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彈琴說愛

作者: godgila (godgila￾)   2014-08-03 23:17:05
其實這篇心得我遲了四年,為何呢?
自己的好友正是其中演員之一,我在她旁邊看到了這戲的一些聽聞。
但,為何又不想進去看呢?
我承認,是當初建國百年那件事情的影響,
但,慢慢的,朋友每每顯得非常的投入,我還是不敵好奇心,終於買票進場看了這部戲。
看這戲前,必須要先有一個認知,如果你是喜歡那種進劇場哈哈大笑,然後看到演員誇張
的表演就認為是一部好戲的朋友們,我想你們會失望。
但這部戲,一定可以讓你回家後,當你喝一杯清涼的飲料,看著外面綠色的公園,聽著鳥
鳴聲會有更不一樣的感受。就像電影有些是看爽的,最近的麥X貝不就如此,大家拼命罵
沒有腦的機器人片,可是你還是會進去電影院給他轟炸一下,享受一下兩個小時的煙火秀。
但有些電影就是你當下看,必須專注,必須體會,當你離開電影院後,你還會在偶爾沈思
之時想到各種的帶給你驚喜的『後座力』電影。這部戲就俱有這樣的後座力。
我個人是比較龜毛,所以我在看這部戲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課,我到官網去找他們的曲目,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們,我還是建議你去看看,現在youtube很方便,把曲目打進去,大部
份都可以聆聽。其實這時候我就很好奇了。
原因在於,怎麼會有藍調?爵士?類似聖樂,當然還有古典樂,這些東西怎麼串起來?
小弟年輕的時候是有稍稍碰過吉他,大概對於藍調的認識就是最喜歡吉他之神了。
例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fqk9M3Hek。
但是年輕的時候根本沒辦法瞭解這是沙咪挖溝!
只知道去外面跟老一輩的吉他手鬼混
當前輩幽幽地點了一根煙,說:來囉,就開始彈奏。
配上那要命的苦瓜臉,煙霧彌漫下,好迷人啊....
然後,我們的學妹就被前輩追走了....
前輩只會跟我們說:藍調。很簡單,就是『苦』阿。
對阿~~我們很苦啊,學妹不見了。
所以我們發洩,很愛轟搖滾樂,但其實也不是純的啦,就是像邦喬飛那種流行樂。
結果隔了十多年後,現代有些年輕人接觸的還是飛哥的歌曲。
只知道當時有朋友在亂玩歌,結果,現在是大樂團。
還有窩在當時的大安森林公園,看一位女生瘦瘦小小的
上台說:大家好,我是陳X貞,
這是我們的歌.....我還記得好像是什麼我不要咖啡,我不要沙瞇的……
結果人家現在非常的有名…..
因此藍調跟爵士距離我們很遠可是……要是你來看這部戲。
我應該可以肯定,你對於藍調會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了。
怎麼還沒介紹這部戲呢?
原因在於板上已經有兩位朋友寫的很好,我想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介紹這戲。
這戲的元素眾多,有啥?
你可以看到東西文化的差異,可以看到東西音樂的差異,可以看到師徒的想法差異,世代
的差異…..太多東西。
主軸就是靠所謂的老外以及一位盲人鋼琴家間的對話建構起來。
這位老外是國內音樂系的教授,但是如果你想看帥哥,我想他算是破四十歲以上的帥哥
,某個角度很像李察及爾。
他就是主角之一的范老師。
我想裡面的曲目有大部份的想法應該來自於他,也佩服他串歌的能力。
可以把前面講的那些雜七雜八的音樂做了一個90分的集合,為何沒有滿分,某些部分我跟
某篇心得算一致,有些部分的銜接不是很強烈,有點是為了銜接而銜接,稍嫌薄弱了一點
另外一位呢?
