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4年律師上榜心得 (財稅法)

作者: g204094 (吉尼)   2016-01-03 16:12:32
去年(因為已經105年了...)年底有幸能一畢業考上律師,一舉脫離國考苦海,由於我自己
受惠於國考版前輩心得文許多,每次讀累了總是能在這裡找到肯定虛無飄渺的自己的動力
,因此一鼓作氣打完心得,希望分享更多準備考試面向供各位參考。
一、各科成績
通常寫心得文要露出成績才是禮貌,本年度司律成績臚列如下獻醜
(司律一試成績遺失中就略過好了...)
司法官二試:
憲法與行政法 107
國文 45
刑法與刑訴 83
商事法 67
民法部分 68.5
民訴與綜合題 67 總分 437.5(973)
律師二試:
憲法與行政法 (22、28.5、30、26.5) 107
國文 (30、34) 64
刑法與刑訴 (20.5、6.5、17、12、48.5) 104.5
公司保險證交 (11、6.5、11、12) 40.5
財稅法 (15、9、10、8) 42
民法部分 (24.5、13、27) 64.5
民訴與綜合題 (17.5、11.5、52.5) 81.5 總分 504 (73/98)
因為本身商事法特爛,對於商法占200分的司法官是抱持練手感跟答題順序策略的心態去
面對,所以略過各題配分...。以下內容只針對二試,一試就是盡量寫考古題...End!
二、背景簡介兼個人特質
去年畢業於台北大學,有幸在台大公法組繼續研所生活。之所以要先談我在「考試上」是
個怎樣的人,目的在於告訴大家國考準備方式百百種,因人而異(這點也在歷年許多強者
心得文中被提及),以及讓大家知道以下國考準備方式是否適合我,再決定要繼續Enter還
是直接左轉。
在準備考試上我不是力求將學說實務見解一五一十背誦下來的人,因為國考各科都要兼顧
,實在沒有那種腦容量去記憶(所以由衷佩服看題目就知道在考今年哪一個判決的強者)。
二來可能是大三時修戰神的民訴,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與其硬背各家見解的內容,倒不如
用自己的話解釋後再寫下來的那種被老師肯定的喜悅(當時只有期末考,我蠻相信老師是
仔細看過同學們寫的考卷XD)。所以我在準備考試時會習慣用「可以說服自己的」、「自
認為合理的」說法做筆記,當然考試時如法炮製,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認為涵攝過程是合
理的就好,不是很在意小細節,當然,「沒寫到某個實務字號就會去撞牆」這種狀況更不
會發生(除非是釋字或最高行決議這種吃老本的東西)。簡單說,考試上我是不拘小節、大
概點到就好的人,或許在國考是比較不吃香的個性,但以後我也無從考證XD。
三、應試心得
其實這次蠻感謝安排先司後律的考試日程(雖然往年好像都如此),充分體會民訴跟刑法刑
訴兩顆要先吃「主菜」的重要性,可能都是差不多的答題篇幅,綜合題各小題配分硬是比
前幾題高出5~10分,而在考司法官時往往前面耗費太多時間,到綜合題有種「看得到,
吃不到」的感慨,因此隔週考律師遇到這兩科就會先從綜合題開始寫起,成績確實有差別

答題形式上我習慣在標題簡單寫結論(合法/不合法、有理由/無理由...),分別開小點
(1./2./...)而順序多半是本題爭點-法源依據/學說歧見-本題事實與涵攝過程(內容
多的話開到兩小點)-結論。在爭點部分盡量用一行說完,丟專有名詞或關鍵字等等,丟
錯就算了,我較不喜歡對於不太會的題目在爭點部分藏拙,純粹個人習慣看看就好。
答題時間分配上我會在題目標示各小題可用時間,多數科目可用時間是配分乘以0.8~0.9
不等(BUT民訴綜合是乘以0.7哦),但我不標示確切考試時間,因為可能會發生先跳過題目
回頭再來解的情況,這時心算答題時間與記憶錶面時刻就顯得重要。至於控制作答時間就
是平時基本功,PASS!
分享我自己考試習慣:
1.耳塞:考場就算沒有講話聲,還是有周遭環境產生的惱人聲音,例如掉筆聲、擤鼻涕聲
、咳嗽聲、抖腳踩地撞桌聲、碎念聲、強者振筆疾書聲,我想大概只差蟬鳴跟電扇聲等
專屬於夏天的干擾,戴上耳塞效果如入無人之境,思考也會比較集中專注,說真的如果沒
有耳塞我大概考不上研究所跟律師! 
