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歐戰沒爆發,日本會發動太平洋戰爭嗎?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8-03-07 16:33:18
※ 引述《toget (toget)》之銘言:
: 文長恕刪
: 剛好也想問相關問題,就借這個討論問一下
: 假如歐戰真的沒爆發(例如凡爾賽條約不要嚴苛到讓德國人感到羞魯,然後威爾遜的國聯
: 有辦法持續)
: 只剩下日本自己一個人玩
: 這樣了話,之後世界的局勢會怎麼跑?
: 1. 日本還會繼續擴大戰爭嗎?日本馬糞在腦殘,應該不會一次連挑美蘇英法四個全力無
: 傷的強權吧?是不是只會成立幾個傀儡國(滿洲國)沾沾便宜就好?之後和蔣光頭轉為合
: 作關係,連中抗蘇?
祗討論第一點﹐說說我的看法。
日本不可能聯中抗蘇。因為當時的日本看不起中國也看不起蘇聯。
日本有個特點﹐當日本謹慎小心﹐積極準備﹐還沒開打就號召國民準備戰爭的時候﹐
通常日本就會獲勝。比如說元朝侵日、甲午打北洋海軍、日俄戰爭。
而當日本自視甚高﹐戰前就表示對敵人不屑一顧的時候﹐就會被痛揍﹐如太平洋戰爭。
然後日本又有一個特點﹐就是民眾存在記憶的長期性。
這兩點一結合起來的日本歷史﹐就是日本在隋唐之初﹐然後想插手朝鮮半島﹐
在白江口敗給唐軍﹐然後就從此對中國奴顏了幾百年﹐
即使是唐朝末年的中國已經弱了很多﹐然後契丹女真崛起﹐日本還是不敢向大陸擴張。
直到元朝侵日﹐講真﹐元軍是不可能吞併日本的﹐但日本還是過分高看了對方直到今天。
然後元朝侵日一仗﹐日本贏了(雖然有神風的作用﹐但元軍無法取得穩固登陸場也是
日本能擋住元軍登陸的結果)﹐於是日本又改而看不起大陸各國幾百年﹐
即使是元朝已滅﹐明朝已經是統一王朝了兩百年﹐包括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
在準備打朝鮮時﹐在敵情不明也無內應之下﹐都還在覺得好像要征服明國很容易﹐
未打就在先謀劃遷都北京。
然後又是幾百年自我封閉不敢往大陸方向擴張了﹐明明當時就機會一堆﹐
要是趁明清換代之時打朝鮮﹐三藩之亂時打東北﹐甚至聯手明鄭﹐
局勢比豐臣秀吉時好多了。
等到甲午打贏中國﹐從此又是一直看不起中國﹐(特別是二戰日本算敗於美國﹐
而不是算敗於中國)﹐直到今天﹐其實很多日本人還是從心底看不起中國﹐
盡管中國早已改變甚多。
所以即使是現在﹐日本對於對抗中國其實都不盡力。
真的要聯X抗中﹐日本應該主動去聯韓國﹐去聯台灣。
甚至去聯越南﹐去聯菲律賓﹐去聯印尼。
但其實日本並沒有盡力去做這樣的事。
比如說﹐我們知道﹐二戰之後經濟的發展模式大多數是參考日本的成功路線﹐
也就是先吸引外資來投資﹐從而慢慢發展起自己的經濟﹐
等自己經濟發展起來了﹐再作為外資去投資別的國家。
日本是第一個﹐然後韓國台灣是第二批﹐中國大陸是第三批﹐東南亞各國是第四批。
東南亞各國就正處於需要外資來投資﹐以發展自身經濟的關鍵時間點上。
川普的釜底抽薪﹐要求那些日本韓國台灣公司投資到美國本土去﹐
對於東南亞各國的影響是很大的﹐簡單說﹐東南亞各國這個時候需要奶媽。
日本是有機會當這個奶媽的﹐但是日本並沒有去做﹐於是象菲律賓越南之類的國家﹐
去年以來紛紛轉而更加親中﹐因為中國是他們的奶媽。都不如前幾年那麼硬跟中國對抗。
是日本沒有能力做奶媽嗎﹖不是。而是兩個原因﹕