其實故事繞著他,也就是盲人的世界。
我們在電影逆光飛翔中看到了另外一位盲人,電影當然一定要參雜一些愛情的元素在,
才會意義與賣點兼顧。
在這電影中我們對於盲人世界的認知並沒有太多的認識。
大概只知道,盲人也是人有他的愛以及跟人相處美好的一面,還有就是家人的辛苦。
但,盲人的感覺是什麼?我們沒有深刻地體會。
在這戲中,另外一位主角許哲誠,他會告訴你。
導演也是有名的丁乃箏。
她說:有的人進到裡面,嚇一跳,怎麼會有兩台鋼琴。
以為走錯了地方。不過這真的是一項實驗,但實驗的很成功,在這戲裡面,
看到劇本的文稿部分她應該有多做修飾。
文字的部分,是我覺得這部戲另外發人深省的部分。
在某些的對話中,導演應該靜悄悄的把一些該注入人心的部分放到你的腦海中了。
這就是這部戲我覺得另外的一個亮點。
音樂性強烈,那放在兩位主角跟合音天使,文字與劇本則可能為導演的潤飾。
不管平時兩位主角的對話是否如此,你可以從那一來一往中,
很確切地知道盲人所處的世界還有一些對照:
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成功:失敗。看得見:看不見。
歌曲當然有朗朗上口的也有你或許覺得艱澀。
但是范老師卻很幽默地幫大家上了一堂音樂史的課。
紅花還需綠葉,這戲的綠葉就是那六位合音天使了。
應該也不是綠葉,他們是嬌滴滴的紅花才對。
六位天使的合音真的很漂亮,還有就是他們在於裡面適時的擔任一些小場務。
很貼心....
包含引導許哲誠或是撿道具亦或各種變裝配合一些內心的小劇場等演出。
都非常俱有亮點。
而我也想替這些天使講一點話,當我們所有目光都在那兩位主角之時,
我們都知道盲人學音樂的難處。因此對於許哲誠的故事會認同。
可是如果你細心一點,你會發現,天使們的合音,天使們豎笛,長笛。
都是在水準之上。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很多也都是國內音樂系出生的,念音樂系真的是很漫長的道路。
往往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拉拔。
這六位天使,平時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但是只要一演出,都是全力投入,形成一種蠟燭
兩頭燒的狀況。
我在看的時候,旁邊的男生,一看到天使出來就是
驚呼:哇,好正啊。
但是好正的背後,是很辛苦的,我的好友正是天使之一。
所以我會特別的想請觀眾們多關注他們一下,給掌聲的時候,也可以給他們多一點。
前面我有提及先做功課,觀眾可以把曲目大概瀏覽過。
你再對照,天使的獨奏等,你會發現,哇~真的好美,是他們帶給大家音樂性部分。
也當然,他們的服裝以及肢體動作都想讓兩個男生陽剛的氣息稍稍緩和,
他們在服裝上面也都兼具了性感與符合小劇場的巧思。
我漏了一個人的介紹,那就是有一個小女生。
那正是范老師的女兒,非常可愛。
他在裡面也有些串場,大家可以看他出現的時機,這只有台灣場才有的。
人物介紹差不多了,那也終於該寫寫內容了。
整部戲分成上下半場,給觀眾休息個十五分鐘,但我個人私心地認為,下半場較為精彩。
我看前面有人分享,認為下半場某些對話會比較累,但,這就是後座力的來源了。
上半場的開始由盲人去找老師上鋼琴課為開端。
利用了鋼琴上的各個音去模擬這個世界的各種聲音。
你可以感受到急促,歡樂,小小憂傷的感覺。
在下半場也會很清楚地告訴你聲音的溫暖,冷冽,高抗等。
然後范老師在做他的大頭夢,卻也把蓋西文很幽默地介紹給大家聽。
接而導出了藍調(Hit the Road, Jack!)。
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東方與西方的音樂,有種殊途同歸的感覺。
范老師詮釋美國的藍調很有意思。
而盲人回應的也是以內山姑娘要出嫁回敬對方(這時幾位合音也適時地登場)
都在講藍調很慘,但卻被他們搞得很好笑。
其實也是在鋪梗,我覺得這戲厲害的地方在於『角度』。
藍調慘,但他們在彈奏上,節拍上,還有故事的內容上,卻有有點相反。
製造出所謂的反差。
在他們的似乎為敵的同時
卻也有類似合奏的元素存在(Old Adam)
那種輕鬆愜意的感覺開始出現,開始悄悄的讓大家去習慣他們兩個鬥嘴鼓的一種氛圍。
然後,我們認為很艱澀的巴哈。
范老師非常幽默地介紹給我們認識。
巴哈重視的是一種工整的對仗,范老師故意講得非常的快速,加上老外特有的腔調,要讓
你跟不上,這又成功地逗樂了觀眾。
其實范老師所傳達的就是一種樂理的概念。
但是他不是說:來,我們來學樂理。大調,小調,黑鍵,白鍵。
再者就是大玩類似根音的部分,讓盲人帶著大家....
