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如何避免1945-1949的惡性通膨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7-05-24 16:12:17
※ 引述《noonee (身傍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之銘言:
: 這是一個在歷史板的討論
: innominate大要我把更進一步的經濟問題移到經濟板討論
: 其他相關歷史和部份經濟的討論可以去看歷史板
: "[疑問] 為什麼抗戰結束物價反而飆得更快?"
: 的討論串
: 現在我的問題是這樣的
: 在我的了解裡 1946年到1949年二戰結束光復初期
: 日本在知道戰敗交接之前
: 先是大量發行貨幣掏空台灣 然後又大量破壞基礎建設
: 物資方面因為二戰的關係早就出現嚴重無法供應民生需求的狀況
: 國府接收以後 一方面以法幣一比一承認日本貨幣 一方面盡快修復基礎建設
: 但是畢竟民生物資嚴重不足 同時大陸方面的內戰又很快的開打了
: 台灣的民生物資缺乏程度甚至還比大陸相對來得好
: 結果當時在台灣的國府執政者走向錯誤的方向 過度的發行貨幣
: 配合原本就惡化的經濟環境變得惡性循環走向惡性通膨
你這段理解其實大致沒有什麼大錯
不過既然在經濟學版上
我們用詞需要精確一點
Inflation這個詞翻成"通貨膨脹"後造成很多爭議
還是用"物價膨脹"比較妥當
物價膨脹的種類很多
有需求拉動/成本拉動/停滯性/輸入性/惡性
接下來我們先定義問題的發生,原因
下一段再來討論方法
我引述Free to Choose by Milton Friedman的書中所述
物價膨脹主要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貨幣量比產量增加更快造成
貨幣量的作用為主,產量的作用為輔
產能的降低,或基礎建設的破壞等等會產生暫時的波動
但貨幣增長才會產生持久的影響
紙幣時代,因貨幣的過度增加而造成的物價膨脹,基本上是政府製造的
而從Cagan model提出之後
更進一步地指出惡性物價膨脹
幾乎可以說是政府財政失靈+大量的增加貨幣供給量造成的
信用貨幣的來源在於信用
也可以說是人民的信心
政府帶頭破壞紙幣的信用
人民為了自保,就會跟著一起破壞
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導致貨幣體系崩潰
先有這點共識
之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台灣當時的狀況
根據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中指出
台灣在二次大戰末期到戰後的物價膨脹有幾個階段
1. 日本投降後,物價大幅上升
這原因是因為物價從管制上升到市場均衡
也就是說在戰爭時期中物資的匱乏+戰爭的破壞
其實物價早該上漲,但日本用行政手段壓制物價
在投降後放開管制,物價回到他該有的水準
但正如Friedman所說,這些變化都是短期
在兩個月大幅的物價上升後,到10/11月物價膨脹率就下降至12%,8%
這時談不上是惡性物價膨脹
2. 台灣銀行對日本公債墊付款項/台銀對日本國庫提供墊款
此時產生貨幣發行的壓力
1931年的M1是134(百萬)
到1945的時候M1已經上漲到約3,644(百萬)
此時的物價壓力甚大
但到接近1949年M1已經到3,349,254(百萬)
這已經是完全進入失控的惡性物價膨脹階段了
3. 而從1946年之後,通貨的發行壓力主要來自哪裡?
對公營企業的放款(主要是台糖)
之後是機關團體,包括省政府跟中央政府
接下來是熱錢壓力,原本在1948/8以前,台幣對法幣的匯率還有機動調整
但金圓券發行後,國府將匯率固定,結果造成熱錢流入套利
到1948/11後台銀又更擔負對中央政府軍政機關墊款的責任
: 而我的問題是
: 在面對民生物資緩慢恢復 但是同一個政府的對岸還爆發內戰的史實情況下
: 台灣當局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盡可能的餵飽所有人 盡快恢復民生需求供給
: 同時盡可能的穩定經濟 甚至有可能在經濟上支援大陸的內戰
: 尤其是避開惡性通膨的狀況?
: 謝謝
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1. 從經濟來看
當時行政長官公署的效能不彰
除了復耕的進度過慢,對當時台灣所缺的肥料也缺乏
另外中央政府對台糖的存糖收繳強制代為銷售,進一步打擊台糖的營運
之後又對台糖的營運多加干預,包括指導定價,匯兌干預
另外貿易管制也甚為嚴重,省貿易局的職能原本在於促進貿易恢復經濟
但實際上是在彌補赤字,包含77.8%的稅率,包括貿易定價
匯兌管制,國府直接干預台幣對法幣/外幣的匯率,進一步打擊台灣出口貿易
2. 從財政來看
台灣為了國府的赤字結構
在體質還沒恢復前承擔的過多的財政責任
因為財政赤字
導致通貨發行壓力不斷上升
之後惡性物價膨脹
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可能有
當時台灣沒有發行法幣,就是為了讓舊台幣成為防火牆不被中國的物價膨脹燒到
所以首先舊台幣應該獨立,避免中央干預,採浮動匯率
接下來是台灣的公營事業,能民營的就想辦法民營
不能的話,也要盡可能地減少政府的干預
還有復耕/肥料進口事宜要列為優先項目盡快辦理
把台灣的經濟/財政環境想辦法跟中國脫鉤
簡單的說,先在最短的時間把台灣的經濟救起來
如果有餘力,才能用台灣多餘的盈餘去補中國的洞
中國的洞是補不起來的
但至少可以避免台灣跟著陪葬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7-05-25 03:04:00
謝謝i大的詳盡解釋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 政府濫發貨幣只是表象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另外一邊在打仗 濫發貨幣只是政府搜刮市場物資好支持戰爭的手段在非紙鈔而是用其他貨幣 例如金或銀 無法短時間內濫發的的年代 政府的作法就是直接加稅或是想辦法硬徵甚至搜刮而i大的建議聽起來也只是讓該地的經濟跟戰爭這個需要大量調用物資的源頭切開 那經濟自然就會逐漸穩定所以我理解沒錯的話 關鍵還是在需要大量調用物資的戰爭本身謝謝 我想戰爭的部份見仁見智 確實就先不討論了
作者: timnin   2017-05-25 20:27:00
推討論以及本篇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