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從《變形記》到《蛻變》

作者: chao0902 (小青)   2015-08-14 10:29:23
從卡夫卡的《變形記》到平田織佐的《蛻變》
一日醒來,推銷員葛雷果成了一隻龐然怪蟲。
這是卡夫卡的《變形記》,
葛雷果是全書最具生命力、最生動的角色,
他溫柔、他痛苦;他掙扎,卻被輕賤地唾棄。
他成了一條蟲,是以他十惡不赦。
失去人形卻保有人性的怪物,不見容於家庭的爐火。
「他的腿變成了無數隻瘦的可憐的腳,
 與龐大的身體的其他部位相比不成比例,
 正無助地在他眼前揮舞著。」
開書第一段,便敲響了悲劇的響鐘,註定了一段光怪陸離的異旅。
變成怪蟲的葛雷果遭受家人非人的對待,
失去人形之心與徒具人形之物,在兩者逐漸疏離的過程中,
主角葛雷果見證了家人的人性變形之旅,
直到葛雷果最終解脫,
《變形記》呈現的其實正是「何謂非人」。
而平田織佐的《蛻變》則做了不一樣的改編,
從「有生命沒有人形的巨蟲」改成
「有人形卻沒有生命的機器人」,
機器人當真沒有生命麼?
是否有那麼一個開關能夠終結這異樣的人生?
當《蛻變》將機器人搬上舞台跟真人一起演戲,那會發生什麼事?
人形機器人的演出是否能和真人演員演出一樣觸動人心?
這是機器人劇場有趣的地方。
「機器人可以是人麼?」機器人葛雷果疑惑著。
他不再疼痛、不再飢餓、不再為人感到難過,
失去感受的人還是不是人?
導演藉這齣劇拋出問題:
「那植物人和腦死的人還是不是人?」
葛雷果的母親說:
「你會為自己失去人性這件事情感到不安,就證明你還有人性。」
這是《蛻變》與《變形記》一個很大的不同。
《變形記》呈現的是「非人」,《蛻變》問的是「怎樣才是人?」;
《變形記》在疏離中失去人性,《蛻變》則在對話中更加緊密。
導演平田織佐曾說過:
「人跟機器人沒什麼不一樣。
 一旦我們一天沒辦法清楚定義什麼是人,
 就沒有辦法定義什麼不是人、
 就無法定義人跟機器人有什麼不一樣。」
在《蛻變》中,或許每個人會看到不同的答案。
※《蛻變》觀看場次:2015.08.09 晚場(原 08.07 晚場延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55182497826517
作者: ariawei (WeiWu)   2015-08-14 18:13:00
郊區/市區/偏遠地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