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00-06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
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
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林詠盛(Louis)譯, [email protected]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
#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譯注:本文〖治療前後〗原為書中講述治療正文的最開頭部份,因是病人經驗分享
而非疾病治療觀念及實際操作的養成與訓練,故略過不譯;因單元10的最後有提到本章節
,且翻譯也已達全書的1/3,故把本節陸續譯出,並同時跟單元11以後的内容一起發表至
本節結束。〖治療前後〗有不同病情的病人各自分享其療程和遭遇的各種困難及其對治之
道,雖然不能盡脫宣傳之嫌,但各個有價值的資訊和治療方法卻可在各段落中發現尋獲並
發人省思;若同時配合其它的治療正文一起對照閱讀,則觀念建立與不同個案間可彼此對
照呼應,對有實際需求的讀者亦可增其參考價值。)
《治療前後13》
Carmine DeLuca在45歲時罹患了第2型糖尿病,現在年紀為60歲初頭,且就跟我的許
多病人一樣,一開始接受的是所謂的「正規」療法,結果發現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
。
「當初我是以吃藥和調整飲食為主,但這樣持續了十年左右,我的病情卻愈來愈嚴重
;這段時間我有看過一些關於伯恩斯坦醫師的報導,也知道他有接受過地方報紙的專訪。
我的一個同事跟我提到他,並叫我看要不要過去就診治療;除了我同事外,我的一些相關
領域的朋友也跟我說伯恩斯坦醫師相當的不錯。
「在過去就診前,這十幾年下來我的雙眼、雙腳及雙手都漸漸出現了問題。我雖然多
少有在注意我的飲食,但身為一個義大利後裔,我的三餐總是離不開義大利麵、麵包等等
這類的東西,更不用說醫生開給我的藥只是讓我愈服用愈糟而已。我原本看的是一般内科
的醫師,但事實證明他完全不知道糖尿病該怎麼治療;我的血糖本來還可以勉強維持在
140~160mg/dl間,但很快地就衝到了200mg/dl大關,然候不斷地往上攀升,最後一下子就
超過了300mg/dl。我雙腳末端的神經已經失去感覺了,然候是我的雙手、接著在我50歲過
後雙眼的視網膜也出現了問題。我想這些併發症就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而就在這走頭
無路之際,我想一定要試著做些什麼才行。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要看醫生就要找最好的』,而身邊有許多人都一致認可伯恩
斯坦醫師的治療,於是我就決定向他的診所預約了門診。那時我的血糖已經高到375mg/dl
了。在下定決心給他就診後,伯恩斯坦醫師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因為我從他的看診過程中
學到太多東西了,而且許多都是我從來沒聽說過的新觀念。伯恩斯坦醫師相當的專業且知
識淵博,只要你有問題向他請教,他就會儘可能給你最好的解決方法;他還跟我說只要有
問題就可以跟他聯絡,24小時有狀況隨時可以打給他。在這樣的治療下,我感到非常的安
全與踏實。
「就診後我開始瘦了下來,雖然減的重量還很少,但身邊的人都跟我說:『你看起來
好極了。』由此可見在給伯恩斯坦醫師治療之前,我的狀況有多不好了。
「治療的第一步是最艱難的,而追根究底碳水化合物才是根本的起因,伯恩斯坦醫師
也是以此原則來規範飲食的内容。我本來是完全不在意什麼膽固醇的,但身邊總是有人在
討論這些東西,最後我也被吸引了過去,且完全不在意我到底吃了多少的碳水化合物了;
只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從來沒有人討論過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兩者之間的關係,直到伯
恩斯坦醫師跟我解釋飲食治療時,我才發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碳水化合物。於是我開始接
受治療,然候就像變魔術般,我的體重開始往下降。
「整個治療的最關鍵處就是要避免碳水化合物,但對我來說這並不太困難,因為我喜
歡吃肉、沙拉、蔬菜和起士,因此就能夠有效地避開碳水的誘惑;我的血糖也因此而能維
持在100mg/dl的數值,且精神及身體狀況都相當的良好。
「我積極控制胰島素劑量及用藥,而當血糖趨於穩定時,胰島素用量也隨之減少,且
未來還有再減量的空間。目前我大概是2個月回診1次,而在回診前的1週我會把1天4次的
