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北藝穗節的文化觀察

作者: aaawei (aaawei)   2014-09-19 01:44:05
甫於九月中落幕的【台北藝穗節】,至今已走過七個年頭,這個標榜不審核演出、
提供免費場地、發生在各式各樣非正規劇場空間的Festival,經過這幾年的修正,
似乎已小有成績,成為劇場新鮮人初試啼聲的試金石。然而,除了在官方網站上的
美言之外,台北藝穗節究竟還隱含著哪些令人困擾的問題或突顯了哪些現象?本文
試圖以參加過五屆(12367)藝穗節的技術人員身分,分享個人觀察心得。
一 參加團隊
每年藝穗節的文宣重點,總圍繞在「團隊總數」及「演出場次」之海量,的確讓人
驚訝,怎麼每到藝穗節的季節,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麼多表演團隊,手冊上五花
八門的團隊名稱與五花八門的節目名稱,往往令人分不清楚誰是團隊名?誰是節目
名?平常他們都在哪兒呢?為何都不出聲?不可否認的,許多劇團是為了報名藝穗節
「就地」成立的,而藝穗節閉幕後就消失在劇場中,等到下一屆藝穗節再冒出頭來
。他們完全仰賴藝穗節的資源,只在藝穗節裡登場,或許可以稱之為「藝穗節限定
劇團」。旁人可以猜想他們的野心就這麼大了,或台灣的劇場環境確實無法支持這
麼多團隊在藝穗節以外的日子生存。而即便是在藝穗節獲得好評的團隊,幾屆之後
若不試著自己跨出一步,恐怕終將淪為小時了了。至於其他早有能力獨當一面的演
出團隊,奉勸就別貪圖順風車(場地免費)報名藝穗節了,你們的目光應該放在更大
的池子,你們的戰略應該是樹立自己的旗幟,把自己格局做小只是顯得不長進。另
外還有更多只參加過一次藝穗節就退出劇場界的團隊,來不及被人注意就消失無蹤
,不免令人納悶,他們或許只是想圖個體驗?或許就認清現實?或許就此生無悔?
如果藝穗節官方能統計歷年:單一團隊參加次數、每屆新團隊的比例,或許比單單
注重團隊總數更能精確的描繪出台灣新興劇團的生態。
二 演出場地
台北藝穗節的賣點之一,就是每年端出意想不到的非劇場空間帶來新奇噱頭,例如
:畫廊、旅館、咖啡店、髮廊、遊艇、紙廠、練團室、歌廳、公園等等。據官方說
法是「將藝術從劇場空間釋放出來…讓更多人知道藝術不僅只是屬於菁英主義的部
分,其實藝術也可以很常民」。提供場地的店家老闆,多少看好活動期間的曝光與
人潮能提升知名度與未來的潛在消費,雙方合作看似雙贏。然而,當演出團隊為了
實踐創作而提出種種技術需求時,經常會遭到拒絕,有時是為了保護裝潢,有時是
怕管理麻煩,有時是不願影響正常營業,這凸顯出一個矛盾:正規的劇場原本就是
為了配合劇場演出、實踐劇場技術而設計的,因此可以實現演出團隊大多數的需求
。畫廊、旅館和咖啡店正因不是劇場而成為畫廊、旅館和咖啡店,若一心想要以專
業劇場的規格在這些地方做演出,不但難為技術人員,也讓店家與主辦單位不堪其
擾。藝穗團隊因為場地配合問題與店家鬧得不愉快,互相折磨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甚至造成若干店家隔年萌生退意。回過頭來看,不妨仔細想想:畫廊、旅館和咖啡
店裡真的適合發生這些表演嗎?除了新鮮感之外,它們真的是理想的小型表演場地嗎
?它們有助於創作者在作品上的突破與新意嗎?(而不僅僅是場地上的新意)又有多少
團隊能高度掌握這些特殊(但難用)的空間,為自己的演出加分呢?我認為,若這些
特殊場地無法成為與作品內涵緊密相連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沒有在此演出的價
值,不如返璞歸真回歸正規劇場吧!(另外的問題是,正規的小劇場數量根本不足,
當局為何始終渾然不覺!)歷年藝穗節的場地中,往往夾雜著牯嶺街小劇場、文山劇
場、西門紅樓等相對「正規」的劇場,這幾個場地本身配有專業劇場燈具、設備等
,往往成為熱門搶手選項。然而與其他空間相比,使用上的技術門檻較高,座位數
也多的多,實在難為公平。先搶先贏的團隊也只贏在動作快(或亂搶答),作品卻不
見得適合在這裡演出。建議藝穗節主辦單位想想,如果非劇場空間已經確立為藝穗
節賣點,那就拿掉這些正規劇場,統統使用畫廊、旅館、咖啡店或其他吧!
