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陳奕迅:我沒有那麽偉大

作者: KK51   2020-11-20 12:51:21
第二首單曲的訪問應該大多都是在上海做的,每一則內容我都會盡力消化、過濾,覺得很有
轉播意義的才會分享過來。陳奕迅的好及努力值得被看見,如果有人不喜看見不習慣的來源
和用詞還請見諒喔。
專訪 | 陳奕迅:我沒有那麽偉大
https://tinyurl.com/y32sesb2
樂評人梁曉輝
來自專欄:耳邊的風景
我沒有說要捍衛廣東歌,我沒有那種意向,沒有那麽偉大。
跟大家一樣,我也以為陳奕迅早已經把“將港樂進行到底”的大旗抗在了自己身上。
如果說在這個香港樂壇能見度蒙塵的當下,需要有一個人帶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成為廣東歌的某種“捍衛者”,那麽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人比陳奕迅更為合適——
“香港樂壇最後一位天王”“粵語歌壇最後的歌神”。
聽眾早已經默默將這些光環詞匯與陳奕迅劃上等號,內在是對港樂黃金時代的戀戀不捨,
和對英雄主義的天然渴求,或者只是單純的,被陳奕迅天才般的音樂演繹能力唱到了心裡

而陳奕迅卻以最簡單的話寥寥帶過他25年不間斷的廣東歌路:
“我唱廣東歌是因為廣東話是我的母語,親切,讓我自如。
我做廣東歌因為我很喜歡聽廣東歌。
我沒有說要捍衛廣東歌,我沒有那種意向,沒有那麽偉大。”
陳奕迅並沒有以“廣東歌的捍衛者”的形象自居。出道25年,現年46歲,剛剛又推出兩首
廣東話新歌的他,也給了我們一個觀察和反思音樂專業主義精神的樸素視角:
一切的出發點,應該只是因為熱愛;走得越遠,應該只是因為熱愛越深;走得再遠,最終
也只是歸於熱愛。
而能做到這一點,或許本身已經成就另一種偉大。
聚光燈照下時,他和他的影子
陳奕迅是在官宣入駐某視頻社交平台當天接受我的採訪的。那天,朋友圈和各大媒體平台
,滿滿都是他“強勢入駐”的搞怪造型,結合“潘長江模仿陳奕迅”和“楊千嬅歡迎陳奕
迅入駐”的造勢,陳奕迅又成為了給大家帶去歡笑的歡樂“吹神”。
“對我來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大家開心一下,笑一個”,他笑說自己變成vlogger的
初衷。
事實上,陳奕迅搞怪的形象和他深情的音樂作品,就像聚光燈照下時他和他的影子。有的
時候,他是燈光下那張搞笑的臉,將快樂當成自己的本色。而有的時候,他則是那個拉長
的深沈的影子,長到變成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聽眾無數次輾轉難眠的情感世界裡,抽絲
剝繭、刮骨療毒。
疫情期間,他愈發選擇將陽光的一面示人。10月下旬發行的新歌《致明日的舞》,他跳起
輕盈的圓舞曲,一邊唱著“跨出的步履如作畫,沿途靜聽山海清雅”,連封面都是一輪暖
陽,帶來陰霾中的希望。
陳奕迅自認為是一個樂觀的、給大家帶去快樂的人,盡管他也曾在2012年遭受過抑郁症的
困擾。但走過那一階段後,他更呼籲大家正視生命中的“壞情緒”,用正確的渠道去化解
。為此,他在今年重新錄製早前的作品《Shall We Talk》,希望大家在壓抑的隔離期間
打開心扉,重拾溝通。
樂觀也並不僅僅體現在作品中。疫情期間,陳奕迅在香港舉辦慈善演唱會,為失業者創造
和提供就業機會。演唱會所籌款項,他悉數分給疫情期間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音樂人。
由此洞察《致明日的舞》,倒頗像這段時間的某種打氣和總結:“我會與你抱擁,雨再降
,也當吹吹風”“我與你,永遠一起守望”。
今天剛剛上線的《是但求其愛》,則像是他執拿“手術刀”變成大家心目中“陳醫生”的
一面。
“是但求其”是一句廣東俗語,大意是“無所謂”的意思,詞人對於眾生追愛狀態的剖析
,被陳奕迅唱得風輕雲淡,但又字字錐心。久違的“陳醫生”,又回來了。
用進餐的心態,來做“專輯”
《致明日的舞》和《是但求其愛》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林家謙。他是極有可能成
為標記陳奕迅音樂下一階段的“關鍵人物”。
回看陳奕迅的歌路,他樂於尋找不同的音樂拍檔,進行某一階段的集中創作,在彼此的影
響中,變化出音樂的階段性形態。這些拍檔可以是詞人、曲人、編曲人、製作人,可以是
已經成型的創作團體,甚至還可以是其他歌手,或者是自己的巡演團隊。像是The Duo
Band,火星電台、林俊傑、陳輝陽等等。
可以說,每一個音樂時期的陳奕迅,都有一個的音樂拍檔在身邊。人們也永遠猜不到他的
下一個拍檔到底是誰。2020年,這個拍檔成為了香港樂壇“新人”——林家謙。
林家謙其實也不算新人了,1991年出生的他,自2014年開始進入樂壇,是香港樂壇少數能
獨立包辦詞、曲、編、製的獨立音樂人,平均每年保持10首左右的產出。田馥甄新專輯《
無人知曉》中的《皆可》,便是林家謙的曲。但相較於已經風格定型的其他創作者,林家
謙在香港樂壇還算是“新”。
陳奕迅這次便選擇與林家謙合作,而且將破天荒的在“專輯”中,全部選擇林家謙的曲。
陳奕迅曾在過往專輯中全部選用一個作詞人、一個製作人,但只用一個作曲人,這將還是
首次。
而“專輯”之所以加了引號,那是因為陳奕迅已經過了傳統意義上做專輯的套路,步入了
單曲時代。
“專輯這個名稱好像很old school對不對?”陳奕迅反問道。他說,現在比較想用進餐的
心態來做專輯,一首一首歌出來,“我現在是吃前菜,不會特別想下一道菜是什麽,所以
我會先做第一首歌,然後在做第二首… …”
陳奕迅不想給大家造成一種固定的對專輯的“期待”,但到最後大家應該還會發現,這些
歌的題材是統一的,都是OK的。
而回頭再看陳奕迅的歌路,他又何嘗不是用“進餐”的心態來選擇拍檔呢?我們永遠想不
出他下一個合作對象會是誰,而他只專注於當下,“音樂標準非常隨心”。
並非要做廣東歌“捍衛者”
相差17歲,陳奕迅選擇林家謙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自己始終保持年輕的狀態,刻
意不想變成“老屁股(老油條)”。
“如果我跟一個前輩級的人合作,不管是制作人或者是歌手,我肯定會恭恭敬敬的”,說
著,陳奕迅把兩手放到大腿上,像小學生一樣端坐,擺出一副認真聽講的姿勢。“而跟後
輩合作的時候,就很容易反過來,變成‘你要聽我的,你該聽我的’這種。我又特別害怕
變成這種人,所以我跟林家謙合作,會提醒我不要變成一個‘老屁股’。”
陳奕迅說,他和林家謙同讀過香港聖若瑟小學,有著Brotherhood的相似氣質,彼此經常
相互取笑。他會在與年輕人的相處中,將自己身上的“老氣”洗掉。
這或許也就是陳奕迅一直給我們一種沒有距離的親切感,儘管他是公認的“粵語歌壇最後
的歌神”。
聊到這兒,陳奕迅說,有個朋友最近問他“很好奇你為什麽還在做廣東歌”。顯然,關於
香港樂壇青黃不接,或者說“廣東歌黃金時代已過”的話題,也走進了歌神的生活圈子中

