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第二性》 法翻中全譯本上市

作者: Brahmaheart (faraway)   2013-10-06 12:01:14
http://www.contnt.net/2013/09/the-second-sex-new-translation.html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35051
六十年後,我們終於能擺脫英文版的誤導:《第二性》經典全譯本出版說明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 Posted by octw chen 3 個迴響
一九四九年一部哲學著作在巴黎造成轟動。這部兩卷裝巨著,違反了所有暢銷書應該具備
的條件,艱深、厚重、徵引的知識來源複雜廣博,書中觀點挑戰當時所有主流意見,批判
對象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到四世紀的聖奧古斯丁;從基督宗教的《聖經》,到羅馬法
以降的歐洲歷史;總字數超過七十萬字,頁數則多達一千零七十頁。
這一部雄辯滔滔的女性主義聖經,重新定義了女權運動的思想、視野與格局。這就是西蒙
.德.波娃震驚世界的《第二性》。在波娃之前,女權運動爭取的是工作權、投票權、墮
胎權等等女性應該擁有的權利,在波娃之後,女性主義才成為新的戰鬥方向。女性不是由
男性定義的次等物種,女性是擁有獨立存在意義的完整的人。
一九四九年《第二性》首次出版,就在法國成為年度暢銷書,四年後英譯版問世,也同樣
在英語世界激起迴響。《第二性》也因為英文的傳播,成為世界性的重量級炸彈。包括中
文譯本通常也從英文版轉譯而來。
中文世界最早出現的譯本,是一九七二年由當年威名赫赫的晨鐘出版社出版的三卷版(分
別由歐陽子、楊美惠和王愈靜翻譯),雖說是三卷版,但其實只是原著的第二卷。第一卷
並未譯出。晨鐘版後來改由志文出版社重出,原先王愈靜翻譯部分改由旅法的楊翠屏重譯
(感謝依凡斯指正),成為大部分台灣讀者熟知的版本。
大陸的譯本則比台灣版晚了十四年,到一九八六年湖南文藝出版社才第一次推出了由桑竹
影等人合譯的簡體字版本。但這個版本跟台灣版也一樣,是略過第一卷不譯的。
一直要再過了十二年,到一九九八年,才由陶鐵柱克服困難,挑戰艱澀的理論與廣博知識
體系的第一卷,由中國書籍出版社推出全譯本。這時候距離波娃當年首刷問世,剛好隔了
五十年,波娃辭世也已經十二年了。
不過全譯本據以翻譯的英文版,在英語世界卻是個極受爭議的版本。早在一九八三年,哲
學學者瑪格莉特賽門絲在論文中就比對出英譯版的重大缺失,包括大量的刪節(超過全書
十分之一),關鍵概念的誤譯,例如把書中引用存在主義的「for-itself」(有意識地存
有),翻譯成完全相反的「in-itself」(客觀存有)等。當年波娃讀過賽門絲的評論後
,曾經希望出版社能推出較完整的譯本。
但擁有英文版翻譯權的出版社卻始終沒有動靜。一九九九年,杜克大學的多麗.莫伊教授
,在《第二性》出版五十周年研討會上再次開炮,她的意見最後收集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
版的《西蒙.德.波娃的遺產》一書中。她發現的問題包括波娃從黑格爾而來的思想淵源
,在書中消失殆盡,因為英譯版動物學出身的譯者缺乏哲學專業訓練,無法處理存在主義
或法國當代的哲學思潮,那些部分結果就被簡化甚至刪除了。
根據莫伊教授的統計,英譯本的刪改甚至高達十五%之多。幾乎英語世界的女性主義學者
每個人都在呼籲一個更新的、「能够充分理解波娃原意的、有註解的英譯本」。
二〇〇五年可諾夫(Knopf)出版社終於接下重任,著手啟動《第二性》新版的重譯工作
。二〇〇九年,新譯本終於問世。儘管英語世界對新版本的譯筆評價不一,但至少這是英
語世界第一本真正意義的完整譯本。這一年距離原版首刷,足足隔了六十年。
貓頭鷹在一九九九年引進陶鐵柱「全譯本」不久,就注意到英語世界對原始英譯本重大瑕
疵的批評,由於陶版也是根據英文版翻譯的,我們於是決定在舊合約期滿之後,再次跟法
國伽利瑪出版社取得台灣傳統中文版的翻譯出版權,並且用我們自己的力量重新推出從法
文直譯的完整版本。
從二〇〇七年開始,台灣重要的法國文學推手邱瑞鑾開始了她和《第二性》長達六年、既
痛苦又興奮的翻譯生涯。瑞鑾旅居法國多年,是老練而資深的文學翻譯,大學又是主修哲
學,由她操刀的新譯本,再搭配了台灣各學門的菁英,一章一句,終於能克服波娃設下的
重重挑戰,這個新譯本完全無愧於「能够充分理解波娃原意的、有註解」的英譯版指標。
更進一步,這個譯本是集合台灣當前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哲學、文學、史學等眾多
學門學者,通力合作,才得以完成的經典譯本,這代表了台灣解決這個艱鉅任務的能力,
放眼全球亦不遜色。我們能夠促成這部經典的出版,略盡綿薄,深感光榮。
◆波娃畢生經典,經典中文全譯本終於問世
◆全套精裝典藏版三巨冊不分售
你從未真正看過第二性?全世界都被英譯本誤導了60年!
