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Re/turn 10週年 Revival版

作者: lelieby ( )   2021-12-25 02:06:52
[Re/turn 10週年 Revival版 南海劇場12/12午場,12/18晚場]
18年的時候第一次看這齣戲,之後透過公視也看過14年的演出。
這一次是全新的演員呈現這齣戲。說真的在觀戲之前多少會擔心自己在看的過程中會在潛
意識中不自覺地去比較演員們的差異,進而影響感受。
好在演員們的表演互動上還是能夠讓人沈浸在故事其中,出戲的情況比較少。
12號的午場:不得不說說南海劇院的放音設備,第二次到這裡看戲,還是很不適應那共鳴
的感覺,就覺得聲音聽起來都不太乾淨,會有一種悶悶的阿雜感覺。表演燈光一打開之後
,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就是白襄蘭那雙恨天高的高跟鞋!鞋跟有12cm?還是15cm? 也太高了
吧!(那天看到後來發現,戲裡的每個女演員身高都是相對嬌小,都穿著鞋跟相當高的各
式鞋子,而男演員們身高其實也都蠻高的。)隨著戲的推進,第二次出戲的點是在簡嫚菁
的第一句台詞。由於對前一版的女演員的口音印象太強烈了,所以這時聽到新演員以完全
不同的口音呈現時,就花了一些時間在這裡。第三個出戲點則是很奇怪的落在BBC節目中
做派的桌子,是不是變小張了?覺得派皮做起來動作有點憋屈。接下來情緒隨著劇情的起
伏來到了下半場,第四次的出戲是在議員和應召男飯店約會的橋段,由於扮演應召男的演
員,同時扮演了另一名男主角,再加上聲音以及妝髮造型並沒有明顯差異,當下會覺得兩
個男主角其實是背著女主角在一起……(這樣的三角關係就相當複雜了!)不過一定要稱
讚的是,兩位男演員為了這一幕半裸戲,身材真的有練,腹肌線條有漂亮!
18號的晚場:深深的覺得場上的演員們在這樣密集的演出下,演出氛圍、流暢度、演員將
自己全心交給同台對手演員的程度和12號相比大增、拋接球變得自然了很多!而且是很多
很多!畢竟12號看過了一次,這天反而更看到背景演員們的細部互動,像是竊竊私語、嫌
惡、不耐煩、品嚐食物…等不是聚光燈的焦點,這次看到了好多。即便是動作只有坐著也
默默的很有戲。能發覺演員們真的很用心的在舞台上。所以這一場其實看下來相當的舒服
而且享受。可惜,這一場的觀眾數遠遠少於12號當天的觀賞人數。(觀眾席九成滿和六成
滿的極大差異)
不少人擔心這次演白若唯的女演員能不能撐起這個角色(畢竟戲份真的很重),不過我在
12號那天看完之後就覺得完全沒問題,演得很讚,除了有屬於自身的特色之外,很多小動
作,情緒的轉變也相當的到位!在18號的晚上,我就很去注意那些她呈現出來的小動作,
像是傷心手顫抖呀!驚嚇表情的變化呀!中猴般的開心,任性嗑零食…等。真的很有趣。
而另外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角色則是警察廖德凱。不知道怎麼說,他讓我覺得他很享受整個
過程。雖然是個戲份不多的角色(當然他戲裡也兼了不少角色),但卻是讓我覺得看他演
戲很爽快利落。這兩位演員有讓我想看他們未來的其他演出!
台北場演完了,接下來是台中和台南的場。這是個能夠期待演員們在場場的演出中不斷精
進的戲。非常推薦給曾經看過和還有沒有看過的觀眾欣賞。當然也可以試著去補完不同的
結局啦!我承認我起初是為了補完不同結局買票的(笑),但真的是再次看了很棒的戲,
也新認識了很多以前沒看過的演員。
作者: eit (麵仔)   2020-01-03 03:05:00
感謝分享,我看的是11號下午場,但我的感想和你有些出入,先說同感的部分,廖得凱和小湯這兩位在之前k24後再次見到,即使此次戲份比較少,依舊是令人印象深刻,另外最大亮點是大雷從前的李雖然是非常會說故事的演員,但我覺得大甜更適合這角色,另外德仔也是同樣的比原來張更適合裡面許多角色的呈現再來說說不同觀感的部份,白若唯的角色也許完整的完成了演出但無論是情感的堆疊或是裡面需要頻繁的情緒轉換我都覺得沒有到位,尤其最後一幕那個忍住淚水朝向背後的揮手,當年女神謝在那幕讓很多人掉下淚來,但這版顯得像是帶過;另外白和wasir的對手戲,我只覺得謝和蔡把天花板推的太高,新版本還是覺得多了些失望分享一點看法,如有冒犯還請見諒。另外忘了說,這版本大小雷不同人演,我覺得效果滿好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