三 時段限制
藝穗節規定場地使用時段以四小時計,並規定每一時段必須完成至少一場演出,還得
在時限內拆完台離開。意思是不能登記兩個連續時段,前一時段從容裝台+彩排,後
一時段演出+從容拆台。我曾在第三屆藝穗節檢討報告中質疑過這一點,主辦單位究竟
是為了確保演出場次夠多?還是擔心過長的裝拆台時間會讓團隊把演出搞得很複雜?
為何非堅守此限呢?參加藝穗節的團隊,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演出經驗尚淺,技術掌握
度低的學生團體,原本就難以期待裝拆台合乎專業效率。主辦單位卻吝於給予更多時間
與包容,非要在一個時段內完成裝台-演出-拆台,連彩排時間都沒有,事前也僅有一次
實際進場試裝台的機會。劇場是一個高度仰賴現場熟悉度的藝術形式,稚嫩的表演者
加上缺乏讓心理踏實的彩排機會加上兵荒馬亂的趕裝台,觀眾能期望看見多精彩的演出
呢?技術不要出包就已經是萬幸了!到頭來,直接傷害的是演出品質,拉低藝穗節的
口碑,這真的是主辦單位樂見的嗎?如果這項遊戲規則始終無法改變,建議有意參加
藝穗節的團隊們盡量登記連續時段,或登記單一場地。前者能讓你省去一次拆台的麻煩
,以逸待勞準備下一場演出;後者會讓技術人員只需適應一套裝拆台計畫,加快裝拆台
腳步。如果不幸真的只搶到零碎不連續的場地時段,那麼請與前後時段的其他團隊建立
良好關係,多溝通分享彼此的技術需求,把對方當朋友或許會得意想不到的方便。把
對方當成和你搶時間的仇人只會讓自己遇到更嚴厲的對待。
四 排練場地與技術人員
每年9~12月,是表演藝術界的旺季,原本線上劇團的演出就目不暇給了,而藝穗節在
短短兩週又一下子灌入三四百場的演出,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規模再怎麼輕薄短小的
表演,還是需要排練場與技術人員,這麼大的需求量,台灣的劇場環境負荷的了嗎?
排練場地近幾年雖然拜台北市文化局「藝響空間計畫」陸續增加,依然是不成比例的
供不應求。搶不到正規排練場的團隊,只能用盡所有地緣關係與人際關係,想辦法在
學校、社區活動中心、廣場或自己家裡排練(有一種寒窗苦讀的意味),在政府大手筆
豪邁地興建大型場館之際,能否想辦法先撥點零頭多整修二三十間小排練場呢?否則
,連排練場都找不到的劇團,又如何邁向嶄新的舞台?而專業技術人員的欠缺,也是
藝穗節裡的一大問題。為了避免演出場地被胡搞瞎搞,藝穗節報名簡章裡要求每個團
隊必須配置專業技術人員解決演出技術問題,但是台灣的技術劇場圈真的有這麼多
(願意來做藝穗節這種連小劇場都稱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嗎?所謂的「專業」又如何
認定呢?實情是:他們如果真的夠專業,多半都在正規劇場裡接大劇團的案子,因為
他們必須養活自己(而且連大劇團往往都還缺Crew),頂多只能在零星的空檔為有交情
的朋友擔任救火隊。所以藝穗節裡的技術人員,很大比例來自北部各大專院校戲劇科
系的在學學生,經常可以發現他們身兼多齣製作,把自己弄得分身乏術或睡眠不足。
雖然藝穗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跨出校園、自我挑戰機會,但如果缺乏長期穩定
的技術人員作為後盾,創作者想要心無旁鶩的專注在作品的琢磨上恐怕難以實現。
五 觀眾
我對藝穗節最大的疑問是,連續辦了七年,台北藝穗節到底有沒有把欣賞表演藝術的
觀眾市場做大?每年藝穗節的票房比例又是多少?看藝穗節的人是逐年增加還是逐年
減少?觀眾們平均看了幾檔演出?或只看親友的演出?這些是沒有公布但令人好奇的
數據。藝穗節的演出團隊,往往光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就耗盡心力,沒有時間也沒
