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俄羅斯遊記【二九】紅場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5-06-12 12:42:36
~※ 紅場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19377322
在莫斯科的行程其實滿像享用西式餐點,必須耐著性子從麵包、沙拉、前菜
、熱湯品嚐,才能等到主菜上桌。而在此城的第三日,我終於候到前往「紅場」
(Red Square)及「克里姆林宮」(Kremlin)的時刻。雖說前兩天車常在四周
街邊轉繞,甚或遊河時也能見到部分形影,但總是幅吊掛於遠處的彩畫,還惡意
地稍展即收,故今晨一覺醒來格外雀躍。
旅館離「紅場」不算遠,坐遊覽車順筆直主街一會兒便到。下車之處稱作「
馴馬場廣場」(Manege Square),緣自街邊那棟長形建物,它是座經歷火劫又
復建的室內馴馬場,有帶著綠色簷頂的古典山牆立面。由於外觀不具花巧,僅簡
潔以交替柱窗作壁面刻劃,故而視覺焦點極易被放在廣場造景,畢竟那兒散置著
數座玻璃拱頂,有些尚被噴泉水線如織網加覆。最顯眼的一座以雕像冠飾,呈現
聖喬治屠龍的躍馬擊殺英姿,玻璃拱面也別致,像地球儀般點繪著陸塊大洋,莫
斯科代表性的「克里姆林宮」與「聖巴索教堂」亦以浮透銅雕在各國圖標間矗立
而起。
由此往南走,能見一座巨偉磚紅建築橫阻「紅場」前,邊塔兩側高聳伴立,
疊瓣切緣為綴,列窗之上簷頂塔尖如覆雪。這是「國家歷史博物館」(State
Historical Museum),裡面收藏史前時代至今的俄國重要歷史文物、以及羅曼
洛夫王朝蒐集的諸多藝術精品。據說館內最早有著繁複雕綴,但被蘇俄共黨嫌其
浮華而塗掩,近年才又花不少工夫去作復原,頗令我好奇會是怎樣的瑰麗。門前
另有個策馬雕像,為在二次世界大戰揚名的「朱可夫」(Georgy Zhukov)元帥,
然我們這些遊人腦袋裡只有「列寧」「史達林」首領級人物,什麼元帥云云,聽
來也如草民名諱。
博物館右側其實便有長道可步入「紅場」,不過大概為了旅遊的興味,我們
被領著往左端走,來到「耶穌復活門」(Iberian Gate and Chapel)。這道城門
串連博物館與旁側風格類似的建物,扼守「紅場」另處要道。那建物最早是市政
廳,也曾為「列寧紀念館」,現今似又改成「1812年衛國戰爭博物館」,記錄拿
破崙入侵的那段慘烈歷史。
但導遊沒打算繞去讓大夥多作瞥看,我也只能老實抬望眼前這座牆門。它有
著對稱架構,兩座拱門往上接續成並立雙塔,色調同為與周邊相襯之磚紅,塔身
用雪白節柱挑框作繞飾,尖頂切合「克里姆林宮」牆塔樣式,以墨綠錐簷頂著燦
亮雙頭鷹。門拱上各置有聖像,然主要的「耶穌復活像」據說在另側,一時倒忘
了轉去見識。
拱門間另有座色彩鮮明小屋,淡藍帽頂、青綠壁面,鍍金雕像於門旁簷上輝
燦,相當顯眼。這是間供奉聖母子的小禮拜堂(Iveron Chapel),根據傳統,
進紅場之人不論尊卑,都得先入此默禱。不過眼前這座牆門及禮拜堂都是重建之
物了,身為古蹟殺手的蘇聯共黨為方便軍隊通行粗暴將其拆除,直到近年才有幸
恢復原貌。
而當我在禮拜堂門口往內窺探時,一回頭竟發現團員都聚在身後的小廣場,
狐疑走去望了一下,才知地上那被動物雕板拼繞的燦點是莫斯科中心,公路里程
皆由此起算,想當然爾所有人都像得了強迫症,輪番上陣硬是要踩踏留影。其實
這兒還有個不知是誰發起的斂財習俗,跟在羅馬許願池一般,稱拋丟銅板便能重
臨此地並有好運,惹得不少流浪者聚集且虎視眈眈。不過或許現在經濟著實不景
氣,倒沒見人這樣虛擲家財。
在此耗了須臾,以為便要順理成章穿門而進,結果導遊或許景仰中華文化,
效法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居然又吊人胃口把我們帶開,一路經過「國家歷
史博物館」,來到「克里姆林宮」外的雕花鐵籬旁。此處籬門高聳,柱頂添綴金
亮雙頭鷹,通抵的是「亞歷山大花園」(Alexander Garden)。這花園由三塊綠
地拼組,為拿破崙戰爭後,「亞歷山大一世」命人順「涅格林納亞地下河」(
Neglinnaya River)設計而成。
我們眼前這片是上花園,主要景物為牆下的「無名戰士紀念碑」,寬廣簡潔
的石台鑄飾著鋼盔旗幟,前方是借自聖彼得堡「戰神廣場」同名碑的祭火,終年
不熄地敬悼安息於牆下的二戰無名英魂。旁側行道還有一座座方石,刻鑿聖彼得
堡、基輔之類的城市字眼,封埋來自這些陣亡英雄家鄉的故土。
