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 第一代背景討論

作者: shiyo (我不要雀斑 >.<)   2018-07-07 04:18:08
第一代劇情飛快
但我總覺得地方合理,有些地方怪怪的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感想和經驗
如有錯誤之處,請大家包涵,並拜託鞭小力點QQ
有關本省外省籍,只是單純描述當時民眾的想法和社會風俗,沒有任何貶抑偏見
大家輕鬆討論,謝謝大家m(__)m
主要是針對風俗民情和場景擺設
劇中背景是民國62年的鄉下農村
本省籍貧苦農家家庭
這種家庭應該很多版友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
幸美爸的個性
其實他就是傳統的日式父親
只是教育程度不高
(但教育程度不高在當時的農村應該很多男人都是這樣的,因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
整個村都務農,只有會念、能念、值得栽培的男生才會被允許投資向上讀書)
表面很嚴肅,喜怒哀樂不形於色
總是很嚴格嚴厲,讓兒孫很害怕
但內在對子女的愛非常澎湃,卻不直接表露
往往是以擔憂、責罵等負面方式表現
有許許多多的內心話從不知怎麼和子女溝通和表達
總是盡可能想為兒女鋪好未來10-20年的路(往往表現在非常節儉上)
為了子女,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盡可能要求自己堅強,不論自己有多苦多難受,都不會透露,不想麻煩子女
所以他瞞著病情急著幫幸美找歸宿
就是希望自己在不久之後入土時,能心安闔眼
幸美當時24歲已經不算年輕了
自己的生命又將終了
聽到還要等李承淵一年進而反對
他的擔憂、強行主導和所有的顧全思慮,遭遇子女違抗的憤怒
我反而感覺很輕切和感動
因為很多老一輩受過日本教育長大的父親
都會用這種方式傳遞對子女的愛
在當時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理所當然
對女兒來說更是
對出身貧苦的農家女兒更更是
父母親都希望女兒找到好歸宿
不僅僅是當時的民情
更是因為在貧困的農村
女兒如果不嫁人、沒(辦法)念書、沒有特殊技能賺錢本事
將來怎麼辦
越拖越老生不了,行情只會越悽慘
「沒嫁人變成老姑婆」好像是非常嚴重的事情XD
所以通常懂事夠聰明的農家女兒,都會自己想辦法爭取念書
或者考取老師等之類有工作有飯碗能趕緊幫助家裡經濟的工作為上上選
說到父親擔心外省人李承淵這件事情
我想如果比較有能力的本省人
如果女兒能嫁給有田、有地、有開店的商人或者醫生的本省人
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因為這些都是那個年代經濟地位相對較高的
更何況那時候大家都說會反攻大陸←我媽描述當時的氛圍
幸美爸的擔憂其實挺符合當時的狀態的
但如果是經濟及教育條件不太好的本省人
選擇嫁給外省人也是很多的
根據我媽的說法
當時的鄉下農村,如果來了外省人,感覺身分地位好像就是比本省人高一點
也許是當時推行北京話的關係吧(?)
他們說的、看的各種調調都很合官方主流胃口
眼界又比永遠待在農村的大家寬很多
所以有些本省女孩其實覺得嫁外省人不錯
甚至有本省女孩願意嫁給外省杯杯,老少配
不只本省女孩
原住民女孩也是
我想這可能也是阿公會喜歡李承淵的原因
更何況承淵對幸美也好,大少爺氣質背景,又誠懇
阿公的性格
說真的
以前的人都非常傳統
再怎麼樣一定也會有個儀式才洞房
更何況假設當時幸美承淵有結了婚再動房,之後承淵船難失蹤
以遺腹子的狀態一樣可以因為經濟壓力因素而改嫁給良才,不是嗎[email protected]@
畢竟承淵在當時資訊不發達的時代
就是被大家認定做死亡了啊
至於良才與幸美的婚後生活
在以前那個年代
老師和醫生在鄉下本省人眼中,地位都是高的
對老師和醫生,都是很尊敬的
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在於收入
尤其要養一家,單靠一份老師的薪水+田事
應該也是很吃力的
幸美的紡織工作
我媽說
當時的男男女女
男生不讀書的、無法讀的,就是務農
女生不讀書的、無法讀的,就是去學個一技之長
就要趕緊學個美髮、或者裁縫等等
否則只能草草找個人嫁了當個農婦村婦
也許就是一輩子待在這個村子
沒有一個家庭 會/還有能力 養一隻米蟲
自己的未來自己掙
自己的飯碗自己要想辦法
田是家裡的是一定要幫種的
其他工作也要做
因為太窮了
家裡無法也不會養 不會賺錢 或 沒有勞動注入 的人口
窮人真的是窮怕了,害怕死那種山窮水盡的感覺
但家就在這裡,你能去哪兒呢?
