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19世紀南宋還在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22-01-09 00:50:34
首先 脫離了物質世界的技術限制是沒意義的
至於大清的問題 說她是歷史最優解也太過看得起她了
先要理解宋朝與明清的核心差別在哪裡
否則同樣一批漢人跟同樣的技術 搞不出太多別的花樣來
首先明清是沒太大差別的
最少在整體皇朝的表現上 這兩朝有高度的核心價值~~保守 維穩
甚至我懷疑是不是人口破億之後的中國政體必然只能走向明清格局
但是首先先不管人口
宋朝在核心表現上的確遠遠的不同於明清
1.最明確的士大夫地位不同
這代表了宋朝的決策模式會遠比明清來的" 專業 "與" 開放 "
明朝讓士大夫不敢講話 講話也只敢用來內鬥政敵
而清朝的士大夫徹底地淪為走狗
所以實際上明清的皇帝做出一大堆荒謬性的決策
可以說就是在這些問題上面出了大錯誤
2.經濟體系的不同
宋朝對於商業與農業的概念不同於明清
明清的農本位還有受限於銀本位導致了大規模的商業開展困難
宋朝對於貨幣的使用上大膽而創新並且守秩序是空前的
紙鈔貨幣在被元朝玩爛之前對於蒙古的開拓幫助也很大
( 畢竟遠距離的貿易帶大量的貴金屬來交易還要不要帶其他貨了 )
宋朝實際上距離歷史上第一個成立中央銀行只差一步而已
而明清的體制是絕無可能
參照歷史上英格蘭銀行成立後對於大英帝國的影響
徹底的激發出了整個國家戰爭潛力
所以在這點上 明清體制遠不如宋朝
3.對外移民開荒政策
首先要理解一下中國對於東南亞的移民為何不熱衷的原因
不在於中國沒有大航海知識或是機會
而是東南亞在當時的科技下並不適合大規模的進行移民~~尤其是醫療限制
歐洲的移民也集中在溫帶地區以及海島海岸這些運輸便利的地方
東南亞適合生存的地方早就有當地人 除非動用武力搶奪
不然只能像歷史進程一樣逐步地融入
明清的對東南亞移民依然是人口壓力自然造成的溢流出去
並不是主動性的對外開拓
來看看宋朝是否是這樣??
宋朝其實在北宋年間就開始了一項國策 鼓勵開墾農地
新開墾的農地會有長達數年的免稅優惠
所以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就是開墾產業在前面開墾
然後賣給後面的農民進行耕作
所以宋朝在少了很多國土的情況下可耕作面積卻不斷地攀升
到了南宋對於南方空閒地區的開墾也是空前的進行
可以預見在國內的地區開發完畢後 這樣的產業鏈極可能形成" 殖民 "公司型態
透過國家的特許對於海外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伴隨著就是武裝力量的加入 宋朝成為海外殖民帝國的可能性遠高於明清
可以比較的還很多 想到再來寫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2-01-09 01:10:00
就生存壓力促使進化 宋朝有持續性外部壓力英國其實也一路走來因壓力而改變歐洲銀行家族美第奇流傳:借錢給誰都行但別借國王(借給英王愛德華三世教訓)倒債到義大利銀行破產ꀠ禍及歐洲經濟後來英國卻是實現金融財稅革命歐洲財政信用與紀律秩序是嘗試錯誤出來的國王實質是時勢所迫與商人財主妥協宋朝在貨幣創新且有規矩 是長期國安壓力必須找到能快速調度國力資源的手段原本紙幣交子是民間商人發明的票據北宋官方把現成工具拿來用 取代西北鐵錢是要防止鐵錢流出資敵 變成武器防具經過不斷演進 犯錯 並試圖補救在籌措軍費的長期壓力下 完善化與其說貨幣財政創新激發戰爭潛力個人較認為是戰爭壓力促使財政創新
作者: luckyluckyha (幸運)   2022-01-09 08:26:00
其實軍費佔大頭19世紀前算常態,看彼得大帝軍費95%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22-01-09 10:01:00
要看趙匡胤和朱元璋的治國理念吧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2-01-11 00:26:00
南宋致力推行開除北方人以致唐朝漢籍的思想政策,會讓南北漢人徹底失去共同歷史共識,先把這件事會帶來的後果推演好再說經濟政策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