一是日本心底還是看不起中國﹐不夠盡心盡力去對抗中國。
坦白說﹐安倍晉三對中國的對抗力度﹐不但遠遠小於川普﹐還小於原先的韓國女總統﹐
小於蒙古、小於印度。
盡管不管是中國還是台灣還是日本﹐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發展起來後肯定要對抗日本。
二是﹐也是前文講到的﹐由於近鄰二戰前到二戰時被日本征服過﹐所以日本看不起他們。
日本的輕視是呈鏈式的﹐所以對於本來最該拉攏的韓、台﹐日本最不去拉攏﹐
相反還時有讓韓、台生氣的打壓行為。
然後高一個檔次﹐就是越南菲律賓印尼這批﹐日本也看不起他們﹐
但比對待韓、台好一點﹐會小施一下恩惠﹐然而嘴炮多而實質少﹐
沒能真正培養他們作為日本的助手。
再高一個檔次﹐就是印度、蒙古這種二戰也未被日本征服的﹐
實質多一點﹐但﹐就算再怎麼拉攏蒙古、印度﹐這兩國加起來的對中國的影響力、戰力﹐
是不如一個台灣的。
再高一個檔次﹐是中東﹐這就很吃力不討好了。
再高一個檔次﹐是歐洲﹐然而歐洲一堆小國﹐自己都對中國軟了﹐
象之前的防空識別區、海洋爭議﹐日本經常去找歐盟幫聲﹐有個屁用。
扯遠了﹐就是說﹐由於在1930年代﹐日本看不起中國﹐所以不可能聯中。
在東亞各國中﹐日本祗看得起自己的大和男兒﹐即使是打仗當兵﹐
不到山窮水盡﹐日本連想征兵都會優先大和男兒﹐對於韓國人台灣人﹐
能當個軍伕已經是種恩賜﹐讓中國人越南人菲律賓人去當日軍的炮灰這種想法﹐
是不適合當時日本人的想法的。
這剛好是兩個極端﹐日本人會想要自己來﹐哪怕屍山血海﹐傷亡慘重。
而美國人則相反﹐哪怕美國人一根手指就能捏死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
美國人的第一選擇都不是自己來﹐而是寧可召集盟友﹐甚至寧可提供武器給當地人﹐
即使經常能看到一些當地人是爛泥扶不上牆﹐美國人依然樂於找炮灰而不是自己上。
而日本則是更傾向於叫別人讓開﹐讓大和男兒自己來展現勇武﹐來填溝壑。
所以別說二戰時中國戰場有偽軍﹐那些偽軍連日本都看不起﹐就後方守備﹐
既沒有好的武器﹐連想當炮灰上前線第一線都難。
也因此﹐日軍佔領的地盤越大﹐兵力就越不夠用﹐在中國戰場長期是大部分地區對峙。
所以二戰中﹐即使日本有滿洲國、泰國等僕從國﹐又有德國這樣的盟友﹐
還有緬甸、印度的幫手﹐但還是會讓人覺得日本是“自己打自己的”﹐
毫無一點聯盟、聯手、合作的感覺。
因此要日本聯中﹐不管是聯中抗美、聯中抗蘇、聯中抗英...都不可能﹐
日本沒有這種意願去真正實行﹐也沒有意願讓利來拉攏這些可拉攏的近鄰﹐
今天也沒有意願讓利以拉攏韓、台﹐
二戰時就更加連許諾中國重收外蒙來換取中國聯手抗蘇﹐
日本祗會想﹐你讓開﹐我自己來打外蒙﹐打下外蒙之後我自己吃。
聯中既不可能﹐那麼聯美抗蘇、聯英抗蘇呢﹖也不可能。
同樣是由於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看不起俄羅斯﹐盡管俄羅斯早已大變﹐
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了。
蘇聯跟帝俄是有很大不同的﹐帝俄時代沙皇還是要聽貴族們的意見﹐
而當時帝俄的大多數貴族﹐都覺得帝俄不該浪費國力去遙遠的遠東搶無用的地盤﹐
而該將國力投在歐洲方向﹐特別是當時比較不穩的波蘭地區。
但是蘇聯時代﹐首先蘇聯已經工業化並成為工業大國﹐
