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5名電影與電視劇通吃的節目統籌

作者: sampsonlu919 (歡迎所有球隊教訓舊金山)   2017-02-25 22:58:00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9959
不受框架限制,做出獨有口碑:5 名電影與電視劇通吃的節目統籌(Showrunner)
BY PHILIP
在傳統觀念裡,電影與電視有如異卵雙胞胎,屬於最親近又最遙遠的距離,正如艾米
波勒(Amy Poehler,腦筋急轉彎)在幾年前金球獎頒獎典禮開場時,幽默又略帶諷刺
的名言:「就只有在金球獎現場,光鮮亮麗的電影人得與獐頭鼠目的電視人並肩而行
。」但隨著電影預算節節飆升,題材日漸受限,不少電影人也開始往電視圈發展,或
尋找更大的創作自由,或單純追求一個自己一直想說但無法在大銀幕說的故事。本文
便特別選出 5 位在電影圈名聲顯赫,但近年轉戰電視表現同樣出色的節目統籌,以
及他們比起大銀幕亦絲毫不遜色的作品。
強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
大銀幕代表作:《黑暗騎士》/小螢幕代表作:《西方極樂園》
作為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被期待的導演的弟弟,肯定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不少觀
眾可能看過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一鳴驚人的成名作《記憶拼圖》,
但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該片乃是改編自諾蘭弟弟強納森諾蘭的原著小說,諾蘭弟自己
也參與了該片的編劇工作。
在《記憶拼圖》之後,從廣受好評的原創作品如《頂尖對決》(至今仍是筆者個人心
中諾蘭最好的電影)及《星際效應》,乃至《黑暗騎士》系列把超級英雄帶進凡間的
寫實風實驗,劇本都出自強納森諾蘭之手。蝙蝠俠三部曲從《開戰時刻》仍帶有明顯
超級英雄 DNA,進到更像是犯罪史詩的《黑暗騎士》,編劇從類型老將大衛高爾換成
強納森諾蘭,相信扮演了關鍵因素。
2011 年,諾蘭弟以《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正式進軍小螢幕,一開始雖有
概念大過執行之嫌,隨著時間經過,影集漸入佳境,在熟悉的推理辦案劇框架上增添
了複雜的角色,以及科技下的人性掙扎。2016 年與妻子麗莎喬伊(Lisa Joy)共同創作
的《西方極樂園》更是 HBO 年度重量級新作,把原始概念擴充為一個媲美場景的宏大
謎團,知性與敘事帶來的刺激,比起畫面上的情慾暴力更勝一籌,儼然成為一個頻道
劇情類的全部未來(套句《師父》的名言)。
若以諾蘭弟擔任節目統籌的兩齣小螢幕作品看來,哥哥電影裡縝密的謎團設計、嚴謹
的結構,以及高概念和執行的完美結合,肯定與他脫不了關係。可惜《西方極樂園》
第 2 季要等到 2018 年才上映,否則同時在大小銀幕,體驗兄弟倆獨門的知性娛樂,
現代觀眾還真是無比幸福。
戴蒙林道夫(Damon Lindelof)
大銀幕代表作:《末日 Z 戰》/小螢幕代表作:《末世餘生》(The Leftovers)
無論大小銀幕,戴蒙林道夫在多數影迷心中,都是個叫人又愛又恨的名字。他曾是
影集《LOST 檔案》共同創作者兼共同節目總監(另一位則是近年以《貝茲旅館》
和《血族》(The Strain)聞名的卡爾頓庫斯(Carlton Cuse))。該劇雖然收視率
驚人,影集也有著引人入勝的核心謎團,但在收尾的階段評價兩極,許多影評認為