對以前本省農村人來說
我不覺得他們會認定「有土斯有財」
因為即便是現在鄉下農村裡的農地,也不值錢啊Orz
但有田有祖厝有家有家人,是本省人覺得的根,那一種意義
所以即便物質很匱乏,但情感卻是很濃密緊貼
所以所有家庭成員,只要能幫的,都一定得一起幫忙農務的工作
像是我外公
已經是一位老師,白天有工作了
晚上農事一堆也得做
務農的家庭真的就是窮忙窮忙,而且非常非常非常辛苦
什麼都得靠人工
因此家裡大大小小沒人能藉口偷懶
連小孩半夜也要幫忙輪流巡邏灌溉用水
所以我對於大業和秀娟為何能不下田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因為他們這樣的年紀,對當時的農村勞動人口來說,並不算小
更何況
他們家的田還是租的
怎麼可能不拉去幫忙?!
應該是功課做完就得去幫,任何時刻能幫都得去幫
而且以幸美爸的個性,是一定會狠狠嚴格管教他們的
因為真的窮到沒做就沒得吃了(更別說他們家還負債)
這樣才符合窮困的幸美家背景吧
秋月的家世背景與職業
當時唱戲確實是社會地位比較低一點
有一種稱呼很不好聽叫「戲子」
農村的人確實是比較瞧不起
而且戲班總是有一種私生活很亂的感覺
還有類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感覺不安穩
真的也有些戲班成員中途就脫團
所以秋月的人設
很符合當時的狀態
幾個出戲的點
公眾的集會場所-廟
廟確實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日常聚會之處
可是戲中的廟也太華麗了吧
我每每看到都好出戲
幸美家的菜色
他們家貌似也沒有養雞養鴨的,又貧窮
怎麼菜色都很好
照理說應該沒有能力吃那麼好的
幸美家的擺設
雖然確實就是窮的空無一物且常睡大通鋪
但怎麼感覺他家很新
李承淵的台語
在第三集中
他從口音很重的閩南語 中間忽然變得很順 後來有一小段又說的小不順
有點不連戲
而且如果要編寫
「光陰如梭,戲裡一集就是現實好幾個月,承淵努力練習閩南語,承淵閩南語溜了」
好歹也拍一下練習畫面
好讓人感覺是真的過了好一陣子,承淵始終那麼努力學習練習,閩南語才突飛猛進
否則有點唐突
用語
阿公對幸美說「醫生說妳懷孕了」
我聽到「醫生」這個詞
我以為他們會說「先生」
這好像才是當時的人所常用的詞
就是混到一點日語的閩南語
因為換算起來
幸美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
所以爺父執輩一定都經歷過日治時代
怎麼不是用這樣的用語呢?
而且甚至我的外公外婆對話中,偶而都還有日語詞彙
但是阿公卻是說「醫生」
如果要名為大時代
那時代的刻劃度就要很深入考究
不然會很容易沒感覺
而且第一代只有幾集而已
應該可以很精緻吧@@
否則這樣的「大時代」的時代變遷
深刻度就會差很多
以上種種
讓我覺得大時代的第一代,戲進展的好快,感情戲也好快
沒一下子就很愛很愛對方
因為沒有鋪陳
有些地方看起來,像是「為了如何,所以只好先怎樣」的寫劇本
其實很替演員覺得可惜
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