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相對韓國,台灣如何保持領先?

作者: ezpeer107 (立志當壞人)   2014-06-19 23:29:05
1.其實拖延就是拒絕,一般來講,台灣人不會當面給你難看
而是透過「拖延」這種隱而不顯的手段保留將來重新締約的可能性
以免你就算找不到更優渥的談判對象,也因為面子問題不回來找我談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好馬不吃回頭草)
馬子拒絕你的時候不會說:「我不喜歡你,你死心吧!」
而是說「你是好人,讓我們先作朋友好嗎?」
保留將來各自找不到更好對象時,還可以湊成一對。
2.如果你會因為某業主的拖延感到痛苦,就是拖延策略奏效的反射
因為你真的覺得非跟此對象締約不可,
他的拖延就是在告訴你:
「我開的條件是業界最優
不然你去找找看其他人有沒有更佳的談判條件
如果找不到,再回來跟我締約吧」
3.不排除有人因為過度的實行「遲延滿足」,結果其他競爭對手出現下殺
反而導致被拖延的一方果然找到更划算的締約對象
但這也在文中所謂台商老闆的估計當中
畢竟尋找締約對象也需要時間成本
你要是一開始就找得到比我優越的開價者,當初就不會找我談
也不會因為我當初的拖延感到痛苦
現在既然有下殺的競爭者,我也可以重新調整談判條件
而且我當初只是「拖延」而非「拒絕」,再次合作不會有芥蒂
4.只要掌握關鍵資源或是技術,就沒有什麼拖延至於優勢流失或是延誤商機的問題
反正你找不到其他人,自然要回頭過來找我
我掌握關鍵資源和技術,我開出的條件是業界最優
不信的話,你可以回去想個一年半載再來找我談
急的是你,我不急
5.反過來講,如果關鍵資訊是在你手上,
你用拖延的談判策略一樣會在台商身上奏效,時間在台商這邊也是價值連城
你現在抱怨台商的拖延,不過是因為你在談判的初始,不肯接受原始締約條件罷了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dom (gouf)》之銘言:
: : 20幾年前台灣其實有很好的機會吸引國外優秀人才,當時台灣與大陸和東南亞相比,
: : 台灣還是資源多、待遇好、生活環境好,有積極的政策的話,應當可以吸引很多陸籍和
: : 東南亞華人的人才來台灣求學或為企業效力,可惜政府只知引進外配和外勞外傭,在人
: : 政策上鎖國,只來個緬甸孤軍後代搞了間HTC。如果當時台灣有積極引進或培養人才的
: : 話,現在台股搞不好有20家以上的千元高價股。
: 雖然這樣說有點自讚的成份, 但我想我是屬於上面那個「國外人才」的那類人.
: 我說說對於臺灣的看法, 很多事情都是我在香港的前輩早就先忠告我了:
: 1. 根據我在臺灣的經驗, 臺灣最欠缺的人才是領導型人才, 也就是老闆. 我
: 發現不論比起香港還是大陸, 臺灣企業的決策速度, 明顯比較緩慢, 保守
: , 我跟臺灣談一個案子, 光是談可以是談半年, 但我在廣州談一個案子,
: 從開始談到談成, 可以是一個月. 這個以「月」計的速度差距, 就是因為
: 果斷程度的分別.
: 2. 臺灣老闆的特色是緩慢, 保守, 很喜歡使用「拖延」這種談判手段. 我見
: 過不只一次殺價是用拖延的, 強調他們不急, 你應讓步. 臺灣相當不重視
: 速度與時間的價值, 在我們看來, 拖延而延誤商機, 代價是很沉重的. 但
: 我跟臺灣人交涉, 大家似乎都不在意拖延. 更深一步說, 臺灣之所以這麼
: 多人去讀太高的學歷, 也是某種拖延出社會的行為.
: 3. 這在之前工業時代, 是行得通的, 拖延可以使價錢變好. 但是在資訊時代
: 卻十分致命的, 現在全球化的市場, 變化速度是很快的. 一個會成功的事
: 情, 在以前可能拖一兩年執行都沒問題, 但今天可能你拖了半年, 成功就
: 會變成失敗. 臺灣有很多很奇怪的新聞, 比方說, 在 2014 年, 會有遊戲
: 業業界大老說「今年終於確認手遊是賺錢」, 在外面的人來看, 只會覺得
: 臺灣人非常的莫名其妙?