其次史達林的威權﹐遠高於沙皇們﹐真正做到了獨斷專行。
但是如前文說的﹐日本民眾還停留在記憶的長期性中﹐還是普遍看不起蘇聯﹐
總覺得日本自己北上可以輕易擊敗蘇聯﹐然後蘇聯就會服軟﹐就會割地求和。
所以日本連怎麼去佔據莫斯科都沒有仔細考慮過﹐日本的北進計劃﹐
最多就是看到貝加爾湖﹐離新西伯利亞還那麼遠﹐然後新西伯利亞離葉卡捷琳堡﹐
葉卡捷琳堡離喀山﹐喀山離莫斯科﹐都那麼遠。
可蘇聯不是帝俄﹐史達林不是沙皇﹐不打到莫斯科﹐怎麼能讓蘇聯屈服﹖
然而不好意思﹐當時的日本人﹐就是由於過分的輕視(輕視蘇聯﹐也輕視美國)﹐
所以出於輕視而來的戰略制定﹐祗重開始﹐不重過程與如何結束。
對於怎麼開打第一仗﹐細節準備都很充分﹐然後接下去呢﹖沒有。
所以宣傳上就是宣傳﹐接下去敵人就投降了啊﹐割地了啊﹐不用再打了啊。
拜托﹐才剛開始。
一戰已經告訴世界﹐戰爭不會幾個月、打幾仗就停止﹐大家都會死撐﹐
一直撐到一方撐不下去為止。所以二戰幾乎都是滅國之戰。
結果日本反而還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紀那種打打停停﹐外交割地簽合約的模式﹐
反而忘了﹐不打下小田原、大阪城﹐這仗能算打完﹖
日本還準備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日俄戰爭﹐一點點蠶食蘇聯嗎﹖
蠶食中國都難了﹐一開打﹐老蔣就不可能屈服﹐你打到南京﹐我遷武漢﹐
你打到武漢﹐我遷重慶﹐你再打到重慶﹐我遷蘭州遷昆明﹐你想讓我屈服﹐沒那麼容易。
沒有一開始就想打到巴黎倫敦莫斯科柏林東京華盛頓﹐就最好別開打。
又扯遠了﹐說回來就是﹐當時的日本不但不可能 聯中抗X﹐也不可能 聯X抗蘇﹐
因為當時的日本看不起中國﹐也看不起蘇聯。
所以如果其他各國都很乖﹐德國很乖沒擴張﹐英法也沒做相應的戰爭準備﹐
歐洲一片和平﹐那麼大概率是日本輕易向蘇聯挑舋﹐然後兩國打出個屍山血海﹐
日本會比打美國死更多幾倍的士兵與幾十倍的平民﹐
以國力對比來說﹐日本要完﹐然後變日本蘇維埃共和國﹐然後換蘇英對抗。
另外﹐如果英法沒有在歐洲受到挫折﹐日本不敢輕易挑戰英法﹐即使當時在遠東﹐
日本的實力強於英法在遠東的實力。
日本就是這樣﹐贏一場﹐就從此看不起對方﹐以為幾個月就能結束中國戰場。
輸一場﹐就嚇住自己不敢動﹐莫斯科會戰時遠東的小動作小沖突都不敢搞。
然後卻敢去搞美國...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3-07 16:55:00
interesting
作者: Takau (打狗)   2018-03-07 17:34:00
有意思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03-07 17:35:00
諾門罕被你無視了?
作者: gladius442 (實驗品)   2018-03-07 17:38:00
日本外務省控制不了陸軍,變成都在幫軍人擦屁股。退出國連後為了避免外交孤立才弄出防共協定這個名目,找了歐洲各國跟中國問要不要簽簽看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03-07 17:47:00
就算日本真的跟蘇聯單挑,請問蘇聯要怎麼打敗聯合艦隊?難道戰鬥民族真的是天兵天將可以徒步跨海?
