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抽書] 家庭/兩性《變身後媽》

作者: rosebyrne (螺螄拜恩)   2020-03-17 22:22:28
※兩性/家庭《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bit.ly/33n3tz4
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哪位知名人物當你的父母?(包含二次
元角色),例如:
「《變身後媽》:為什麼我爸不是李嘉誠?(誤)」
3、完成以上步驟,即擁有抽獎資格。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NF8DR9n
https://imgur.com/9ntUTqZ
https://imgur.com/aS5erVb
https://imgur.com/rgmQV6J
https://imgur.com/7A2OtVa
https://imgur.com/6pDiRdO
◆抽獎名額:《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兩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21(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中獎公佈:2020/3/21(六)晚上十二點
◆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22(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
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讀後心得:
「如果你已經盡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
提到「繼母」這詞,你會想到什麼?
邪惡、陰險、惡毒、偏心、虐待繼子女?
西方童話有壞皇后想方設法毒死白雪公主;東方有「蘆衣順母」,繼母給親生兒子穿棉襖
,給繼子閔子騫穿塞蘆花絮的假棉襖(仔細想想,這兩位繼母都特地「客製化」,挺用心
的);閩南語有句俗諺「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形容春季氣候多變,如喜怒無常的
繼母。更別提一拖拉庫電視、電影、小說中對繼母之刻板印象,「繼母」這位置,還真不
好坐啊~
https://imgur.com/IUqRCb7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以《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一書聞名全球,擅長以人類學專業闖蕩紐約上東區,用犀利風趣筆鋒剖析社會現象的
她,也是一位「繼母」,並為此所苦。
無論是耶魯大學博士、暢銷作家身分,或自豪之幽默爽朗個性,在兩位正值青春期的繼女
面前,都毫‧無‧用‧處!長年累積的自信在一次次對仗下土崩瓦解,溫絲黛開始質疑自
己,或許她的確是個刻薄壞心腸的後母?
為了解決長存於人們心中之「繼母」議題,打破母親神性與伴侶關係迷思,溫絲黛再次執
筆寫作了《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一書。
本書結合自身經歷和多位繼父母、繼子女的真實人生故事,從童話、歷史、心理學、人類
學與社會生物學觀點出發,以嚴謹態度及活潑筆觸探討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強調「在身
為母親之前,我們也是一個女人」,「要先愛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重心」,因為就算付
出一切,其他人可能也不會愛妳。
老天鵝哪!別說繼母,就算是生母,在東方社會講出此番言論,大概會被觀念老派的人浸
豬籠水刑,貞節牌坊還沒立起,便轟隆隆地像骨牌般倒塌了,被嚴詞指責:
「孩子是最重要的,別那麼自私!」
「妳不是好媽媽!」
「妳缺乏母愛!」
「當妳的小孩真可憐!」
由於多數人對母職的過度神化和過度期待,身為一位母親若沒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
好像有罪似的?女人可以扮演許多社會角色,母親、女兒、姊姊、上班族、主管、更是獨
立的個體。當母親會犧牲很多,但不代表得犧牲做人的權利,故書中言:「如果你已經盡
全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請重視自己的需求。」
除了破除束縛母職之神性枷鎖,作者進一步探究男性心理,有時咎於造成孩子破碎家庭之
愧疚心態,男方習慣逃避現實,讓「闖入者」女方收拾善後,導致重傷伴侶關係(先把裝
死這隻鞭數十,驅之別院);也有可能,男方因離婚面臨沉重財務及情緒壓力,恐懼再次
搞砸事情,害怕觸怒子女或伴侶而不敢動作,此時順暢溝通管道和婚姻諮商是救命索,先
釐清問題所在,再開扁也不遲(咦)。
書中亦針對不同形式、狀況的「繼親家庭」提出具體可行改善建議,例如:勿將所有精力
都投注在孩子身上,被其喜怒哀樂牽著鼻子走,在關心和放手間取得平衡。且於一開始便
建立明確家庭階層,夫妻教育方向要一致,避免孩子鑽空隙,使父母左右為難。這些建議
不僅限於「繼親家庭」,對一般家庭也很實用。
由於個人目前尚未嫁給擁有廣大葡萄園、宏偉古堡和世襲貴族封號的單親爸爸,暫時毋須
煩惱如何和繼子女相處(大概選擇野放吧)(喂喂),所以我最喜歡本書的部分,其實是
從童話故事和歷史層面探討「繼母」象徵之符號。
譬如從白雪公主、灰姑娘到糖果屋,繼母一再以殺人兇手、女巫、賤女人等面貌出現。實
際上,在《白雪公主》和《糖果屋》的原始版本中,痛下殺手的人皆為生母。為了讓故事
不那麼駭人聽聞,後世用繼母取而代之。
由此連結到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30年的火把殺人魔」:艾德娜‧芒布羅和丈夫羅夫共同
撫養八歲的繼女希爾達,希爾達因公寓起火死亡。當社會大眾發現艾德娜是「繼母」而非
「生母」時,陪審員開始覺得無血緣關係的繼母有可能做出喪盡天良的事。
即便無直接證據證明,且生父羅夫也有嫌疑,艾德娜依然被判有罪,因為故事裡永遠存在
作惡多端的繼母、受騙的父親和無辜被害者。直至如今,孩童搗亂揭發繼父母真面目,促
使全家破鏡重圓,永遠幸福快樂美滿的劇本不也常在好萊塢上演嗎?
https://imgur.com/gwpzZyI
另一個有趣的章節則是從社會生物學觀察鳥、蜜蜂和白額蜂虎的「動物版」繼父母會怎麼
做,由此對照人類行為。
從演化適應角度觀之,撫養繼子女,只會散布對手的基因,所以替代性伴侶不會協助撫養
,反而傾向殺嬰,例如接掌獅群的公獅會殺掉小獅子(辛巴啊啊啊~)。
然而當繁殖地或交配對象稀少,為交換與對象繁衍後代的機會,繼父母轉而願意投注在繼
子女身上,像小丑魚、某些狒狒或白額蜂虎。此類互惠行為亦見於人類,為了好對象和穩
固家庭,新伴侶嘗試接納與投資,對雙方都有好處。
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了。無論是繼父母或生父母,他們都是普通人,有
普通人的感受、普通人的負面情緒,不可能一味付出。當社會要求父母「無私」貢獻時,
不妨想想所抱持之扭曲想法是多麼「自私」。
https://imgur.com/9h8Yxiw
首刷限量送「變身後媽」兩款插畫海報:「繼母地獄」X「邪惡女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