而導遊先帶隊來此倒不光為了向烈士致意,是算好時間讓我們觀賞駐守兵衛
的交班秀。趁等待空檔,我順步道往前走去,牆側中段點還有座石窟樣式的造景
,以凋殘風格包繞當中嵌立的柱廊,當一路走近上花園盡頭的「三聖塔」(
Troitskaya Tower),便看到接班衛兵四人一組行來,他們五官清秀稚嫩,偏又
要板臉甩槍作出機械式動作,望來格外有趣。看著兵士九十度踢腿英武走陣交替
完崗位,導遊總算不折磨我們了,一個招手領軍調頭,再次反折回「紅場」入口

駐守在入口大道旁的是城牆轉角的「聖尼古拉塔」(Nikolskaya Tower),
塔樓添入哥德風格飾綴,能見雪白尖拱在赭紅牆面絢麗挑飛,它們以浪花推湧之
勢堆疊至塔窗,再化為青綠銳頂高綻五角星芒,塔名所指的,自是鑲嵌於塔身的
「聖尼古拉聖像」了。
而當從其身旁快步走過,我終見到名聞遐邇的「紅場」,原本侷限的視界頓
時磅礡開展,廣場石板被晝光映亮一路鋪漫至天際,連末端「聖巴索教堂」都縮
化得微渺,只存簡略挑勾剪影。
愣望一陣,我才開始四方探看,背後「國家歷史博物館」在此側雖似有同式
樣貌,但其實堆砌得更為瑰麗,塔尖以切瓣疊綴,錯落交替往上延伸,將整體劃
出銳利稜線。牆面雖是整片赭紅,但在日炎灼映下,卻被陰影透顯出其複雜雕鑿
,碎框、細窗、尖簷曲曲折折爬漫,精緻地讓人無法移目。
而順宮牆一路看去,可先瞥見牆內「參議院」(Kremlin Senate)大拱頂,
其前方有座稍矮的「參議院塔」(Senatskaya Tower),再往下看,那跟宮牆背
景幾乎融為一體的同色建築就是「列寧墓」(Lenin Mausoleum)。這座小型階梯
狀金字塔安葬著這位俄國國父,屍身還特以防腐處理供後人瞻仰,不知實際是何
模樣。
再往另一側望,「耶穌復活門」那兒也有連串建物延伸,能看見顏色亮澤的
「喀山大教堂」(Kazan Cathedral),其歷史可追溯至十七世紀,「德米特里
公爵」(Dmitry Pozharsky)在阻止波蘭進侵,解放莫斯科後,稱勝利緣自喀山
聖母庇佑,因此砌建教堂表達感念。這教堂在居民心中地位崇高,卻很悲情地被
蘇聯共黨毀去僅為軍隊遊行。走過俄國諸多景點,也不知有多少是殘逝於共黨勢
力了,據說就連「聖巴索教堂」也差點保不住,這讓我想到中國文化大革命,輕
易的口號一呼,就斷絕無數文化傳承,令人憤慨滿溢。
我端視著教堂,重建後的簇新色澤讓其顯得有點不自然,總覺若是原本的它
,儘管壁牆滿佈殘傷,卻反倒有走過歷史的醇厚況味。然無論如何,其樣貌還是
絢麗得讓我佇望,它有粉紅色外表,雪框作飾,拱窗交連如虹,搭襯其上簷頂似
蓮瓣層層疊砌,在周遭灰白建築間顯得嬌艷。而散點伴塔與挑尖鐘塔簇擁起正中
的金亮帽冠,更讓它多了些華美。
視線越過巷口,長幅狀的橫展樓閣隔著廣場與宮牆對映,雖呈古典形樣,卻
是包納各樣流行商品的「古姆百貨公司」(GUM department store),奇特名稱
為「Main Universal Store」的俄文縮寫。其實在舊世紀,廣場本就是個市集,
也散亂各樣商店,1812年一場大火雖橫燒遍野,卻讓它以數列整齊商場重生,不
過眼前建築已是「凱薩琳大帝」時期又再度改建的了。
我在其前方端望,對面宮牆赭紅冷峻不帶刻飾,商場樓閣則爬漫各樣綴紋,
順著窗緣門拱拋躍,攀著壁柱簷下穿鑿,花樣基本承接「國家歷史博物館」,僅
是一白一紅對映成趣。而兩端及中段另有立簷挑高稜線,再藉尖塔帶出飛竄氣勢
,不知情的人恐會以為百貨公司便是皇宮,被其妝容炫惑。
話說回「紅場」這個名稱,最早也直覺以為來由自宮牆顏色,不過其實是翻
譯的誤導,儘管俄文用字的確是「紅」,卻同時也有「美麗」的雙關意,指稱以
「聖巴索教堂」領首的廣場景色。然景色雖美,腳下這片石板地亦見證了無數血
腥事件搬演,雖行過閱兵典禮的英武排陣,也歷經戰爭砲火的飛擊肆虐,在我不
知曉的某地或許還留存處決叛亂後的血泊遊魂。
萬幸的是眼前廣場現今展著和平年代的歡容,如蟻遊客來去鑽動,宛若古老
市集能見到的喧囂影跡,而那瑰麗的「聖巴索教堂」正綻耀起它的斑彩,招引我
前去。
作者: yannjiunlin (Law in shit)   2015-06-12 20:05:00
踢正步好看XD~不過紅場上一堆拍婚紗也很讚~大方給拍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5-06-15 10:45:00
這次在紅場倒沒遇見拍婚紗的 可能日子不好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