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法國巴黎蒙馬特聖心堂、畫家村、冠軍麵包

作者: seagreen2005 (對的時間,對的人。)   2014-10-09 19:08:20
※ [本文轉錄自 France 看板 #1KDco88p ]
作者: seagreen2005 (對的時間,對的人。) 看板: France
標題: [心得] 巴黎蒙馬特聖心堂、畫家村、冠軍麵包
時間: Thu Oct 9 19:05:50 2014
多圖多真相,巴黎蒙馬特著名景點繞一圈之網誌版
http://mei30530.pixnet.net/blog/post/394025315
今晚,一同來欣賞美麗的巴黎蒙馬特聖心堂及畫家村,
潔白而莊嚴的聖心堂,擁擠熱鬧充滿生命力的畫家村,以及周圍鮮明各有特色的小景點,
短短的半天實在逛不夠,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知名景點非常好逛,
就算是逛上一整天都不會覺得厭煩哦~
當天在巴黎頂級五星飯店 - W Paris - Opéra Hotel用完精緻美味的早餐後。
搭乘遊覽車直接前往巴黎北部蒙馬特高地,
沿途還見到巴黎最負盛名之一的夜總會 - 紅磨坊(Moulin rouge)。
本來有考慮要挪出時間前往看秀的,但後來發現時間根本不夠,只好作罷~囧
在Boulevard de Rochechouart下車,
領隊帶著我們沿著巷子-Rue de Steinkerque往裡走,
這條巷子二側都是販售紀念品等的商家,我們一早到時尚未開店,
回程時已經都開了,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走出巷口,就可以看到座落於山丘上的純白色聖心堂了。
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以下藍色粗體文字擷取自維基百科。
標準名稱為聖心聖殿,是法國巴黎的天主教宗座聖殿,供奉著耶穌的聖心,
位於巴黎北部的高地蒙馬特上,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於1914年建造完成。
走上去有一小段坡道及樓梯,滿平緩的,路程也不長,
印象中大約10到15分鐘就可以走到了。
此處因遊客眾多,也有不少用綁幸運繩手環類要求付費的非裔或東南亞裔人士遊走,
據說扒手也不在少數,當天有看到數名警察站崗,效果還不錯,
沒看到什麼怪異份子,但是近中午時分結束行程時,
警察已不在現場,就看到有外國小朋友被非裔纏住牢牢綁上幸運繩,
不曉得最後是否順利脫身……
邊往上走,邊回頭遠眺巴黎市景。
聖心堂別稱為白教堂,查了維基百科發現是因為聖心堂的建材採用了石灰華岩,
一遇到雨水,石頭會分泌出方解石,使教堂永遠保持純淨潔白。
聖心堂整體的風格有很濃厚的羅馬-拜占庭的色彩,
可能是對於擁有新巴洛克風格的巴黎歌劇院的一種反應 。
19噸的Savoyarde鐘是1885年時在Annecy(在1860年被薩伏依所併吞)所鑄造的,
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鐘之一。
建造聖心堂的資金全部都是私人捐獻,總額大約為700萬法郎,
但是在地上建設開始之前就全部耗盡了。
一個臨時性的聖壇在1876年3月3日被設立,
朝聖者的捐獻很快的就變成了建造資金的主要來源。
聖心堂是從1875年開始建造,在1914年完工,
雖然正式的儀式被延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進行。
聖心堂是由Châ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
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聖心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鑲嵌畫,被稱為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鑲嵌畫之一。
聖心堂外圍包括了一個供人們冥想,擁有噴水池的花園。
聖心堂的圓頂式開放給遊客參觀的,
可以從這裡看到巴黎市(大部分是位在聖心堂的南方)的全景。
聖心堂正面有三座大拱門,左右側各立有一座騎馬青銅像,
一位是聖路易國王,一位是聖女貞德,
除了青銅像外,還有各式精緻浮雕、壁畫及鑲嵌畫等眾多宗教藝術作品,
最上方是耶穌基督的雕像。
我當天穿著著羽絨大衣,裡頭還穿著鋪棉外套,戴著毛帽禦寒,
因為一早氣溫大約只有10度上下,冷啊~
聖心堂可免費參觀,但室內禁止拍照,我們有入內參觀,深深為內部的莊嚴美麗而感動,
當天正好有進行彌撒活動(?),優美的管風琴樂聲加上唱詩班獻聖歌,
無上的神聖氣息震撼了我們每個人,
