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東亞中原王朝-中產階級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23-08-22 18:18:15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
:
: 離題最後說點想法,
: 我對階級的理解是動態的,
: 他可以因為特定論述,或者特定事件,形成一個共識或認定,
: 但也可以因為流動性以及隨機性而融解。
:
: 你想要努力證明一個最低階層無財無德小人的概念,
: 本質上跟共產黨想證明無產階級如何光榮,都屬於一種歷史虛構,
: 你想套上一個,多少財產以下的人會如何表現,
: 即使邏輯與事實上能找到佐證,
: 但只要那個級距的人具備流動性,可能跟附近上一層的人交換,
: 那在廣義下會被拉成同一層,當作同是一般人。
:
: 一般人除非因為煽動,或者構成了金字塔型的鄙視鍊心理需求,
: 是能理解自己與對方的可互換性,以及處境差異中機遇的成分,
: 至少存在著,自己有可能哪天落到對方那個地步的想像,
: 那德性與財產就無須建立什麼必然關聯。
I
階級(class)
是分類化(classification)的普通名詞型
分類(classify,動詞)的名詞
所以「階級」是中文翻譯錯誤,class就只是「分類」
更好的翻譯其實是社群、團體、共同體
階級鬥爭的意思是各等級鬥爭(競爭)
體現為中世紀商團(class 1)與國王(class 2)的競爭
貴族(class 3)與新興的工商市民團體(class 4)的競爭
在各等級實力相差不大的中世紀與近代歐洲,階級根本就沒有階梯高低的概念
馬克思(旅居英國)是第一個把「無產階級」「發明」成「階級」的人
這的確是一個虛擬發明,在馬克思之前,流民與窮人「根本不能被看作階級」
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一盤散砂,根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共識,也沒有代表人
各等級(商團、國王、貴族、教會)正聚在國會裡為具體事務,與具體權利義務,
進行激烈鬥爭(競爭)的時候
流民是誰?窮人是誰?中華電信的員工與華航的員工到底有什麼具體共同利益?
中華電信的員工說:我要朝九晚五準時上下班
華航的員工(空服員)說:我要連續工作20小時,然後一次放五天假
把中華電信和華航,用馬克思主義「團結」起來的桃產總工會說:
企業要分出固定預算給我錢,讓我自我維持,我代表中華電信與華航的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就是你們企業都很壞,我只負責吶喊
把實際上不存在的共同體(階級),發明成共同體(階級),就是一切政治混亂的根源
因為虛擬概念就是虛擬的,根本不存在實體
大部分中文政治討論,都因為翻譯誤解,造成嚴重的偏移
這基本上造成了文明等級的認知錯位,大概一兩百年從清末以來都一直一團混亂
II
財產與德性的關係不是歷史虛擬
他的根本原理很簡單,財產是家庭安全感的重要根源
有安全感才有能力向外探索,才有能力和也有安全感的正常人發展信任關係與冒險
即一切德性的根源
微觀有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的無數實證,巨觀有大量的社會學研究,不太需要否認
III
高信任社會(英美北歐日本)與低信任社會(中華南歐東歐非洲)
財產與德性的關係,曲線不一樣
高信任社會裡,財產與德性,是完全一直線
有錢人就是有德人(日本中世紀至今俗語)
也就是說,最有錢的人最有德性,最沒錢的人最沒德性
而且「真的是這樣」
社會甄別好壞的成本非常低
但是在低信任社會裡,財產和德性的關係,不是直線,是一個突型曲線
窮人一定沒什麼德性,江湖世界自有可怕的演化方式
有一定財產的人德性都不錯
最有錢的人,1%德性很好(張忠謀),99%德性很差(其他大老闆),呈幂律分布
因為低信任社會的社會系統,本身就是一個投機社會
社會系統會進行全自動篩選
最有錢的人是出不了頭的,或者說,有錢人會被迫演化成德性低下的人
否則你根本生存不下去
比如大同公司老闆一族的德性在日本時代和國府時代完全不同
在日本時代,他們是正直誠實的企業家
在國府時代,他們是整天搞政商關係的投機政客
這沒有為什麼,就是環境演化出來的,他們沒去搞政商關係,就會被國民黨抄家
所有正直的人全部被抄家篩選掉了
留下來的人會演化成投機者(德性低落者)
原理就這樣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