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C 暴力格鬥(Violence Fight)

作者: conpo (獅子たちの旗)   2015-08-13 21:18:26
部落格好讀版:
http://tinyurl.com/qc2svug
其實這篇文章早在出國前兩個星期就擬好草稿了,但後來工作比較忙加上回國後發生了一
些事情,所以就一直拖到現在才發表:唉,其實原本應該還得繼續拖下去的(事情還不算
處理完),但想說還是快點先整理一下,後面怎麼樣就再說吧!至少我可以保證會一直不
定期更新下去,不會讓這個部落格成為網路蚊子館。進入正題,這是我小時候很有印象的
一款作品之一,雖然不算是熱門的一線作品,但在我家那一帶也流行過一小陣子的時間,
反正當『獸王記(Altered Beast)』、『熱血躲避球(Nekketsu Koukou Dodgeball-bu
)』、『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龍之忍者(Dragonninja)』或『忍者龜(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一類的熱門機台被兇惡的大葛格或有錢有閒的大叔佔
據後,像『バイオレンスファイト』這種B咖等級的作品就會比較受到注目,投幣率自然
也就會慢慢上升。
先扯點別的。在過去的年代裡,遊戲內容對小孩子的思考與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格鬥遊
戲當然也不例外。以前我家這裡的小屁孩(包括我在內)會模仿各種格鬥遊戲裡的招式,
就算沒辦法真的發出氣功也會很認真地擺出「波動拳」或「霸王翔吼拳」等動作;雖然看
起來或多或少有點蠢,但玩得當下可是一點都不馬虎,每個人都以為把動作做好就能當上
格鬥冠軍似的。這款作品在當時也是我們致敬的對象之一,那時大家會模仿名義主角バッ
ド・ブルー的「威力上勾拳」或リー・チェン的「螳螂拳」來跟別人對打,而且對方還可
能會使用「昇龍拳」或「霸王肩」等其他遊戲的技巧來反擊,早了遊戲公司好多年就達成
了跨遊戲夢幻競演的成就,回想起來其實還滿有趣的。現代人來看這段歷史或許覺得莫名
地白爛,但當時的小孩幾就是這麼敢玩,身體力行一直都是我們那一代小屁孩的圭臬。只
是這樣玩也會常常受傷就是了,畢竟被一記「威力上勾拳」或「霸王肩」給尻中鼻子可不
是開玩笑的,瞬間見血或瘀青根本是家常便飯,還有人為了表演「龍卷旋風腳」而摔斷腿
的,頗ㄏ。
不過別以為一點小傷就可以挫掉我們這群小屁孩的銳氣,前一天負傷後哭著跑回家的小
屁孩到了隔天照樣是生龍活虎的,我那個時代大部分的男孩子幾乎都是這樣玩過來的,遊
戲的動作或話題可以很快地被融入生活或群體之中,並不會只是傻傻坐在電視前面玩電動
或只上網跟別人鍵盤討教而已,算是我們那一代的一種浪漫吧。少部分女孩子也很能樂在
其中,而且打起架來的狠勁完全不會輸給男孩子,我就曾經親眼目睹一個鄰學區的小女孩
用飛踢跟勾拳把一個比她高又比她壯的死胖子給揍到逃之夭夭,根本是春麗上身,超勇猛
。現在的小孩就沒辦法像我小時候那樣玩了;一來玩伴少、二來身子骨弱、三來一點小擦
傷就崩潰回家叫媽媽出來告人的比比皆是,要真的照我們那樣玩下去,那大概每天都得跑
法院吧,哈哈。
回到遊戲上。這款作品發表於1989年,由當時知名的遊戲大廠TAITO(後被併入
了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麾下)所製作,是一款對戰型格鬥遊戲。在當時,這款作品並
沒有移植到任何家用或電腦平台上,所以如果沒機會接觸過AC版本的話,就根本不知道
有這款作品存在。後來一直到十年後的PS2平台問世,這款遊戲才被收錄在『タイトー