: 明明在外國已確認五甚至八年的事情, 臺灣海峽卻好像一條時空海峽, 總
: 是比別人遲幾年才知道同一件事. 在 2012 年, 臺灣的新聞在大炒憤怒鳥
: 也是一樣, 其實當時憤怒鳥早已經退色, 但是臺灣才突然察覺憤怒鳥賺錢
: , 在外面的人已不做山寨版憤怒鳥時, 才開始山寨. 看臺灣, 經常會有一
: 種 Old news is so exciting 的感覺. 緩慢是臺灣的特色.
: 4. 臺灣老闆的信用不好, 主要是不守時, 我試過外包給公司, 說兩個月完成
: 的東西七個月都交不到貨, 也見過很多付款期總是拖欠半年以上的客戶.
: 另外在尾款上也很喜歡浪費行政成本, 以圖對方寬免. 這種對時間的隨便
: 態度, 在臺灣我發覺是被習慣的, 大家都不覺得是罪, 是理所當然的. 但
: 是這導致了整個商業結構的危險無必要的增加.
: 舉個例子好了, 甲公司包給乙公司, 乙公司如期完成, 同樣也付出了足夠
: 的薪水, 甲公司賴死拖賬. 如果乙公司需要甲公司付錢才能發薪, 那乙公
: 司就完了, 所以乙公司必須要準備更大的資本額, 就是為了應付甲公司那
: 種付款不準時的客戶. 可是多接幾個生意的話, 乙公司的財務危險性就變
: 很巨大, 這也導致了臺灣的公司要接多個案子的話, 就會很容易週轉不靈
: 而倒閉, 據說臺灣的企業「黑字倒閉」的比率非常高, 就是說臺灣的老闆
: 信用太差而導致的, 徒然削弱了資本的效果.
: 5. 臺灣的政府和各項事情的運作速度我就不提了... 民間的決策效率已這麼
: 慢, 我對這裡的官僚自然是一點期望也沒有. 只是我覺得, 再讓一些沒在
: 商業社會打滾過, 讀完一堆書就去考國考的象牙塔人仕, 加入政府, 只會
: 使情況無限量的惡化.
: 6. 因此, 臺灣的缺點, 就是「慢」, 老實說, 臺灣的生活環境還是很好, 人
: 力資源也不見得不豐富... 所以以上都不是不吸引人才的理由, 也不是待
: 遇, 人才往往若作為資方或自僱, 不是來吃你的死薪水.
: 但是時間就是金錢, 臺灣的種種所謂的「謹慎」, 「禮貌」, 導致的時間
: 浪費, 是最讓人受不了的地方. 時間浪費比錢更難受. 時間用在別的國家
: 很快就會令事情有推進, 但臺灣, 我只能說這裡太安逸, 很多富二代三代
: 做生意的態度, 就是的家裡不欠錢, 生意是做身體健康的. 也甚麼征服世
: 界之類的野心, 你會發覺, 在這裡投資回報最低的東西叫「時間」, 在臺
: 灣最常見的是無意義的等待, 拖延, 重覆... 時間這種最重要的資源, 在
: 這裡變最不值錢的資源, 對員工的態度也一樣, 看到合作的廠商, 不斷要
: 員工花時間做一些費時失事, 卻於事無補的工作.
: 我在香港或大陸談事情, 往往是很爽快的, 我開價, 你不滿? 你開價吧,
: 我也不滿, 這裡減一些, 那裡加一些, 然後成交或者拉倒. 很快就探清這
: 生意的可為性, 但臺灣很常就是寄了信, 打電話, 天天跟你謝謝再指教,
: 我們還在考慮中之類... 後來我習慣了, 便對臺灣的生意對象, 也傾向少
: 理他們, 因為我往往在香港或大陸接下另一個生意, 做完, 再回來, 他們
: 還是在想.
