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無夢世代的逐夢吶喊《XY事件簿》

作者: imceleste (Celeste)   2019-03-04 22:23:31
【轉錄】無夢世代的逐夢吶喊《XY事件簿》
2018年12月20日 首刊於表演藝術評論台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2869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8/12/16 14: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文 范綱塏(社會人士)
於1995年成立的台灣搖滾樂團「五月天」,成軍至今已有廿餘年,是台灣音樂的眾多工作
者中,極富知名度的音樂團體。在流行音樂主流主題中對情傷與情殤的描寫之中,五月天
的音樂另一面寫到了廿一世紀青年們所面對的生活與生命課題。
相較於上一世代「黑手變頭家」的篳路藍縷,廿一世紀的青年們的生活相對的富裕、安
穩,雖說如此,當今的青年一代面對的卻不是一個友善的社會:全球化下人力與技術移入
的便利與競爭環境的擴大,還有資源的浩劫與耗竭讓生活與生存的壓力更加巨大。不可否
認,廿一世紀的青年人們,懷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卻活在一個充滿危機的時代。
風華正茂的年紀,應當是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在重重危機之中,有些人選擇反叛,並與
之對抗,於是有了拒絕聯考的小子在教育界新的一片天、經歷成長戰爭的天才也開創了台
灣資訊市場的一席之地。 但是更多的人在現有的生產體系中選擇了屈服,進一步被社會
體制吸納。
從學生到出社會,最後「多少有志之士的理想就在這上班、下班之中消磨殆盡!」,忙碌
的生活讓青年人無法去想更多遠大的、宏觀的構想,因此五月天的幾首創作歌曲替青年們
提供了這種迷惘的出路,在「生命只剩生存 ,活著只會呼吸吃飯喝水的生活」的狀態下,
年輕人問著「如果世界平的為何人們都要往上爬?活著不是贏家就是輸家,你敢輸掉
嗎?」,並且質疑著自己的命運「不敢自編自導」。青年們高喊著「我好想好想飛,逃離
這個瘋狂世界。那麼多苦,那麼多悲,那麼多莫名的淚水」透過搖滾的嘶吼,向我們身處
的環境提出質問。【1】
由歌劇院駐館劇作家王靖惇創作的《XY事件簿》,在筆者看來,有相類似的命題。
本劇在舞台呈設上,舞台主要空間放置三個大小不等的三角體,在後方架著一傾斜的長方
形面板,作為劇中投影之用。面板下有支架,可攀登上下。道具方面則利用少量實際物品
(如桌椅、酒瓶、辦公用品),配合投影畫面,代表各種場景。開幕以學生在校園課堂
中,在一位白袍教師的帶領下,證明「若X為能力、Y為努力、T為時間,求T(X+Y)的值」,
這一類似「我的志願」的命題。計算過程中,學生們也都紛紛說明自己將來的夢想。然而
當教師提到「這個世界,得了癌症」這一環境變數,恐影響整個計算式,在眾人的驚恐之
中,進入戲劇主軸。
本劇的故事線可化為四個相互交錯,而又獨立敘事的故事:懷抱歌手夢的男子吳念,一個
機會他得到了上知名歌唱節目的試鏡,順利參加之後,卻發現電視節目不但不注重歌唱,
吸引人的反而是許多欺瞞、虛妄的「勵志故事」,吳念為求生存,卻也只能跟著電視台一
同編造自己的「故事」;吳念的妹妹小真是職場女性,因為無法忍受職場內的蠻橫與欺
壓,希望可以自行創業,偶然機會下她認識了遊戲工程師柏翔,發現柏翔開發的虛擬實境
遊戲〈秘密〉,是一個很巨大的市場,便希望可以將其開發上市,卻在最後向自己公司募
集資金的過程,被上司攔下開發計畫,收為公司所有;柏翔開發〈秘密〉的初衷,則是在
父親經商失敗,後又因意外逝世,造成家庭不睦、破碎,面對現實悲傷的無力,只好遁逃
到遊戲之中,最後迷失在現實與虛擬之間;小真的好友陳思為一名記者,無意間獲得採訪
一位迷戀於SM的退休商業大老的機會,在商業大老沉迷於鞭笞、綑綁等性癖好下,道出了
該公司販售黑心食品的事實。【2】
整體而言,全劇輕鬆詼諧,劇情方面也應用了大量的當代社會的議題與特色,頗引起當日
觀劇的青年人共鳴,現場可說是笑聲掌聲不斷。筆者認為,對於本劇,有幾個面向可以延
伸討論。第一是劇中出現的嘔吐動作,令人聯想到法國作家沙特的《嘔吐》,沙特提出的
是人對存在的虛無性與荒謬感感到噁心,劇中則是對當代追尋「夢想」的違心與互相欺瞞
中,令人作嘔;其次是虛擬與實景的交錯,在網際網路與媒體對影、音、文字的紀錄與創
造越來越臻於完備,訊息傳遞以秒為單位的今日,空間與時間的界線也日漸模糊,但人與
人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人的性質也越來越空洞化,高度感官的刺激越來越容易尋
得,後期也引來更大的空虛感。
戲劇的最後,最年輕的阿展在聽著母親交代各個親族的關心與近況時,演員們紛紛攀附、
吊掛在他身上,象徵著這樣的生活壓力還是不斷地延續在下一代之中。草莓族、崩世代,
這些對於廿一世紀青年的標籤,也標誌了這樣一個「無夢的世代」,或者更精確地說,是
「無法成夢的世代」。《XY事件簿》再次點出了這個問題,隨著五月天的背景音樂作為主
旋律下,即便社會是如此的險惡,逼著我們必須「無夢」,我們也不能放棄「造夢」的可
能,然後盡自己最大的心力「逐夢」、「成夢」。
註釋
1、引號內用句依序摘自陳映真〈上班族的一日〉;五月天〈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五月
天〈三個傻瓜〉、五月天〈DNA〉、五月天〈瘋狂世界〉。
2、戲劇摘要引自本劇廣告宣傳與筆者觀劇記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