林道夫故弄玄虛過了頭,毀了一代名劇的結局。
在這之後,林道夫成功轉往大銀幕發展,先後擔任包含《星際爭霸戰:闇黑無界》
《普羅米修斯》《末日 Z 戰》及《明日世界》等超級鉅片的編劇,儼然成為好萊塢
最新的商業片寵兒。然而,不知是運氣不佳,亦或本身個性使然,不管今天林道夫
扮演的角色是共同編劇(如《闇黑無界》),或單純負責救火(如開拍時劇本連個
結局都沒有的《末日Z戰》…),其參與的製作總是有著概念出色但故事拙劣的問題
,更加深了影迷對其「只會吹噓,不會解謎」的印象。
2014 年,林道夫構思並擔任節目統籌的《末世餘生》正式推出,描繪地球 2% 人口
某天突然集體消失,留下的人們的生活。乍看之下,這又是另一齣概念先行的解謎
劇,但這次林道夫呈現出創作的另一面:他不再以「發生什麼事」(謎底)為敘事
核心,反倒去發掘角色在面對這樣龐大又無解的謎團背後,所流露的憤怒、悲痛、
無力與罪惡感,裡頭赤裸且複雜的情緒讓人深深不可自拔。或許林道夫永遠無法抑
制賣關子的衝動,但從《末世餘生》來看,有些時候,沒有答案的問題本身也有
一種美。
史蒂芬柴里安( Steven Zallian )
大銀幕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單》/小螢幕代表作:《罪夜之奔》(The Night Of)
有些時候在好萊塢,一個好的編劇不一定有著一系列出色的佳作,更像是一部廣受
好評的經典,加上穩定產出的中上作品。史蒂芬柴里安便是個好例子。1994 年,
柴里安以《辛德勒的名單》拿下奧斯卡最佳劇本,片中對猶太人處境的細膩描繪、
有血有肉的角色,以及大時代與小人物的平衡,至今仍讓人深深動容。
在這前後,柴里安不乏奧斯卡提名作品如《睡人》和《魔球》(本片劇本在他與艾倫
索金(Aaron Sorkin)之間來回無數次,最後乾脆兩個人共同掛編劇),但至今也是產
出了不少不過不失(如《美國黑幫》),平庸(如《雙面翻譯》),乃至拙劣(自編
自導的《國王人馬》)的作品,每一兩年便有編劇作品產出。牌子絕對是夠老,至於
信用夠不夠好,可能要看擲骰子擲到哪面而定。
小螢幕則是截然不同的一番風景。2016 年,柴里安第一次挑戰小螢幕,與 HBO 合作
將英國影集《司法正義》( Criminal Justice )改編成有限影集《罪夜之奔》,
柴里安除了劇本外也擔任節目統籌一職。不知是有另一名編劇理查普萊斯(Richard
Price,第44個孩子)在一旁協助,同樣拿過奧斯卡最佳劇本的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衝擊效應)擔任首集導演(?),亦或單純小螢幕提供的創作自由較為廣闊
,《罪夜之奔》絕對是柴里安近年最出色的創作,除了延續《司法正義》對司法體系
的控訴和剖析,更在裡頭納入美國近年沸沸揚揚的種族議題與反恐焦慮,加上兩名
主角出色的演出,成果與去年同樣聲勢驚人的《美國犯罪故事》幾乎可說是不分軒輊
。可惜現階段柴里安似乎沒有新的小螢幕作品打算,否則艾美獎典禮行列瞬間又多了
一名常客。
彼得摩根( Peter Morgan )
大銀幕代表作:《黛妃與女王》/小螢幕代表作:《王冠》(The Crown)
每個編劇都有自己擅長的類型與題材,就彼得摩根來說,這個類型毫無疑問便是傳記
電影。21 世紀以來,包含《最後的蘇格蘭王》《請問總統先生》《魔鬼聯隊》(The
Damned United)《決戰終點線》,乃至包含《黛妃與女王》在內的「東尼布萊爾(
Tony Blair,1997-2007的英國首相)三部曲」(另外兩部分別是刻畫其崛起的《The
Deal 》,以及環繞英美關係的《特殊關係》(The Special Relationship)),摩根
總能在電影裡用最深入淺出的方法,讓觀眾清晰看見角色最鮮明深刻的一面,以各種
情境下人物做出的選擇,定義他們的獨特樣貌。
若對比其在傳記類型之外的不如預期(如那「精美」的《生死接觸》),更突顯出摩
