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團長的看戲心得(1)——《鏡花轉》】

作者: formoresun (追日劇團)   2018-09-04 00:08:12
提醒:本文極長,廢話不多說,直接貼上來囉~
【團長聊看戲(1)—— Performosa Theatre 演摩莎劇團+曉角話劇研進社《鏡花轉》】
前提:
(1)真是罪過,每次想要趁熱寫東西,總是不小心被瞌睡蟲擊敗。好啦,希望今晚趕快寫
一寫消化一些積稿,想要來挑戰12點上床。
  
(2)這齣戲是大學同學——同樣也姓劉的澳門女生跟我介紹的。想當初,我們一同在學期
製作落選,於是只好大眼瞪小眼、心不甘情不願地一起合作,最後在南台灣巡演了6場默
劇(現在回想,難道那時是因為不想聽到她的澳門腔,我才提議說要演默劇的嗎?)。
  
(3)這齣戲從她那時徵選上工作坊後,她就不斷騷擾我叫我去看,拜託,跨海去看戲耶,
現場有哪位觀眾比我千里迢迢的嗎?好在這位澳門劇場大腕還算夠意思,給了我一張貴賓
票,於是我才翻著白眼當天澎台來回——也很高興看到她長大了——終於能夠學會如何美
妙地換景。
 
*  *  *  *  * 
正文開始:
2018/9/1(六)[email protected]入口很難找的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敝人此生有幸看過光劇團二次作品,一是2007年學生時期觀賞的《浮生若夢》,二是2012
年出社會後觀賞的《未竟之業》。
 
《浮》戲不知是否因為那時高北來回的關係,身體疲憊外,加上戲長6小時加中場共8小時
的演出,開演後大約2小時我便頻頻打盹,枉費我開演前還體認到自己的體力不足,預先
灌了2瓶蠻牛。
 
中場時與同學談論,才發現原來大家也都偶有進入涅槃之時,心中才比較舒坦——原來不
是只有我把票錢睡掉了!
 
最後有印象的,就是剛好《鏡》戲的導演莎莎在《浮》戲中飾演的老人,其肢體和神態,
加上化妝,十分讓人信服。至於那些老鼠屎般的中文字幕就別提了吧!
 
學生時期的我,對劇場懵懵懂懂,教授說的魔幻寫實更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概念,所以大學
時期的我非常執著於看戲。這時看到陽光劇團的演出,其入場時展現的開放性(可直接看
到演員在座位上休息、梳妝),與音樂性(流暢、優雅的換景),及其企圖展現的野心和
恢弘感(不斷旋轉的小舞台和有夠長的演出),對那時的我來說是莫大的震撼和養分。
 
只是那時體力不支,對於其內涵的戲劇手法和龐大但片段的劇情始終無法連貫,所以還是
看形式勝過被戲感動。
 
2012的《未》戲則給我全然不同的感受了,感謝這次的字幕終於不那麼老鼠屎了。但事隔
多年,其實我也早忘了劇情,好在這次的長度也讓我比較鬆了一口氣——「只有」4小時
(手比愛心)。
 
觀賞《未》戲時我幾乎時全神貫注,因為演員的走位、舞台設計的巧妙、燈光變換、氛圍
的塑造,全部都是一等一(所以看長戲前真的要睡飽點?)。此外,《未》戲的演員竟然
能在舞台上演出老電影的低幀率感,配上演員高低的肢體安排,還能塑造出遠近與空間感
,讓我在心中不斷手背拍手心嘖嘖稱奇,還一面不自覺笑著佩服導演的幽默感。
  
雖然上述兩齣戲的劇情我最後都不記得。但是陽光劇團對於實驗性和藝術性的拿捏讓我十
分讚嘆,尤其那精美又深富文青感的節目冊、紀念品等,真是讓人愛不釋手,美到想敷在
臉上。
 
