金運用效率。因為根據《銀行法》,銀行多做30塊錢不動
產業務,存款和金融債就要增加100塊。借給不動產的變少,安泰轉向中型企業貸款。
徐世偉說,安泰的目標客戶是營收10億到100億之間的企業。這些客戶因為太小,許多銀
行一樣要做授信審查,覺得划不來。
安泰銀也傾向做高利差的結構型融資,如股權融資、債權重組。理由是人才,10年前隆力
從北富銀,挖角外商企業金融業出身的丁予康,帶來投行專業。
相較於安泰銀的節省,信合社轉制的板信商銀顯得氣派。在板橋火車站斜對面的板信雙子
星大樓,7年前完工,從大門到電梯,都讓人感到格外氣派。這兩棟大樓由板信銀向政府
標下,近幾年蟬聯新北市地王,板信不只拿來當銀行總部,也當起包租公,出租給商辦和
商場。
來自土地銀行的總經理高明賢就在這棟大樓裡辦公。因為熟悉政府資源,高明賢把公股行
庫的做法套到板信身上。祕訣就是,善用政府資源,提升資金運用效能。
高明賢說,從前板信的中小企業放款,都沒考慮用經濟部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理由是客
戶不願意送信保基金,因為要多繳保費。但他比對客戶的往來明細,發現同一個客戶,在
其他銀行也有借錢,就有申請信保。
他認為,過去只是板信不要求,而非不可能。因此他要求授信同仁,主動要求客戶送信保
。一旦有信保,這類貸款的資本計提可大幅減少4/5,「小銀行資本有限,要改變授信的
資產結構,才能擴大風險性資產配置,增加獲利,」高明賢解釋。
在個金上,板信不只沒發行信用卡,也毅然決然加入央行周邊單位財金公司的台灣pay,
取代自己發行錢包。「我來以前,板信討論過發展錢包,但我拒絕了,我說小銀行做投資
,一定要清楚收益有多少,如果花那麼多錢,預期收益沒那麼多,為什麼要自己做品牌?
」高明賢回想決策過程。
他把省下來的錢,投入優化網銀和提升資安。他說,網銀變好用,企業客戶才會願意跟我
們往來,並把我們當資金調度主力銀行。今年中,板信也延攬前科技部資訊處長張忠吉,
出任資安長,負責資訊主機升級。
京城銀行模式:拿多一點資本,賺風險高一點的錢
企業標語是「不一樣的銀行」,來自南台灣,大股東辦了增資的京城銀行,賺錢心法確實
跟其他小銀行大異其趣。
當其他小銀行在大砍財務槓桿,京城銀反其道而行,拿多一點的資本,賺風險高一點的錢
。去年京城銀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4.58%,遠高於有金控撐腰的國泰世華銀、富邦銀
。過去7年,數度擠進《天下雜誌》金融一百大獲利率前10名。
京城銀的第一招是海外投資佈局。4年前,《天下》採訪了京城銀財務主管,證實該銀行
學壽險公司,大舉在全球投資。今年9月,信評公司惠譽公布京城銀最新評等,維持bbb,
在小銀行裡排名僅次上海商銀。理由是,「該行平均的財務體質和財務表現優於同業,京
城銀行投資海外債券以降低集中度風險……,」報告裡寫道。
一般銀行財務槓桿過高,或太仰賴資本利得,反而令人質疑風險太高。但惠譽為什麼不這
樣看?
