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作者: acpisces (acpisces)   2016-11-10 00:29:58
網誌好讀版(內附圖片與影片連結):
http://gleam271.blogspot.tw/2016/11/romeo-et-juliette.html
10 月 29 日星期六,《羅密歐與茱麗葉》,
我十七歲那年的床邊故事終於來到我眼前。
我其實好些年沒仔細複習了,但是當年天天睡前聽,
加上後來學法文想到就聽一下,印象仍然非常深刻,
深刻到演出中我可以立刻看出來哪裡和原版不一樣、哪裡是新加入的橋段,
因此這篇心得會含有大量的新舊版本比較噢。
這一次的佈景頗有原劇地點維洛納城的氛圍,
背景是有著拱門的迴廊,前景有一座臺階和兩座圓形的建築,
左邊第二座三樓是茱麗葉的房間,二樓則是陽臺。
原版的〈陽臺〉中,羅密歐是真的有爬陽臺,然後翻過柵欄和茱麗葉相會;
這一版呢,羅密歐是從屋後外牆上沒有扶手的迴旋梯走上去,
陽臺側邊還有小門可以開 XD
相較於原版的舞臺,國父紀念館的真的非常小,但臺灣似乎沒有更合適的場地了。
這次的舞蹈比較陽剛,節拍性較強,如果和原版相比,
大概是鬥牛和倫巴的差別(不是舞種,純論風格,原版的比較古典、柔和)。
服裝造型上,卡布雷特家的男裝也的確偏向軍裝的風格,
蒙特鳩家則較為現代
(後來才看到節目單上說是「結合現代都市與巴洛克風格」),
現場在座位上只能隱約地看到班福留和莫枯修穿的是襯衫,
外罩長及腳踝的外套再繫上腰帶,整體色調班福留是藍色,莫枯修是紫色,
衣服上其實另有裝飾。羅密歐的保留了原版服裝的衣領樣式,但布料不同。
整體而言沒有太大的違和感,
雖然卡布雷特夫人的髮型和美人魚裙襬我有多看了幾眼,
但至少不至於像哥本哈根《尼貝龍指環》的服裝現代到令人出戲。
新版刪去了一些次要角色,在部分配角的設定上做了調整。
莫枯修更加癲狂,
他在這一次為其新增的獨唱曲〈麥布女王〉中自陳其目標與成就(註 1),
也強化了他的詩人身份;
卡布雷特家最會挑釁的鐵豹則除了原有的〈非我之錯〉和〈就是今天〉以外,
在開頭另有一曲〈鐵豹〉,這些曲目中反覆訴說他對茱麗葉的情感,
並呈現其心境的轉折,使整個角色更為立體。
死神(新版節目單上譯作「命運女神」,然「死神」才是原意)依然貫穿全劇,
依然沒有臺詞,然而用「安靜」形容她是怪異的,其肢體「語言」極其豐富,
機械舞似的動作彷彿在暗示她的無情。綜觀以上特質,她也的確是這齣劇中的命運。
〈舞會〉一曲開頭怪誕的旋律與節奏伴著死神的張牙舞爪
為這場舞會投下了不祥的陰影,
勢如水火的家庭背景加上羅密歐與茱麗葉在這一景中的相遇,悲劇的結局已經於焉寫就;
班福留要前往羅密歐流放的曼多亞城告知茱麗葉死訊時唱的〈該怎麼告訴他〉中,
其實也有一群人(黑衣人,但不確定是什麼角色)拉住班福留,
死神卻以同樣具侵略性的手勢召喚,使班福留不顧阻攔地前進,
最終將羅密歐與茱麗葉領向死亡。
主角們的設定也做了些改變。Damien Sargue 的羅密歐只是在〈有一天〉裡唱著:
「我受女人眷愛 我年未屆廿/她們用來誘惑我的手段//我都熟悉......
那種愛 只是虛情假意/真愛 現在我只要真愛」(註 2)
看起來至少還像個純情少年郎,但是到了今年 Alexis Loizon 的羅密歐,
〈有一天〉裡的女人有了名字叫「羅薩琳」,
班福留和莫枯修還透露了羅密歐女友一個換過一個!
(演出結束後,同行的友人表示故事還是悲劇就好,羅密歐與茱麗葉就算沒死,
依照羅密歐的習性和遺忘羅薩琳的速度,應該也很快就會離婚了 XD)
茱麗葉的部分更令人玩味,家庭成員的關係也更有思考與檢視的空間。
這次的〈求婚〉結合了原版的該曲與〈妳該結婚〉,
其母卡布雷特夫人原本是一個對女兒關注不多的母親,
只在輕快的旋律中輕描淡寫地道出年華不再與丈夫情意逝去的心酸;
新版之中她則起了引導的作用,在茱麗葉任性時旋律急轉直下,
卡布雷特夫人提前指出了 2001 版第二幕〈明天〉中的「女人別無選擇」(註 3),
直陳女性必須屈服於男性安排的宿命,其臺詞甚至暗指茱麗葉的生父另有其人。
而茱麗葉的表哥鐵豹和其父卡布雷特伯爵的關係似乎並不好,
當鐵豹向卡布雷特伯爵告發羅密歐闖入舞會時,伯爵勃然大怒地斥責了鐵豹,
卻表示不介意羅密歐的到來;
反之,鐵豹死時,是由卡布雷特夫人在〈復仇〉中質問其夫婿:
「當他(鐵豹)死去時 你在哪裡?」(註 4)
卡布雷特家的衝突,除了對於女性困境有了更多的描寫,
也呈現了鐵豹這個誤殺莫枯修而間接導致最後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死的惡人(villain)
的可憫之處。
此次的演員聲音聽起來好像都比較年輕。
尤其是奶媽和勞倫斯神父(演員是原版的王子 (Prince)!),
原劇演員的聲音都稍微粗啞一些。
奶媽的部分在〈她正沉浸愛河〉的表演上影響不大,
而勞倫斯神父在〈我再也不知道〉中呈現失去信仰的絕望就稍顯遜色,
但其情感的表達仍然是非常好的。
還有茱麗葉,Cecilia Cara 2001年演出時約 17 歲,
這次的 Clemence Illiaquer 19 歲,
但是她的演唱方式使茱麗葉感覺更活潑、直率,也更年輕,
這樣的形象或可與卡布雷特家族其他人互為對比,進而提高衝突,
但是她缺乏收斂的演唱(她其實在劇中有過這樣的表現,只是不多)
在某些橋段上的表現沒有層次,
這在〈以愛之名〉裡與羅密歐合唱的 "Aidez-nous"(「幫助我們」)尤其明顯。
整體而言,我還是喜歡原版多一些。
我很欣賞這一版在諸多角色設定上的調整,使他們的呈現更臻完整、劇情也顯得更豐富,
但是茱麗葉...... Cecilia Cara 真的太好,使 Clemence Illiaquer 相形遜色,
所以就成了我的扣分重點了,除此之外也是可圈可點的,讓我看得渾然不覺時間流逝。
雖然 CD、DVD 都已經滾瓜爛熟,encore 時我也是尖叫得要瘋了,
畢竟是伴我走過慘綠少年的故事啊!
註 1:新版節目單 P. 15。
註 2、3、4:2001 版 CD 歌詞本。
作者: yua123 (二手書,CD出清)   2016-11-10 06:30:00
看到預告女主外型樣子覺得可以省一筆錢,完全破滅的Julie形象
作者: amoroe13 ( OE )   2016-11-10 18:36:00
Cecilia真的無人能敵啊~~~
作者: andrea810818 (小金魚)   2016-11-10 18:49:00
茱麗葉真的差蠻多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