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劇場記事四則

作者: venusliu (鬍子先生)   2017-12-01 16:16:34
劇場記事四則 (文長慎入,哈!)
前言:
接觸劇場的時日已邁入第十三年,曾是一個完全懵懂無知的劇場新手,分不清表演藝
術和電視連戲劇的差異性,在離開花蓮之前,舞台劇是看了幾齣,很可笑地是,在劇場空
間裡,身處台下的我,宛如鴨子聽雷,絲毫產生不出任何情感的共鳴,只能被畫面跟氛圍
震懾。
離鄉的日子展開,前往港都高雄,大學四年的求學階段裡,有幸加入了校園裡的戲劇
社-荒唐劇坊,參與了幾次主要腳色的演出。在校外接觸一些專業劇場的技能課程和實際
體驗。雖然只是粗淺的皮毛而已,卻奠定了我對劇場堅定不移的迷戀。
人是會轉變的,以前的我醉心表演散發出的無限張力,眷戀在舞台上大顯身手那種心
跳和血液同步沸騰的瞬間,更別提謝幕時,眾演員們並肩高舉雙手鞠躬,台下觀眾熱情地
獻上絡繹不絕的掌聲和歡呼聲,流竄在劇場空間的每一角落。
而此時此刻的我,並未忘卻那種感動,只是喜歡文字的我,期望未來在劇場的位置上
可以邁向另一個階段。強迫自己書寫,寫得不好就多練習吧!觸角呢,張開了一些,寫了
一個小小劇本,也嘗試導了幾齣戲,我還在為維持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努力,不過,
劇場之路仍是我要堅持的一條歸途,因為劇場能給予我的,非但是貧苦、非但是吃不飽飯
,而是心靈上的富足與開闊,而我近年來成長了,凝望的是,戲劇的本質內在精神,透過
創作,我明白,這是唯一保存與紀錄的途徑,一條不眠不休的道路。
以下四篇文章內,只是在劇場路上一部份的紀錄,皆屬當時的感受和體悟,其中包括
自己淺見,為了保留當時心裡狀態,就不另做調整,若有不足之處,期待各方戲劇先進的
指教與交流。
祝福 順心
2017冬季回顧劇場生涯來時路
南風劇團—玻璃動物園 裝台/前台記事本
這是一部讓我從後台走到前台再坐於觀眾席的戲。
聽起來或是唸起來都有些饒舌,但事實便是如此。
因為參與音響課程的實習30小時,我們這些學員共同參與了”玻璃”的裝台、前台工作,
還擔任了觀眾的工作。
裝台的工作,說起來只是部份的參與,但是第一次走在貓道上的感覺挺刺激的,裝設
燈光的工作人員還一邊跟我們介紹燈光的種類,雖說我們有聽沒有懂,但是還是對於新鮮
的景象感到十分興奮,穿梭在窄小的樓梯間,還不時要注意頭可能會撞傷矮小的牆角,”
劇場是危險的”套句身旁朋友說的一句玩笑話,但是卻很真實,在劇場工作時時都要小心
,不然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遺憾終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進了至善廳的音控室,再一次更認識我們所學的音響PA操作台,至
善廳音響工程師細心向我們這群懵懂的學員一一解釋,上了一段課程的我們,當實際看到
機器時,都十分開心,很希望能推推FADER或是調調EQ,充當一下音響工程師。
裝台第二天,我終於親自見識到程維杉老師所推薦的PCC麥克風,它雖然長得一點都
不像麥克風,但收音技巧真的一流水準,一邊剪下黑膠帶,一邊固定PCC在舞台上的位置
,這些工作看似簡單但我卻做得非常有成就感。
前台工作雖然是很基本地發發問卷,但是親切態度是首要工作,除了讓觀眾覺得票價
值回,還要讓他們感受到親切的關照。
最終我回到了觀眾席上,享受看戲的滋味,這猶如大快朵頤般痛快。
雖然此齣戲只有五位演員,但值得敬佩的是他們對戲劇的用心,從技術排練到整排,
他們都能投身其角色,從中表現由內而外,然而唯一深感遺憾之處,是我個人認為,此戲
未能強烈表現出當時美國瀕臨經濟崩潰邊緣的時代感,或許是場景佈景需要更多加強或是
服裝方面的強調,再者,導演太專注於描繪劇中姐姐的感情世界,導致於整齣戲略偏為愛
情戲,實質上有點離題,但是大體上整齣戲還是很用心的作品,值得一看!
