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七種靜默:懶惰

作者: folkpunk ( )   2016-07-11 17:51:11
看完戲,腦中有不少戲裡的畫面,卻有些斷裂感,
說不上來具體的感想。
於是再去翻預告來看,
原來是在講述現代人用勤勞來逃避問題、逃避去愛(所以懶惰)。
並且想傳達「冷漠與傷害像瘟疫一樣,一個傳一個」。
好像有點懂了,但又有些不懂。
所以去找原著來看。
閱畢,感想是,導演和編劇想表達的和原著不太一樣。
雖然情節大致是相同的,沒做太多修改,
但手法與台詞上的運用,
其氛圍、節奏與重點,已經跟原著有些不同。
原著的文字強調人未被傷害(或說接觸)前的輕揚、飛舞與香氛。
對比之後的關係逝去、對方離開,帶走一切生氣與意義。
往後的生活縱然很是勤奮,謙恭有禮知所進退,
但生命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了,
自己怎麼樣別人怎麼樣愛與不愛怎麼樣,都無所謂了。
一切都無關愛、不愛、願意、不願意,
只是工作來了,就解決;有人對自己示好,就吃了(跟接不接受無關)。
勤勞,是最簡單的麻痺傷口的方法,也是對自己「日子還要過下去」最懶惰的交代。
一個個冷漠(冷感、冷酷)的養成(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而戲的改編,花了很多篇幅,讓演員表現工作上的「勤奮」,
經理男很擅長世界經濟脈動與不動產,一直講電話,公司沒有他不行;
年輕女子不太適應新的銀行電話行銷工作,但腔調口條練久了,日子也可以前進;
重考男一直在騎機車、停機車,你好歡迎光臨關東煮燴飯第二件特價五八折。
戲有個企圖,似乎想讓觀眾看見,
資本主義社會對於麻痺情感的影響,
物質階級落差對於人類慾望的撩動與摧毀。
冷漠的人際關係是耗損角色情感的暴力來源,
黑衣人(三位演員分別扮演各種環境角色)不會想要瞭解主角的處境,
他們通常是「發號施令」或是「不甘我事」的一群。
錢在戲裡是另一個重要的暴力來源。
經理男用錢來劃清他與年輕女子的關係,
可以無負擔的享受年輕帶來的美好,
最後再用「我不可以讓你成為妓女」為由,將兩人斷的乾淨;
重考男以為用錢可以買到他的愛情,
女子無法被溫情受買做出承諾,
他的自卑感以為,女子是因為看不起他,
便想回過頭用錢來羞辱她。
原著讓我覺得,
男子轉變的主因是「被羞辱總該有回應吧,總比溫和不發一語(冷漠)好」。
當然還有男子比較奇特偏執的一面(冬天上班前先坐在女生位子上,希望能幫她暖座)。
但戲裡刪掉「暖座」的情節。
他每天在便利商店充滿笑容的工作,一度以為他是個陽光上進的青年,
卻在開房間那晚像變了個人似的,
那種征服的慾望像野獸一般讓人畏懼。
也許編導是想表達更多男子對於「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的偏執是如何讓自己崩潰。
戲裡有很多畫面令我印象深刻,像是:
冷冽又充滿白噪音的百葉窗光影、背對觀眾的病妻(彭子玲演得很好)、椅子越坐越遠;
角色失去一切(包含尊嚴、身為人的感情)時,被扒光僅剩內衣內褲;
重考男被關進監牢後,背越來越駝,像是被社會遺棄的鐘樓怪人。
有些畫面,我還不太能理解其涵義,像是:
戲的末尾燈頻繁明滅,看到監牢裡的重考男有著不同的姿勢;
有一幕酒瓶一直不斷地從上方掉落(還砸破了,很怕演員會踩到);
結局時,女子在滑手機,經理男倒在地上,重考男駝著背用複雜的眼神看女子又看向觀眾
總而言之,戲給我的感覺,比較聚焦在「勤勞於冷酷環境前的無力感」,
有一種「越勤勞越悲哀」的哀傷(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感情上)。
如同老鼠在軌道裡,無論跑得多快,只要在軌道裡就是無法改變軌道本身。
差別在於,經理男是黃金軌道,重考男是紙糊的軌道,一破掉就進監牢。
耳邊響起主角常說的:
「我很努力!」
「我不想影響你的人生!」
恰恰是本戲對於勤勞(或之於懶惰)的最大諷刺。
作者: couldu   2016-07-11 18:07:00
喜歡"紙糊的軌道"這樣的比喻
作者: ckgs (蔡蔡)   2016-07-11 19:08:00
推文,我覺得整部戲很好看,但一直無法頓悟和劇名的連結性,索性就拋開劇名去觀賞(沒看過原著)
作者: Atica (吉米布蘭卡)   2016-07-11 21:35:00
比起四年前的懶惰,大概是工作與生活的經驗多了些,覺得今年的版本更嗜血更痛了啊...........
作者: gogoyuri (yuri)   2016-07-11 21:59:00
推!
作者: gentlism (aha)   2016-07-13 01:41:00
推推 戲好 這篇也寫得好
作者: buffbear293 (本姑娘是熊掌)   2016-07-13 08:46:00
粒粒的本必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