儘管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內心有如被徹底洗滌過一般,很奇特也很美好的一次經驗。
在聖心堂短暫停留後,繼續往後方走去,朝畫家村前進。
沿途會經過不少小店,販售琳瑯滿目的禮品。
蒙馬特畫家村/帖特畫家廣場/小丘廣場( Place du Tertre)
Parc du Tertre (Tertre 公園 ) 位於山丘上,有許多畫家聚集成熱鬧的露天畫市,
周遭為餐廳、咖啡廳等店家。
名氣頗大,不過實際親眼所見,有些小而顯得擁擠,
當遊客眾多時更讓人覺得吵雜不想久留。
除非是對藝術小有興趣的人,不然像我們這種一般觀光客看了一下就想趕快離開。
領隊在畫家村宣佈解散,開始自由活動時間,我們沿著Rue Norvins離開。
看到轉角處有一家綠色外牆的La Bonne Franquette時,沿著Rue des Saules往下走,
左手側的牆面放滿了藝術陶瓷等器具,非常鮮明搶眼,看似沒有保護措施,
大概歐洲地震不多,不然晃下來全打碎未免太可惜了。
沿途巷弄及建築物都非常古色古香,景緻優美迷人。
La Maison Rose
地址 : 2 Rue de l'Abreuvoir 75018 Paris
甜美的粉紅色外牆,有著玫瑰之名的可愛小餐館。
狡兔之家/狡兔酒吧(Lapin Agile)
以下資料擷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巴黎蒙馬特著名的酒吧,位於巴黎第18區蒙馬特區的中心,
聖心堂西北,在陡峭的鵝卵石路Saules街22號。
最初它稱為「刺客酒吧」。據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刺客破門而入,殺死了主人的兒子。
該夜總會20多歲的時候,在1875年,藝術家安德烈·吉爾畫的標誌,
是一個鍋里跳出一個兔子的圖片,
附近居民開始稱此夜總會"Le Lapin à Gill",,意思是「吉爾的兔子」。
在20世紀初,狡兔酒吧成為一個掙扎的藝術家和作家,包括畢卡索,
莫迪利亞尼,阿波利奈爾,和郁特里羅最喜愛的地方。
這裡是在20世紀初稱得上藝術的巴黎的心臟,曾進行許多關於「藝術的意義」的討論。
狡兔酒吧流行值得懷疑的蒙馬特性格,包括皮條客,怪人,無政府主義者,
以及與來自拉丁區的學生。
畢卡索1905年的油畫《在狡兔酒吧》使之揚名世界。
另一蒙馬特藝術家郁特里羅常常在畫布上表現該夜總會。
1993年,美國喜劇家史蒂夫馬丁寫一個劇本《畢卡索在狡兔酒吧》,
描述了畢卡索和愛因斯坦在狡兔酒吧想像中的會議。
今天,很多人前往狡兔酒吧,酒吧的歌舞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法國歌曲。
官網:http://www.au-lapin-agile.com/index.html
地址: 22, rue des saules 75018, paris
電話: 01.46.06.85.87
狡兔之家有著深色的屋瓦加上粉橘色的外牆,充滿綠樹及植栽的小庭園,
連門上都有著華麗的馬賽克玻璃,
外型非常的小巧可愛,當初出發時巴黎沒做功課全扔給老公……
所以造訪時光看可愛如童話般的外觀及名稱讓我以為這是咖啡廳之流,
沒想到曾是知名藝術家群聚的藝術重心,真是失敬失敬~
蒙馬特葡萄園(CLOS Montmartre)
位於狡兔之家的對面,很難想像在市區會見到這麼一區小小葡萄園,
從艺龙旅游指南上查得資料,原來每年晚秋,這裡都舉行葡萄酒節,
以懷舊的“巴黎紅”招徠更多的遊客。
這裡的葡萄酒產量一年不超過兩千瓶,而且酒質平平,但是物以稀為貴嘛~
據說價錢賣得還不錯,有一說是賣來做為慈善用款,很有意義。
霧巷(Allée des Brouillards)
位於Place Dalida旁,在明亮陽光照射下,看來平凡無奇,
跟名字一點都連想不到一塊兒,
或許我們來的時節不對吧~印象中的霧巷,應該充滿了迷濛霧氣,矇矓而神秘,
巷道盡頭的霧城堡(Château des Brouillards),
曾是名畫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的住處,身價不菲啊~
Place Dalida
紀念法國歌壇巨星Dalida的廣場,立有該位巨星身著晚禮服的半身像……
然後跟義大利維諾納的茱麗葉銅像一般,胸部處被摸得光滑金亮,
為啥一定要摸女性胸部咧~囧
大概也是有祈福的意味在,那就入境隨俗也來摸一下吧。
穿牆人雕像(Passe Muraille statue)
紀念法國作家-Marcel Aymè,該作家在1943年發表的短篇小說 - 穿牆記,
描寫擁有特異功能的公務員能穿牆,此為表達穿牆人卡在牆中的塑像,
現場看還好,回來看照片覺得有點可怕……當場居然有勇氣合照留念囧。
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
地址 : 83 Rue Lepic 75018 Paris
關於二個煎餅磨坊的緣由,我上網查了一下,
發現以「安朵的巴黎」網誌 -「煎餅磨坊」有兩個?
