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空巢期與家庭藥師計畫

作者: jonathan8907 (Skrillaxs)   2022-04-12 00:18:15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爸媽打電話給你的時候,總是會問說:
「你什麼時候要回家?」
或是,當你要搭車回外縣市讀書或工作的時候
爸媽又會問:「那你什麼時候要再回來啊?」
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在等子女回家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空巢期」吧!
很多人在長大離開家裡去讀書、或工作之後
常常都會有一個感想,那就是「好自由啊!」
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候讀書
通通都是可以自己決定的事情
就連要跟朋友出去夜衝
或跟伴侶來一場兩天一夜的旅行
也不會有人阻止或碎念
因此很多小孩子,在離開家裡之後
就很難再回家跟父母長住了
只不過隨著大家離開家裡的時間,越來越久
大家也漸漸發現,以前總是在照顧自己的父母
卻反而變成需要被人照顧的角色
不只是每次回家的時候
都會發現父母好像又更老了一點
就連他們桌上的瓶瓶罐罐也越來越多
但要是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情形,又覺得是小問題
不會告訴小孩也不願意去就醫
然後每次講電話的時候,也總是在問:
「什麼時候才要回家」
似乎他們的生活重心,只剩下等待子女回來
如果你的父母也有類似的狀況,很可能是因為
他們還沒辦法好好面對「空巢期」的衝擊!
【什麼是空巢期?】
「空巢期」指的就是在成人的「生命週期」中
小孩長大後,不再繼續住在家裡的階段
通常會發生在小孩開始外出讀書、工作的時候
但實際上這個「空巢期」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卻是不一定的
人類學家格里克,曾經指出
在「家庭」裡面有七個重要的時間點
依序是結婚、第一個子女出生、最後一個子女出生
第一個子女離家、最後一個子女離家
最後則是伴侶死亡,以及自己死亡
也就是說這些事件,都會讓家庭出現劇烈的改變
那如何去面對,或調適新的階段所帶來的問題
就是每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
而我們今天講的這個「空巢期」
指的就是從最後一個小孩離家
到伴侶或自己過世的這個期間
那如果父母對於子女離家的這件事,一直都沒辦法適應的話
「空巢期」所帶來的不適感就可能會一直存在
但如果更具體來說的
這個階段的父母到底是會面臨到哪些衝擊跟挑戰呢?
【空巢期父母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面對的第一個改變
就是他長期擔任的「角色」,突然沒有用了。
舉例來說,從小孩子出生之後
大部分的父母就會轉換成「照顧者」的角色
而且一當可能就是十幾年、或二十幾年
但當小孩離家之後,家裡面就沒有「需要被照護的人」了
整個家庭的運作模式也會出現改變
例如沒有小孩需要吃飯,父母也不一定會想要煮飯
或沒有小孩的事情可以討論
父母之間也突然不知道該如何跟彼此相處
另外,許多父母也會因為
不知道自己除了「照顧者」的角色以外,還能幹嘛
就因此對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到懷疑
所以當他好不容易跟孩子相聚的時候
就很容易變得更嘮叨,甚至情緒勒索
但他的孩子已經長大,想法和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甚至漸漸習慣獨立的生活,所以這樣的相處模式
就會導致親子關係惡化
那這些狀況造成的心理壓力,也都可能會影響到生理
再加上年紀到了,也常常會碰上身體退化而帶來的病痛
例如視力退化、消化系統出問題、頭痛、失眠、心悸等等
只不過,父母在面對這些問題時
常常會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這樣的困境中
因此可能會自行服用偏方
或聽從非專業的飲食建議,讓狀況越來越糟
那這時身為小孩的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身為小孩,可以怎麼辦?—— 心理層面
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分為
「心理」跟「生理」兩個層面來講
在「心理」的部分
我們會建議大家可以朝「建立陪伴感」
以及協助父母找到「新的生活目標」的方向試試看
首先,以「陪伴感」來說
小孩因為讀書或工作的安排
沒辦法常回家陪父母,是很普遍的狀況
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可以跟父母
一起培養出其他的陪伴形式
例如說每天花五分鐘跟父母視訊
或是每天跟父母分享自己午餐吃了什麼
甚至是「一起養寵物」
都有可能讓他們感受到的衝擊變小
再來,建立父母自己的「生活目標」也很重要
那這個部分,小孩可以先觀察父母的喜好
像是如果他們喜歡從事靜態活動的話
或許就可以教他們看 Netflix 影集
透過每周追劇來建立目標感
那如果他們比較喜歡戶外活動
也可以介紹他們爬山、或路跑社團
讓爸媽在運動的同時,還可以認識新朋友
