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阮劇團 X 日本流山兒★事務所:馬克白

作者: Atica (吉米布蘭卡)   2016-07-31 17:07:57
Blog版本: http://jimmyblanca.blogspot.tw/2016/07/x_31.html
(Blog有底下提到的部分作品影像/文章連結)
時間:2016.07.30 1:30PM
名稱:阮劇團 X 日本流山兒★事務所 馬克白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寫成已400多年的莎劇之所以好看,除了描寫人性深刻入裡,對現代觀眾而言,看導演、
編劇與演員如何詮釋經典文本,並從中傳達自身意念與新解,這,才讓人最興奮不已。今
年初甫來台的Olivier Py《李爾王》,一句"Ton silence est une machine de geurre"
- 你的沉默是一具戰爭機器,把觀眾拉成了帝國頹敗的元凶;Sam Mendes與Simon
Russell Beale合作的版本,則以醫學病徵試圖解釋老年李爾的行為反常,為不合理的劇
本設定找出口。本以為《奧賽羅》裡的Iago就是個有強烈野心、不惜一切也要往上爬的壞
傢伙,但我卻在Nicholas Hytner執導、Rory Kinnear演繹的版本裡,看見了純粹為惡,
有著另一種非狡獪心機、而是打從心底反社會的角色樣貌。就連同一個導演,在不同的時
間所導的同一個作品,都可以看到詮釋者與導演當下想要告訴觀眾的訊息,如蜷川幸雄相
距10年的《哈姆雷特》的挪威王子形象,從早先的挺拔英勇,到後來的瘦弱無力,幽微地
說著導演所看到的日本 - 由弱者接收原本強盛的王國。
這檔由台日跨國合製的《馬克白》,於2015年開始計畫,中間經過了劇本翻譯 (日文翻中
文,中文再潤成台語)、演員徵選 (臉書還開放直播),以及密集的六周訓練,終於在2016
的炎熱夏日,於嘉義宇宙首演。過往的跨國製作常有融合尷尬的問題,不是導演手法與演
員表演方式產生衝突 (Robert Wilson抽掉京劇底蘊,與魏海敏合作《歐蘭朵》),就是少
考慮到當地的語言文化特性 (2011年TIFA的旗艦製作 - 鈴木忠志《茶花女》)。然而,這
次的《馬克白》卻沒有這些問題。作品不但保有台語美妙的音韻,放入許多台語特有的用
詞與歇後語,更在強力的身體訓練下 (聽說演員都瘦了不少),讓台灣演員綻放出流山兒
式的劇場美學。最重要的,是導演與劇組藉由《馬克白》,提醒並反映現下世界的黑暗,
將原本只是探討人性道德的故事,增加了濃厚的反戰意識。
日本流山兒★事務所來台多次,就看過的兩檔作品《義賊☆鼠小僧》與《女人的和平》,
不難感受到強烈的劇團風格:生猛有力、有著「啊!一次通通都給你」的豐沛生命力。長
年在嘉義打拼的阮劇團,除了越辦規模越大的草草戲劇節外,過去也不乏有台語改編西方
文本的演出,以親民常民的戲劇能量深耕地方。雖然一個在日本,一個在台灣,卻在某些
理念與作法上有著不謀而合的巧合。
《馬克白》的原著名為《Macbeth》,但在這個版本卻是《Paint it, Black!》。對比整
部作品的調性,主角馬克白原是戰功彪炳、忠心耿耿的將軍,卻因為逃不過命運捉弄,說
是被女巫的預言糾纏也好,抑或是妻子從旁的施壓也罷,總之是因著外在的環境壓迫,使
得馬克白有著被拱上權力王位的無奈與恐懼。過程猶如劇中歌曲〈抹黑〉寫到的,所有的
東西都攪在一起加在一起融在一起,最後全部都黑漆漆,全部都抹黑,一代名將因而成了