發現巴哈的小心機(頑固低音)。
在這中間,范老師也很有意思將音樂的詮釋帶給大家。
毫無感情的彈奏與有感情的彈奏法下,給予我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這又跟下半場,玩鋼琴的部分其實是一個呼應。
范老師也教導了大家有關音樂中的快板與極快版的速度差異
中間絕對是讓你有清楚地體會,他一定會彈一小段給你深刻的印象。
一樣,先做功課,你在曲目會找得到。
但也就在這一來一往的對彈當中,發現了他們功力的深厚。
許多時刻,當許哲誠彈琴時。
用心的觀眾,仔細看看我們的帥哥老師,他可是很認真聆聽徒弟的音樂表現。
就結構來看...
上半場跟下半場其實也像巴哈的樂章一樣,有著對仗工整的含義在。
可是你卻不會發現,變成是一種呼應。
接下來,其實也是不斷地鋪梗,藉由音樂音符,讓你知道。
許哲誠所認識的世界是怎麼樣的世界?
這裡面有好玩的拉進來與跳出去,拉你進來一段旋律中,去給你體會愛情的世界,愛情世
界的比較。
它是利用了家喻戶曉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以及東方的梁祝
(這邊倒是希望要改進,因為梁祝,祝英台是撞梁山伯的墳墓掛掉,
才有兩隻蝴蝶飛出來吧,不是撞過去墳墓裂開,飛出兩隻蝴蝶。)
又再度玩東西音樂(Rota – A Time for us:何占豪、陳鋼–梁祝)的對照與比較。
上半場的驚喜絕對不僅只有這樣
上半場有著許多大的架構存在,存在的是人生中的一些最基本但也最難懂的元素。
藉由他們的音樂對話或是鬥嘴中,你會發出會心地一笑。
其實也是在建構一個截然不同的兩人世界,范老師是人生勝利組,
而許哲誠一開始人生的建構,還有他們對於音樂的一些想法。
也許范老師就是在做那個大頭夢(在歐巴馬的就職典禮上面的藍色狂想曲)。
但對於許哲誠而言.....
音樂是他不得不,也是上帝彌補造人缺憾所給予的特殊天賦(他俱有絕對音感)。
兩人在上半場的鬥嘴過程,我比較欣賞的就是在於他們拿出東西對照
以及同一首曲目可以彈出各種不同感觸的做法(如:結婚進行曲)。
你也不用擔心聽不懂。
在一開頭盲人就會帶著你去找鋼琴中最深的低音感受與高音的部分。
范老師也會循序漸進的帶著你去瞭解一些基本的樂理。
但絕對不是那種硬邦邦的教科書模式。
所以上半場的最後配上『你是我的眼這首歌』
讓鋼琴與許哲誠的歌聲中做一個結束。不得不承認,原來的詞寫得很好。
加上許哲誠鋼琴的一點改編與他把盲人的世界唱到骨子裡的那種FU表露無遺。
上半場就如我所講的,比較沒有那麼有張力的表現,甚至有點是為了橋段而橋段。
下半場是我比較喜歡的部分,最大的亮點在於,就是這一段宣傳在玩的東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_YG0FzQMA
但其實這段我跟我朋友也有所討論過....
看看大家的看法為何?
把修女也瘋狂,國父紀念歌,top gun的主題曲做一個串接。
那為何我會有些想法?
其實這樣的方式,許多藝人都會玩。
早期一點的綜藝節目以及後來一些音樂性的節目也有玩類似的,這並沒有多特別。
但這戲在宣傳上面做了這個為一個亮點來做宣傳。
我可以了解的是當合音來進來,還有整體的舞台走位加上合音天使穿著是非常的吸睛。
可是如果大家去看一下前面兩位網友的分享中。
其中有提到觀眾群,有點年紀的似乎不再少數。
這在這音樂上面的選取以及結合感覺就是范老師的一些人生經驗或是想法,
實際上來說,這兩部電影也許跟現在的新世代已經有點距離,共鳴度也許沒有那麼高。
吸引我的不是上面所講的那段,是在於前面所提的環環相扣的主題。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同一件事情,不一樣的角度,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明眼人~所做的感受而盲人適用具體的事件或是感受來描述。
甚至對於一個不曾接觸過的感受來做一個想像。
這是我認為這部戲有意思的部分。
中間也穿插著由個人經驗去帶出類似生命中的旋律一般,其中豎笛與長笛都會出現。
非常優美,曲目的部分一樣去查一查,大家可以知道,其實就演奏而言有所難度。
我們被范老師跟盲人主軸的故事所吸引。
但其實在長笛跟豎笛的表現也很優秀
不要被那華麗的衣服或是這幾位合音天使的身材全然地吸引
音樂性的展現,在此時他們搭配的很好。
合音天使在下半場的出場也較多。
同時,我們了解到挫折,幸福等對每個人的意義,在對話中剖有意思。
因此會有人認為這可以跟最後的十二堂課相比。
下半場比較有層次的感覺,最後的大合唱,做了最後的ending。
是ending,但又好像少了什麼一樣?希望能再多一點的感覺。
綜合上述,那到底值不值得看呢?
