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女性與貧窮)馬政府拼經濟富了誰?

作者: romacapri (romacapri)   2013-02-05 11:57:50
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p=20131
馬政府拼經濟富了誰?
2013/01/21
林秀怡
小葵聰明伶俐,考上大學期待著人生璀璨開展,卻沒意料到踏入大學校門的第一
天,就是她步入貧窮人生的開始。才入學,父母以已經負擔哥哥小新的學費為由,
要她自己申請就學貸款;大學剛畢業,小葵就揹負40萬的債務;原以為找到工作
能夠順利還款,沒想到,自己的薪水竟然比同年資、同職位的男性工程師整整少
了20%。
五年後,為了照顧小孩及家庭,小葵再也無法配合公司加班和出差,在主管百般
刁難下只好辭職,開始吃老本;好不容易小孩逐漸長大,小葵想找份能兼顧家庭
的工作,卻到處碰壁,於是,小葵只好進入時間較為彈性的派遣工作,然而派遣
工作收入不但不穩定,甚至沒有勞健保,也無法累積工作年資;即便在工作中受
傷,還得自掏腰包支付醫藥費,更慘的是,休養期間無法工作也沒有收入。隨著
產業外移人力縮減和年齡漸增,小葵更難就業,常靠打零工度日。
當父母親相繼過世,小葵才發現父母親在生前老早就把房子和土地過戶給了哥哥
小新,名下早沒有財產,還得繼承債務。數年後,小葵的先生過世,子女在外縣
市獨立生活,想不到房東卻在此時以約滿為由拒絕續租,要她盡速搬離;小葵嘗
試找其他房子都被以不出租給獨身老人為由拒絕了,眼看著哥哥蠟筆小新除了工
作累積的財富、退休金外,還能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以換取無憂的老年生活,而小
葵卻要面臨窮途末路。
除了小葵,台灣還有許許多多有相似生命經驗與處境的女性;小葵的揹債人生,
讓我們看見更多台灣女性所面臨的多重困境,難道女人注定一出生就是走向貧窮
嗎?2012年3月8號婦女節,婦女新知基金會就針對女性近貧化的問題召開記者會,
要求馬內閣在施政報告中納入性別觀點,重視且了解女性容易落入貧窮流沙的現
實。然而,近一年過去了,馬內閣還在喊著拼經濟的口號,女性貧窮化的處境卻
一點改變也沒有,富民經濟到底富了誰?
無法翻身的教育資源分配
陳沖院長在100年施政方針中表示要「完備就學安全網,維護弱勢學生受教權益」。
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100學年度女性學生就讀私立大專院校的比率是
70.35%,比起男性學生就讀私立大專院校的比例65.08%高了約5%。從台大經研
所卜少平的碩論研究及婦女新知基金會接觸的個案中,更發現無論哪一個類型的
學校,女生申請學貸的比例都比男生高;在學貸比例最高的私立科技大學,女生
更比男生高出近5%。根據記者會中小白分享的經驗,家裡的孩子同樣有就學貸款,
兄弟的學貸有家裡幫,女兒卻只能自己扛。現在私立學費負擔是公立的近兩倍,
可見女性學生為了獲得高等教育,相對而言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女性扮演人間天使角色卻處處受到不平等待遇。Photo by chiang 2012年台北市
婦女節活動
充滿荊棘的職場結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00年度的調查,台灣女性平均經常性薪資較男性少20.1%。勞
委會雖把2012年3月5日訂為同酬日,宣示要追求男女同工同酬的決定,但不過是
在重申性別平等工作法原有的規定,卻無任何具體的落實機制與具體評價標準。
例如,是否有專案的勞動檢查?是否針對類似工作,卻被雇主安以不同職稱,而
有不同的薪水的行為加強裁罰?以南亞電路廠為例,雇主將同在生產線上工作者
依照性別區分為「作業員」及「操作員」,藉此規避性別平等工作法的規定,不