メモリーズ 下巻』之中,但也沒有激起什麼漣漪,後來就這樣默默地消失在市場上。
遊戲總登場人數只有4個可選擇角色加上2個不可選擇的角色共6位而已,但遊戲在當
時就具有同角色對戰(會以額外色區別)與當玩家亂入對戰時可重新選擇角色的系統設計
,現在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在當時來說算是很前衛的系統概念了。遊戲的目的很
簡單,只要先依序打倒自己以外的其他五名角色,並在最後一戰打倒自己的影子角色後便
可破關。雖然是格鬥遊戲,但遊戲的舞台呈現方式並不是線性,而是類似「ベルトスクロ
ールアクションゲーム」那樣的結構,所以即使只是2D的戰鬥方式也會因為場地的因素
而變得很立體化,增加了不少對戰時的難度與樂趣,算是遊戲最大的特色。但遊戲中還是
有出現單一線性的舞台,除了兩個打老虎的獎勵關卡外,STAGE2對上CPU操作的
リック・ジョー時的戰鬥場地也是單一線性的舞台,所有角色中就只有他是這樣,不知道
是軟體空間不夠還是有其他特別的原因?話說這個特例到了續作竟然就變成了常例,前兩
個偶數關卡就直接被設計成線性舞台,反倒是獎勵關卡就變成一般的狀態這樣。
遊戲擁有非常強烈的美式風格,無論是BGM、人聲SE、畫面呈現或人設幾乎都是以美
國為主,所以遊戲中所有登場角色都是美國人,即使是華裔的リー・チェン也是擁有綠卡
的美國籍公民(笑)。除了檯面上的登場角色,一旁觀戰的閒雜人等或場景物件也都很有
美國色彩,這些元素也巧妙構成了地下街頭格鬥的具體形象,滿有趣的。玩家還可以稍微
觀察一下舞台的背景,除了致敬唐人街或黑街之類的廠景外,在某些舞台後方背景還可以
看到於「911事件」時倒塌的「紐約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此外,美版
機台在未投幣時還能看到「Winners Don't Use Drugs」這句頗有諷刺意味的標語,這句
標語據說是在反諷當時某個量級的世界拳王(陷入禁藥爭議),至於真相是不是如此就不
得而知了。對了,場景上的酒桶或木箱是可以被拿起來攻擊對手的(威力還不弱),而且
少數舞台的側邊背景也被破壞(例如對手於角落被命中並往後撞時),觀眾也會投擲木塊
或酒瓶來攻擊場上的兩個人。以格鬥遊戲來說,這些系統設計都非常有其特色,充分反映
出了地下街頭格鬥的氛圍及其獨特文化。
簡單說明一下操作方式。除了控制方向的搖桿之外還有三個按鈕需要用到,分別是P(
拳)鍵、K(腳)鍵與跳躍鍵,無論是線性或ベルトスクロール式的舞台都一樣。P鍵跟
K鍵同時按下可以做出蹲姿來躲避對手的攻擊,但在實戰狀態下的使用率其實非常地低,
是一個就算完全不用也不會對遊戲有任何影響的雞肋技巧,當年玩的時候要不是看到CP
U會使用蹲姿來防守,不然還真不知道原來有這個功能存在(囧)。此外,絕大部分的必
殺技都是連打P或K鍵、不然就是P或K鍵加上跳躍鍵就能發動,搖桿就只是負責移動而
已,而跳躍動作還沒有幅度的概念存在,所以發動後除了垂直跳躍外就是大跳,但因為每
個人的跳躍動作有不一樣的幅度與浮空時間,所以使用時最好還是要多留意一下,以免讓
這個動作成為致命傷。事實上,跳躍發動的機會也跟蹲姿一樣不多見,玩家主要還是得靠
巧妙的移位來輔助戰鬥,跳躍的主要用途就只有在拉開距離時比較有用而已,但至少比蹲
姿實用多了。
前面提過,遊戲有獎勵關卡(BONUS STAGE)的設定,內容則是挑戰老虎,我
個人覺得還滿有意思的,比單純破壞場景物件要來得有趣多了。玩家每打倒兩個角色後就
能進入一次獎勵關卡去打老虎(共有兩次機會);進行時,玩家與老虎的體力都只有50
,但老虎的攻擊力明顯比玩家高一點,判定也不好抓,所以一開始都會覺得不太好打,但
只要抓到絕竅後就能輕鬆獲勝(絕竅就是保持距離並等牠跳起來)。兩隻老虎的顏色雖然