2.不要從第一題寫起:其實仔細想想我這個人不僅治「試」不嚴謹,還有龜毛的腦內劇場
,這個習慣簡單來說是來自於我對於周遭的考生如果率先振筆疾書時會很恐慌,所以只要
我不是從第一題開始寫,我們看的題目不一樣、配分不一樣,思考時間當然有差,反而能
安心作答...。況且線上閱卷實行後,即使答題順序不同也無須太過擔心。
3.字寫大並留適當間距:這一點也是傳統ABC的建議,不過今年開始實施線上閱卷,我自
己認為看實體試卷與掃描成電子檔,同樣是小字,掃成電子檔可能會更難辨識,所以還是
建議盡量把字體寫大。
四、生活作息
我個人向來堅持養生的生活作息,考試是長久抗戰,與其每天熬夜倒不如早睡早起集中效
率唸書,因此我大約晚上11點就寢,隔日早上6點起床,早晨慢跑或重訓後梳洗完約8點,
吃早餐滑動態後約9點再開始唸書到中午,下午約1點半再開始唸到5點左右,晚上9點前一
定會放下書本進入放鬆狀態,個人完全無法忍受一整天抱著書本,卻沒有任何休閒時刻,
就得懷著遺憾入睡的折磨。其實以上日程會隨研究所課程、當天發懶情況、唸書效率而變
動,其中唸書效率是我最在意而必須拿出來談的。
唸書效率高低跟唸書時間長短沒有直接關聯,以我舉例,我重視的是在兩個小時內吸收
了多少內容,這些內容究竟是淺淺的停留在記憶表面而可能明後天就忘記了,還是這些內
容確實已經內化成我寫題時的反射動作,如果是後者我倒不擔心今天只唸了三個小時,因
為我以後可以省下這些日後再回去翻書的時間,但如果是前者,我反而會認為今天的我好
沒用,唸了這麼久卻記不住任何一樣東西,以後還是要回來看,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又有
什麼差別etc。所以我常常會在某一個或某個觀念停留一段時間,只為弄懂它到底在講什
麼,在寫題時我該如何用自己的話表達它給老師看,即使是短短的兩小時,我也會覺得頭
腦頓時塞了很多延伸觀念而感覺有點累,不必糾結一定要念久才會上榜。
五、準備方式
歷年版上心得文已經提供許多打底書單跟函授等等資訊,恕我跳過此部分,以下我會以研
究所考試作為區分時點,分就考研要準備的科目跟國考額外準備的科目兩部分,談談自己
的準備方式。
如果真要說考試前看的參考書,我只有買讀享出版的好齊好多&好用解題書,因為不想花
太多$$蒐集各科解題書,也擔心沒時間看完會浪費。
(一)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
憲法跟行政法是各校公法組考試的大宗科目,打底時期不外乎就是依賴校內讀書會與植憲
李澤的參考書,不過因為準備研所的時間與科目相較國考充裕許多,所以除了讀書會跟念
書之外是沒有看函授的。
憲法好像自從98年後不曾出現權力分立的考題,基本權利無疑是考試焦點,除了對各個基
本權釋字熟知外,建立自己一套基本權定義的版型我想是必要的,如果在考試時不知從何
寫起,從基本權定義與內涵開始寫,真的會心安許多。行政法的最高行決議近幾年來不論
在研所或國家考試都十分重要,103至104年的決議就多達22個,而且內容有從行政法律原
則、公私法區分、行政法律關係、行政行為定性,到訴願管轄不等的行政法總論爭議,例
如這次律師就考到104年4月的決議,所以近年數量不多的公法實務見解,毫無疑問地是考
前都要仔細看過的地方。
民法部分雖然我在升大四那年暑假看過張志朋律師的債編I、II,不過後來整個學期集中
在念公法科目,不再回去翻幾次書的內容其實根本記不住,所以我在考研究所前是聽了高
點明台大的民法函授(到第20堂左右),熟記債的成立、履行、消滅體系後就去考試了,直
到考完研所才再把剩餘5堂物權部分聽完,但真的收獲很多,多少救了民商法貧弱的我。
至於身分法我完全沒看函授或參考書,只有把法條看熟並熟記「決定誰是繼承人、應繼遺
產為多少、各應繼分為何」這套解題架構,這也歸功於大二學校身分法老師清楚的授課內
容,與大三時學長帶的讀書會,讓我對身分法內容記得蠻深刻,不用放太多心思在這裡。
刑法部分當然首推撲馬函授搭配兩本總則破、分則Q使用,近兩年刑法雖有修正(185-3、
339-4…),但似乎不是太具爭議的修法,用撲師給的體系去解釋自認為合理就好。又加上
自己對刑法興趣大於民法,寫題著重對分則構成要件熟稔,進行詳細的涵攝,盡量不往擴
張刑法適用的方向去寫,其實沒在管實務見解怎麼說,答案是符合刑法體系且自認為合理
即可。
(二)刑訴
因為刑訴蘊含憲法人權保障的價值,我在念刑訴似乎沒有遭遇太多困難,尤其考試一定會