拓展社交圈,一旦他們的時間逐漸被這些活動佔據
或許就可以慢慢適應,「不再是照顧者」的生活
【身為小孩,可以怎麼辦?—— 生理層面】
在「生理」層面,我們則是可以協助父母
篩選獲得「正確保健資訊」的管道
例如可以推薦他們
比較有公信力的醫師或營養師的 YouTube 頻道
讓他們先吸收一些正確的保健知識,增加判斷力
或是也可以介紹他們使用
能幫忙辨別假消息的 Line 工具
降低他們誤信「不實健康資訊」的機會
但如果需要更專業的協助的話
其實也有不少政府資源可以利用
像是如果你的父母有三高
或是同時有多種處方箋需要吃藥的話
就可以問問看藥師該怎麼辦
那像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推出的「家庭藥師計畫」
其實就是針對這樣的需求而生的
【怎麼找專業藥師教吃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從 105 年開始
就有在推行「家庭藥師計畫」
主要就是希望可以提供給有需要的人
在用藥上的照護服務
像是「這些藥該怎麼吃?」
「不同醫師開的藥可以一起吃嗎?」
以及「吃了藥不舒服怎麼辦?」等等
都是藥師可以提供協助的部份
那這個「家庭藥師計畫」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分別有老人福利機構藥事照護、社區藥事照護
以及居家藥事照護
但大家比較有可能尋求協助的應該是
「社區藥事照護」的部分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父母有三高
或是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的話
就可以到有家庭藥師標章的社區藥局尋求協助
那如果藥師判斷民眾屬於這個計畫服務的對象
而當事人也同意參與計畫的話
藥師就可以從很多面向來進行藥事照護
像是詢問及統整目前的用藥和疾病狀況
提供藥品使用和保存上的建議,或回答各種疑問
同時也會了解服務對象
是否有使用營養補充品、保健食品
以及他的飲食習慣如何,那如果民眾都能據實以告的話
藥師就能夠提供給他,最適合
以及最完整的用藥建議
避免藥品與食品間可能會發生的交互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藥局有擔任廢棄藥物檢收站
可以讓民眾到藥局丟棄廢棄藥物、針具針頭等等
因此如果大家發現,爸爸媽媽有很多過期的藥的話
也都可以拿去檢收站丟棄,避免他們誤吃
那這樣的服務,對於想要協助空巢期父母的我們
以及常常搞不清楚該怎麼吃藥的父母
或阿公阿嬤來說,真的是很有用的資源
【我們的觀點】
不管是爸媽還是小孩,在空巢期這段時間
彼此的身心都同時經歷劇烈的改變
父母可能蛻變成全新角色
小孩也可能成為更為成熟的人
那關係當然也會隨之改變
那在這個階段,可能有很多人會對
父母的情緒勒索感到很不耐煩
或是對於他們常常亂吃偏方感到不解
但如果我們能意識到,他們其實正面臨一個很大的衝擊
需要調適的話,或許我們心中的不耐煩就會比較降低
也比較有辦法「找到方法」跟他們相處
或協助他們面對問題
而且我覺得,我們在跟這個時期的父母相處的時候
也像是在認識不一樣面貌的父母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試試看用「認識新朋友」的心態
重新建立跟父母的互動
說不定在父母跟子女的關係之外
還能建立全新的友誼關係
聊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
網路上流傳的「親情計算器」
它可以從爸媽目前的年紀、男女平均壽命
以及每月相處的小時數
來推算你跟父母大概還有多少的相處時間
比如說小孩每個月從外縣市回家一次
且爸媽年紀是 60 歲左右的話
實際上精算下來,跟爸媽的相處時間
很可能就只剩下「一百多天」而已
我自己在發現這件事情的當下,真的是很震撼
因此我們會認為,如果你們彼此都很愛對方
但卻因為「空巢期」的影響
而讓你們的相處時間常常都在吵架和誤會的話
那真的很可惜,不如試試看
一起跟父母克服「空巢期」吧!
內文來源:https://youtu.be/Ev8NxZdebL8
參考資料:
→家庭生命週期之探討:https://bit.ly/3lJkRIK
→孩子離家時,我們都是「新手空巢父母」:https://bit.ly/3y5DjQO
→父母面對「空巢期」該做的七件事:https://bit.ly/300Qoy2
→不只更年期,子女離家後更要面對「空巢期」 50歲後這樣護巢,心不再空虛:
https://bit.ly/3ovOUW8
→「孩子都離家了,好寂寞…」迎接空巢期,你應該讓自己過得更好!:
https://bit.ly/3owom70
→家庭藥師計畫:https://bit.ly/3lIw3VN
→面對空巢期的夫妻:找回自我、重新愛自己有多不容易?:https://bit.ly/3GkO3xn
→孫宗凰,〈空巢期父母的生活型態與輔助工具設計〉
作者: jlv1013 (環評沒有意義)   2022-04-12 00:56:00
我媽65獨居,我回家住才知道她對食物保存以及烹煮的習慣變的不一樣,會在意的子女真的要回家看看,而且可能有父母還未察覺的退化狀況
作者: merpheus (Ender)   2022-04-12 11:51:00
我父母是沒辦法面對小孩會長大的事實,把我29歲的妹妹繼續當小朋友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