◎法國第一才女西蒙.德.波娃畢生心血結晶
◎問世六十四年後,台灣首度推出唯一法文直譯、完整全譯本
◎石破天驚的女權論述,梵蒂岡列為禁書,當代女性主義的「聖經」
◎全球三十五種版本,累銷數百萬冊
◎入列時代雜誌20世紀影響人類生活與思考十大
「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西蒙‧德‧波娃
一九四九年,一部影響二十世紀後半的經典哲學著作在巴黎出版。在戰後女性在社會上依
然受到壓迫的時期,本書用超過七十萬字的內容來探討女性,其言論猶如一顆原子彈投入
了西方世界,造成了極大的轟動與迴響,不僅帶起了六〇年代後的女權運動,也為二十世
紀的女權奠定了基礎,而這就是西蒙‧德‧波娃的《第二性》。
《第二性》的內容廣博精深,從文學、歷史、神話、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討論女
性,書中一改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反而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縱論歷史演變中女性
處境、地位、權力的實際情況,是一部兼具廣度與深度、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絕世經典。
「女人並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女人應該被視為完整、完全的人。」《第二性》將帶
領我們一步步經歷波娃的思辨歷程,從女人面臨的困境,到女人如何在深刻的自覺後開創
自己的選擇,《第二性》邏輯清晰、批判精準的論述,使得此一經典至今難有其他作品能
望其項背,不僅被視為西方「解放女性」的世界性宣言,更成為現代女性主義思潮中的扛
鼎之作。
一字一句譯自法文原典,完整全譯本首度面世
六十多年來,《第二性》由於涉及學科廣泛,並深富哲學意涵,在翻譯上的難度也是眾所
公認具有挑戰性。比如早年的英文譯本,不僅被批評缺乏完整性,也沒有將波娃所使用的
哲學專有名詞翻譯出來,就連後來的新譯本,也被批流暢性欠佳、無法精確傳達文義,至
今尚未有令眾人滿意的譯本。
而《第二性》的繁體中文譯本前兩版亦翻譯自英譯本,部分內容亦跟英譯本一樣遭到刪除
,讓讀者無法全面深入瞭解此一著作。直至今時,我們重新推出《第二性》經典中文全譯
本,邀請法國文學翻譯名家邱瑞鑾擔任翻譯,由法文原著直譯,過程耗時六年,竭心竭力
克服翻譯難度,不僅忠實傳譯原書哲學層次與論述,並以優美的文字展演波娃過人的文采
,將此部20世紀當代大師的經典作品,以最完整、最貼近原著的樣貌,重新呈獻在讀者的
面前。
全台讀書界肯定經典中文版翻譯詳實、流暢。
【名家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何雅雯(詩人、韓國西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臥斧(文字工作者)
◎葉李華(知名科幻譯者)
◎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楊照(作家、評論家)
◎鍾文音(作家)
◎顧立平(資深主編)
「2007年,台灣重要的法國文學推手邱瑞鑾開始了她和《第二性》長達六年、既痛苦又興
奮的翻譯生涯。瑞鑾旅法多年,是老練而資深的文學翻譯,大學又主修哲學,由她操刀的
新譯本,再搭配了台灣各學門的菁英,一章一句,終於能克服波娃設下的重重挑戰。這個
新譯本完全無愧於「能够充分理解波娃原意的、有註解」的英譯版指標。這個譯本是集合
台灣當前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哲學、文學、史學等眾多學門學者,通力合作,才得
以完成的經典譯本。」
──陳穎青(出版老貓)
「女性如果能從《第二性》書中心神領會如何在「自由並不是淺嘗即可之物」和女人是「
幽深的奧祕」兩者之間淬鍊提昇並激盪生命的火花,或是在「女人既屬於肉體世界,又屬
於『詩意』世界」之間取得美妙的平衡,就已經抓住書中的奧妙與精髓。這份理解,通常
要花掉女人畢生的經歷、精力與時間──相當值得想更深入自己內在與外在世界的女人共
同來努力探索。做為女人,我欣賞波娃的美麗與智慧,也深刻體驗並敬佩譯者邱瑞鑾女士
在翻譯此經典作品過程中的堅忍意志與力求完美之心!再次深深感謝貓頭鷹出版社對於台
灣人文與科學深化所做的各種努力!」
──江文瑜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雄辯,先驅,經典──大半個世紀之後看《第二性》依然如此。而新譯中文版的譯筆令
此書輕易上手好讀,功不可沒。」
──朱天文(小說家)
「是這樣的經典:充滿知性的樂趣與雄辯的想像力,讓我們在每次的重讀中,都感受到或
強或弱的激盪,省思性別、他者、族群的各種可能,增進對所有存在形式的理解、尊重和