: 7. 臺灣老闆的生態, 是臺灣「積聚了幾代的商業智慧」的成果吧... 上一代
: 的生意人可能教他的下一代要貨比三家, 慢慢比價, 以拖待變, 以不變應
: 萬變之類. 但是當這變成全民運動, 而世界又變成一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時
: , 臺灣的反應慢, 自然是被人打得抬不起頭來. 我的前輩說, 臺灣人不是
: 今天才這樣, 是這麼多年都這樣, 只是以前世界變化慢, 他們這樣也可以
: 拖出好價錢, 便把這當成金科玉律留到今天了.
: 8. 就算不作為老闆, 作為僱員, 我也希望老闆比我快, 比我果斷, 老闆一副
: 人長神經長, 反應慢的樣子, 誰要當他的僱員呢? 我以前就遇過這樣的老
: 闆, 我很快就炒了他魷魚自己開公司算了, 員工都看到商機老闆還在想,
: 甚麼人才給他用都是白塔的.
: 9. 關於「培養人才」也是問題, 臺灣對「教育」是一種迷信, 覺得人找不到
: 工作或者沒有用, 就讓他去讀書. 結果越讀學歷越貶值. 臺灣政府似乎把
: 學校當成吸水海綿, 遇到在市場上失敗的人怎樣? 竟然是把市場上無法成
: 功的人, 讓他當教師/講師/教授之類, 然後讓他去教學生... 這樣學生由
: 一個在市場上不成功的人教出來, 又怎可能成功? 結果這些學生找不到工
: 作, 為了解決他們的失業問題, 又變成更多的教師... 因為教育內容是由
: 一堆過時的人, 教授一堆過時沒用的技術.
: 結果教育越多, 越沒有人才, 因為教的東西和外面世界的需求相去極遠.
: 最近我看到一個甚麼遊戲課程, 看看內容... Direct X, 做的遊戲類型,
: 唔, MMO. 幹嗎? 教這種東西等你畢業時, 還有甚麼用? 為何教的總是五
: 年前十年前流行的技術? 九成是因為收了一些在產業上被淘汰的人, 但
: 他們被淘汰就是沒有未來, 他怎樣教新的學生?
: 結果學生一學也是學了一些在商業上早已過時沒價值的東西回去... 生
: 命就這樣消耗在無意義的所謂教育或補教中, 分數再高也沒用了. 因為
: 他完全是脫離產業現實的. 但我在想, 其實教的時候也沒考慮是否真的
: 在教有意義的事情吧? 老師堅持這有用, 即使在實戰中被打到七個一皮
: 也沒所謂, 尊師重道嘛?
: 10.就算外國人才給臺灣甚麼指導, 甚麼新的技術, 以這種保守的社會思想
: , 以及對於安定謹慎的固執, 只怕十個建議有九個都是被暫緩, 考慮,
: 等等, 人才來到看到你在浪費時間, 就算留著也不能發揮作用. 就像前
: 陣子有個讀西點軍校的自己去退役, 軍隊的長官的回應好像是: 「他的
: 建議太理想在臺灣不能實行」之類, 也就是說, 就算出了甚麼國際級人
: 才, 在這個社會也不能有甚麼貢獻, 不是因為沒人才, 而是少人敢真的
: 採納人才的計劃.
: 重要的人才給的計劃, 當然是超越臺灣人現在所想的, 不然你還請他來
: 幹嗎? 可是請了回來, 擺上了神檯, 臺灣人對於改變的抗拒, 對於安穩
: 的渴求, 把變化的速度和可能性都扼殺了. 權力越大反而越懦弱怕事,
: 人才到他手上也會變庸才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6-19 23:33:00
的確是可能有這種情況發生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2014-06-20 00:20:00
其實我差不多全部是反對的, 但不想為此再寫文.在全球化的今天, 這些全部都是大忌.
作者: ianlin45 (Ian)   2014-06-20 19:06:00
c大有一點是對的 台灣還不到保持領先的地步標題本身就想錯方向當初兩者都只是全球分工的中間位置
作者: d9660661 (辭職一搏)   2014-06-22 13:06:00
本文的前提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現代網路連結全世界,要找到其他選擇比以前簡單太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