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本質上為何王朝會出事
: 所以沒滅亡能持續很久能變成王朝才是不正常,f的問題是潛在預設王朝持續才是正常
: 應該問的是為何這些王朝可以撐這麼久
嗯嗯
我承認我開始發這篇文的時候沒想這麼多,我只是想扯淡而已(喂)。
其實就我這段時間讀書的一點感想而言,
人類開始建立政治秩序以來,
基本上不管是哪裡或哪個社會國家,都有一種「不喜歡輕易打破既有狀況」的傾向。
啊,這不是廢話嗎?誰沒事喜歡造反呢?特別是既得利益者,那一不小心就財富洗牌了。
所以基本上來說,一旦一個秩序建立之後,通常大家都還是優先傾向先維持,
真的混不下去了才考慮推掉,因為代價很高。
所以中國歷代王朝,除了秦、西晉、隋、兩宋這幾個比較特例的狀況外,
大部分的都是玩到真的大家都覺得「那個已經沒用了」,
維持的代價不如重建,才宣告瓦解。
最近我在讀晚唐,就說說它吧。
基本上安史之亂雖然打擊了要害,但按照P社這幾年的設定,頂多就是扣扣天命值,
但大家還是覺得天下要姓李,就連那些跋扈的藩鎮也得借朝廷之手來壓制驕兵悍卒。
真正把天命值扣光的是後面幾年中央那些既得利益者:官僚、宦官跟皇權之間的內鬥
與權力失衡,最後引來黃巢這個外來挑戰者一鍋端。加上全國各地的離心力擴張,
官僚開始地方化,藩鎮也不再需要朝廷任命。大家都開始覺得長安「那個已經沒用了」
,昭宗時代的宦官跟官僚的最後一次政治自殺後,就沒人能阻止朱溫了(其實更多只是
看不慣他想獨吞)。
西羅馬的瓦解也是差不多,中央無力幫助被入侵的各行省,各地的貴族自力救濟久了發現
「那個已經沒用了」,不如多跟蠻族合作比較實在,頂多就是大家還是假借一下舊帝國威
名去跟君堡假朝貢一下。這種狀況跟三世紀時一度三分天下最後還是回歸一統的狀況是不
同的。
那你說大清也是啦。太平天國是很大的挑戰,可是大家很快就發現那個比起滿州人更糟糕
,所以就被打下去了。很多人說老佛爺把大清搞垮了,但我覺得她既是幫忙扣天命的,也
是加減維繫的那個。反正我是覺得沒了她滿洲人只會更快下台一鞠躬啦。事實上不也是在
她死後就垮了?
那我原文大概就是想說,來討論討論什麼節點改變可以讓大家不會那麼快覺得「那個已經
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