暴虐無道的昏君。此外,這版本增加了女巫的數量,從原先的三女巫,變成了十女巫,讓
所有的場景都有象徵厄運與秩序崩毀的女巫存在,如女巫們在戰爭場上游移、一同慶祝與
高喊萬歲馬克白、甚至直接是馬克白夫人的侍女等,強化了悲劇氛圍時刻環繞在旁,命運
必然會發生的不可逆。角色安排上也有個巧思,讓同一個演員同時飾演馬克白母親與馬克
白夫人。這讓視覺上已經強勢的馬克白夫人更加威權 (余品潔比周浚鵬高,長相也比較成
熟),透過設定讓馬克白有了嚴重的戀母情結。
馬克白或許驍勇善戰,但作壞事的能力卻還是幼幼班,極度懦弱與不堪一擊。甚至是死後
,鬼魂都還需要母親安慰。這種種的外環影響,不僅凸顯良善高貴的人性可以被環境染
黑 (Paint it Black),更讓人對女性/神靈等他者主導戰爭一事感到悲傷與惆悵。女巫一
開頭就唱了:「那個地方有男人也有女人,男人全都在為生死搏鬥,日日夜夜,一天又過
一天,時間一直往下走,沒日沒夜地殺來殺去,何時才會回來?」原是馬克白知道夫人逝
去後的獨白 ("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在此轉換成女人/女巫
對戰爭的控訴與面對自家男人死亡時不得不吟唱的謳歌。畢竟戰爭過後,男丁死去,留下
來扛一輩子的,都是女人呀!對照4月流山兒x樂塾演出的《女人的和平》,令人不禁莞爾
一笑:一是玉石俱焚的復仇,一是甜蜜逗趣的和平抗爭,不變的同是反戰的意念。
原著的結尾在馬克白死後,由蘇格蘭國王的長子登基為王。至於女巫預言提到的,班柯 (
劇中的陳闊) 會成為國王的父親一事,導演用了極為諷刺的方式表現。馬克白被抹黑變成
馬克黑後,仍有一幫份子協助他剷除異己,其中包括一名戴著面具的神秘男子。直到最後
馬克黑一派全數陣亡,面具男用著紅繩牽著班柯之子 (劇中的陳文福) 出現,在觀眾面前
脫下了面具,短暫地將皇冠往魁儡國王的頭上一戴,隨即丟棄。戰爭的背後總是有著許多
不可告人的陰謀論,而當局者永遠都不知道誰是真正綜觀全局且掌握風向的大魔王。戰爭
,不過是少數人在手上把玩、等著收割的權力遊戲。
我向來很喜歡流山兒的群戲,調度流暢,畫面華麗大氣,加上滿載的演員動作與情緒,相
當震撼。當演員從四面八方衝出來時,觀眾席也會跟著一起震動;還有舞台上舞刀弄槍的
鏗鏘作響、揮舞大旗與甩動鞭子的那個風聲與呼嘯聲,哎呀真是讓人看了心情好激動啊 (
咬手帕)!可惜的是,馬氏夫婦的火花一直到馬克白登基為王後才出現,一方面是周浚鵬
的馬克白還是太年輕,除了聲音偶爾會漏了餡 (本人是個溫和的暖男),在舞台上的氣勢
也不太能讓我信服他是偉大的將軍 (是因為個子比較小隻嗎);另一方面,余品潔的馬克
白夫人在前半段的心機表現太過用力,不甚真實。當馬克白真的成為國王,其脆弱無助、
自卑害怕轉自大的形象浮出後,夫婦二人的撞擊與對手戲才精采了起來。
倒是因為《馬克白》,我發現了兩個好亮的演員啊:飾演陳闊的陳盈達與飾演高夫的彭浩
秦。(以下是花癡時間)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這兩個人的劇場演出,但直到《馬克白》,這
兩個人才「登啷」的跳出來。我很喜歡陳闊面對馬克白的穩重,但在聽取女巫預言與國王
即位時又有著令人費解的鬼胎 (雖然最後胎死腹中,沒成)。因為不是女人生的,所以可
以殺死馬克白的高夫,在下半場有非常吃重的演出:國王次子試探時的困惑不屑到接受、
得知家中妻兒慘遭殺害後的怒吼幾乎要凝結周圍空氣,以及最後與馬克白對決時一次次沒
真打在臉上但卻可以迸出怒氣的拳頭,彭浩秦不光是能量爆表 (臉上的青筋都要炸了),
情緒上變化也做足做滿。所以,彭浩秦是《馬克白》裡的MVP (灑花)!
