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故事工廠《再見歌廳秀》

作者: chachagod (恰恰喬)   2020-06-22 18:20:31
20200620故事工廠《再見歌廳秀》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再見了,歌廳秀!」之前,
讓我們「再一次,看見歌廳秀!」
  懷舊的閃亮舞台、華麗誇張的服裝、即興配樂的樂手、動感十足的舞者、唱功扎實的
歌手、以及時不時迸出黃腔的訪談和短劇,構成了臺灣90年代備受歡迎的現場表演-歌廳
秀。
  故事工廠誠意十足的舞台美術,一開場就以視覺、聽覺上的感官衝擊,帶領觀眾回到
那繁華的歌廳秀時代。一首韻味滿滿的【雪中紅】,搭配身著亮綠服裝、頭戴藍色長羽、
手持螢黃羽扇的舞群,活脫脫就是印象中的秀場舞台!原來當時的藍寶石大歌廳的現場就
是這個感覺呀!
  《再見歌廳秀》除了重現臺灣1990年代特殊的舞台表演形式,也描述了後台秀場文化
的辛苦和挑戰:劇場營運與支撐、藝人光鮮亮麗背後的辛酸苦處、舞台節目的取捨抉擇、
理想與現實的拉扯、被迫與黑白兩道周旋的無奈等等。以半寫實半詼諧的口吻,將歌廳秀
台上台下的文化呈現在觀眾眼前,探討「告別」的意義。我很喜歡整齣戲的最後一幕,麗
華大戲院所有的演職人員,看著他們奉獻一輩子的閃亮舞台,緩緩後退拉遠、逐漸沒入黑
暗之中。彷彿聽到舞台說著:「我功成身退了,你們要繼續加油!」讓我頗有感觸。
  我也很喜歡戲中化妝間葉彤向阿揚說的關於「鏡子」隱喻的一段話。阿揚發現身在兩
排相對的化妝台鏡子之間,會經由反射再反射而看到葉彤換衣服,葉彤則順勢道出了自己
的感想:「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要兩面鏡子,才可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那一面。」與人
的互動就是一種鏡子,讓自己能更瞭解自己的樣子。後來葉彤在自己家中,回應阿揚的追
求時,又說了:「你只看到現在的我,你確定你夠瞭解我這個人嗎?你看我就像在看一面
鏡子,只能看到一面,而且都是反的。」間接為自己的過去埋下伏筆。這兩段話比喻得真
好,提醒我需要審慎看待與人互動的反饋,與人相處更不能驟下定論。
  演員,是《再見歌廳秀》最讓人享受的元素!開演前,我就聽到附近觀眾驚嘆這齣戲
的卡司都是電視上叫的出名字的藝人。老實說,當時吸引我買票的不是劇情主題,而是陳
慕義這個名字,我很佩服他的演技,所以非常想看看他的現場演出。看了戲,果然沒讓我
失望。他的表演生動流暢,沒有一絲一毫的鑿刻痕跡,他沒在「演」,完全就是麗華大戲
院的東家吳哥,一個經歷了臺灣錢淹腳目鼎盛時期、卻在金融海嘯中苦苦掙扎的歌廳老闆
。同樣老經驗的資深歌仔戲演員高玉珊,一口又溜又道地的台語,讓人聽得很親切,開場
還來了段BBcall號碼的貫口,是一大驚喜。這裡還有段小插曲,不知道為什麼,故事工廠
一開始在這兩位演員對話時,都有上字幕,偏偏演員們多半沒有照台詞念。高玉珊提到打
電話給兒子,字幕打的是打BBcall給兒子。陳慕義隨即反問她,你是打電話還是打BBcall
?高玉珊才改口說是BBcall啦,才有下面的貫口。若高玉珊一開始說打電話是口誤,那陳
慕義的臨場反應還真是快。
  其他演員如宏都拉斯的斗哥、林雨宣的葉彤、黃豪平的阿揚,表演得都恰如其分,歌
喉也很到位。兩個反派阿吉林東緒和立委林玟圻的互動非常逗趣,而且犧牲好大XD林東緒