百貨公司內的表演,感覺是要創造另外一個藝文的空間存在。
可是其實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很艱困的任務。
搭台子,架燈光,座位的安排。
都要去模擬真正的劇場空間,因此其實很艱困。觀眾的位子,就是一般的折疊椅。
那個舞台的搭設真的也是很艱困....
所以影響到燈光,燈光架設上,似乎都有為了這個空間而有所侷限。
這些辛苦的工作人員讓我們很方便。
可以坐個捷運,在美食街吃吃飯,逛一下名牌,再很開心的去看一部戲,
後面這些工作人員做了那麼多,就是可以成就我們的方便。
因此支持一下辛苦的這些幕後人員,不也一件美事嗎?
但百貨公司到底適合演出嗎?場地的限制實在太大了..
我好像還記得,他們的文宣上面有講這些都不是專業的演員,算是素人演員。
因此,其實也可以感覺的出來。
就如范老師的部分,可能是演出太密集了,表情已經有點僵硬了。
其中有一段就是很嚇一跳的,范老師踩鋼琴,踩鋼琴的定格表情就很明顯看得出來。
在這上面就真的感受出來素人的演員真的賣點不是在於演技。
整部戲的主軸是繞著盲人,他帶給我們的訊息與感受,在言談中可以深刻的了解,
我們看得見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我們所見是為真嗎?看不見的人也許才是最真實的感受。
這部戲我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部分就在這邊。
偶爾閉起眼睛,聽聽四周跟感覺四周,會讓你除了用眼之外的別的感觸。
當然,他們談論的更多,愛情,求學,挫折,人生,音樂,東西文化….非常的多。
那都是你自己可以去想像與思索的,這才是這戲的精華所在。
那音樂性如何呢?
就是范老師很幽默地在上音樂史,的確很有意思。
就放鬆來聽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巴哈不會距離你那麼遠了。
范老師跟許哲誠算是一步步地由淺而深的帶領觀眾去了解古典音樂或是一些音樂的基本理
論,很有意思啦,合音天使也是默契很夠。
好吧,也要講講一些缺點了。
導演或是最後的謝幕都會一直強調這種戲要靠口碑。
我心裡的盤算是這樣的,工作人員加上所有演員的親朋好友來捧場的不為少數。
也有一個朋友說,哇,上面的天使好漂亮。對啦,漂亮是漂亮,可是除了漂亮還有什麼?
口碑,我自己看心得才比較有雛形。
可是每每問其他人好不好看?也有朋友給我一個很詭異的表情,我實在很難形容。
所以口碑要推展出去,可能有所難度。
就如宣傳的部分,我自己覺得對我而言沒有吸引力。
這戲的吸引力在於文句之間發人深省的部分,這很難宣傳。
再者,那個整體的投影,有夠訝異,我很想問問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照片的選取,畫質以及選擇怎麼感覺很粗糙隨便?
一些過場的動畫,感覺就是連高中生都做得出來的作業,歌詞的過場,也常看到的手法,
沒有特別驚豔。
燈光,打得很準,但是有時候,天啊,我被閃到了,對觀眾一閃,好不舒服。
以及一些燈光的搭配,藍色的LED放在鋼琴下,有時候感覺搶了一些,太刺眼了。
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導演最後剪的那片段,是他們的辛苦。
但我的想法也一樣,導演,可不可再精緻一點?
那好像就是毛片一樣的剪出來。
最後,這戲在今年已經劃下句點。
我剛看我朋友臉書他似乎也開心的謝幕了....
如果你對音樂有所好奇或是想去感覺不同的事物,請支持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