演出一開始有個穿著現代的女子說著這世上還存在的戰爭紛擾:沖繩美軍基地、藏人自焚
、新疆獨立運動等,說著這些都離你們/我們很遠,都跟你們/我們沒有關係,並在馬克白
稱王一場戲又再次拿著大聲公出來重複一次。從導演的臉書上可以看到不少沖繩的抗議新
聞,知道這些都是他關注的議題。然而,整齣戲的反戰意識已經充分藉由歌詞、角色塑造
與手法編排表達,實在不需要再特地跳脫劇情時空/背景說教,斧鑿痕跡明顯。
開場前與結束後都可以聽到場館內播放的飛機聲,更精確的說,應該是戰機聲,搭配著故
事落幕時眾人所唱的歌曲:
「我有一個夢,像鳥兒,亂飛在空中。
我做一個夢,一直飛,越飛越狂亂。
一直飛,飛到半空中,
自由又自在。
滿天飛,如同在夢中,
遙遠的世界。
像鳥兒,亂飛在空中的,
一個夢。」
祈願,沒有人會被迫拿著槍桿子上戰場,也沒有人會被迫顛沛流離,而世界終能和平。
後記......
1.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雖然交通沒有那麼方便,但真的是個非常不錯的場地,去過的團
隊也都說嘉表是個很替團隊著想的優秀館方。對了,場館外頭的荷花池長得又美又好呀!
2. 服裝好好看,妝髮好好看。(請原諒我真的很不會寫設計這一塊...Orz)
3. 我看的是星期六午場,碰到了好多劇場人。除了有台北/高雄代表外,宜蘭/苗栗/台南
都有代表。我在想,隨著台中國家歌劇院與衛武營即將開幕運作,大家都會到處跑了吧:
哪裡有好作品就往哪裡跑!
作者: devlmaycry (蝶佛魅檜)   2016-07-31 18:31:00
好文推
作者: wanderlust (sonder)   2016-07-31 18:37:00
我看日下午場,也遇到好多劇場人哈哈~場地、舞台、燈光真的非常棒,現場音樂家的演奏也十分動人,每一次女巫的歌唱都好令人感動啊嗚嗚!然後推彭浩秦mvp無誤!!!下半場對他演出印象實在太深刻!
作者: clarinetOMR (天羽雪楓)   2016-07-31 18:43:00
今天剛看完下午場,跟原po對演員的看法很一致~ 不過一方面自己台語不算好,加上導演也有提到很多演員的台語是從零開始練,如果沒有先了解大概劇情,接收台詞上偶爾還是有些問題Orz另外今天QA有觀眾問到原po說的開場戲,導演表示前面這段是鴻鴻寫的,原先日本版開場是用馬拉拉的演講詞。
作者: Atica (吉米布蘭卡)   2016-07-31 19:25:00
噗哈哈,看完演出我就在想應該是鴻鴻寫的,感謝樓上證明了我的想法。知道日版用的是哪一段馬拉拉的演講詞嗎?是因為本來就有一段前導詞,只是順應在台灣演,所以重寫一段嗎?
作者: clarinetOMR (天羽雪楓)   2016-07-31 19:59:00
翻譯有提到諾貝爾獎,但沒特別說是不是領獎演說。導演自己看到這段文字後共鳴很深,覺得一個日本人應該深思的問題居然是讓台灣人寫出來,但也只點到此沒有特別在說明創作歷程了導演有提點一個想法是這段文字彈性很大,所有觀眾都可以置換跟自己比較親近的語境與脈絡去體會它內容上我也覺得有點刻意,但這段戲迅速集中觀眾注意力的效果蠻不錯的XD
作者: wanderlust (sonder)   2016-07-31 20:42:00
推樓上們~~講座其實收穫頗豐,可惜礙於時間關係進行得如此迷你XD 算一算,現在也差不多是最終場演完的時刻了,最後那首歌讓我起的雞皮疙瘩感動現在還記得XD
作者: gogoyuri (yuri)   2016-07-31 21:29:00
作者: ootanipretty (DOM)   2016-07-31 21:44:00
推彭浩秦!!我個人倒是挺喜歡沖繩女孩出來說話這段。沖繩女孩第二次出場時,由於舞臺上正舉辦宴會熱鬧嘈雜,以至於幾乎沒有聲音,讓我想到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的訴求是被掩蓋的。
作者: dream2000 (築夢.逐夢)   2016-07-31 22:23:00
週日午場有看到鴻鴻全家福布蘭卡首段提到的幾部莎劇,我有幫不同版本的同一部戲打分數,如《李爾王》:Olivier Py版 > NT live版《奧賽羅》:NT live版 > 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版話說高夫是剖腹產,原來剖腹產歷史這麼悠久了 XD
作者: kanygolly (屁媽咪)   2016-08-03 09:59:00
雖然沒看,但推彭浩秦,從小戲節開始注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