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正在聚兵 德裔跑車戰還不算開打

作者: E46M36MT (Give Me M3)   2014-09-29 21:30:45
※ 引述《Santander (Wettel被新人虐爆潮爽der)》之銘言:
: 隨著Mercedes-AMG GT的現身,似乎讓Mercedes-Benz的性能陣線終於齊全,再對照Audi的
: R8已相當成熟、而BMW則於此領域看似興趣缺缺,整個局面好像逐漸趨於穩定。
: 然而事情卻不是這麼單純,因為從長時間的線索看來,Mercedes-AMG在超級跑車部分,應
: 該是另有盤算,而且還會在未來兩到三年間逐漸釋出新消息。
: Mercedes-AMG GT車系登場,成為德裔高階跑車中最新、最受注目的作品。
: 回顧Mercedes-AMG GT的歷史,其實是始於2012年的SLC AMG傳言,本車的在當時的定位
: 是以「小一碼的SLS AMG」(Baby SLS AMG)為訴求,這樣的說法也曾經得到原廠的證實;
: 除此之外,這部作品的尺碼、動力設定,也都不若SLS AMG、沒有品牌著名的上掀式鷗翼
: 車門設定,在在都顯示其並非終極的最後強者,真正的最高旗艦將另有其車。
: 然而對終極車迷而言,不難從側開設計的車門中,端倪出其可能並非終極旗艦。
: 就客觀環境看來,第二代的SLS AMG將可望在2017年前後現身,至於動力系統則被預期會
: 使用現行的4.0升V8雙渦輪引擎為核心,並搭配上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Mercedes-AMG大膽在這具M178型心臟上,使用了汽缸夾角內置渦輪的設計,這樣的架構
: 雖然看似有些彆扭,而且不適合升級渦輪,然而實際上卻成功將左、右兩排汽缸的進排氣
: 系統合而為一,並達到了「架構上V8、觀念上直8」的劃時代理念,有潛力將原本的兩顆
: 小渦輪更換成一顆大渦輪,並因而達到更強的輸出,至於可能產生的中低速遲滯現象,則
: 可望用電子馬達補強,整體而言相當有得玩。
: M178型V8引擎將兩排汽缸的增壓系統結合在一起,未來可能會有令人震撼的大動作。
: 在Audi R8方面,則被預期會在2015年有新車型逐漸上場;就現實而言,本車勢必會使用
: 來自Huracan LP610-4的車體以及動力架構,不過由於市場的容納度較大,因此也可能將
: 有4.0升的V8車型,至於輸出潛力要上看600hp當然不是問題,然而這樣一來將可能壓迫到
: Huracan LP610-4,因此原廠也勢必會利用細部調整、電子限速等方式,維持兩者間的區
: 隔。
: 在Mercedes-AMG車迷的心中,上掀式鷗翼車門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指標意義。
: 至於在過去幾年,對超級跑車一直呈現興趣缺缺的BMW方面,其實也曾經傳出了以經典作
: 品「M1」之名,重回純種高階性能市場的消息;就外界所能得到的訊息評斷,他們內部的
: 意見似乎處在「管理階層想要製造大銷量的車」,而「工程部門想要強打性能牌」的矛盾
: 狀況。畢竟對BMW而言,近期的年度總銷售量已經逐漸瞄準200萬輛,倒也未必需要在年銷
: 量潛力不過數千到萬輛間的hi-end sports car領域中投注大量心力與經費。
: 新一代Audi R8可望在2015年上旬登場,並在接下來兩年逐漸架構出完整車系。
: 除此之外,在車公敵Porsche 911部分,也可望會在2015年上旬進行動力變革,導入包含
: 渦輪高增壓水平對臥四汽缸引擎、複合動力系統等新系統,除了性能實力可望加碼之外,
: 油耗與排放汙染表現也會較現在優越。
: BMW M1的消息走走停停,短時間內問世的希望看來是不高。
: 整體而言,德裔跑車目前還在聚兵中,真正的全主力兵戎相接,將會發生在2017年前後。
: 911車系也傳出了將在2015年初改款的消息,主要變革的部分則將以動力方面為主。
: http://www.channel-auto.com/ai_16_11257.html
純粹感想:
High-performance sport/super car 的研發成本和回收,
其實相當沒效率(想想強大的Bugatti Veyron),
VAG 和 Diamler 集團其實家大業大,
BMW相對就是獨立小集團(另一個真正獨立的車廠小集團是Honda),
在研發的經費和成本的攤提上,
真的比不上VAG 和 Diamler,
這是很在商言商的.
目前 M-power v.s. AMG v.s. RS,
低階的 M-performance v.s AMG sport v.s S-Line,
或是更高階 M3 CSL / M3 GTS / 30 Jahre M5 v.s. Black edition v.s. RS Plus
在話題性/性能表現/銷量,
都有一定的曝光率,
對小成本的BMW來說已經夠了.
不過BMW的另一片天應該就是電動 i 系列了,
目前其他兩強都還沒有相對成熟的產品可對應,
這也才是真正未來高油價/石油匱乏下的趨勢吧!
但是 i 系列在歐美車壇仍舊一片 petrolhead 思維下,
至少各大有名的汽車雜誌社/電視節目,
還是崇尚速度/操控/駕駛樂趣的前提下,
電動車的銷量要顯著上升,
還是有難度的!
車廠在市場和性能的拉鋸中,
通常都是市場會贏,
沒錢要如何做性能?
而環保排汙的的規定又越來越嚴格,
BMW的高轉 NA 都已經走向全面 Turbo(Bimmer NA 魂哭哭),
M-B 和 Audi 的 NA 車也越來越少了,
連各大車廠引以為傲的 V12 引擎都要掛上 Turbo 給大七和 RR,
BMW也屈服啦(Mclaren F1 6.1L V12 NA bye-bye!),
賺錢存活才是首要啦!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4-09-30 00:16:00
其實戴姆勒也不算大 他集團營收大概一千四億鎂不過他集團內 戴姆勒汽車 戴姆勒載重車 戴姆勒輕商用車戴姆勒客車 還有金融服務所以他做MBenz的營收 大概七百億BMW 有九百多 快一千億鎂營收裡頭金融服務也要快兩百 摩托車業務十幾億扣叩 BMW汽車業務大概營收比MBenz 稍微多點
作者: yanzistart (puff cartoon)   2014-09-30 01:53:00
相反的性能版房車好賺的多了,研發成本也就換上集團裡的性能引擎加調教底盤懸吊
作者: zeta (Find the Way)   2014-09-30 05:31:00
如果指的是M car之流,底盤懸吊不是只有調教而已,整個換過一輪了,連工字樑都不同,也才支撐的起售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