同工也就不需同酬。行政機關卻未祭出任何落實「同酬日」的勞動檢查或具體方案。
從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看來,每年都有2千到3千人的女性,因為結婚或生育
而失業;99年度已婚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只有49.03%,比起已婚男性的勞動參與率
72.54%足足少了2成多。女人也因為被期待承擔照顧責任,因此更容易落入部分
工時、派遣等工作之中。雖然行政院似乎把派遣、部分工時的工作視為一種讓雇
主容易彈性調派人力的聰明方式,但是卻忽略了派遣及部分工時工作對於勞工不
管在年資、保險、特別休假、勞動條件上的惡化。
另外,陳沖院長的施政報告不但看不見婚姻、生育等照顧責任對於女性參與勞動
的困境,反而強調:「鑑於我國人口結構將朝少子女化及高齡化快速轉型,政府
將營造『樂婚、願生、能養』的環境。」也就是因為這種把女人跟生育綑綁在一
起的思維,才一再出現將婦女節和兒童節合併為婦幼節的提議。但是,失業的女
工、照顧老人小孩的新移民女性、租不起房子的單親媽媽,卻永遠不會落在婦女
節的光環中,除非她們成為模範「媽媽」。
產業外移的性別差異
行政院不斷強調要加強兩岸的經貿合作,卻看不見台灣在第一波產業外移中,多
少紡織、製鞋業的女性因關廠而失業,第三波的服務業外移,連電話客服業(依
據勞委會統計資料,其中從業人員九成為女性)都是如此,女性在其中如何失去
工作,根本未被好好評估。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台商、台幹故事,其中也顯示
了被外派至中國工作獲得具體利益者,大部分是男性,女性多數仍是留在台灣照
顧子女的角色。女性的經濟利益仍然在兩岸經貿合作的結構下被犧牲。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老年貧窮
馬內閣總說要「營造高齡友善環境」。但是,國稅局統計資料指出,99年遺產拋棄
繼承的比例中女性佔了64.7%,是男性遺產拋棄繼承的比例35.3%的兩倍。會有這
樣的結果,其實跟社會文化上仍然認為家產「傳子不傳女」,但是現今民法又明確
規定女兒也有平等的繼承權有關。因此在家中長輩過世後,女兒們紛紛被以「孝道」
的理由,被要求或是自願地放棄家產(特別是土地或房屋等不動產)的繼承權。
另外,從內政部地政司的統計資料也指出,99年我國男性擁有土地權屬者為女性之
2.01倍,其所擁有之土地面積及公告現值亦分別為女性之2.90及1.90倍。除了上述
家產「傳子不傳女」的因素影響下,亦受前面提到女性在就業上薪資、升遷,婚後
離開職場等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女性較不容易積累財富購買不動產。陳沖院長在其
擔任金管會主委的任內,曾經試圖推動「以房養老」的政策,也就是讓老人將房子
抵押給銀行,以定期換取老年的養老金,老人過世後,房屋就歸銀行所有。可以想
見這樣的政策如果真的推動,在目前不動產集中在男性手中的現實下,將如何再度
惡化老年女性的經濟生活。
這種財產積累的不公平,在女性平均餘命長於男性的情況之下,更形惡化。依內
政部統計,99年女性平均餘命為82.55歲,男性為76.13歲,女性較男性高了6.42
歲。日前崔媽媽基金會調查也顯示,獨居老人是目前租屋市場最難租屋的一群人。
對從學貸、勞動歧視、派遣、產業外移、老年一路陷落揹債、貧窮流沙的女人而
言,活得愈老,只是陷得愈深。
從這些個案看來,行政機關政策宣示的再漂亮都沒用,重點是到底能否在女性的
生活中真正落實。面對以上的女性貧窮困境,我們不只要求馬內閣傾聽民意,具
體拿出政策來,也期望立委們為女性喉舌,提出更有力、有利女性的總質詢!
(作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