「台灣很小,無論在企金業務或房貸,機會有限,京城投資海外債券大多為投資等級,風
險未必比企業放款高,」周筱娟解釋。周筱娟6年前開始幫京城銀的信用打分數,6年來,
京城銀的評等一路從bb+調升至bbb。
周筱娟認為,京城銀購買海外債劵,不是短期買賣,而是持有到期賺利息,只要挑對好的
債券,每年會有固定收益,不只風險低,還有助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另一方面,京城銀也
意識到自身市場風險偏好較高,已提列較多資本準備,因此資本水準高於同業,才讓惠譽
放心。
京城銀的第二招是放款利基市場,特別是不動產和再生能源。3年前,京城銀曾因不動產
放款偏高,遭金管會列管。但周筱娟發現,京城銀有一套貸款動撥機制,銀行員勤跑建案
現場,確保廠商進度。萬一廠商違約,京城銀也有能力協助轉售、找人把建案蓋完。所以
這幾年沒看到壞帳。
小銀行整併無用,只有大金控合併才能改變結構
儘管小銀行各出奇招或險招,至今維持小賺或不賠。但連金融業高層也自知,全球監理環
境日益嚴苛,加上長期以往,通路價值貶值,都對銀行業帶來潛在威脅。
徐世偉形容,小銀行面臨的是「地平線遠方的威脅」,意思是明知風險存在,但暫時還沒
有迫切感。「台灣中小企業特別多,並且很有韌性,小銀行也一樣,經營上只要還能獲利
,他不見得一定要賣掉,」周筱娟也說。
不過,去年,兆豐銀行遭罰鉅款,讓大家見識到國際標準的法遵、洗錢防制和資安成本有
多高,顧立雄喊出小銀行是必須整併。(延伸閱讀:兆豐銀為何被罰57億?)
但一位金融業高層直言,光小銀行併改善不了整體環境,關鍵還是要有真正大型金控。「
台灣應該要有大型金控,出去打世界盃,但國泰、富邦誰併誰,互不相讓,公股行庫合併
,最可能是台銀跟土銀,但工會反對啊,」他說。
在大型金控毫無整併動作的情況下,這股2樓銀行風,恐怕是方興未艾,而且應該還會吹
很久。(責任編輯:賴品潔)
心得:很多銀行都往高樓搬,就算是自家店面,有的銀行也會將1樓店面出租
來賺取租金。例如說,台北市南京東路上的凱基銀行,最近1樓店面好像就是
出租給咖啡廳,而當起包租公。
而在台灣大學附近的華南銀行,現在也將行舍程到2樓,
1樓目前看來只保留ATM區,將一樓剩下的空出來的空間租給
商家 (賣衣服的樣子)。所以我想不只小銀行,一些大行庫也開始如此行。
隨著數位金融的盛行,銀行實體分行的臨櫃數也會逐漸減少,也許愈來愈多
的分行將變成像證券一樣,移到高樓層。
作者: metatron058 (metatron058)   2017-12-06 21:11:00
台土合併?這種小問題一起加台灣金控就解決了,其他的是不想做散客吧,畢竟沒收入又窮忙,一個不留神還會被客訴,還要關心散客實際受益人,誰想做
作者: shihchinlun (stone)   2017-12-06 21:20:00
一樓只會吸引一堆臨櫃沒貢獻的客戶,這種業務外資或小銀行當然不想做
作者: kutkin ( )   2017-12-06 21:36:00
老人看到二樓就不想爬了
作者: Aussielover (Perfect Timing)   2017-12-06 22:11:00
一樓只是在攬沒什麼往來的過路客而已,尤其是奧客
作者: Sixxlife (Sixx)   2017-12-06 22:23:00
京城銀行賺的不少捏
作者: m6dj942k7 (只要胖胖+眼睛小就是維尼)   2017-12-06 22:59:00
到底是規模重要呢?還是平均每位員工創造出來的產值重要
作者: helentinamey (Melon)   2017-12-06 23:29:00
感覺比較大的銀行依舊在往新大樓的1樓移動 附近好幾間銀行都搬到新大樓樓下去
作者: kutkin ( )   2017-12-06 23:32:00
大間的還是在一樓沒錯壓
作者: sloosloo (AlexHuang)   2017-12-06 23:42:00
奧客
作者: Ajyumi0711 (AJ)   2017-12-07 10:31:00
二樓不錯阿,老人爬不上來
作者: deprofundis (深海)   2017-12-07 11:22:00
節省到連人才跑光了都不補,hen厲害
作者: Kydland (RBC)   2017-12-07 20:29:00
怎麼不說說房東貪得無厭 死不降價 每年抬價寧願把房子空在那邊也不願降價出租仗著自己口袋深 也不讓資源做有效利用
作者: kutkin ( )   2017-12-07 20:59:00
持有稅太低了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