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東方文化學刊》來了!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2015-05-22 17:01:56
《東方文化學刊》來了!
  《東方文化學刊》?什麼東西?
  答:「《東方Project》同人文化的研究評論誌!」
  一本可以讓你威風堂堂地放在書架上,決不怕被親友鄙視的書;
  一部認真引入學術研究態度,為創作者提供評論與借鑒、為廣大同好提供深入觀點的
同人誌;
  一個讓你我回饋眾神眷戀的幻想鄉,葆有心中桃源的道場。
  六月六日,博麗神社例大祭台北分壇C-19攤位,恆萃工坊與「冰結幻想」社團合作發
行,現在開始預購。
博麗神社例大祭 in 台灣 官方網頁暨會場資訊:
http://gjs.tw/reitaisaiweb/
台灣露天拍賣預購網頁: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1518279856
《東方文化學刊》第一期目錄暨摘要
發刊詞:我們的心懷是博麗而永遠的
  現在這個時代,出實體本還有什麼意義?一在告訴世界「我們來了」,有一群認真對
待電腦遊戲及動漫同人文化的成年人,要帶著多年積累的閱歷和知識進場了;二在實現自
我,完善以往隨手寫下的一些文章幾點想法,這便是一種昇華。即便本刊規模還小,印量
尚少,設計也簡樸,但我們的心懷是博麗而永遠的。希望這本書的存在,可以讓您在心中
多保有一點博麗的精神,一種得以不拘繫於外在價值體系的自如,來應對這個世界。
從「品牌支援」解讀ZUN對同人創作的政策
  引述PTT名人「C大」、《民國無雙》作者鄭立老師觀點,釐清「同人」和「商業
化」實非對立的道理,指出ZUN對二次創作的態度,實可視為一種以東方招牌對弱勢者、
新進創作者提供的品牌支援、私營補助。以此要旨,觀察往後一切動向,即可不離正義。
從小泉八雲看「梅紫一體說」
  著有多篇長文的PTT東方板友多澤氏(babylina),從神主提示的一句「小泉八雲」
,翻檢史傳,解析掌管境界的八雲紫的姓名、設定由來,與大家探討鉤稽紫與秘封組梅莉
之內在聯繫的思路。
生生不息的蛙蛇,重建信仰的奇跡──守矢雙神與現人神雜考
  留學日本的宮酒姬,實地考察諏訪大社,徵引多種史料,為中文讀者帶來迄今最全面
的《東方風神錄》考據,發見神主以一部遊戲之力、引導了無數青年重新認識自家民俗、
故國神話的偉業。
「饅饅來」創作麵麵觀──愛、虐、惰性、獵奇與諷刺的集體創作
  「油庫里」也是值得拿上檯面來研究的文藝作品嗎?答:絕對是。
東方中文同人歌曲綜評──兼論同人歌詞創作
  第一篇詳盡而全面,不虛美、不隱惡,綜覽中文東方同人歌曲的評論。學術專業為華
語流行歌詞研究的胡又天,為大家帶來三萬五千字,分析同人創作的常見通病,從大體的
命意謀篇,到細節的鍛字煉句,皆提出確切的改進建議。作者觀此,可不寂寞矣。
《東方文化學刊》第二期目錄暨摘要
Yonder Voice訪談
  Yonder Voice是位於上海的東方同人音樂社團,2014年與京都幻想劇團合作,發表了
動畫《秘封活動紀錄‧序》主題曲〈決別之旅〉後,得到了更多東方愛好者的關注。為積
累文獻和瞭解生態,本刊特邀YV主持人兼主唱瑶山百霊進行文字訪談,以饗讀者。
西行逸事考──談西行法師與《東方妖妖夢》之關係
  幽幽子本命的多澤氏生平第一力作,考究史實與傳說中的「歌聖」西行法師生平,發
見其與西行寺幽幽子、魂魄妖忌和妖夢、樓觀劍與白樓劍的關係,追溯神主藉用歷史與神
話來編織角色的手藝。
饅饅來圖文作品選粹
  獲得授權節錄百度「饅饅來吧」棉花糖大大的鉅作《母子》,以及畫得一隻不能再讚
的靈夢的ghost01048〈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油庫里的家庭〉,同場加映饅饅來養成遊戲