愛。作者和尤瑟娜(Marguerite Yourcenar)一樣,當人們想強調其女性身份加以頌揚的
時候特別躊躇,唯恐變成了褻瀆。」
──吳繼文(作家、出版人)
「如果你很好奇性別傳統角色、分工的根源;如果你很好奇性別社會化從何而來;如果你
想深入探就何謂「女性氣質」所謂的母性是否存在? 如果你想挑戰性別研究的Bible,那
麼非這本書莫屬。」
──范代希(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是波娃太有遠見,還是人們觀念的進展太牛步?書中陳述的社會狀況、兩性矛盾,與現
下世界竟沒有相去太遠!作者開篇即言:「這主題也不新鮮了。」但突破刻板的視野本非
一朝一夕之事,就像街談巷議及媒體上永不缺席的兩性話題,老調重彈,仍逗引人一探再
探……《第二性》或許不是觀看女性的真理,卻提供我們想像女性的歧路花園,其經典性
之所以屹立不搖,在於我們試圖與其對話時,總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啟發。」
──林德俊小熊老師(作家、資深編輯人、大學文學講師)
「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再讀波娃的《第二性》,還是鏗鏘有力,令人感到振奮。做為一個
男性讀者,大可以先拋開自己的性別成見,透過譯者精準的中文翻譯,享受波娃精采的論
證,重新思考性別文化的偏見。男人也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
──洪文龍(國立教育電台「性別教育Easy Go」製作主持人)
「我無法想像在二十世紀有比波娃更令人驚喜、激動,受到更多啟蒙的女權論述,她的影
響所及已遠遠超過性別與權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應對他所代表的人文學術精神
進行自我的沉思與反省。」
──郭強生(作家、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不要以為革命成功了,《第二性》到現在看來依然激進!一本直探人類陰陽兩屬性漫長
抗爭史的靈魂之作。」
──陳樂融(作家、作詞家、主持人)
「我只記得八○年代唸大學時,因為讀了波娃,從此抱了一個信念——不以女人自限。也
從此不斷問自己:「我要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以這樣的自問來活著。」
──陳柔縉(作家)
「《第二性》刺破令人安於現狀的泡泡,讓我們直視現時處境裡所謂自由獨立的不完全與
缺角;更劈開一條進化之路,破除自戀耽溺的想像與成長的迷障,令人深受啟迪。」
──陳瀅如(麥田出版副總經理)
「波娃的《第二性》從1949出版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了,但是因為許多原因,我們對此
鉅著的瞭解仍然十分不足、甚至扭曲。常常看到的只是隻字片語的警句,但卻無緣親見波
娃當年的大山大海。到了二十一世紀,從美國到中國,都已經有《第二性》的新譯本了,
我們很高興台灣也有了相當不錯的正體中文新譯本,從法文直接翻譯,而且在台灣是第一
次全本翻譯,這真是台灣與世界華人讀者之福。在今天這個出版業的冬天,我很佩服貓頭
鷹出版社的決心,還有優秀法文譯者邱瑞鑾的流利翻譯、精詳譯注。希望台灣還有各地華
人的人文社會各界、性別研究、婦女運動、女性主義思潮等 領域諸賢,能夠多多支持這
本不世之作!」
──傅大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每次重讀《第二性》,都會有新的啟發,數十年前西蒙.德.波娃討論「女人作為他者
」、「女性迷思」以及「邁向解放」等議題的真知灼見,現今讀來仍覺鏗鏘有力。舉例來
說,在第五章<已婚女人>之中,她描述「做家事」時提到,日復一日的重複很快就扼殺
了樂趣,「我們不可能把上菜市場當作是去淘寶,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驚嘆水龍頭裡流出亮
晶晶的水」;而家務勞動的成果必然是要讓人使用,讓人把它消耗掉,所有努力的所得最
後都是為了讓人毀滅它,而且要甘心樂意、不覺遺憾。她將這種處境描述地那麼真實而具
體,天天操持家務者一定讀來心有戚戚焉。《第二性》真的是很「經典」的「女性主義經
典」,誠心推薦給所有關心性別議題的讀者。」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波娃清楚分析女人生為第二性的處境,然西文譯本已有
疏漏,只仰賴西文再翻譯的中文譯著常有侷限。欣聞完整翻譯版即將出版,無論曾否閱讀
此書,都值得再看。」
──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經典的論述,值得經典的翻譯;波娃的洞見,對於今日分化更為細微的性別族群,以及