陳奕迅認為,廣東歌當下的確有一些弱勢。“四大天王”時代,好像有無形的競爭,歌迷
也很熱烈,但當下,“好像我或者再前輩點的歌手都很宅,很享受生活… …大家都覺得
,有必要那麽辛苦嗎?”
“但我唱廣東歌就是因為熱愛”,陳奕迅說,他現在依然反覆聽一些廣東老歌,而廣東話
是他的母語,他用廣東歌表達最為自如。在當下這個時代,他並沒有想過成為廣東歌的“
捍衛者”:“我沒有那種意向,沒有那麽偉大”,一切都是因為骨子裡的熱愛。
我的功能就是用聲音傳遞
因為對廣東歌持之以恒的熱愛,陳奕迅有了一些廣東歌“匠人”的意味,這也是他非常欣
賞的一個詞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他提到中國的很多手藝人以及日本的“壽司之
神”。
在他眼裡,許多為他寫詞的詞人就是這樣的“匠人”,他特別欣賞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人

很少人知道,陳奕迅獲得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聲樂八級的證書,樂理功力斐然,他獨自作
曲、以及參與作曲編曲的作品在他的音樂裡占比不小。然而他作詞的作品,卻屈指可數。
“我不擅於用文字來表達自己”,陳奕迅說,我很少寫詞,很難覺得自己寫一首詞是能過
了自己這關的,我的中文很多都是通過詞人來學到的。“所以我的功能就是幫傳遞,或許
詞人也沒有我這把聲音,所以我就幫他們傳遞。”
這一做就是25年,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外人眼裡,陳奕迅早已成為廣東歌的“匠人”,和
這個時代的“歌神”。(完)
後記:
在採訪中,陳奕迅還提到了對其他音樂人的印象和看法。
談碧梨Billie Eilish和哥哥Finneas:
他們編曲真的是讓我會更有興趣去繼續聽,不像。很多歌好像你聽兩下就覺得聲音好像差
不多。
談李榮浩:
沒有覺得他的聲音像我,也許他唱歌的調很廣東。他也很多元,很有自己的風格,很喜歡
他新專輯《要我怎麽辦》。
談竇靖童:
有王菲,也有竇唯的東西在裡面,但是又好像一個新的3.0進化版,我覺得很酷。
談李健:
他很好笑。(笑)
作者: hhaapp42 (當我們混在一起)   2019-02-28 01: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