《SimYukkuri》簡介,帶領大家直觀地認識饅饅來的魅力。
東方中文填詞心得
  研究歌詞研究了半天,自己也要能寫一些才說得過去。本名合筆名並用的胡逆天,謹
此端出魔理沙主題曲〈愛的火花〉、集句填詞〈壞蘋果‧雙照樓〉、威嚴滿載的〈蕾米莉
亞頌〉、從易經取得靈感的中文版〈決別之旅〉,以及調寄〈東方萃夢想/碎月〉,集《
柳如是詩文集》而成的〈柳如是〉,從頭到尾講解填詞思路,為創作同好提供詳細的參考

編後記:「都寄與,萬世共靈心」
  《東方文化學刊》在一個月內匆促成書,卻也居然就積到了將近十五萬字,以至決定
一口氣出兩期,可見東方底蘊之豐、同人情感之盈。能夠實現這樣一個出本的念頭,有偶
然,也有必然。後記向大家分享這段緊鑼密鼓又水到渠成的歷程,亦以貢獻這本刊物於博
麗的宇宙精神。
編者簡介
胡又天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
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候選人
「恆萃工坊」創辦人
《流行詞話》發行人
出版著作:
《玩世青春-附中三年記》
《寶島頌-胡又天詩歌集》
《易經紙牌》
網路發表著作:
漫畫《小叮噹X》、《吐嘈鬼》
雜誌《流行詞話》
2012年底入東方。
發刊詞
  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如果您以為這是另一本文史哲的學術期刊,恭喜,您搞錯了。這
是一本關於《東方Project》系列電腦遊戲和漫畫、動畫、小說等同人創作的學術期刊。
如果您不知道什麼是《東方Project》,請上網搜尋一下,你會打開一個難以置信的、由
一位原作者和成千上萬同好構築出來的世界。
  而如果您已經是東方眾,那更恭喜,您找對了。這是一本以東方及其同人文化為主的
研究與評論誌,並且是一本你可以威風堂堂地放在書架上,不怕被爸爸媽媽看到沒收,也
不怕被同學朋友、老公老婆看到說你宅的書。為什麼呢?
  一因為,我們故意取了這個看起來超級正經的書名,還請到真正的書畫、文物名家題
字,保證派頭不遜於正規的學術期刊;二因為,我們的確是像對待文學經典、主流產業一
樣認真地來討論這動漫遊戲、同人文化的。
  過去幾十年,漫畫、卡通、電動被主流社會認為是不正經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最近十幾年,主流社會漸漸改觀了,但卻不是承認其文化意義與藝術價值,而是因為這些
行業有很大產值,才不敢小看。這當然不是一種健康的態度,只會讓主流價值觀更加自相
矛盾;只知甚至只敢在銅錢眼裡觀天下的人,也必然領會不了這些事物的精髓,結果多半
是在文化、創意、產業三方面盡數落空。
  另一方面,當年看漫畫追卡通打遊戲的小孩,我們和我們的兄弟姊妹同學朋友,漸漸
長大了,讀到碩士博士,進入各行各業;我們已經可以用成熟的人生閱歷和專業知識,來
重溫舊作、品味新作,甚至自己創作。可是,我們經常還是會宥於以往的社會成見,怕被
認為不務正業、不長進,而不好意思把ACG端到公共場合和正經的檯面上評說。
  於是,主流媒體上,我們仍然見不到深入ACG文化的討論,除了動畫電影長片,會
被歸在上檔次的「電影」範疇裡,得到各種認真的評論。電視動畫、連載漫畫、電腦遊戲
,就沒有這種待遇。
  其實不是沒有,只是還很不夠:1997年,台灣有了傻呼噜同盟,致力將動漫評論帶入
學術圈和主流視聽;2013年,香港也有CR社創辦了動漫畫評論同人誌《Platform》 ,既
有深入的文化研究論文,有譯介日本學者的相關研究,也有產業觀察,至今出了四期,陣
容從常在主流報刊發表文章的教授到初入學海的大學生都有。此外,近十幾年,《誠品好
讀》、《字花》之類的文學雜誌上,也偶爾會出現頗具學術性的相關專題或散文,但僅僅