根對於傳記類型的深厚功力。也因為這樣,看到李安新片《顫慄馬尼拉》( Thrilla
in Manila,片名取材自已故拳王阿里1975年的拳擊賽)編劇掛的是摩根名字,可能
比什麼 3D 技術或拳擊題材更讓人期待。
同樣美學也延伸到摩根擔任節目統籌、講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登
基至今英國皇室的長篇影集《王冠》上。在這之前,摩根不是沒有過電視劇或電視
電影的經驗(前面提到的《 The Deal 》便是電視電影),但《王冠》無論野心格局
或長度皆是全新高度,把摩根對英國政治的觀察,以及對特定角色的刻畫功力合而為
一,加上不惜重本的製作預算,不負眾望地為摩根拿下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集。
《王冠》已確定獲得 Netflix 續約,摩根也明確表示自己的企圖是把超過半世紀的
故事分季逐步說完,對喜歡「以人為本」的故事觀眾來說,肯定是一大福音。
杜普拉斯兄弟(Duplass Brothers)
大銀幕代表作:《重量級拖油瓶》(Cyrus)/小螢幕代表作:《當我們困在一起》(
Togetherness)
杜普拉斯兄弟或許不是什麼家喻戶曉的電影人,但只要近年有在關注美國獨立製片的
動向,這個組合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兄弟雖是呢喃核(Mumblecore)運動最
早的成員之一,但關注的議題從不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式無病呻吟,而是在粗糙廉價
的製作品質底下,以風趣精巧的劇本克服環境侷限,展現絕佳創意與想像力(對早期
作品或呢喃核運動有興趣的觀眾,不妨看看兩人第一次合導的後設「類」恐怖片《
紙袋頭驚魂記》(Baghead))。
杜普拉斯兄弟也是最早把類似美學帶進商業環境的先行者,從《重量級拖油瓶》開始
把(半)明星陣容用在日常困境裡頭,製作水準遠比過去精良許多,但仍維持觀眾能
有所共鳴的題材和手法為拍攝準則,與琳恩薛爾頓(Lynn Shelton,《大愛晚成》(
Laggies))、喬斯萬伯格(Joe Swanberg,《酒友行不行》(Drinking Buddies))等
導演一同呈現出美國獨立電影另一個蓬勃發展的面向。
在美國影壇逐漸兩極化的情況下,類似杜普拉斯兄弟這樣的導演往電視圈發展似乎也
屬必然。值得慶幸的是,從杜普拉斯兄弟第一齣 HBO 影集作品《當我們困在一起》
來看,兩人的美學換了媒介也絲毫不受影響,同樣在一對夫妻與他們親戚好友再平凡
也不過的日常生活裡,發掘出種種笑鬧、窘迫、無奈與喜悅,不刻意渲染便能讓觀眾
深深感動。《當我們困在一起》雖然兩季便宣告結束,兩人的小螢幕之路可沒有就此
打住,先後與 HBO 和 Netflix 分別簽下合約,繼續創作影集與電影作品。今年兩人
有新影集《Room 107》問世,加上擔任製作的動畫影集《動物故事》(Animals.)即將
回歸,後勢相當可期。
作者: handfox (handwolf)   2017-02-25 23:35:00
話說廚餘還會有新的一季嗎
作者: sampsonlu919 (歡迎所有球隊教訓舊金山)   2017-02-25 23:43:00
回樓上 有,4月會播第三季 但TLOs也是最後一季然後你剛剛說廚餘 害我聯想了幾秒才知道你說的劇XD
作者: waynehow (hOw)   2017-02-26 00:52:00
謝分享
作者: s949106 (feder)   2017-02-27 14:39:00
大衛芬奇、J.J.亞伯拉罕應該也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