不一樣,但性能跟攻擊方式其實差不多,所以攻略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同。打倒老虎並取得
勝利後就能得到一次強化威力的機會,玩家可以自由選擇強化的部分,看是要讓拳力增強
、還是讓踢擊的破壞力提高,強化之後的威力會明顯提升,必殺技的威力也會跟著變強,
對於戰鬥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遊戲提供了四個角色供玩家選擇,雖然設定上都是美國人,但性能上其實還是有其差別的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及其特性。首先是活躍在美國加州與洛杉磯一帶的バッド・ブル
ー(Bad Blue),他算是遊戲形式上的主角,擁有帥氣的外表和健壯的身材,是當時很典
型的完美男性形象。バッド・ブルー的性能屬於平均型,無論是威力或速度都有很不錯的
水準,相當適合初學者使用。技巧方面,最主要的必殺技「威力上勾拳(P鍵快速連按兩
次即可發動)」速度快、威力強,是バッド・ブルー很直覺的攻擊手段,不過這個招式的
距離判定並不長,加上遊戲對於判定的設計有些許瑕疵,所以在平行線的狀態下其實還滿
容易失手的,但如果是在側角的狀態下反而會讓玩家覺得比較好命中敵人,所以使用這個
技巧對戰時最好能持續在側角保持換位的狀態,攻擊上自然就比較能得心應手。
バッド・ブルー的一般踢擊其實也很好用,出招速度快加上擁有兩種距離判不說,跳起後
的「龍卷腳(P或K鍵+跳躍鍵)」的空中判定也很寬廣,如果善用的話甚至可以完全取
代「威力上勾拳」成為玩家主要的攻擊方式。事實上,如果玩家玩得夠熟練的話,從頭到
尾光用一般踢擊也能順利破關,尤其是對上獎勵關卡的兩隻老虎跟最後的影子角色時,更
是能發揮比「威力上勾拳」還有用的實戰效果,實際去用用看就會懂了。話說バッド・ブ
ルー的原初設定應該是穿著黃色褲子,可是1P選擇後就會轉換成藍色的,雖然的確比較
好看,但還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倒是後來的續作依然保留了這個設定,所以1P的バッ
ド・ブルー都會以藍色褲子的樣貌登場。
出身於內華達州的ベン・スミス(Ben Smith)是一個精通各種拳擊技巧的前黑人拳王,
是屬於比較著重於速度的角色。最主要的必殺技有兩個:P鍵的部分是「機槍拳(P鍵+
跳躍鍵)」,威力雖然不高但直線攻擊距離長,加上收招快的特性可以有效減少硬直時間
,所以很適合用來牽制對手。K鍵的「翻轉猛踢(K鍵+跳躍鍵)」的判定也很寬,而且
只要在平行線以外的位置發動,還能在踢出後立刻跳到對手無法攻擊的安全位置上,是實
戰中非常有用的技巧。話說跟一般玩家對戰時我超怕碰上很會使用ベン・スミス的玩家,
因為光靠「翻轉猛踢」跟「機槍拳」這兩招就可能會把我釘死在距離外,打起來實在很辛
苦(囧)。
不過ベン・スミス的一般K鍵就沒那麼好用了。K鍵的踢擊發動後還得附加一個多餘的
緩衝翻身動作,根本是給對手機會爽爽反擊,而跳踢的設計更是沒用到不行,雖然可以在
浮空狀態下連續發動(跳躍例是四人之首,所以踢擊可以多發動一、兩次),但那個攻擊
位置是能打到誰?還不如連續發動「機槍拳」算了,所以在跟玩家對戰時的K鍵最好還是
封印起來並以其他技巧來補足,不然根本是在搞自殺。
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リック・ジョー(Rick Joe)是曾參加過奧運會的角力選手,壯碩的
體型跟出招時的氣勢完全反映出其特質,是一個威力至上的攻擊型角色。主要的必殺技一
樣有兩個,而且都很實用。首先是P鍵+跳躍鍵的近距離直擊技,攻擊威力強、距離也不
差,招式發動後看起來雖然是直線的攻擊,但在側邊的位置上一樣可以發揮出優勢,所以