的喜劇表演效果堪比郭耀仁,打開觀眾大笑開關都沒在客氣的。這次郭耀仁的戲分不多,
主要是舞群+跑龍套,但短短的假警察一幕還是讓人噗哧出來。林玟圻的嗓音渾厚,令人
驚喜的好聽,原來是學聲樂的。那段被cue唱【內山小姑娘】從一開始推辭、忍不住投入
、到生氣阿吉搶戲一氣呵成,笑煞我也。
  《再見歌廳秀》劇情結構單純,主支線分明,但部分橋段有些鬆散,再精煉一些會更
好。林雨宣和黃豪平看起來是有姐弟戀的fu,但只有年齡差有說服力,兩人間的火花沒有
足夠到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戀情,最後阿揚總算再次見到葉彤時,那個重逢抱只有突兀和尷
尬,完全沒讓我感受到「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心跳感,實是可惜!阿揚為了歌廳秀新節目
而做的調整:藍調【尾班車】和【誰在一壘】真的讓我一整段都坐立難安,如果這是劇組
要表達「純粹加入外來元素而沒有加以融合,是行不通的」,那我要給劇組一個讚,因為
我當下完全就是這種感覺!
  這齣戲還探討了一個曾經風靡一時的表演形式,在時代改變下面臨生存挑戰時該如何
自處的問題。劇中提到歌廳秀的觀眾都是阿公阿嬤大嬸阿伯,難以吸引年輕人。想要加入
創新元素,卻可能導致原觀眾群不買帳、新觀眾群不夠多的問題。這和傳統戲曲的困境相
當雷同,京崑豫劇在臺灣的觀眾年齡層偏高,各個劇團無不絞盡腦汁求新求變,以擴展自
己的發展空間。當代傳奇劇場引入西洋文學改編劇本、加入搖滾街舞等年輕文化元素;栢
優座藉創新文本、以京劇程式身段演出故事;國光劇團訴求京崑新美學,融合兩大劇種,
以文學為底製作精緻大戲;台北新劇團為傳統老戲去蕪存菁、增快節奏、縮短時長,排出
新老戲。前二者積極創新求變、後二者在傳統中修整,皆獲得一些成果。但如同導演黃致
凱謝幕時所言,表演藝術就像是社會的花朵,「尚晚開、尚早萎」。表演藝術的茁壯象徵
社會的成熟穩定,社會一旦不穩,最早倒下的也是表演藝術。感謝臺灣表演藝術人員們的
辛苦堅持,更感謝為傳統戲曲奉獻己力的每一個人,有你們,我們才能享受看戲的樂趣和
放鬆。
  話題回到《再見歌廳秀》,劇中的麗華大戲院隨著時代走入歷史,但希望現今臺灣的
表演藝術能夠堅持下去,努力發展,你我一起參與,永遠不要說再見!
作者: dromor (零)   2020-06-22 19:09:00
期待台北場
作者: auhu (噢咕嘶叮)   2020-06-23 23:38:00
謝謝分享,同樣期待這週末的臺北場~
作者: chelsea1035 (晨萱)   2020-06-28 03:51:00
星期五晚上那場BBCall正確了~XD
作者: smartc86137 (我)   2020-06-28 07:55:00
推,很喜歡觀眾同時身兼歌廳秀觀眾(也是演員)的互動模式,歌廳秀不能沒有觀眾,臺上臺下的人共同守護行將凋零的麗華戲院。
作者: chachagod (恰恰喬)   2020-06-29 13:24:00
推樓上,變成歌廳秀觀眾的感覺很微妙,覺得很新鮮有趣!
作者: slippera (slipper)   2020-06-29 16:22:00
題材很有趣視覺很吸睛 不過覺得有一些劇情推展很快 然後阿揚的表演有一點平淡啊......希望後面場次能將台詞與情緒消化得更進去 不然真的可惜了
作者: kellyku (凱莉古)   2020-07-01 19:4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