是偶爾,發表後,也很難見到有什麼後續的迴響與影響。
  時至今日,隨著新媒體的發達,認真的探討也日漸繁多,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各種網站
,不時就會出現詳盡而專業的心得感想與分析,精彩的回應也不少。如此,似乎不必再那
麼在乎正式出版,或得到某種主流價值觀的認可了;但當然,實際上,大家離一個起碼的
、可以健康發展的局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障礙要清。這之中,比較容易清
除的一個障礙,是我們自己的心理障礙。
  我小時候也是玩電腦遊戲長大的,動漫畫雖追得不多,也看得不少。中學開始想當作
家,開始經營網誌;大學讀了歷史系,也修了一些中文系的課,我漸漸發現,我會抗拒在
自己網誌和公眾版面談ACG,即便我心裡很想和大家分享心得;但如果是談歷史、古典
文學、現代文學,哪怕它其實很小眾,我都會很光彩地拿出來講,因為這些是主流價值和
我都認同的東西。我也畫過一篇同人漫畫《小叮噹X》,因為原作已經公認是「國民」級
的東西,所以我和別人提起,亦不會不好意思。
  然而,同歷史與經典文學的人,同小叮噹的人,同東方的人,同一些冷門或偏門作品
的人,不都是同人嗎?如果顧忌主流社會的觀感,現在我讀到了歷史碩士、文學博士,我
是主流價值體系裡有資格評價他人的人了,我何不多做點事,不但幫自己,也幫大家破除
不必要的心理障礙,理所當然地說:談論東方,談論ACG文化,是光彩的事?東方和所
有其他優秀的藝術品一樣,值得全人類共享。我在這裡這麼說了,在別地方,在公開場合
,也會這麼說。不誇張,這是我平實的評價。
  所以,出這麼一本實體刊物的意義,也就出來了:幫大家打氣。
  現在這個時代,有話要說,在網上立即可發,寫多少字都行,不若實體書要擔印刷成
本和庫存風險,還可以即時得到回應,不斷修改完善;嫌散碎,可以做成一個完整的專頁
甚至專站;想要實體的手感,可以提供電子檔給人自己去印。出實體書,除了滿足自己一
些情懷,還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呢?
  大概就是:正式出版,可以向自己、向這個世界宣告「我來了」、「我進場了」。東
方的同人誌,而今不只有創作,也有評論,而且是用到各種實證方法和專業知識的評論誌
了。創作者都怕寂寞,又要耐得住寂寞;我們的評論,能讓同人創作、特別是中文創作得
到的回應,不再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讚」、「支持」或「很感動」,而是尚能查找不足
,相期做到更好。或許會嚴格一些,甚至會傷到感情,但至少,可以較不寂寞了。
  對我們自己來說,出實體本,可以督促我們將以前隨手寫下的幾點想法、一些文章精
煉到好,這便是一種自我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在這方天地裡,我們得以更加照見彼此。
文學與藝術的本旨,不就在這裡嗎?
  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東方文化學刊》也便不只是東方Project的同人誌,而真真是
自古至今整個東亞文化的一環了。雖然本刊規模還小,印量尚少,排版設計也還簡樸,但
我們的心懷是博麗而永遠的。希望這本書的存在,也可以讓您在心中多保有一點博麗的精
神,一種得以不拘繫於外在價值體系的自如,來應對這個世界。
  如果您認可我們的心意,也請幫忙宣傳一下本刊;越多人購買支持,我們就越可以繼
續辦下去。
  冠冕堂皇如ZUN帽的場面話說完了,接著,便請饅饅來地瀏覽各位作者先生所帶來
的文章吧!
恆萃工坊 胡又天
2015年5月19日於台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