出現證據能力的考題,我的準備方向是以現行法條操作與實務見解為主。去年6月開始看
金台大的函授,看到第23堂左右愈覺頻率不對,自己吸收不是很好就中斷了,直到考完一
試後才經同學推薦買了嵐律師的刑訴爭議研究(到考前看了兩遍),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當
時不曉得題目會如何出的我,藉著反向閱讀爭點,同時帶出最新實務見解的方式,把過去
地毯式學習的所有概念串在一起,就算單單一本書無法覆蓋所有考點,但我認為以書裡所
列內容去應付考試已經綽綽有餘,如果考題超出準備範圍就真的是運氣欠佳,但實在不想
因此為了刑訴放掉其他弱科。
(三)民訴與家事法
大三下學期在修學校民訴時其實就入手喬律師的民訴I(掌嘴),確實幫助我打通課堂上不
懂的一些觀念,但遲遲沒買II直到去年5月左右,但當時完全沒有動力再花時間精力看完
厚厚一本書,於是將那本書束之高閣到現在仍是全新…。民訴函授我是聽高點沈台大的,
彌補沒把喬律師看完的缺漏,也順利救了我的民訴。
至於家事法我是速速聽完高點侯台大的函授,那段時光我只能說像在作夢一樣,夢醒了就
什麼都不記得,只隱約知道家事法有像民訴一樣各種原則主義,又處處充滿例外,一下辯
論主義一下職權主義,好像都行得通搞得自己很混亂,再加上家事法不是年年都考,到底
會出在司或律難以預測,索性抱持半放棄狀態,把法條看熟而已,假使果真出題再說吧,
所謂「臨陣磨槍不亮也光」完全是我考前心境寫照。
(四)商事法
我對商事法完全苦手,首先是票據法,這科我完全沒有準備,因為目標在律師所以直接放
棄,也未聽函授,只在一試前練習歷屆考古題,搭配法條而已。大三時保險法老師是葉前
法官,由於上課內容相當仔細,當時我也蠻認真聽課的,保險法這科也完全沒聽函授或看
參考書,秉持對價平衡原則就上戰場了。大四未修證交法,暑假開始聽伊台大證交函授,
除了做筆記還將重要法條標示記號,寫上立法理由等等,這科則是秉持保護投資人、健全
證交市場的公正信賴的信念去考試。公司法也是我在大三時蠻投入學習的一科,未聽函授
或參考書,只將董事會股東會的關係弄清楚,並搭配去年重要修法,把立法理由背一背就
去考試了。
整體而言我對商法極不用心可見一斑,一來是原本沒興趣,二來是本年度律師考試降低商
法比重,考前不是很擔心商法會是我的致命傷,但其實考試當時我是認真寫考卷的,只不
過書確實念不夠多,加上懶得去看判決,腦袋空空如我丟完立法理由就不知道要寫什麼。
(五)財稅法
當初想選考財稅法是因為原本就有行政法底子,再念一些稅法概念總比重新接觸一科來得
好上手,簡單說就是撿現成,二來是想說會來考財稅法通常是對公法就熟悉的人,已經預
先排除大部分民商法強者加入混戰來提高錄取分,雖然只錄取100人左右,但同樣都是1/3
錄取率不需要太悲觀才是(當然明年就不一定)。
財稅法這科我沒有看函授,只有買學稔出版的財稅法題型破解反覆閱讀,練習考試版型,
我相信認真看完後可以應付許多考題,又加上第一次加考選考科目,題目應不至於太刁難
,不然嚇跑眾考生的話,信望盟不分區第一人大概會很傷心吧。不過成績出爐又是另一回
事,感覺當時題目都看得懂會寫,實際上改題老師不這麼認為…囧。
六、結語
考試前,因為討厭背一堆東西,又加上考研所時有考英文比較安心,法科其實沒有那麼突
出,對能不能上律師這件事是極其擔憂。不曉得其他人是不是也懷有落榜恐懼去應試,但
一位學姐(不是來自淡水)很直接地表示這根本是個假議題,因為考前擔憂沒用,考後擔憂
也於事無補,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如何在考試當下做到最好,其實就會忘記考試的
恐懼,希望明年版友們也都能安全上岸,共勉之!
作者: roy0651 (上帝之鞭阿提拉)   2016-01-03 21:44:00
好強!
作者: lbj30145 (brdn6)   2016-01-03 23:30:00
幫推~
作者: bbf811tw (北斗星之影)   2016-01-04 10:21:00
同組同學推!!超強稅法神人還有原PO超帥!!
作者: ilwe106 (苦盡肝來)   2016-01-04 10:23:00
同組朝聖推!!! 原PO超神超帥!!!
作者: saga5566 (魯魯蛇)   2016-01-05 22:42:00
U文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