這次的《鏡花轉》,從劇名便讓我摸不著頭緒,好在副標題「追尋島嶼的記憶」提點了我
,於是我的腦海中比較有了一點方向。加上友人的概念解釋,我便把這齣戲想像成——從
演員的生活經驗提取素材,加上眾人即興發展之後成為各個片段,最後加以串連成為一齣
戲。
 
觀賞《鏡》戲最讓我感受強烈的,就是裡面同樣呈現了陽光劇團一貫的流暢換景,好像整
個劇場、整個空間都在呼吸、都在哼歌似的,想必這樣的流程是經過非常精心的設計。大
約在上半場1小時候,換景的速度還跟著劇情、音樂加快節奏與力道,的確有助於堆高戲
劇張力。
 
此外,在背幕上方還有以伊朗文唸出的中文翻譯詩句。但或許因為翻譯問題,我無法將詩
句裡的很多字句構築成畫面,或者說,這些詩句造成我不小的疏離感。我一方面想將詩句
與畫面結合,又想要藉著劇情理解詩句,所以腦子裡忙亂得很,於是下半場時我決定將詩
句放生,專心在劇情的推展和感受這些詩意的畫面就好。 
 
但看完戲後,我有好幾個小時,甚至在飛機上都還在反省自己,為什麼看《鏡》戲時會有
跟當初看《浮》戲時一樣的無法代入感?
 
後來我似乎發現了原因:因為這兩齣戲的模式和手法非常接近。《浮》戲以不斷接連的旋
轉小舞台作為帶有旋律性的換景;《鏡》戲則以片段接片段的畫面帶演,然後配上簡單俐
落的搬移來變換場景。基本上,這兩種的概念是接近的。
 
而可能想呈現這些畫面的藝術性與美感的想法,比將故事表達清楚的想法還強,加上《浮
》與《鏡》都有較多的角色的故事與支線,不若大多故事有明顯的主線及突出的主角,以
致於我找不到適合的角色投射情感與產生聯繫,所以這兩齣戲才會讓我都有相似的疏離感
(《鏡》戲台詞極少,也幾乎沒有提到角色的名字)。
 
其實我最在意的,是中間那段戲中戲。這段戲中戲裡,呈現的小劇場形式是我比較熟悉的
,其中透露出的實驗性甚至是我可能做過或想像過的:男扮女裝、性器官、紅色、燈籠、
牆、裂縫,這些可能帶有強烈文化或性別意涵的象徵,似乎沒有在《鏡》戲裡被解釋(當
然也有可能是我漏看了,也或者沒有要解釋)?
 
這段戲中戲時,旁邊的觀眾笑了出來,但我認為這段戲中戲太突出了,它的荒謬感應該不
是只為了給觀眾笑而已(而我根本笑不出來)。如果是為了劇情的推移,這段戲中戲或許
可以選擇其他更貼近《鏡》的素材,讓觀眾比較有呼應的感覺?
 
總結地說,《鏡》戲非常有陽光劇團的味道。裡面的演員也多是頗有經驗的劇場人,在演
技上有一定實力,也將多數的片段撐了起來。其音樂及光的使用兼具實用與氣氛塑造(夜
燈、檯燈、X光讀片機、電腦螢幕、旋轉燈),一度讓我有光都在呼吸的錯覺。
 
這齣戲將在台灣演出至9/8,之後也將在澳門演出3場,這樣的跨國合作實屬難得也非常珍
貴。真心希望這樣的交流與製作能夠持續,為台港澳馬等的劇場添加更多機會與活力。
 
我愛劇場,希望劇場不要拋棄我。
#演摩莎的英文團名跟我們的formoresun有異曲同工之妙耶
#鏡花轉
#團長的第一篇看戲心得
#打了2個小時好像真的可以睡了
#照片是緬懷劉劉二人組的宣傳照跟鏡花轉無關
*  *  *  *  *
原文連結(將連結至敝劇團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formoresuntheater/posts/528789157584272
安仔細~大家晚安(倒)
作者: green2ye (文生幫倒忙)   2018-09-05 07:32:00
那段戲中戲出自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所以知道的觀眾很容易透過原作的連結產生想像和對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