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課業] 網路概論 Layer 2 與 Layer 4 疑問

作者: nobunagaoda (清華必勝)   2015-02-02 22:52:46
※ 引述《fcouple (皇家典藏20年禮炮)》之銘言:
: 註:用手機看,版面會跑掉哦,不好意思,已經盡量縮小了。
: 各位公務員,大家好:
: 在 Behrouz A. Forouzan 一書裡面。
: 資料鏈結層有談到:
: stop and wait ARQ
: go back N ARQ
: selective repeat ARQ
: 並且有使用到 sliding window (疑點3),稱資料區塊為「訊框(frame)」
以OSI model來看
frame是data link layer使用的資料區塊單位
segment是transport layer使用的資料區塊單位
: ok! fine
: 看到傳輸層時,也有提到使用 sliding window,稱資料區塊為
: 「封包」(疑點1)
書本這邊寫的是指segment
而不是指internet layer使用的packet/datagram
: 更奇神的來了,當解釋 sliding window 怎麼做流量控制。(疑點2)
: 似乎隱約透露有用到這些機制,但沒明講
: stop and wait ARQ
: go back N ARQ
: selective repeat ARQ
: ==================分隔線===================================
: 疑點 1:他的「封包」是想指 packet 嗎? 還是 segment ?
: 我的想法:
: 自己的認知是 packet,不過我知道 TCP 是以 segment 為單位。
: 讀中文書麻煩的地方來了,搞不清。
: 疑點 2:到底 Layer 4 有沒有用到這三組 ARQ ?(不一定全用)
: 我的想法:
: 一些書在講 Transport Layer 裡的 Sliding Window 時,看起來很像有用到
: selective repeat ARQ,但「又不敢明講」,windows 在傳送、接收、滑動
: 的那些舉動就很像 selective repeat ARQ
: 我從那些「舉動、運作機制」推斷「Transport Layer」有用 selective repeat ARQ
: window size = 1 時,是 stop and wait ARQ
如果接收跟發送端的window size都為1,那就是stop and wait ARQ
: 疑點3:第二層也有用 sliding window 囉?
: 因為第二層在講解這三個 ARQ 時,確實有提到 Sliding window 啊。
: 想法:該不會它的 window 只想指程式中的「buffer」吧?
: 但回頭想想 sliding windows 又何嚐不是一種 buffer,太牽強。
sliding window是一種protocol
三種ARQ就是運用sliding window實現流量控制的algorithm
OSL model底下的data link layer有用到sliding window做流量控制
至於transport layer的部分,是在TCP/IP model底下,
TCP使用了sliding window protocol,讓TCP/IP的封包能確實的送到接收端
而transport layer的UDP,
這是nonconnection-oriented的傳輸協定,就沒有做sliding window
: 註:想法不一定對,是自己對疑問的自我解釋。
: 註:祝大家都上榜。祝上榜的工作順利,年終拿甲。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