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那些逃離應試教育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

作者: qwpr (共潮生)   2017-06-26 02:07:32
文章來源:
http://mybabyone.com/20170626_1231645.html
近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父母想把孩子送入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就讀。這些學費不菲、入
學門檻也逐年水漲船高的學校,與傳統學校相比究竟好在什麼地方?換句話說,為什麼家
長們願意支付這部分“溢價”?幾位讓孩子從體制內學校轉學至國際課程學校的家長,分
享了他們的切身體會。
這幾年,對中產階級家庭來說,最熱門也最糾結的事,可能就是是否要讓孩子離開應試教
育,走進國際學校,從小接受國際化教育,並最終走向出國留學這條道路了。
對於越來越熱門的各種國際學校,各種評論說法也都褒貶不一。父母會覺得:
國際學校的孩子非富即貴,
肯定會有很多攀比;
孩子到了國際學校就一定
沒有壓力很開心;
國際學校太寬鬆,孩子學習基礎太弱;
國際學校老師水平良莠不齊;
去國際學校就是為了
逃脫應試教育的種種壓力……
這麼多主觀臆斷很容易讓人對國際學校甚至國際教育產生一些偏頗的理解,更別說網上那
麼多文章都在表達“我家孩子實在受不了國內教育的壓力,才不得不轉到國際學校”的這
種心態和主張。
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家庭,他們的孩子都曾經在體制內小學讀書,最終又都轉到國際學校
。他們都注重家庭教育,在教育這件事上的看法也比較客觀。
不打雞血,不吐槽,我請他們來跟大家說說,孩子進入國際學校以後,他們覺得最大的收
穫到底是什麼。(文中採訪物件均為化名)
為了考試,還是為了興趣?
Lisa媽媽在孩子沒上小學前,就堅持小學階段應該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為主,而不是強迫
孩子去記住知識。所以當應試教育一味追求分數,跟她的理念差別太大時,她毅然把Lisa
轉到一所國際學校。
在國際學校,Lisa媽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跨學科主題式的學習方式:每個單元,孩子們要
根據設定的主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再通過各種學習、研究、資料搜尋、分析,最
後整合成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比如上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人的身體是如何運作的”。
孩子們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動手去創作自己的身體器官,通過實驗來了解各個器官之間
的運作原理,還外出去科技館實地考察關於人體的知識;
數學課上也會通過測量人的各個部位,來學習長度的比較等;藝術課會創作人體細胞藝術
畫;
甚至體育課也會通過對人體的運動認知來設定相關的運動專案。
這樣的學習方式,幾乎每個孩子都樂於參與,積極去思考。Lisa媽媽說,每天孩子回來都
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告訴她,有時候說到的那些知識,連大人都不知道。這種興趣探索式的
學習,才是主動學習,無論效率和思維都更強大。
比分數更有意義的評估方式
很多人都說國際小學的考試都沒有分數,這樣雖然孩子沒壓力,但根本不知道孩子是怎樣
的水平,到底學得如何。
Congcong媽媽跟我說,其實國際學校雖然每個單元考試沒有分數,但老師會根據每一個孩
子的考試情況和平時的學習情況,就每一個學科出一份詳細的評估報告。
比如英語,就會從孩子的閱讀能力、對詞彙的掌握程度、拼寫能力、寫作的通順和思考等
等很多方面進行詳細評估,每一個方面都會分成“超過預期”“很棒”“能夠達標“”部
分達標“”未能達標“這幾個標準,整個評估體系非常系統,並且老師還會給出一段整體
的建議。
她覺得這樣的評估方式其實更能讓孩子和家長了解自己的學習優勢和不足在哪裡,並且能
更好地幫助孩子發揮長處,補上不足。
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才是錯的
大多數人對應試教育最深刻的一個印象就是:無論上課還是考試,通常每一個問題都有標
準答案。也就是孩子們都必須知道問題的標準答案,才能考出好成績,而跟標準答案不同
的就一定是錯的。
但在大多數國際學校,恰恰更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並表達出你的想法,這就是批判性思
維的基礎。
Lisa媽媽說她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中文考試,有一道題考的是劉備三顧茅廬,問題是:諸
葛亮幾次拒絕見劉備,你覺得他做得對嗎,為什麼?說說你的想法。
那次考試Lisa回答的是覺得他做得對,因為他是為了考驗劉備的耐心。而這道題,老師認
為Lisa的答案裡恰恰缺少了“說說你的想法”這部分。因為這道題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們
表達文章裡的觀點,而是講講自己的想法。
有些孩子覺得諸葛亮很聰明,有些覺得他太驕傲,並說出原因,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只
要能說出觀點,就都是正確的。
在國際學校裡,這樣的考試題目非常多,孩子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觀點,並用自
己所累積的知識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思考和表達。
愛運動的孩子原來那麼快樂
Eason媽媽說Eason原來在上體制內小學的時候,下課和午間休息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操
場上運動玩耍,而體育課也都是以體育考核達標為目的地上課。
她覺得像Eason這樣的男孩太需要運動了,當他轉入國際學校後,簡直就像變了個人。最
重要的是在這裡,無論下課還是中午,都鼓勵孩子們一定要到室外去自由活動,大運動不
僅讓孩子強身健體,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也都有極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國際學校對運動極為重視。無論男生女生,都有機會參加足球、游泳、棒球、