血糖數值給忠實地在表格上記錄下來,以便就診時給伯恩斯坦醫師檢查我的血糖狀況,而
他就會依此提醒我該注意與改善的地方。他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相當地有效,只要在開始治
療時的種種不便能順利渡過,當病情逐步改善時,接下去的療程就會愈走愈順了。伯恩斯
坦醫師認為我個是相當好的病人,我也願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沒有什麼難關是過不了的,
只要方向正確且努力改變,就一定看得到成果。」
《治療前後14》
Mark Wade是位通過兒科醫學委員會認證的醫師,同時也是一位罹患糖尿病多年的患
者。目前他與妻子有了第三個小孩。他的罹病故事令我同感共鳴,因為我們的生命經歷有
著許多相似之處。
「伯恩斯坦醫師的治療方法真的是徹底改變了我原本悲慘的生活。在我34歲遇見伯恩
斯坦醫師之前,我已經是位注射胰島素長達22年的糖尿病患者;當時我一直認為我的病情
控制的相當得宜,因為多年來我從未因酮酸中毒(由高血糖及脫水所引發的嚴重病症)或
嚴重低血糖而住院,且我的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也都還不錯,每天的身體鍛鍊也未曾間斷
過,只是飲食則相對隨性些。
「然而我常常發現我的傷口和皮膚割傷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會癒合,而且
總會留下難看的疤痕。另外我每年都會有1到2次的肺炎,每次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左右,
因此常常讓我不得不休學或暫停工作兩個半月的時間。我的情緒波動更是劇烈,常常從溫
和體貼到急躁易怒、最後乃至冷漠無情,且每天要這樣反覆4到5次。我這種情況是和血糖
的上下波動有著密切關係的:我的餐後血糖會一路飆升至300~500mg/dl,而在下一餐前則
往往又會驟降至50mg/dl以下。這種極端性格的轉變令我的情緒變得難以預測,甚至差點
讓我失去妻子與親友們的信任與依靠。為了防止這種致命的低血糖情形,我必須嚴格遵守
用餐的時間,但即使是如此,我的生活仍難以擺脫低血糖的風險而過得相當地艱辛;因為
只要用餐時間配合不上,不僅是我的生命岌岌可危,就連我身邊所愛的人也會因此而被迫
承擔風險。
「在住院醫師培訓期間,我的每週平均工作長達110小時,現在回想那段日子真可謂
噩夢連連;我需要在查房、門診、急診室以及重症加護病房之間來回奔波,還要抽空檢查
患者及閱讀大量的醫學文獻,身心極限也不斷地受到挑戰。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醫
師,於是我表面上總是保持冷靜從容,但內心卻是一團亂麻,人際關係也因病情與壓力而
逐漸地與人產生疏離。儘管我熱愛籃球、慢跑和舉重,每天堅持1至1.5小時的高強度運動
,但我的血糖卻常常左右我的運動表現,造成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到底是能堅持10分鐘還
是2小時,因此當然也就無法真正達到我理想中的體能狀態與肌肉線條。
「我對檢測血糖、鍛鍊、飲食和就醫的關注近乎偏執,朋友們甚至戲稱我為神經病。
根據傳統的糖尿病管理指南,我自認為是位模範患者,但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我的生
活其實可以過得更好:只要多測幾次血糖、多打幾次的胰島素、且更加嚴格地管理飲食,
如此就能真正掌控糖尿病,而不是反過來被它所左右。
「在九年前我遇見了伯恩斯坦醫師,他為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邏輯清晰且信息
量極大的糖尿病教育;通過細致入微的體檢與檢測,他精準揭示了我以往的糖尿病管理方
式對健康的隱性損害。隨後他為我量身打造了一套個性化、嚴格而又合理的飲食、運動及
血糖的監測計劃,而這也使我第一次真正掌控了自己的病情。當然,每天5到8次的無痛胰
島素注射、固定的飲食計劃和頻繁的指尖採血都需要極強的自律,但這一點犧牲與收穫相
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如今,我可以自由選擇用餐或是斷食,且能夠按所需來安排活動、
而非僅僅圍繞著用餐時間來過生活,並且能夠靈活調整用藥來應對突發的狀況,而這些日
常活動都是一般的非糖尿病患者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自由。最重要的是,我的情緒波動大
大地減少,疾病的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也都獲得了顯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