作者: gladius442 (實驗品)   2018-03-07 17:48:00
日本輕視亞洲其他國家當然是有,但問題點應該在於日本沒辦法整合國家意識,一個身體有三顆腦袋
作者: Alica (Torsades de Pointes)   2018-03-07 18:16:00
單挑假設下蘇聯打不敗聯合艦隊 但日本的大陸領土也要丟光了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8-03-07 18:24:00
單挑假設下還得看英美法的態度假設大家都袖手旁觀,最多就是滿州國跟朝鮮都丟掉要走到蘇聯佔領日本,那蘇聯海軍得開掛可能要像葉問一樣才行如果蘇聯金手指開這麼大,那應該可以赤化全世界
作者: pointer258 (123)   2018-03-07 18:44:00
把國家擬人化還可以扯一堆,真是不簡單
作者: japan428 (牽著妳走 :D)   2018-03-07 20:12:00
單挑不可能,對抗形勢下英美兩國會想辦法頂住日本去扛蘇俄,另日本沒有實質打過一戰,所以軍方腦子裡還在想著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戰爭型態,而沒有總體戰的準備。
作者: gladius442 (實驗品)   2018-03-07 20:21:00
有喔,一戰後陸軍裡有群人結成的「一夕會」,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改革陸軍
作者: japan428 (牽著妳走 :D)   2018-03-07 20:26:00
其實這個標題還有很多可以延伸討論的問題,如日本沒發動太平洋戰爭,那滿洲國就會持續存在嗎?中國大陸維持這樣的勢力劃分,是否對列強在這塊土地上的利益最為有利
作者: gladius442 (實驗品)   2018-03-07 20:26:00
不過老人鬥完之後就內鬥了,改革也因為大量動員在中
作者: gfabbh (David)   2018-03-07 21:20:00
日本軍國主義的原點就是在一戰時受到歐洲總體戰思維薰陶的一夕會這票人。
作者: lueichun (no anonymous)   2018-03-07 21:41:00
照這樣講日本人好像是在自卑跟自大之間循環
作者: skytank (藺凍最 屌雅沒)   2018-03-07 22:41:00
武家文化真的是根深蒂固~
作者: window77 (window)   2018-03-08 01:11:00
你前面講了一堆 只講日本國外的情勢 卻完全忽略日本國內的情勢 日本龜在國內也許只是自己在內戰 而不是自縮日本在德川幕府之前也是內戰頻繁的國家 哪能想對外擴張就擴張 你把日本擴張與否都解釋為日本人心態的循環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8-03-08 02:13:00
就是日本明明還在內戰﹐德川都沒解決﹐豐臣就想打明國不止哦﹐信長還沒搞定毛利武田九州關東﹐就想打明國了然後明清之際﹐三藩亂時﹐明明德川幕府已經統一了沒有內戰﹐卻還是龜起來不去打朝鮮...所以才說啊。
作者: gundamwind (ggu)   2018-03-08 08:50:00
豐臣的話,全日本都服從了啊,不然有不會有這麼多大名參加征韓,不能用集權政府的角度看封建政權。
作者: window77 (window)   2018-03-08 09:21:00
信長又沒打明朝。封建下德川向秀吉臣服 算統一了。德川國策就是鎖國,連貿易都禁了,做什麼事都保守鳥不啼的例子就表示天下三人個性本不同 不是只表現對中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8-03-08 09:25:00
我同意你日本缺乏對蘇聯打全面總體戰的看法我常常覺得不可思議,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前就把俄國當假想敵,也遠征過西伯利亞,但是怎麼會做出建立滿州國這種蠢事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扶持中國當緩衝國,避免和蘇聯全面開戰滿州被蘇聯三面包圍這要怎麼打?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8-03-08 09:38:00
日本就以為把中國扁一頓後中國就會乖乖奉上全國物資支援日軍在滿州蒙古無雙亂舞護衛日本本土啊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8 10:57:00
滿州對日本來說已經是緩衝了至少不是日本本土被蘇聯威脅最壞劇本
作者: lueichun (no anonymous)   2018-03-08 12:42:00
就馬糞腦衝沒人能阻止 其實張作霖原本有機會不被殺掉 然而馬糞不服從日本政府決定自行行動 把張作霖炸了 日本政府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然後換918 日本政府一樣不準軍方自己亂來 但馬糞一樣不聽 然後政府一樣只能吞下去 若槻內閣因為無法處理馬糞而下台 然後接任的犬養毅被殺掉 當國家走向被一群思想狂熱的三寶主導 不可思議的事只會一再發生 哪可能去想甚麼戰略規劃 聯X抗X的其實馬糞遠征西伯利亞時 表面上雖然從海參崴一路殺到貝加爾湖 但其實敗象已露 當日軍深入腹地後 就被紅軍的游擊戰搞得很苦惱 資源一直投入卻從來沒有有效佔領過 最後草草撤退 簡單來講日軍根本沒藉機體認到紅軍的戰力以及共產黨的政治 宣傳模式 並做出對應調整 花了大筆學費 啥都沒學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