2006仲夏 港都
南風劇團 567 劇展 之 面具
《音樂執行 工作記事本》
正所謂「炎炎夏日正好眠」,但是身在宛如烤箱般的音控室工作,竟是如此開心。這是
一段我與南風劇團的起點…。
大二那年,我由戲劇社學長引薦進而擔任南風劇團駐校代表,以在校園內宣傳戲劇及推
廣票務為主要工作內容,第一次把整綑南風演出的宣傳海報及資料拿在手心上,竟然如此
滾燙,真是熱血沸騰。
漸漸地,我開始擔任南風不定期的演出中的前台工作人員,帶位或是統計入場人數的工
作,也能跟一些劇場界的資深人士各方交流,真是一輩子受用不盡。也見識到一個劇團該
如何運作、該如何經營,可說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大約一年後,我認識此次567劇展”面具”的導演—張雅斐,她本身也是南風的執行製作
,雖然她跟我同樣身為七年級生,談吐跟我們七年級生一樣敢怒敢言,但是做事起來一點
都不馬虎,該柔則柔,該強硬時當下決不手軟,舞台經驗頗為豐富的她,滿腦子鬼點子但
也常常給我很多建議。多虧雅斐的介紹,第一次我終於進到高雄文化局至善廳的幕後執行
室,我跟燈光大哥以及音響大哥們一起同步工作,擔任”一針受孕”的影像執行,我像極
了鄉巴佬進城似的,對於這些從未接觸或是看過的器材深感好奇,操作影像時,內心忐忑
不安,不過還算圓滿成功了。
如果說”一針”的影像執行是一個完美的起步,那”面具”的音樂執行就是我在南風立
下的第一個里程碑。
其實我對戲劇的熱度,將近十年都未曾減退過,直到這次能夠正式升格為劇團裡的crew
,我發現一整齣戲的完成,是需要大家的助力,不單單僅是導演或演員。自從上了技術劇
場音響課程後,我更是覺得幕後工作者十分偉大,也鑑於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專業後,我在
音樂執行的過程中,特別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導演的需求,也試著將最好的音樂品質呈現
給觀眾,這似乎是一向以表演為主軸的我不能理解的一部分,但是當我坐在音控室裡,推
動著fader時,我知道這也是我的一場演出,我必定得全心全意付出,這是我的第一步,
而我會一直往前走的。
寫於2006年‧港都 初秋
台灣戲劇表演家—瘋人院
第一屆儲備演員成果展觀後心得
台表的戲,這是我第二次觀賞,但我仍然有一大堆意見說不盡道不完。
首先,表演場地出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高雄市圖書館中興堂,它是一個綜合型的表演
場所,也就是嚴格說起來,比較屬於老舊式的表演廳堂,可以從事的活動包括:可能是演
講、音樂表演或是舞蹈表演,還有今天要談的戲劇表演。場地四周的牆壁為石材建造,對
於音場上來說會造成很強烈的殘響,喇叭的架設上略為簡陋,只使用了兩個低音喇叭在舞
台兩側,音質非常刺耳及粗糙。而演員使用的mini mic偶爾會產生些許feedback。因此在
選擇場地上,需要多多加強。
接著便是劇本的撰寫,可能是台表一向的風格及慣例,可謂淺顯易懂又灑狗血,非得要
在同樣的家庭、愛情環節上發生類似的衝突或是感動。一開始觀賞的觀眾會有些許震撼,
但久而久之可能會略為麻痺,也因此需要再多多琢磨一番才是。
演員本身的基本功是滿漂亮的一點,他們都夠年輕,也勇於表現自我,在舞台上的肢體
抑或情緒都有發揮的空間,還有一些畫老妝、醜妝的演員,其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如此犧
牲色相的演出,讓台下小朋友看得笑聲不斷。
台灣戲劇表演家還是一個較新且還需努力的劇團,雖然近年來推出的戲不算多,但是他
們仍然在持續努力當中,雖然我不是一個資深的劇場工作者,能夠提出的意見可能很微薄
,但是這是我深深的一番體悟,期盼在未來看見他們更多的成長與改變。
寫於港都 2007年冬季
看戲初體驗 《可愛冤仇人》
談起戲劇,對我而言是一件淵源很深的往事。在我約莫14歲時,我便十分確信自己有
百分之九十九的戲胞在蠢蠢欲動著。
當時花系列正吵得火熱,顧小春壞女人的形象深得我心,也不知哪兒來的怪癖,她是
我第一個最崇拜的演員,那一種心狠手辣又橫刀奪愛的戲碼讓人看得十分過癮,沒緣由地
,這個角色的魅力就這麼令我著迷。
然而對於舞台劇的認識,居然起步得特別晚,一直到了我18歲的那一年,才終於踏進
演藝廳堂,觀賞人生中第一部舞台劇—由金枝演社所演出的《可愛冤仇人》,在戲劇社學
長姐們的帶領下,感受舞台劇演員在現場發揮一等一的功力,誇張的言行和脫序的肢體表
現,還有一口流利的逗趣方言,印象十分深刻。坦白說,我真的不太記得故事的情節,但
那一夜的感動卻清楚地在內心撼動著,正因為在語言的隔閡下(抱歉,本人的閩南語真的
不大好!),所以演員們所呈現的互動及交流顯得著實重要,這也成為我唯一能判別故事
的依據。還記得那是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空氣裡飄散的溫度特別低,體內的血液及心跳
卻是沸騰的,舞台劇演員成為我另一位敬仰之神。你八成不相信,整齣戲我不僅驚訝地瞠
目結舌更笑到淚流不止,畢竟在我的人生經歷裡,還未曾親眼目睹活脫脫的戲精在我面前
肆無忌憚地演繹。
之後在校內接演《美味ㄩˋ便當》老闆娘一角,起初我十分排斥這個角色,因為她既
犧牲色相又有失ㄧ個女孩的完美形象,推辭了老半天,轉了一大圈,發現社團裡居然只有
我最適合這一類瘋癲的角色,演出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排練的時間漸漸減少,風騷又俗氣
的老闆娘簡直是為我量身訂作
作者: buffbear293 (本姑娘是熊掌)   2017-12-02 13:28:00
加油推
作者: kabi170617 (kabi)   2017-12-02 22:13: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