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Audi Q2L e-tron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20-06-14 10:49:28
這款車是中國特供板 Q2在中國生產有加長變成Q2L
並且可能因為咖啡法案 在中國特別作了電動車車款
本來過年前就想購入這款車給家人開
但是因為疫情延後
上個月因為本地的政府對於購買新能源車有優惠券補助
就在去看了車 之後就下定了
我開的里程不是很高 也無外地充電過 但事實上這車款也是城市用車
就車款來說 並不是什麼少見的車
但是歐系傳統車廠的純電車款 應該還是有人想知道有甚麼不同
主要還是在想比較純電與汽油也就是同底盤1.4T+7DSG的差異
本車是 Q2L 100kw 39.7kwh
對照組 A3 1.4T 110kw Golf 1.4T 96kw
這是比較相近出力的動力總成
其實我對1.4T 110kw跟96kw 也覺得沒多少差異
就是動力後段有一點點差
對於這純電動100kw的動力總成 就是以前eGolf那套 電池容量有點不同
單就加速來說 與1.4T是蠻接近的
120kph之後 才感覺加速減弱 1.4T在這之後有優勢
這款電動車的電門調教 大概在電門的1/5 就已經輸出50%以上的動力
如果在時速100kph以上 再輕點電門 輸出甚至可以到75%
之後電門深踩感覺就幾乎是空的
所以動力感覺輕快 但是大概就是油車改裝油門加速器那種感覺
加上方向盤超輕 大概是我所有開過的歐系車裡最輕手的
一隻小指就可以輕易原地打方向盤
可能是因為該車的前輪負重比汽油車輕
以及這款車本身就定位在女性用車
之後我就換了245的胎 並且加大一寸的輪圈
大概還是比A3還輕一些
所以開起來直觀就是一台小型車 不像一台1.6噸的車
加速上是順 最大因素我認為就是電門踏板的關係
1.4T會感覺引擎聲而下意識不踩太深
我開這款車就沒什麼阻礙的踩到我覺得差不多的加速
根本就沒聲音可以參考
操控上
處理路面不平的表現 還是有VAG以往的水準
車身的晃動 靜肅性 還是相當不錯
過彎的話 因為車身高於A3 還是不如A3一些
改了輪圈後就稍微好點 原配過厚胎 感覺軟腳
至於純電車大家在意的續航力 新車顯示是270km
之後開一兩天 充滿就只能到240km 可能因為開車習慣
後來我發現用旅充每天充電後的可用里程還綽綽有餘
之後就只充到80% 且還裝了245的胎 畢竟原廠小兒麻痺的小鳥胎實在太難看
可用的里程充到80%約180-200
實際上我觀察我家人開的里程 大概順著車流走這樣的城市駕駛方式 冷氣正常下
實際推估滿電可以跑200-220
我也實際用地圖去測量里程表是否有誤差
里程表作點弊 就能讓電動車看起來省電
至於駕駛模式有兩種可選
我也開不出什麼差別 收電門時也不回收電力 要到煞車才有回收
所以也就無所謂
其他跟油車的差異就是天天充電
本來送的充電樁配合的廠商一直沒處理
新車我還停了幾天沒用
後來打電話問業務 才說旅充忘了給我 馬的
用旅充充電 發現也沒什麼問題
可能因為一天使用里程也就幾十公里 最多一百多 旅充幾小時也就滿了
充電樁打算之後裝到公司去
基本上 除方向盤太輕外
開汽油車轉這款車是沒什麼過渡的問題
這款車還有奧迪的虛擬座艙
且地圖還有繁體中文 這是唯一驚艷點
結果我一轉繁中 過兩個路口就冒出聽不懂的廣東話
原來繁中地圖強制使用粵語發音 馬的馬的
後來我家人就轉回簡中了
這車價格也不算高 但是下放虛擬座艙
可能也是因為加強該車款的競爭力 畢竟這款純電車在中國很難賣
事實上
因為我家人使用里程不高 可能一年一兩萬公里
這款電動車入手價 大約與同車系1.4T差不多
單就電價與油價的價差 是不能彌補電動車二手車價的悲慘
就算加上保養的價格優勢也是虧
但是我家人實在太三寶了
開車只管加油 甚至有時還會在路上開到沒油 沒油只會給我打電話
之前多次車子沒水還開 亮燈無視 溫度高無視
還開到過熱到機油壓力過低 才有警報聲
有警報聲才跟我抱怨怎麼車子一直吵
我才去幫她加水
現在我只要晚上幫她充電就好
電動車還是比較適合無腦開的 不是說人無腦 是不需要注意
其他與一般Q2沒什麼差異 跟台灣版本相比就是有加長一點點
大概前座駕駛調好適合位置 後座膝蓋與前座後面有一兩拳頭的空間
雖然不到可以躺屍的舒適 但是坐成人還是不覺侷促
這是比A3好的地方 A3後座就頂了
想到什麼寫什麼 也沒特別去拍照

今天開這台車比較長時間
原來我耍笨了 有兩檔位 D檔與B檔
B檔就是經濟模式 鬆電門就有明顯的回充煞車
另外 今天有開一些高速彎道與複合彎道
我發現我沒辦法開
如果用D檔 在彎中幾乎就是沒引擎煞車的狀態
就像空檔過彎一般 缺少牽引力
感覺虛的 沒信心
如果用B檔 檔煞也很難控制
電門去控制回收力道的敏感度很低
幾乎就是有跟沒有的差別
需要非常細的電門控制
且如果要帶煞進彎 就只有100趴回收力道
我嘗試左腳煞車 右腳電門
主要有煞車優先 觸動煞車後動力會全無
還是相當困難
無法用習慣的方式進出彎
不會開
我之前說無縫接軌
是太草率
作者: Mroy (Roy)   2020-06-14 13:41:00
台幣不到一百萬,能買Q2真的不錯,台灣低配就要150了
作者: joybarbarian (野人)   2020-06-14 16:12:00
D大的家人太扯了...你這麼專業沒稍微教一下XD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20-06-14 21:20:00
第一次響警報器時,我看了就說以後儀表板亮什麼燈,要問過我再開因為這也有點年紀的車,少點水正常,也懶得去找問題修加水換換機油就算了繼續開後來又熱到響警報器,我就問我媽,為什麼不先問我她回 我忘了我能拿她怎樣後來第三次又高溫,我再問她為什麼忘了她說 每次亮燈有時開開就不亮了,或是息火再發就好她以為沒關係這是我後來決定換電動車的最大原因
作者: DRnebula (銀河食屍鬼)   2020-06-16 16:00:00
這是SSR等級的三寶吧XDDD 開到沒油太扯
作者: Scape (non)   2020-06-16 19:03:00
推分享 台灣以後不曉得能不能見到這輛車
作者: poetwang (TMUNeymar)   2020-06-17 16:24:00
台灣...我只希望能快看到Q8就滿足了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0-06-26 10:22:00
想問一下 這台底盤是?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20-06-26 13:12:00
MQB的吧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20-06-27 11:13:00
感謝DYE指導三寶家人的解法,已在看二手i3
作者: LsVCheN (保守扼殺天才)   2020-06-30 15:08:00
乾換電動車真的很有道理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20-07-10 10:30:00
實測 冷氣以舒適原則 市區正常車流車速 可跑240+若以我平常的習慣開法 大概只能跑150km不同駕駛方式差距太大 再push點那不就不到一半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