有機會看到其他人的演出,更遑論交流。而自己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親朋好友,一小
部分是踩地雷的陌生觀眾,以及一兩位看戲大隊的「專業觀眾」。演出現場謝幕後往
往變成同學會或同樂會,前來捧人場的親友絕少提供客觀、具參考價值的意見回饋,
因此表演者與創作者容易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風險中,或許主辦單位安排看戲大隊寫
觀賞心得的用意在此(但我依然不認為列星等是個好主意,無論是「星」等或「心」等)
。參加藝穗節的人,原本就是高度藝文愛好者,他們的親友也多半已經是劇場觀眾,
藝穗節的票價雖然相對便宜,多少也排擠到同時期其他演出的票房,單一觀眾每個月
的藝文支出是有極限的,如果藝穗節無法拓寬觀眾廣度,終究只會是同一群人自己玩
不膩的Festival。那麼,它能走多遠呢?
儘管有著這麼多不完美,【台北藝穗節】仍是懷抱表演藝術熱情的年輕人最低門檻的
圓夢舞台,期許主辦單位能不以此自滿,持續以更開闊的心胸、更彈性的制度,一起
為台灣的劇場環境努力。
作者: CarolynSun (不點)   2014-09-19 02:48:00
推認真文!!!
作者: acrossspace   2014-09-19 11:30:00
謝謝這麼認真的人來分析!希望可以越來越好!
作者: gogoyuri (yuri)   2014-09-19 12:05:00
作者: hackcat (駭客貓)   2014-09-19 13:44:00
推!
作者: rachelchiang (Dimple:))   2014-09-19 13:49:00
推!
作者: ringfan (蔣蔣)   2014-09-19 13:57:00
作者: qunni (Flâneur)   2014-09-19 16:12:00
推!
作者: johnhu2345 (阿蘇)   2014-09-19 18:12:00
9/20下午15:30~17:00會有團隊和藝穗節檢討會在留聲基地
作者: happyuse (柑仔店)   2014-09-19 20:27:00
推~原po好厲害!
作者: silenus00 (silenus00)   2014-09-20 10:11:00
推 去年看到很讚的 卻從此消失 也挺納悶的
作者: amoroe13 ( OE )   2014-09-20 21:03:00
好精彩的評論
作者: testimo   2014-09-20 22:31:00
推!
作者: cannedfish (蘭嶼核廢料)   2014-09-20 23:39:00
不忍說買了五張票結果四個很雷更有那種網上寫75分鐘但實際上只有45分鐘的作品
作者: aimer1989 (藍色)   2014-09-20 23:57:00
推!
作者: dodocrazy (dodocrazy)   2014-09-21 12:34:00
分析的很好,推
作者: karuwolf (卡魯狼)   2014-09-21 13:13:00
推!
作者: Honiahaka (吳秀)   2014-09-21 18:35:00
時段限制真的是瞎透了。
作者: lemonland (拾不回的過去)   2014-09-21 20:08:00
推 分析很棒
作者: urstillone (一切都好)   2014-09-21 21:00:00
前兩屆拆裝台含演出三小時我們都笑稱要直接表演這件事情...嘆
作者: timwuwu (Tim)   2014-09-22 12:51:00
作者: home99888 (藍天驕子)   2014-09-22 15:59:00
推好文!
作者: lowvision (低視力)   2014-09-22 17:32: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