寫得較為清楚易懂,以下資料擷取改編自安朵的巴黎網誌。
簡單來說就是煎餅磨坊有二處,
較新的也就是我們造訪的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的風車磨坊,是1717年蓋的。
而沿著 rue Lepic 往下坡繼續走,86 號上一處禁止進入的私人宅邸,
高處有另一座看來更為古老的風車磨坊。
開了另一家 guinguette 風格的咖啡餐館,而且經常舉行舞會。
這個舞會變得相當熱門,
大家都稱為「煎餅磨坊舞會」(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這裡也就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那幅有名的畫作「煎餅磨坊舞會」的場景
不過當天我們並沒有造訪舊磨坊,
而是往另一處觀光景點-洗濯船/濯衣船(Le Bateau-Lavoir)出發。
路上還看到疑似違規停車被警察開單(?)的可憐司機先生,雙手抱頭看來很懊惱啊~
經過不知名的巷弄,牆上爬滿一大片的紫藤花~
花開燦爛,宛如美麗的紫色小精靈成群結隊在枝頭曼妙輕舞,
迷得我停下腳步,讓老公為我拍照留念。
同行友人小mi夫妻檔也來一張恩愛合照~
洗濯船/濯衣船(Le Bateau-Lavoir)
以下介紹擷取自維基百科
位於巴黎蒙馬特區拉維尼昂13街的一座骯髒的建築物。
這個地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20世紀之交有一批出色的藝術家在此生活,
並將其租為自己的工作室。
第一批藝術家於1890年代居住於此,但1914年以後他們開始搬往其他的地方
(大部分去了蒙帕納斯)。
這個地名的意思是洗衣船因為它看上去像洗衣婦女們的船。
這個地方最著名的居民之一是畢卡索(1904-1909),
他曾與他的狗弗利卡(Frika)一同生活於此。
據說他在此發明了立體主義
並繪製了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有大批看似學生團體的年輕人來造訪,可見是熱門景點之一,
不過光看外觀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叫洗濯船之類的,哪裡像船啊囧
一旁的小公園綠樹成蔭,坐下來小歇一會兒很舒服呢~
而小公園一角,有位演奏手風琴的伯伯努力表演,悠揚的琴聲及閒適的態度莫名感動了我
投了錢感謝他的演出同時合照一張留念,有時我覺得這些街頭藝人不見得是為了謀生,
而是一種閒暇時的興緻,因為這位伯伯表演的地點其實有些偏僻啊~
離開小公園往下走,
穿過小公園,旁邊是一間餐廳 - Le Relais de la Butte,
繞過這間餐廳,沿著Rue des 3 Frères往前走,
前方左側就是知名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中的場景了。
Maison Collignon(艾蜜莉雜貨店)
地址 : 18e Arrondissement Paris
在店外稍作佇足後,因時間有限,我們返回畫家村,
途中有個有趣的小插曲,沿途都可看見一隊精壯的外國壯男跑步繞圈,
看穿著應該是國外的消防隊員之流,
我強烈要求老公拍照留念,可惜這隊壯男身強體健,速度非常之快,
難以留下英姿造福各位女性同胞,可惜~
回程看到一些精緻的禮品小店,擺放的商品都很漂亮,可惜價錢貴聳聳啊~
地上有聖心堂Sacre Coeur的圖案做為指標,提醒遊客方向。
匆匆回到集合地點的畫家村,時近中午,遊客愈來愈多。
白色小火車造型的觀光車穿梭在街道上,可愛而討喜,既使沒時間乘坐,
看到也要拍張照留念一下。