是可以常拿來使用的迎戰技巧。倒是P鍵本身因為動作過大所以不是很好用,所以玩家可
以直接以必殺技來取代P鍵的攻擊。
K鍵+跳躍鍵所發動出來的飛踢擁有相當長的距離判定,而且威力也很不錯,是中距離
攻防狀態下相當有用的技巧,光靠這一招也能順利破關。不過K鍵本身的動作非常詭異,
跳踢後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落回地面,等於是大幅減少了硬直時間,讓原本不是很好用的
跳踢也能拿來做為牽制的手段;雖然感覺有點像是bug,但卻也成為リック・ジョー在
速度劣勢上的一個彌補點,不無小補。對了,リック・ジョー是唯一能拿著投擲道具後還
能快速移動的角色,玩家若能巧妙利用這個優勢的話,對於戰鬥將能取得更有利的局面。
居住在佛羅里達的リー・チェン(Lee Chen)是華裔美籍的中國格鬥家,雖然招式威力在
四個角色中敬陪末座(舉起投擲道具時的移動速度也是最慢的),但線性上的移動速度卻
是全角色之冠,比較適合技術嫻熟的進階級玩家來使用。リー・チェン的P鍵+跳躍鍵可
以發動出類似「螳螂拳」的攻擊技巧,但兩種距離判定會輪流發動,所以攻擊時要稍微留
意一下,以免誤判。因為「螳螂拳」的出招速度頗快,所以這招可以趁對手還未倒下時連
續出招,藉此來彌補威力上的不足。比較吐血的是,P鍵本身反而是很累贅的招式,在攻
擊前竟然得做一個沒有意義的翻身動作,等於讓對手有了可趁之機,明明只是一般性質的
攻擊卻搞得比必殺技還難用,建議還是封印起來比較好。
K鍵的一般攻擊威力還不錯,但動作的設計也很詭異,同樣也得做出一個沒有意義的翻
身動作,真搞不懂這遊戲的製作小組對於翻身這個動作怎麼會這麼情有獨鍾?要調整硬直
時間應該還有更簡單且更有效率的方法才對不是?K鍵+跳躍鍵的「翻身旋踢」比K鍵本
身好用一些,但威力也只比K鍵強一點而已,好不好用就看個人。至於リー・チェン的飛
踢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牽制技,飛踢本身的幅度可以拉得很遠、也能在空中連續出腳之
外,命中後(無論是否被擋下)又能彈回保持一段安全距離的設計實在很強勢,當玩家相
互對戰時這招可能也會造成不小威脅。
打倒自己以外的其他三個角色後,就會再跟內定的兩個BOSS級角色對戰。首先登場的
是德克薩斯州的ロン・マックス(Ron Max),他是一個體型肥壯的玉米田農民,日積月
累的勞力鍛鍊下,讓他擁有異於常人的強健體魄與宛如石頭般堅硬的頭顱(這是為什麼?
),故以頭部為主的攻擊技巧就是ロン・マックス最重要的攻擊手段。
ロン・マックス的頭錘技共有三種距離,最棘手的莫過於突發性質的長距離飛擊,這招的
橫向距離判定相當遠(遊戲最長的攻擊距離)、威力也很強、對側角也有效果,實在很萬
用。而中與近距離的頭錘則可以彌補無踢技的缺點,威力也都很驚人,整體實力不容小覷
。ロン・マックス的拳頭也很麻煩,雖然攻擊距離短,但可以迅速揮動兩次,在貼近的狀
態下會造成玩家不小的困擾,所以最好還是在側角保持點距離比較好。與ロン・マックス
對戰的過程中,背景的觀眾還會投擲酒瓶,雖然命中後的損傷並不高(絕大部分的狀態都
可以被玩家給防守住),但累計下來後還是很可觀就是了,對戰的當下還是得小心。
馳騁於紐約一帶的トニー・ウォン(Tony Won)算是遊戲的名義最終BOSS,外貌上很
像《天龍特攻隊(The A-Team)》裡的「怪頭(Mr. T)」一角。原本是一個格鬥比賽的
常勝軍,但其「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的行事作風而惹來了許多爭議,所以就被逐出了
格鬥界,最後便轉戰遊戲背景中的地下街頭格鬥世界裡,同時也成為紐約警方頭痛的人物
之一。トニー・ウォン除了擅長各種格鬥技巧外,關鍵時刻的攻擊手段就是手上的鐵鍊,