後女性主義時代的研究者,更具參考反思的價值。」
──趙恬儀(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女性始終被賦予了沉默的角色,成為輔佐、支持男性的力量表徵
,亦擔負著傳宗接代、生養兒女、操持家務的義務。不管在政治上或社會上,女性的角色
經常被忽視,處於相對弱勢的群體。然而,隨著兩性平權的意識抬頭,女性受教育的普及
率升高,性自主開放的程度,今日的女性有著截然不同的社經地位和意識型態,這一切的
轉變,與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有著絕對的關聯,波娃的哲學散文《第二性》的發表,更具
有劃時代的意義,讓女性從一個被男性欺瞞的「女性神話」中徹底獲得解放和自由,也讓
屬於女性該有的正義得以伸張。如今,半世紀前的經典著作,透過譯者重新詮釋、詳加考
證註解,推出完整的全譯本,乃是廣大讀者的福音,透過波娃寓感性於理性之間的行文,
我們得以窺探女性特質在歷史進程中美好的展現,沒有一個女人的命運是預先被計畫好的
,女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多麼有力量的話語!現在重讀《第二性》就是最好的時
機。」
──銀色快手(文學評論家/荒野夢二店長)
「再也沒有一個句子,比得過《第二性》的經典名言:「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
塑造出來的的。」讓五六十年來的讀者、婦運者、女性主義者和從事性別研究的學者,如
此感到贊同、困惑甚至反對,並持續到當代。波娃的鉅作具有這樣的魅力,提供給讀者多
元的視角和思考觀點。邱瑞鑾這本華文最新、最完整的法文譯作,充分傳達出《第二性》
的文字魅力,以生動真切的文字,描繪出女人的各種處境。」
──劉亞蘭(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今日閱讀西蒙.德.波娃的《第二性》,仍舊會有兩大震驚:其一,雖然距離波娃寫作
年代已經六十多年,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性解放的程度以及女性的自覺意識也已經遠遠
超前,但是書中所描述的諸多心理狀況與兩性關係,仍舊存在於當前社會的不同角落之中
;其二,我個人更為關注的,是波娃在四十歲的時候,僅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寫成這部
經典鉅著。她的書寫所展現的驚人的知識脈絡、獨特的自由書寫風格以及強大的論述意志
,是今日台灣的女性知識分子(甚至男性知識分子)鮮少能夠企及的。為何有此現象以及
差距,則是引起我好奇之處,也是我覺得這本書值得再讀的原因。」
──劉紀蕙(國立交通大學社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如果要請客,波娃會做哪一道菜?她認為女人不應該只侷限在舉辦宴會這樣小範圍的自
我滿足中,必須要有向上提昇的自我超越,才能奪回被定義為「他者」的主體性。而性別
刻板印象更是男性霸權思維下對女性的種種限制:溫柔、愚笨、神秘或不潔,例如法國鄉
間流傳的迷信是廚房裡若有女子在月事期間,調製美乃滋就無法成功。《第二性》則進一
步從歷史脈絡、鄉野傳說、宗教信仰和文學作品中找出這些愚昧或是污名化的迷思,一一
駁斥。所以我想波娃或許會站起身,拍拍裙子,說:「來做美乃滋吧,我今天剛好月經來
潮。」」
──劉怡伶(女書店文學廚房策畫主持人)
「改變人生的一本書。」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男性是女性的一面鏡子,一面扭曲而不完整的鏡子,《第二性》出現後,使這面鏡子得
到改善。並等待無數男女讀者加入,使鏡子更趨完整。」
──羅青(藝術家)
「《第二性》的橫空出世,是二十世紀思想和文學的奇蹟。波娃一反哲學家不可親近的純
客觀角度,詩意和感性的對女性文化進行了徹底而全面的思考,填補了女性學的一項空白
,引導了占人類半數人口的女性第一次對自己的生存現象和社會價值產生了自覺意識。」
──嚴歌苓(作家)
「翻譯經典是極為艱鉅的工程,譯者需精通至少兩種語言和文化,翻譯波娃更是充滿挑戰
。感謝貓頭鷹出版社和邱瑞鑾女士的努力,讓我們終於讀到了完整、正確、流暢的第二性
中文版。」
──顧燕翎(教授)
作者: JxcIves (夏花秋葉)   0000-00-00 00:00:00
好棒的消息!!!
作者: Okarin (小岡倫)   0000-00-00 00:00:00
賀!
作者: theqing   0000-00-00 00:00:00
已購!台灣到大陸的運費好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