籃球、跑步等各種運動俱樂部,而學校的老師多數都是十項全能,英語老師也可以是足球
教練,計算機老師可以是籃球隊長,整個學校的運動氛圍都非常強烈。
國際小學普遍回家作業不多,但學校在每一個環節裡卻都把閱讀看得非常重要。英語課很
多時間都花在閱讀上,科學課上也會要求孩子閱讀相關的科普書籍,中午休息孩子可以自
由去學校圖書館讀書,也可以借閱回家,學校會用各種方式激勵孩子閱讀。
上海還有一所國際學校在圖書館裡建造了一個超cool的滑滑梯,讀書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孩
子可以滑一次。
學校一般不會指定閱讀書目,會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也鼓勵孩子閱讀多元化。而因為回
家作業沒那麼繁重,所以大多數孩子能夠有比較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
很多國際學校還會提供網路閱讀資源,鼓勵孩子利用網路進行線上閱讀和測評,根據自己
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和挑戰。
學校還會定期舉辦各種閱讀活動,如閱讀周、讀書月,讓孩子把自己打扮成最喜歡的故事
主角,或者鼓勵孩子們創作一本自己的書。
一點不熱鬧的班級微信群
和國內小學熱鬧無比的班級微信群相比,Lisa媽媽說進入國際學校後,她一下子從老師各
種打雞血的微信群裡解脫出來了。
她說國際學校一般規定老師不可以與家長互加微信,所有通知聯絡都可以通過郵件進行,
而班級微信群一般由家長自發組織,沒有老師參與。
而國際學校的家長一般在群裡就是發一些學校的通知,聊的也多是學校校車、午餐等狀況
和建議,從來沒有提過任何培訓班補習班的問題,這讓Lisa媽媽覺得真是輕鬆不少。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Eason媽媽說雖然現在學校班級裡的同學大多她都認識,但你真的要說誰成績好,誰成績
差,還真沒概念。
由於考試不是評分制,老師也從來不會拿哪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做比較,更不會當眾表
揚誰考得好,誰考得差。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間都沒有那種比較的概念,老師也會鼓
勵孩子,跟自己比較,給自己設定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
所以你會看到大多數國際學校出來的孩子都比較有自信,這種自信是來自周圍的環境沒有
壓迫和比較的原因。
而且由於國際學校沒有班幹部制度,班級的準則由每個同學提出和制定,每一個孩子都要
擔任班級裡的某個職務,並且公平輪流。這些都讓孩子們對公平的概念特別理解和堅持。
全能老師教孩子做人
Lisa媽媽認為國際學校對老師的要求特別高,因為在小學階段很多都是全科老師,也就是
一個老師可能又教數學,又教英語,還會教科學。老師還要準備很多與課程相關的材料和
課件,非常辛苦。
但是她覺得,除了教授知識之外,她更看重老師對孩子品格的影響。她說印象特別深刻的
是孩子的一個美國班主任老師,孩子旅行回來會帶些小禮物送給老師。
每一次,這個老師收到禮物以後,都會認認真真地給孩子寫一封感謝的信,信上的內容真
摯具體,不只是形式上的感謝,這讓她特別感動。
還有一次,Lisa參加學校足球隊,雖然Lisa踢球技術很一般,但老師每一次訓練結束,都
會特地跑過來跟她說Lisa今天如何如何進步,她真是為她感到驕傲,這不僅讓父母感動,
更讓孩子信心倍增。
戲劇教育居然是標配
Congcong媽媽說,她沒想到學校今年居然把戲劇課作為必修課程,請來了全職的專業戲劇
老師,孩子們會從最基本的戲劇體驗學起,後來,就會開始自編自導自演。
她說很多孩子為了排演自己的劇目,自己寫故事,改編成劇本,分配角色,自己設計道具
和服裝,然後排練,還要配上背景畫面和音樂等,最後還要上臺表演。
雖然孩子們的表演稚嫩,但她覺得這其中孩子的收穫很多,不僅鍛鍊了寫作和表達能力,
還要互相合作,解決問題,還需要設計思維,最後還要能夠不怯場地大方去表演,這對孩
子的要求其實特別高。
大多數情況下,老師都只會提供一些簡單協助和建議,留更多的空間給孩子們自己去完成
,家長更是幾乎不參與其中,雖然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並不是完美的表演,老師也從不會
要求完美,但那是孩子們的真本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和進步。
Congcong媽媽感慨,這和從前在國內學校,老師為了要呈現一臺完美的演出,要家長和孩
子全力配合老師的每一個要求,動員家長提供各種資源,購買各種華麗服裝,活活把孩子
和家長累死相比,真的不一樣。
跟她們聊完後,對國際學校的感受更多地集中在,按照孩子該有的節奏和正確的方式去教
育。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培養的是未來能適應這個社會的人,而不僅僅是適應學
校的人。
但無論如何,教育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適合或不適合,為孩子選擇怎樣的教育方式,
需要考量的因素還很多。
但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國際學校給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很多都適
用於家庭教育。你絕不要相信,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就大功告成高枕無憂了,也絕不要認
為,接受國內教育的孩子就一定沒有未來。
當大多數的孩子仍然需要在應試教育下成長,我們唯一也是馬上就能改變的是家庭教育的
觀念和方法。總之,最不會錯的,就是遵循孩子的成長節奏,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去學
習。
——————————————————————
心得:
其實我一直覺得東亞的教育模式非常病態,教育本來就是該五育並重的,但是東亞教育過
度著重在智育方面的教學,以至於荒廢了其他方面的展,導致接受填鴨教育出來的孩子雖
然可能很擅長考試,但是在生活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白痴,反而是逃離東亞應試教育
的孩子,能夠獲得五育均衡的發展,過著快樂的童年,同時也可以學習到多方面的能力,
這是很值得我們的教育當局深思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