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大時代裡的自由之歌─談《阿媽的雜細車》

作者: ginnywuyi (ginnywuyi)   2014-04-30 12:25:31
作者:吳易澄(「你甘有聽見咱的歌」作詞者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996
在日治時期發生的愛情故事,在台灣民主如此動盪之際,即三一八學運正夯時推上舞台
,不免有著某種「共時性」的想像。幾個世紀以來台灣不斷地抵抗各種形式的壓迫,
這些形式以國族的、政治的、經濟的面貌交替出現,實則相互纏繞。
「夾腳拖劇團」的團名本身就饒富隱喻,「夾腳拖」作為一種庶民的、草根的象徵,
同時又是被轉化為一種台式的時尚,這層意義翻轉在約莫十年前台灣社會針對「台客」
一詞的討論即可見一斑。或許從這劇團的命名及其製作,也能窺見這些劇場工作者的企圖
,他們努力想要呈現的是一種本土的自信,但又非只是流於國族認同的呼喊或懷舊之情,
而是更超越我們所熟悉的許多政治正確,是具有韌度的生命之歌,藉著愛與原諒而彰顯。
我彷彿看見易蓁將我們的阿媽寫入了劇本。幾年前阿媽過世前,特別囑咐我們要為她的自
傳送印成冊。我在她的回憶錄裡讀到對婚姻選擇的遺憾,她總認為自己應該能夠找到更好
的人;然而這一點小小的心願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裡,終究是奢求,但是她仍咬牙努
力學習與工作。身為助產士的她也兼做密醫,只為能供應子女繼續讀書。她回憶二二八事
件發生時帶來的衝擊,竟然是英文老師逃難而去,使她沒辦法學英文。她老了以後仍保有
當密醫養成的潔癖,囑咐孫子學電腦時必須帶口罩以免感染電腦病毒。她努力累積現代知
識,竟不及時代的變化,只能用她荒謬的焦慮來
守護下一代的幸福。
容我事先爆一點雷,並且稍做武斷的詮釋。「雜細車」是一種彷彿當今在夜市隨處可見,
販賣時尚流行的行動商店。在這齣劇裡,賣日本進口貨的雜細車以及喊玲瓏的阿森,其人
車一體所象徵的,彷彿是當時的人們對階級的渴求。阿麗在愛情中的徬徨,終究無法情歸
日本留學回來的醫生俊明,彷彿了也暗示著對現代性的抵抗。至於貫穿全劇的,阿媽所渴
望「越甜越好」糖果與咖啡,不免也隱喻著幾個世紀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的權力是如何透過
味蕾的殖民,交織著人的苦難。
回眸過去,面對當下,聲嘶力竭之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已然無法以所謂的小清新與小確
幸,來詮釋人們在大時代裡用盡氣力追求小小的幸福。每一滴眼淚與一絲絲的歡顏,都是
費盡心力的抵抗與呵護。我在「阿媽的雜細車」裡,看見自己阿媽的影子,我也相信每個
進劇場的人,都能夠在這齣劇裡看見自己的上一代,乃至於自己的形象。阿媽記憶裡的雜
細車裡,有高級舶來品,也有質樸的愛情,當然最多的是不得不承受的命運。但這齣劇並
沒有讓我們消極悲傷,它最重要的意義,無非是在被各種權力殖民著的當下,豪不怯懦地
說出自己追求自由的故事,而這也是此刻的台灣
所迫切需要的。
演出地點: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演出時間:
5/1 19:30
5/2 19:30
5/3 14:30 19:30
5/4 14:30 19:00
*5/1參加勞動遊行者,上傳遊行自拍照至夾腳拖劇團粉絲頁,前六名觀眾可憑票券,
加購10元票卷一張。
*5/3 5/4媽媽觀眾,可憑票卷兌換母親節小禮。歡迎帶媽媽、阿媽一起來看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