領隊在離開前,衡量時間還夠,多給了我們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
讓買不夠的團友繼續敗家~而我們則是利用這難能可貴的時間,
直衝剛剛來不及去到的愛之牆跟冠軍麵包店
愛之牆(Lemur des jet'aime)
地址 : Square Jehan Rictus Place des Abesses 75018 Paris
以下介紹擷取自維基百科
巴黎愛牆坐落於巴黎市北蒙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個小公園(Square Rictus)裡。
蒙馬特高地是巴黎文人聚居的地方,這裡有著名的聖心聖殿、紅磨坊。
愛牆面積約為40平方米,由511塊深藍色的長方形石磚組成,牆上寫滿了「我愛你」,
據說包括311種字體和280種語言。
牆壁左側可以找到三個豎排的中文「愛」字。
在牆的上方有一幅畫,畫中是一位身穿深藍色吊帶裙的女孩,斜倚在一張小桌旁,
畫旁邊有一行小字:「保持理智,勿要強求(soyons raisonnable, exigeons
l'impossible)」
蒙馬特愛牆的發起者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 Baron)是法國一位音樂家,
以寫愛情歌曲見長。
1992年起巴隆開始收集和記錄下了1000多條用300多種語言寫就的「我愛你」的手寫體,
並於2001年2月14日情人節建立蒙馬特愛牆。
其實就小小的一面牆,雖然是由石磚組成,但乍看下像黑板一樣,
酷似粉筆字的白色字體隨性寫下各國不同的我愛你。
當然也有中文的「我愛你」囉~真是一個非常適合蜜月旅行的甜蜜蜜景點!!!
離開愛之牆,繼續前往下一站 - 聖讓‧蒙馬特教堂(Église
Saint-Jean-de-Montmartre)
外觀看來是很有特色的紅磚建築,這是座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建立的鋼鐵大教堂,
由鋼筋混泥土建製而成。
Le Grenier à Pain
地址:38 rue des Abbesses, 75018 Paris
巴黎每年都會舉辦棍子麵包比賽(La Meilleure Baguette de Paris),
棍子麵包(Baguette,台灣俗稱的法國麵包)可說是法國人的主食,幾乎是每餐必備。
而這家麵包店就是2010年的冠軍,本來不在我的預定計畫,
本來想去的是另一家同樣位於Rue des Abbesses的麵包店 -
Au Levain d'Antan。(2011年冠軍)
但是莫名其妙跟著老公走就到了這家,而且因為時間有限,
根本一路急行小跑步,沒仔細對資料,
我還一直沒發現不是同一家,直到回國後整理照片跟資料一對才發現,
媽啊~這根本不是我預定去的那家啊~囧
將錯就錯,反正也是冠軍麵包~而且店內的麵包蛋糕,看來都好好吃~
店內佈置溫馨可愛。牆上掛著長方型的花旗子(?)
這家店比較特別的是付帳用投幣式會自動找錢的機器,在法國還是第一次看到呢~
最後買了棍子麵包、巧克力閃電泡芙、檸檬塔~每一樣都好好吃啊!!!
棍子麵包外皮酥脆,內裡軟Q有嚼勁,單純的麥香搭配淡淡的鹹味,愈嚼愈香。
閃電泡芙外皮微酥,巧克力餡不過甜,帶著些許苦味,濃厚滑順,
而我最愛的檸檬塔外觀看來平凡不出奇,餡料細滑,自然清爽的果酸夾雜著微微甜味,
搭配著酥香有些硬度的餅皮,美妙的口感言語難以形容。
心滿意足的回到集合點,結束這趟美好的蒙馬特半日遊~
有機會一訪巴黎的朋友,非常建議安排半日甚至是一日在蒙馬特這美好的小區逛逛,
就算只是漫無目的的閒逛,都能深刻感受蒙馬特特有的閒適與悠哉,留下絕佳的旅程回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