而使用鐵鍊這個設定剛好也反映了他的個人風格,果然是一個為了勝利能不顧一切的男人
。鐵鍊的威力很強、判定遠、硬直也不大,玩家常常會因此而陷入苦戰,所以要多利用側
角的進攻位置來伺機反擊,千萬別硬拼、也盡量別被他逼到角落。
トニー・ウォン的一般拳攻或踢擊也都很犀利,威力強、發動速度快,近距離遭遇時就可
能會被連續攻擊,滿危險的。此外,トニー・ウォン還能在抓住玩家後追加攻擊,運氣不
好的話體力一下就會噴掉三分之一,所以千萬別被他抓住,以免造成危機。トニー・ウォ
ン的整體性能都很強,無論是速度或威力上來說,但他強悍的防禦力才是玩家最該留意的
問題,玩家的各種必殺技在碰上他之後,威力幾乎都會被打了對折,所以一定要耐著性子
跟他耗下去,太躁進的話就會嚐到苦頭並迎來敗績。
打倒ロン・マックス與トニー・ウォン後就必須挑戰自己的影子角色,也是遊戲的最後
一戰。影子角色的性能跟玩家所使用的角色無異,威力與速度也沒有特別強,角色的技能
跟判定也都一樣,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才對,但CPU在反應時間上總是能比玩家快上
那麼一點點,加上破解玩家的攻勢相當有其效果(例如當玩家無腦狂尻「威力上勾拳」時
,CPU就會懂得利用長距離的踢擊來反制),對戰起來就會覺得有點難度,自然也會有
CPU看起來比較強的感受。不過CPU所操作的影子角色都會有一些既定的行動模式存
在,所以只要摸熟了之後就會發現沒什麼挑戰性,反倒是前面的トニー・ウォン才是最大
的問題,一個硬幣破關並不難,但莫名其妙的失誤也會讓硬幣的壽命快速消失就是了。
誠如前述,遊戲後來有推出續作,發表於1991年,並更名為「孤獨戰士(Solitary
Fighter)」,可惜遊戲搞得像是一個加強版似的,根本只是新瓶裝舊酒的概念罷了,加
上當時的格鬥遊戲市場正面臨『快打旋風2(Street Fighter 2)』與『餓狼傳說(
Garou Densetsu - Shukumei no Tatakai)』這兩大強權爭個你死我活的時刻,而且後續
還有一堆優秀的獨立作品問世,所以這款作品就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注目,後面的發展自
然而然也就可想而知了(默)。續作改善了流暢度、增加了角色的必殺技(還加入了投擲
技)、增進了場景的互動性、強化了聲光效果表現與遊戲挑戰度,看起來似乎是誠意十足
,但被稱為續作的這款作品竟然沒有增加任何新的角色(獎勵關卡與輔助角色不算的話)
,遊戲還是只有原本的那六個人,只是讓玩家可以隨意選擇原本無法登場的ロン・マック
ス與トニー・ウォン這兩名BOSS級角色來進行遊戲,其他就幾乎跟前作無異,著實讓
人失望,會被市場給快速淘汰掉其實並不意外,玩家可不是那麼好騙的。
不過遊戲還是有一些創新的地方,其中一個比較大的亮點就是增加了會偷襲玩家的輔助角
色。玩家在對戰的過程之中,除了依然有隨意投擲出來的酒瓶或木塊會襲擊玩家外,偶爾
還會有女性角色拿刀子或肥宅拿著木棍突然衝出來攻擊任何一方(玩家無法操作)。如果
玩家沒有確實給予這些亂入的角色一定的損傷,他們就會一直待在場上伺機而動,而且會
持續對某一方攻擊(單人進行時幾乎都是在攻擊玩家,雙人對戰時則不會特別偏袒某方)
,所以碰到他們來鬧場時最好還是快點動手逼退他們比較好,以免對戰過程受到影響。被
擊倒的輔助角色只會稍微癱坐在地上一下子然後就逃掉了,但一小段時間之後又有可能會
出現另一個輔助角色,所以動作快的話(持續以攻擊輔助角色為目標),一個回合就有機
會看到兩、三個輔助角色跑出來鬧場,其實還滿惡搞的。對了,輔助角色並不會出現在單
一線性的舞台(偶數關卡),所以想挑戰輔助角色的話,就只能利用奇數關卡了。
遊戲的獎勵關卡也有一點小改變,前作原本擔任第一次獎勵關卡對手的黃色老虎移到了第
