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09/12/19 國際環境新聞節選

作者: a855341 (崧樓下的腳印)   2009-12-20 00:49:50
[原文轉自Ecophilia版 作者balanceCIH 整理內容]
20091219 國際環境新聞提要:
1. 氣候峰會結果‧沙盤推演
2. NASA、Google 可監控排碳
3. 減碳援助金 買賣碳權來籌
4. 2成物種將滅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ppt.cc/k55o
工商時報- 氣候峰會結果‧沙盤推演 2009.12.19
蕭麗君整理報導
120位國家領袖周五在哥本哈根集會,努力克服彼此歧見以達成對抗氣候變遷的協議。以
下是可能產生的後果:
‧最可能的結果:
 部分領袖仍希望達成具法律效力的協議,然而大部分領袖都認為可能性不高。
‧如果僵局發生,可能導致的情況:
 若會議無法達成共識,與會領袖可能同意把協商與再集會時間延到2010年。聯合國預定
下次集會是在明年中的波昂與11月的墨西哥。
‧如果會議失敗:
 最糟情況是談判破裂,加深富國與窮國的不信任,並損害國際間對聯合國的信心。這也
可能導致美國參院中止對美國溫室氣體排放設限的立法工作,並引發其他國家跟進。
‧如果是「政治」協議,其目標將是:
 根據周五的草案,是同意限制全球氣溫上升不得超過攝氏2度。窮國與其他小島國家要
求限制更嚴,不得超過1.5度。然而問題在於溫度目標含糊,也沒有無要求各國採取行動
的約束力。
 該草案另一個沒有涵蓋的可能目標,就是要求全球在2050年把碳排量減半。
‧資金:
 草案建議從2020年起向公眾與民間籌措1年1千億美元資金,以協助貧國對抗氣候變遷。
不過它建議先從2010至2012年,籌資1百億美元開始做起。
‧富國的責任:
 他們應從現在起到2020年,設立更大幅度的減碳目標。聯合國氣候小組專家曾建議到
2020年,碳排量必須減少25到40%,以回到1990年的水準以下。工業化國家至今卻只提議
到2020年減碳量為14到18%。
‧開發中國家的任務:
 他們必須致力於減緩溫室氣體排量的增加,例如增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減少以煤炭為
主的火力發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