二次(取代了白老虎),而第一次獎勵關卡則新增了黑熊(每次提到這個名詞都會讓我想
到那句經典名句:我的阿媽尼啊啊啊啊!),這也是遊戲唯二的新增角色(另一個就是前
面提到的輔助角色)。難度上,我覺得更不容易攻略了,但某些角色的新招式可以有效對
付這兩個獎勵關卡,例如トニー・ウォン與リー・チェン的踢技;時機抓得夠好的話,有
時候連動都不用動只要一直按K鍵就能輕鬆獲勝。獎勵關卡的獎勵一樣是強化拳或腳的威
力,但因為續作的體力顯示方式有所改變,所以威力提升後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明顯,而且
CPU到了中、後期的性能上都會有點小作弊,所以威力強化這個動作基本上參考一下就
好,實戰當下最好還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手的動作上。附帶一提,續作也更新了對戰勝利後
的CG,每個角色都會有很帥氣或極具挑釁的勝利動作展示,有興趣的玩家可以一個一個
去玩玩看。喔,對了,續作的獎勵關卡是「ベルトスクロール形式,只是改得有點多餘,
玩家還是利用線性的狀態來攻略即可。
角色性能方面,每個角色都有增加新的必殺技,例如主角バッド・ブルー多了一招判定
很長的撐地踢擊(K鍵快速輸入兩次),速度跟威力也都有些許修正(「威力上勾拳」的
威力下修、移動與某些招式的出招速度增快等),這裡就不多做說明,自己去玩過一次就
會明顯感受得到。所有角色中,我覺得強化最明顯的反而是トニー・ウォン,雖然他的鐵
鍊被取消掉了,但增加一招判定很長的快速連踢技(K鍵快速輸入兩次)」,還多了另一
招威力不錯的突進技「曬衣索(P鍵快速輸入兩次)」與仿「威力上勾拳」的一種攻擊技
(P鍵+跳躍鍵),整體看下來除了威力有被下調外,其他性能皆明顯強化,完全取代了
バッド・ブルー成為遊戲最好操作的角色,接觸過前作的玩家如果對於無腦狂尻「威力上
勾拳」已經感到厭煩的話,或許可以考慮玩玩看トニー・ウォン,雖然他的人設實在沒什
麼魅力就是了(苦笑)。
過去如果都沒接觸過這個系列作品的話,我建議直接玩續作就好。前作的內容被續作完
整承接不說,續作的聲光表現當然也更加來得優秀,而且也只有續作才能選擇ロン・マッ
クス與トニー・ウォン這兩個角色,加上其他角色的新必殺技、新的輔助角色與獎勵關卡
等要素,所以實在沒有回頭去玩前作的理由,除非是像我一樣想懷舊跟寫心得,不然真的
不需要浪費時間。話說回來,如果這款名為續作、實為加強版的作品能在1989年就搶
先發表的話,或許就會更受到市場與玩家的青睞了,實在是滿可惜的。
作者: hipposman (井上多洛~喵)   2015-08-13 22:15:00
機槍拳超好用
作者: qazxswptt (...)   2015-08-13 23:19:00
原來這款叫這名字
作者: protect6090 (山茶花)   2015-08-14 08:58:00
專業推!!前陣子看老外實況兩個人都用bad blue無腦互夯上勾拳實在有夠好笑XD
作者: screech (呆呆)   2015-08-14 12:06:00
推,以前都死命用上勾拳......XD
作者: srwcc (老馬)   2015-08-14 16:13:00
感謝!
作者: kojiro0531 ( )   2015-08-14 18:41:00
這款超好玩的啊,當年每天都去報到...
作者: Mar1boro (獸‧禽)   2015-08-14 23:21:00
看起來滿好玩的,跟摔角有點像
作者: katzdx (卡茲)   2015-08-16 13:22:00
推~ 感謝文章帶起回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